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

關燈
〉永慶再供雲:」老病人新經喪患,精神昏昧,不記通書歲月,有此違誤。

    「鞫廳啓:」以老人容或忘之,渠豈敢欺罔乎?「上又下永慶冊中一詩有」牛溪一夜風生虎,仙李根搖有髮僧「之句,問此詩何意,永慶供雲:」臣素不解詩。

    友人李魯傳說此詩,書于紙,偶置篋中矣。

    「鄭澈啓曰:」此詩臣亦曾聞,乃昔年鍾樓上,匿名子詩也。

    渠之不能作詩,則人皆知之。

    「一日大臣入侍,上問崔獄如何,澈曰:」了無端緖。

    臣之所聞,渠素尙氣節,又以孝友著名於世。

    嶺南士論亦甚推重,似無逆謀之理。

    臣與渠素昧平生,不敢有私。

    特以所聞如是,故敢達矣。

    「上曰:」見渠與弟書,果似友愛者矣。

    「及按問南中三峯之說,終無可據,上命釋之。

    翌日諫院啓曰:」崔永慶與汝立通書,則諱不直招,且有相從之說,不可全然放釋。

    請更鞫定罪。

    「上不允。

    仍問:」永慶與賊相從之說,出於何處耶?「正言具宬啓曰:」臣親聞慶尙都事許昕言前年除夕,與監司金睟夜話,睟有此語雲,故啓之矣。

    「大司諫李海壽等,同辭以啓;上卽允之。

    永慶再下獄供雲:」通書事出於錯記,萬死無惜。

    與賊相從之說,則全無此事。

    「乃拿問許昕,昕果引金睟。

    睟時爲兵曹判書,鞫廳請拿問,上命自政院招問。

    睟對曰:」臣去年巡行列邑,適都事有故,密陽敎授姜景禧攝都事從行,景禧以此語語臣矣。

    「乃釋許昕,而拿問景禧,景禧引晉州判官洪廷瑞。

    又拿廷瑞來,獄事蔓延。

    永慶久繫牢獄,又悼其弟刑死,疾已作矣。

     ○時,大司憲尹鬥壽啓以崔永慶與賊親厚之狀,見於書劄,又不直對,請遠竄。

    上不允,而從諫院再鞫之論。

     ○以李恒福爲應敎。

     ○崔永慶之在獄,洪廷瑞以其語出於晉州品官鄭弘祚,被追時與之偕來,以弘祚所言納供。

    弘祚供不服,拷訊一次,又不服。

    旣而永慶病劇而歿,廷瑞等竝見釋。

    諫院猶執前說,啓以永慶端緖呈露,理屈自盡,而禁府監囚官不謹守直,以緻徑斃,請罷職,從之。

    都事,姜宗允也。

    永慶有孝友篤行。

    尊慕曺植,與鄭仁弘同志,相稱贊而名譽過之。

    旣居嶺南,多士宗之。

    朝中亦藉其論議,進退人物,聲勢甚張,門庭如市。

    永慶尙氣誼,好臧否,黨論偏僻,惡之者亦多。

    嘗倡言樸淳、鄭澈皆可斬,故澈在鞫廳受永慶供,旣退有救解之言,仍以手畫頸曰:「彼公常欲處我如是,我是君子,到今日豈容甘心?」柳成龍曰:「此非戲言之所。

    」澈曰:「唯唯。

    但欲他日以此言爲證案耳。

    」又與李恒福相議,草箚伸救,永慶得釋,故不上。

    然永慶之獄,人多冤之以爲:「澈內實修隙,而外爲救解矣。

    」 ○逆獄株連,搢紳之禍,至是而極。

    先是,前郡守柳夢井、參奉尹起莘辭連被逮。

    起莘受訊,竄北而死。

    夢井湖南人也。

    初被逮來也,使子姪私於鄭澈,澈曰:「若與賊不相識,則猶可救也,謂與相識,則自下不敢緩解,此爲難處矣。

    」夢井就供,自辨與汝立不相識,而亦有相識實狀,故不得免。

    柳家謂澈故爲欺陷怨之。

    舍人洪宗祿初出逆口,又以書劄議論被囚鞫問。

    上曰:「洪曇之孫也,豈有是理?」命竄西邊。

    獻納申湜,在喪中,與賊書論時事下獄,供辭抵諱不直,謂似有同名者爲書。

    一受訊削職以放。

    是時,上專委鄭澈讞覆,澈亦自任,然從前黨論區別太甚。

    汝立爲儕類所宗,故其與交結連累者,多是一邊峻論名士,相繼陷禍,皆疑鄭澈陰操其間,怨怒深矣。

    〈鄭彥信子協,從彥信入北。

    彥信聞澈謫囚江界,使協往候,以謝前日全活之恩,協如其言往來。

    其儕友咎之,協曰:「奉親指,固當如此,非吾意也。

    」或曰:「如救解之有迹何?」協曰:「昔王莾欲有所爲,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旨意,而現奏之,莾涕泣固讓,鄭相所爲,亦類是。

