第五回 隔江烽火逼京都 防務空虛 秦淮河畔是非多 特務橫行

關燈
民繼續報告:&rdquo覃異之也開始信仰動搖,散布不滿情緒,擾亂軍心&hellip&hellip&ldquo 蔣介石吃了一驚道:&rdquo有什麼根據嗎?&ldquo &rdquo覃異之也寫了一首五言律詩:&lsquo公卿皆貴戚,國事日蜩螗。

    有意歸田野,無心戀帝鄉。

    每因愁未盡,翻覺我難忘,黩武非長策,拔山笑霸王。

    &rsquo詩裡竟然攻擊我們&lsquo黩武&rsquo&hellip&hellip&ldquo &rdquo糊塗!&ldquo蔣介石罵了一句。

     &rdquo覃異之還寫了一首詩,&ldquo鄭介民看着小本念道:&rdquo隔江烽火逼京都,立馬中原負霸圖,&ldquo鄭介民看了一眼挂在客廳裡于右任寫的對聯&rdquo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ldquo後,繼續念下去:&rdquo惆怅秦淮拼一醉,自來難得是糊塗。

    &ldquo &rdquo加強監視,如有越軌行為,立刻報告。

    &ldquo &rdquo是,總統。

    &ldquo鄭介民繼續說道,&rdquo據稽查處的情報,四十五軍九十七師師長王彥清,有通敵嫌疑,他以過江演習為名,企圖拉走部隊。

    &ldquo 蔣介石變了臉色:&rdquo叫湯恩伯立即查處。

    &ldquo &rdquo是。

    &ldquo &rdquo還有什麼?&ldquo蔣介石打了個呵欠。

     &rdquo這一時期,社會秩序很亂,物價一日數漲,街頭巷尾銀元販子充斥,傷兵到處鬧事,地痞流氓乘機殺人越貨,糧店被搶日有所聞,從前線跑回來的官兵甚多,衛戍總部的軍官收容所人數不斷增加,這些軍官牢騷滿腹,常在外面滋事,又由于政府準備遷往廣州,各部留京職員感到今後的出路成了問題,便先後組織什麼聯誼會,向政府提出要求發放應變費用。

    前天,各機關留京職員在财政部大禮堂聯合召開成立大會。

    因人多雜亂,身分無法鑒别,會場秩序無法維持,繼之發生紛擾,一片喊打聲。

    警察局派武裝警察到場彈壓,下午始告安定。

    &ldquo 蔣介石道:&rdquo要加強首都防務。

    你回去轉告張耀明,讓他立即采取有力措施。

    &ldquo &rdquo是,總統。

    &ldquo鄭介民道,&rdquo不過,主力部隊已經無可再調,因此在防務上難免有疏漏之處。

    &ldquo &rdquo不行!&ldquo蔣介石有氣道:&rdquo一國首邵,地位重要,得馬上想法補救。

    你回去轉告何應欽,要他馬上下令抽調西南十三省的地方保安團隊士兵的百分之十七,限月底以前報到,限各省如數撥送南京集中。

    &ldquo &rdquo是的,總統。

    &ldquo 鄭介民回去以後,免不了手忙腳亂地好大一陣,布置、安排、開會、讨論、督促,并由何應欽出面通令各省照辦。

    命令發出不久,便一再電催,恨不得把十三省地方團隊用飛機馬上運來。

    但急驚風偏遇慢郎中,各省偏不買你的賬。

    四川方面是采取拖延戰術,當面好好好,背面來不了。

    湖南方面答應很痛快,立即調撥二千六百人來,卻遲遲不見下文,最後隻來了幾百個老弱殘兵來應付差事。

    貴州方面來個不理不睬,就連省參議會都不予支持。

    蔣介石光火了,把幾個省的副參議長召來痛罵了一頓。

    但罵歸罵,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廣東方面更妙,一直把這件事秘而不宣。

    因為廣東征編保安警察時,曾一再強調人不離鄉,這次如果送到南京,一定會鬧出亂子來,不如幹脆不提。

    這樣,首都防衛仍告空虛。

     不過,前方雪片似的告急電報,實實幫了各省地方團隊的忙。

    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彌兵團的覆沒,使蔣介石無暇過問首都治安以及其他問題。

    他不能不考慮徐蚌會戰後的防務問題。

    他召集了國防部高級人員會議。

     &rdquo我要你們研究研究,&ldquo蔣介石道,&rdquo新的防務問題,看看我們還有多大的實力,敵我兵力究竟怎樣了!&ldquo他的聲音發抖,&rdquo今天開會的沒有幾個人,不必轉彎抹角,你們準備好了?&ldquo &rdquo準備好了,&ldquo國防部次長林蔚起立報告道:&rdquo從城市的得失來看,我方顯然處在不利地位。

    今年八月,匪軍得城十二座,我方得城十八座,匪軍失城五座;九月,匪軍攻城三十二座,我方失城十八座,匪軍又失城&hellip&hellip&ldquo &rdquo什麼失城、得城的,&ldquo蔣介石皺眉道,&rdquo你能說得清楚點嗎!把人都說糊塗了!&ldquo &rdquo是,是,&ldquo林蔚擦了擦滿臉的汗珠,繼續念道:&rdquo十月,匪軍又攻占城市三十五座,十一月,匪軍又攻占城市四十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