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

關燈


    」又啓:「政院見芑疏,不卽入啓請罪,竝請推考。

    」上問于政院曰:「林芑之疏,在何處耶?不見其疏,無以答諫院也。

    」政院納之。

    上問諫院曰:「爾等聞林芑之疏,何所道乎?」諫院對曰:「芑疏中可駭之語,傳播中外,臣隻據風聞請罪矣。

    」上答曰:「芑言誠如啓辭,則固當拿鞫,今見其疏,別無兇悖之言。

    非徒不當加罪,所宜嘉賞其誠,雖有失言,不足深責。

    諫院必誤聞也。

    」於是,兩司伏閤,合啓請罪曰:「芑欲出仁廟主於文昭,是欲處置君父也;欲追尊大院君,以爲人後爲子之論爲非,是欲絶父子之倫也;以讀《心經》、《近思錄》爲釣名,是欲嫁禍士林也。

    」上答曰:「文昭殿當罷之說,倡於趙光祖之口。

    若罪以廢置,則光祖當先伏其罪。

    不罪彼而罪此,無乃林芑不服乎?芑欲爲所生親世祀也,非追尊也。

    且釣名之雲,無乃士類自取乎?以幺麿一芑之疏,至於兩司伏閤,無乃躁乎?此是東方之習也。

    言之從、不從,豈係於此乎?」兩司經月爭論,竟不允。

    芑以庶孽,善屬吏文,性陰巧詭險。

    自病以孽産被錮,每思乘機發身。

    至是,窺上意厭惡士類,又欲追隆本生,心慕張璁、桂萼之事,自恃文辯,爲此疏以探試上下。

    上雖不納,意頗嚮之,竟不允臺請,識者憂之。

     ○以樸忠元爲吏曹判書。

    忠元素無人望,大臣以乏人,故薦之。

    弘文館先上箚劾之,上怒詰曰:「誰可代者?若擧其代,予當遞差。

    」兩司因此,自劾不卽論正之失。

    弘文館上箚曰: 所見有遲速,不可以此,輕遞臺諫,請竝出仕。

     兩司再啓曰:「臣等非以忠元合於銓衡也,大臣以乏人薦用,故初不擧劾。

    旣有所失,不可在職,請賜退斥。

    」弘文館再箚,請遞兩司,且言:「忠元碌碌昏庸,全無識見,見棄於淸議。

    」上答曰:「銓判,乃予重臣。

    何必深詆至此,無渾厚之風乎?且初請兩司出仕,繼請遞差,其中無所主可知也。

    不允。

    」弘文館再箚請遞,乃允之。

    新臺諫遂劾忠元,上竟不許。

    忠元引疾辭免,以鄭宗榮爲吏曹判書。

     八月 8月1日 ○朔辛酉,領議政洪暹引疾免,權轍爲領議政。

     ○上欲遵用前代故事,閱覽《大典》,有郡邑皆積芻薪,州府則十萬束,路邊則加萬束之語,下敎依法典積芻薪。

    廷臣多言:「今歲不登,民食方困,此役恐不能堪。

    」上竝不從。

    於是,民間束芻亦貴,守令多有因緣病民自利者。

    前代積芻之法,蓋備兵興所用,而昇平以來,廢已久矣。

    當時法制之隳毀多矣,儒臣每論修復,而上不從,惟此等事,特擧必行,民甚咨怨。

    積草經冬,輒至腐毀,無益於國,而有害於民。

     九月 9月1日 ○朔庚寅,右參贊洪曇卒。

    曇剛直端方,淸儉律身,終始如一。

    事繼母至孝,守喪哀毀,家行甚備,勤於居官,至老不懈,世稱賢士大夫。

    然性狷狹,數與士類相忤,以此不得柄用。

    卒後坊人以孝行聞,命旌表其門。

     冬十月 10月1日 ○朔庚申,前工曹參議李元祿卒。

    元祿,荇之子也。

    倜儻好義,與盧守愼、李滉等爲友。

    久在玉堂、書堂,乙巳、丙午間爲吏曹正郞,叔父芑方用事,文定王後意必助芑,恩賜甚厚。

    李滉之被罪也,元祿力言于芑,得開釋,士論重之。

    元祿每諷芑緩士類之禍,芑漸不悅。

    元祿私語人曰:「觀叔父所爲,異日恐爲家禍。

    」其言傳洩。

    又嘗醉酒,嘲罵林百齡,百齡銜之。

    芑憾其異己,嗾臺諫論之。

    文定大怒下敎曰:「觀元祿所言,其懷異心明矣。

    」命拿囚,決杖一百,極邊安置,配江界府,遂與柳堪同竄。

    堪爲吏曹佐郞,曹中欲印看《新刊乙巳定難記》,堪以爲:「曹藏之紙,不須印此書。

    」同僚韓智遠訐之,遂得罪。

    明廟末年,竝蒙赦還,堪爲議政府舍人,旋卒;元祿杜門養病,無復進取意,以閑官終。

     ○重試文官,取曺光益等六人。

    又設對科試士,取鄭崐壽等十九人。

     十一月 11月1日 ○朔己醜,以李純仁爲吏曹佐郞。

    時,士類分兩邊,終不和協。

    純仁曾論金孝元爲貪權之士,故尹晛引爲銓郞。

    及居津要,知公論不與尹晛,反附於孝元,儕輩人惡其躁競。

     ○左議政樸淳,引疾去位。

    淳少與許曄,同師徐敬德,相友善甚篤。

    至是,曄爲年少士類宗主,論議偏僻,淳甚不韙之。

    曄因事劾之,交道遂踈。

    曄黨議赫翕,聲勢甚盛,淳見朝論乖張,力不能鎭定,遂辭疾。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未,以鄭澈爲弘文館應敎。

    又以鄭仁弘爲持平,辭不至。

     ○以洪暹爲左議政。

     ○賜故贊成李滉諡文純;賜故判書金淨諡文簡,皆遣官緻祭。

     ○以李山甫爲吏曹正郞。

    時,東西黨議已成,爲銓郞者,各執好惡,山甫重厚有力量,獨持和平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