    當時幾於人人救之,非其本情」雲。

    〉○全羅道巡察使洪汝諄賞加嘉義,以多捕逆黨之功也。

     ○以尹又新爲全州府尹。

    又新到府承朝旨,詢問于士民曰:「與賊魁親密而脫漏者及罪重而罰輕者爲誰?」府人莫敢對。

    又新使之書呈,有人書曰:「南川魚、北山雉。

    」又新究問其語,其人言:「南川魚者,南村某人,名有龍字;北山雉者,北村某人,字子華,故雲矣。

    」於是轉相告引,刑死者七十餘人,冤死甚多。

     八月 8月1日 ○朔庚午,頒光國、平難兩勳臣券,祭告、會盟如儀,賜賚有差,大赦國內。

    百官陳賀,賜宴闕庭。

    光國爲辨宗系誣也。

     一等,輸忠貢誠翼謨修紀光國功臣:尹根壽〈官至貳相海平府院君。

    〉、黃廷彧〈禮曹判書長溪府院君。

    〉、兪泓〈右議政杞溪府院君。

    〉等三人。

     二等,輸忠貢誠翼謨光國功臣:洪聖民〈吏曹判書益城君。

    〉、李後白〈吏曹判書追封延陽君。

    〉、尹鬥壽〈領議政海原府院君。

    〉、韓應寅〈左議政淸平府院君。

    〉、尹暹〈校理追封龍城君。

    〉、尹泂〈工曹判書茂陵府院君。

    〉、洪純彥〈唐陵君譯官。

    〉等七員。

     三等,輸忠貢誠光國功臣:奇大升〈大司諫追封德原君。

    〉、金澍〈追封花山君。

    〉、李陽元〈右議政漢山府院君。

    〉、黃琳〈戶曹判書義城君。

    〉、尹卓然〈巡察使漆溪君。

    〉、鄭澈〈左議政寅城府院君。

    〉、李山海〈領議政鵝城府院君。

    〉柳成龍〈、領議政豊原府院君。

    〉、崔滉〈貳相海城君。

    〉等九員。

    凡十九人。

    以前後奉使得請及獻議製奏功效表著人也。

    平難爲討逆也。

    推忠奮義炳幾協策平難功臣一等:樸忠侃〈商山君官至刑曹判書。

    〉、李軸〈左參贊完山府院君。

    〉、韓應寅等三人。

    二等,推忠奮義協策平難功臣:閔仁伯〈驪陽君。

    〉、韓準〈戶曹判書淸川君。

    〉、李綏〈追封南溪君。

    〉、趙球〈追封全陵君。

    〉、南截〈南溪君。

    〉、金貴榮〈左議政上洛府院君。

    〉、柳?〈領議政追封始寧府院君。

    〉兪泓、鄭澈、李山海、洪聖民、李準〈刑曹判書全城君〉等十二人。

    三等,推忠奮義平難功臣:李憲國〈右議政完城府院君。

    〉、崔滉、金命元〈左議政慶林府院君。

    〉、李增〈鵝川君〉、李恒福〈領議政鰲城府院君。

    〉、姜紳〈晉興君。

    〉、李廷立〈廣林君兵曹參判〉等七人,凡二十二人。

    樸忠侃以下以上變;閔仁伯以下捕逆魁;金貴榮以下以爲推官時,罪人就服最多也。

    〈推官錄勳,或以爲濫,上以逆賊出於縉紳,幸登時誅討,故歸功於推官也。

    〉 ○以李恒福爲直提學,俄擢拜同副承旨。

    恒福以吏曹正郞,爲鞫廳問事郞。

    宣廟親臨鞫囚,恒福應對捷敏,目覽耳受,口詢手書,言不漏落,筆不停輟,旁觀者驚以爲神。

    上特奇之,重囚論讞,每畀以屬筆,恒福從而諦審,爭傅生議,因此超拜近侍。

     ○以尹根壽爲大司憲,遷禮曹判書兼藝文館提學。

     ○擢李舜臣爲滿浦僉使,〈堂上階〉臺論劾驟陞,改正。

     九月 9月1日 ○朔庚子,以李山甫爲大司憲,旋遞擢拜直提學。

    李德馨爲承旨,俄遷副提學吏曹參議。

    德馨以柳?姪,李山海女壻,嫌多阻館閣淸班。

    至是以儐待稱旨,倭人敬服,故得超拜,聲望益著。

     ○以李陽元爲左贊成。

     冬十月 10月1日 ○朔己巳,增廣別試,取南以恭等四十人。

    〈上尊號慶科也。

    〉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巳,以兪泓爲吏曹判書,金權爲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