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
關燈
小
中
大
正值彥章搦戰,晉王大叫:“快備馬來,吾自出陣一遭!”此時晉王年已八十四歲,披挂上馬,綽定唐刀,領兵出營。
彥章視之,見兩面日月龍風旗,旗下有一将,額垂千條線,發绾一窩絲。
如何打扮? 金甲金盔翡翠袍,腰間玉帶束鲛绡。
坐下千裡追風馬,肩上橫阻定唐刀。
王彥章正欲迎戰,彥龍一馬當先,問曰:“來者莫非晉王否?”晉王曰:“然!”彥龍曰:“汝将已被吾殺盡,尚敢自臨陣耶!”晉王大罵曰:“這夥奸賊,奪吾大唐天下,天厭神怒,吾親臨陣取汝首級!”言罷,兩馬相交,雙刀并舉,怎見得?有詩為證: 刮地寒風聲飒飒,硬戰征袍聲似擦。
逼逼剝剝馬蹄鳴,叮叮噹噹袍槍甲。
你死我活不伏輸,一往一來交戰馬。
興心槍挑錦戰袍,舉意刀劈連環甲。
摩旗小校手連颠,擂鼓軍郎槌亂打。
時,晉王年老,筋力衰敗,戰不數合,被彥龍殺得大敗,撥馬而走。
已近黃昏,左側彥龍趕下陣來。
前走的,好似猛風吹敗葉;後追的,恰如急雨打殘花。
追趕已無措手,大叫:“吾兒存孝!昔日汴梁赴會,汝曾救我,今吾死在須臾,汝何無靈!”言未絕,隻見東南上一陣風,卷出兩面飛虎旗,旗下是存孝,結束如生:虎磕腦乾坤少有,虎皮袍蓋世無雙。
猊铠槍刀不懼,畢燕檛能取人魂。
馬上橫擔渾鐵搠,五名馬賽過蛟龍。
晉王叫:“勇南公吾兒!快來救我。
”隻見存孝一馬當先,厲聲大罵:“奸賊!吾在此等你多時。
”彥龍大驚,叫聲“苦也!”跌下馬來,氣絕身死。
此時存孝,猶在雲霧之中,叫聲:“老父!兒與你相會一面,以完父子之情,梁兵自此勢敗,兒今辭别,朝天去了。
”晉王回頭看時,隻見風清月朗,不見了存孝,獨有王彥龍死在地上,餘衆各散逃生。
晉王放聲大哭,叫數聲吾兒,死後還來救我一命。
下馬斬了彥龍首級而回。
衆王子并諸侯接見,哭訴前事,衆皆嗟歎不已。
早有人報知王彥章,言:“李存孝搠打死彥龍,現今後面人馬到了。
”唬得王彥章魂不附體,慌忙上馬,盡力加鞭,望後而走。
本陣軍兵,魂飛魄散,棄槍落刀,失盔抛甲,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詠史詩曰: 存孝當年吊伐勤,要将忠義報先君, 隻因打虎追巢賊,死戮彥龍敗敵軍。
非是兵機無計策,隻緣天意有攸分, 大唐基業今何在?惟有将軍一古墳。
彥章走了一夜,離唐營二十裡,死屍不絕,彥章點聚餘将,複與唐家對面安營。
此時,彥章一怒,槍挑名将一十六員落馬,餘皆放馬逃生。
卻說梁兵二十餘萬,用糧浩大,況諸郡荒旱,人皆相食,屋宇盡皆拆毀,軍人無不擄掠,與唐軍相拒一載有餘,糧荊乃上表梁帝催糧。
梁帝應付十萬斛,軍士支給不敷。
彥章與朱友珪商議:“兵多糧少,如之奈何?”友珪曰:“吾正憂慮此事,糧食兵家大事,倘軍心有變,難以區處。
”彥章曰:“今天氣炎熱,且宜按兵不動,殿下親往朝廷面奏,叫遣将應付糧米,克日到軍前支給,才好與唐相拒。
” 友珪披挂上馬,帶領數人,離了雞寶山,行了數日,已至渝丘,到汴梁隻隔一日程途。
原來友珪結束,一如商賈相似,又值天氣炎熱,憩息于垂楊樹下,隻見路上往來之人,三三兩兩,互相遞語曰:“大梁王朱溫,甚是不仁,翁婚兒婦為妻,父納子妻為妾。
”友珪潛自聽之,駭然大驚,安有此等之言? 遂自向前而問遠近居民,衆皆一驚。
友珪暗思:“吾父禽獸之輩,不仁之心,甚于虎狼,吾若回朝,必遭其害,不如仍回雞寶山,别圖良策。
”逸狂詩雲: 堪歎朱溫太不仁,翁婚兒婦滅人倫, 椒蘭殿上頻回首,天道誰言報不均。
