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負隅頑抗 邱清泉團團亂轉 走投無路 杜聿明身陷重圍
關燈
小
中
大
uo我知道,我知道。
我問你,你是怎樣回來的?&rdquo 孫元良抹淚道:&ldquo卑職眼見情況不妙,于是輕裝簡從,隻身宵遁;幸蒙神佑,安返南京。
&rdquo 蔣介石低聲說:&ldquo我問你,黃維有無生還希望?&rdquo孫元良暗吃一驚,心想自己離開前方不過幾十小時,變化卻如此之大,瞧模樣黃維也完了。
答道:&ldquo這個要看情形而定,卑職不敢估計。
不過當卑職離開時,知道黃司令處境危殆不下卑職。
他們給包圍得好緊,每天喝水都成問題。
隻是為了取水、搶水、每天要犧牲三百來人。
而且有些士兵出去取水,往往連人帶桶都到對方去了。
&rdquo 蔣介石不作聲,目光平視,如有所思;但目光遲滞失神,孫元良感到恐怖。
何應欽聞道孫元良已去官邸,不知主何吉兇,也就跟着前往,卻見蔣介石雙目失神,有如中邪。
聽到腳步聲,蔣介石才透過一口氣來道:&ldquo嗯嗯,敬之你也來了!&rdquo他對孫元良揮揮手道:&ldquo好吧,你也不必解甲歸田,我們還未絕望;隻要美援大量到達,隻要美國兵同我們并肩作戰,前途還有可為。
你到萬縣練兵去吧!&rdquo &ldquo是,總統。
&rdquo 就在孫元良的十六兵團全軍覆沒後沒有幾天工夫,黃維的十二兵團在雙堆集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消息傳到蔣介石的耳裡,他猛地蹦了起來,全身血液上升,吆喝幾不成聲,嘶啞着大叫:&ldquo娘希匹!你們為什麼不加強空運?為什麼不加強轟炸?為什麼讓共匪如此橫行?為什麼不去前方督戰?為什麼?&hellip&hellip&rdquo 左右們面面相觑,誰也不敢吭聲。
就連一向得寵的鄧文儀也不敢出頭說話。
&ldquo娘希匹!&rdquo蔣介石又罵起黃維來:&ldquo你這個混蛋啊!你為什麼不照我的計劃行事?你壞了我的大事!你毀了我的軍隊!娘希匹!&rdquo 參謀總長顧祝同進屋報告道:&ldquo杜長官急電。
&rdquo 罵人罵得累了,蔣介石軟癱在沙發上,對顧祝同道,&ldquo又是什麼事?&rdquo &ldquo光亭兄說,&rdquo顧祝同道:&ldquo現各兵團被重重包圍,攻擊進展遲緩,以現有兵力實在無法突圍,更無力量解黃兵團之圍。
各兵團之存亡關系到國家的存亡。
鈞座既決定與匪決戰,應即從西安、武漢等地抽調大軍,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與匪決戰。
&rdquo 蔣介石沉思有頃,對顧道:&ldquo請你複電給杜光亭:一、現無兵可增,望弟不要幻想增兵。
二、黃兵團突圍已經失敗。
此次失敗完全是黃維性情固執、一意孤行的結果。
三、弟部被圍後,我已想盡辦法,華北、華中,西北所有部隊均被共軍牽制,無法抽調。
四、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空軍掩護下集中力量,擊破敵人一角進行突圍。
那怕突出一半也好。
&rdquo 正說着,侍衛入報,說是于右任前來拜訪。
蔣介石一怔,&ldquo于胡子來幹什麼?&rdquo卻又不好回絕。
說了聲&ldquo有請&rdquo,于胡子便期期艾艾進了官邸。
于胡子本來是應杜聿明妻子曹秀清的委托,來要求蔣介石把杜聿明從前線放回來的,一見蔣介石鐵青色的臉,心裡發毛,便臨時改了主意。
蔣介石問道:&ldquo右老有何事見教?&rdquo 于右任隻好随便扯了個話題:&ldquo現在中央政府的辦公情神,似乎要整頓整頓才好一一&rdquo &ldquo娘希匹!&rdquo蔣介石心裡罵道,&ldquo這屁大的事也來找我?&rdquo不過,嘴上還得客氣幾句:&ldquo這些問題,你們幾位就多費心吧!我現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hellip&hellip右老應該知道前方的情形。
&rdquo 于右任苦笑道:&ldquo我倒不大注意,不過覺得奇怪,徐蚌會戰以來已有三次大捷,可是事實的發展,似乎一一&rdquo蔣介石哭笑不得,把将士們罵了一道,于右任也就告退。
剛剛送走于胡子,參謀總長顧祝同又來報告:&ldquo杜光亭又來了急電。
&rdquo 蔣介石預感到有些不妙,頓時又緊張起來,忙問:&ldquo什麼事?&rdquo 顧祝同道:&ldquo杜光亭他們對此次戰争的前途,研究了上、中、下三條對策,他們來電請總統作最後的裁定。
&rdquo &ldquo上、中,下三策?&rdquo蔣介石感到了興趣:&ldquo這上策是一一&rdquo &ldquo從西安、武漢等處抽調兵力,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和共匪決一死戰一一&rdquo 蔣介石搖了搖頭。
他何嘗沒有想過這一條?一提起這一條,他就要拍桌子罵人。
前幾個月,蔣介石決定組建第十四兵團,由蔣的心腹将領、華中&ldquo剿總&rdquo副總司令宋希濂兼任兵團司令。
徐州被圍時,蔣象熱鍋上的螞蟻,親自召見了宋希濂。
他說,&ldquo這次叫你們來,主要就是要把你們兵團的全部力量東調,增援徐蚌地區,挽救目前的不利形勢。
&rdquo又說:&ldquo自黃埔建軍二十多年來,我們的革命事業,從未有過象今天這樣的嚴重危機。
徐蚌會戰,關系到黨國
我問你,你是怎樣回來的?&rdquo 孫元良抹淚道:&ldquo卑職眼見情況不妙,于是輕裝簡從,隻身宵遁;幸蒙神佑,安返南京。
&rdquo 蔣介石低聲說:&ldquo我問你,黃維有無生還希望?&rdquo孫元良暗吃一驚,心想自己離開前方不過幾十小時,變化卻如此之大,瞧模樣黃維也完了。
答道:&ldquo這個要看情形而定,卑職不敢估計。
不過當卑職離開時,知道黃司令處境危殆不下卑職。
他們給包圍得好緊,每天喝水都成問題。
隻是為了取水、搶水、每天要犧牲三百來人。
而且有些士兵出去取水,往往連人帶桶都到對方去了。
&rdquo 蔣介石不作聲,目光平視,如有所思;但目光遲滞失神,孫元良感到恐怖。
何應欽聞道孫元良已去官邸,不知主何吉兇,也就跟着前往,卻見蔣介石雙目失神,有如中邪。
聽到腳步聲,蔣介石才透過一口氣來道:&ldquo嗯嗯,敬之你也來了!&rdquo他對孫元良揮揮手道:&ldquo好吧,你也不必解甲歸田,我們還未絕望;隻要美援大量到達,隻要美國兵同我們并肩作戰,前途還有可為。
你到萬縣練兵去吧!&rdquo &ldquo是,總統。
&rdquo 就在孫元良的十六兵團全軍覆沒後沒有幾天工夫,黃維的十二兵團在雙堆集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消息傳到蔣介石的耳裡,他猛地蹦了起來,全身血液上升,吆喝幾不成聲,嘶啞着大叫:&ldquo娘希匹!你們為什麼不加強空運?為什麼不加強轟炸?為什麼讓共匪如此橫行?為什麼不去前方督戰?為什麼?&hellip&hellip&rdquo 左右們面面相觑,誰也不敢吭聲。
就連一向得寵的鄧文儀也不敢出頭說話。