友珪于是勒馬急回本營,王彥章接見,訴知此事,别有良圖,友珪從之。
卻說李晉王在帳中,整
彥章視之,見兩面日月龍風旗,旗下有一将,額垂千條線,發绾一窩絲。
如何打扮? 金甲金盔翡翠袍,腰間玉帶束鲛绡。
坐下千裡追風馬,肩上橫阻定唐刀。
王彥章正欲迎戰,彥龍一馬當先,問曰:“來者莫非晉王否?”晉王曰:“然!”彥龍曰:“汝将已被吾殺盡,尚敢自臨陣耶!”晉王大罵曰:“這夥奸賊,奪吾大唐天下,天厭神怒,吾親臨陣取汝首級!”言罷,兩馬相交,雙刀并舉,怎見得?有詩為證: 刮地寒風聲飒飒,硬戰征袍聲似擦。
逼逼剝剝馬蹄鳴,叮叮噹噹袍槍甲。
你死我活不伏輸,一往一來交戰馬。
興心槍挑錦戰袍,舉意刀劈連環甲。
摩旗小校手連颠,擂鼓軍郎槌亂打。
時,晉王年老,筋力衰敗,戰不數合,被彥龍殺得大敗,撥馬而走。
已近黃昏,左側彥龍趕下陣來。
前走的,好似猛風吹敗葉;後追的,恰如急雨打殘花。
追趕已無措手,大叫:“吾兒存孝!昔日汴梁赴會,汝曾救我,今吾死在須臾,汝何無靈!”言未絕,隻見東南上一陣風,卷出兩面飛虎旗,旗下是存孝,結束如生:虎磕腦乾坤少有,虎皮袍蓋世無雙。
猊铠槍刀不懼,畢燕檛能取人魂。
馬上橫擔渾鐵搠,五名馬賽過蛟龍。
晉王叫:“勇南公吾兒!快來救我。
”隻見存孝一馬當先,厲聲大罵:“奸賊!吾在此等你多時。
”彥龍大驚,叫聲“苦也!”跌下馬來,氣絕身死。
此時存孝,猶在雲霧之中,叫聲:“老父!兒與你相會一面,以完父子之情,梁兵自此勢敗,兒今辭别,朝天去了。
”晉王回頭看時,隻見風清月朗,不見了存孝,獨有王彥龍死在地上,餘衆各散逃生。
晉王放聲大哭,叫數聲吾兒,死後還來救我一命。
下馬斬了彥龍首級而回。
衆王子并諸侯接見,哭訴前事,衆皆嗟歎不已。
早有人報知王彥章,言:“李存孝搠打死彥龍,現今後面人馬到了。
”唬得王彥章魂不附體,慌忙上馬,盡力加鞭,望後而走。
本陣軍兵,魂飛魄散,棄槍落刀,失盔抛甲,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詠史詩曰: 存孝當年吊伐勤,要将忠義報先君, 隻因打虎追巢賊,死戮彥龍敗敵軍。
非是兵機無計策,隻緣天意有攸分, 大唐基業今何在?惟有将軍一古墳。
彥章走了一夜,離唐營二十裡,死屍不絕,彥章點聚餘将,複與唐家對面安營。
此時,彥章一怒,槍挑名将一十六員落馬,餘皆放馬逃生。
卻說梁兵二十餘萬,用糧浩大,況諸郡荒旱,人皆相食,屋宇盡皆拆毀,軍人無不擄掠,與唐軍相拒一載有餘,糧荊乃上表梁帝催糧。
梁帝應付十萬斛,軍士支給不敷。
彥章與朱友珪商議:“兵多糧少,如之奈何?”友珪曰:“吾正憂慮此事,糧食兵家大事,倘軍心有變,難以區處。
”彥章曰:“今天氣炎熱,且宜按兵不動,殿下親往朝廷面奏,叫遣将應付糧米,克日到軍前支給,才好與唐相拒。
” 友珪披挂上馬,帶領數人,離了雞寶山,行了數日,已至渝丘,到汴梁隻隔一日程途。
原來友珪結束,一如商賈相似,又值天氣炎熱,憩息于垂楊樹下,隻見路上往來之人,三三兩兩,互相遞語曰:“大梁王朱溫,甚是不仁,翁婚兒婦為妻,父納子妻為妾。
”友珪潛自聽之,駭然大驚,安有此等之言? 遂自向前而問遠近居民,衆皆一驚。
友珪暗思:“吾父禽獸之輩,不仁之心,甚于虎狼,吾若回朝,必遭其害,不如仍回雞寶山,别圖良策。
”逸狂詩雲: 堪歎朱溫太不仁,翁婚兒婦滅人倫, 椒蘭殿上頻回首,天道誰言報不均。
友珪于是勒馬急回本營,王彥章接見,訴知此事,别有良圖,友珪從之。
卻說李晉王在帳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