&ldquo娘希匹!&rdquo蔣介石又罵起黃維來:&ldquo你這個混蛋啊!你為什麼不照我的計劃行事?你壞了我的大事!你毀了我的軍隊!娘希匹!&rdquo 參謀總長顧祝同進屋報告道:&ldquo杜長官急電。
&rdquo 罵人罵得累了,蔣介石軟癱在沙發上,對顧祝同道,&ldquo又是什麼事?&rdquo &ldquo光亭兄說,&rdquo顧祝同道:&ldquo現各兵團被重重包圍,攻擊進展遲緩,以現有兵力實在無法突圍,更無力量解黃兵團之圍。
各兵團之存亡關系到國家的存亡。
鈞座既決定與匪決戰,應即從西安、武漢等地抽調大軍,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與匪決戰。
&rdquo 蔣介石沉思有頃,對顧道:&ldquo請你複電給杜光亭:一、現無兵可增,望弟不要幻想增兵。
二、黃兵團突圍已經失敗。
此次失敗完全是黃維性情固執、一意孤行的結果。
三、弟部被圍後,我已想盡辦法,華北、華中,西北所有部隊均被共軍牽制,無法抽調。
四、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空軍掩護下集中力量,擊破敵人一角進行突圍。
那怕突出一半也好。
&rdquo 正說着,侍衛入報,說是于右任前來拜訪。
蔣介石一怔,&ldquo于胡子來幹什麼?&rdquo卻又不好回絕。
說了聲&ldquo有請&rdquo,于胡子便期期艾艾進了官邸。
于胡子本來是應杜聿明妻子曹秀清的委托,來要求蔣介石把杜聿明從前線放回來的,一見蔣介石鐵青色的臉,心裡發毛,便臨時改了主意。
蔣介石問道:&ldquo右老有何事見教?&rdquo 于右任隻好随便扯了個話題:&ldquo現在中央政府的辦公情神,似乎要整頓整頓才好一一&rdquo &ldquo娘希匹!&rdquo蔣介石心裡罵道,&ldquo這屁大的事也來找我?&rdquo不過,嘴上還得客氣幾句:&ldquo這些問題,你們幾位就多費心吧!我現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hellip&hellip右老應該知道前方的情形。
&rdquo 于右任苦笑道:&ldquo我倒不大注意,不過覺得奇怪,徐蚌會戰以來已有三次大捷,可是事實的發展,似乎一一&rdquo蔣介石哭笑不得,把将士們罵了一道,于右任也就告退。
剛剛送走于胡子,參謀總長顧祝同又來報告:&ldquo杜光亭又來了急電。
&rdquo 蔣介石預感到有些不妙,頓時又緊張起來,忙問:&ldquo什麼事?&rdquo 顧祝同道:&ldquo杜光亭他們對此次戰争的前途,研究了上、中、下三條對策,他們來電請總統作最後的裁定。
&rdquo &ldquo上、中,下三策?&rdquo蔣介石感到了興趣:&ldquo這上策是一一&rdquo &ldquo從西安、武漢等處抽調兵力,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和共匪決一死戰一一&rdquo 蔣介石搖了搖頭。
他何嘗沒有想過這一條?一提起這一條,他就要拍桌子罵人。
前幾個月,蔣介石決定組建第十四兵團,由蔣的心腹将領、華中&ldquo剿總&rdquo副總司令宋希濂兼任兵團司令。
徐州被圍時,蔣象熱鍋上的螞蟻,親自召見了宋希濂。
他說,&ldquo這次叫你們來,主要就是要把你們兵團的全部力量東調,增援徐蚌地區,挽救目前的不利形勢。
&rdquo又說:&ldquo自黃埔建軍二十多年來,我們的革命事業,從未有過象今天這樣的嚴重危機。
徐蚌會戰,關系到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