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關燈
二百年,氣運已極,不可自決而惹禍也!”帝曰:“今日酒醉,非推讓之處耳!”朱溫提劍自欲殺之,右仆射止之曰:“不可!陛下已許大王耳!尚容再議,不必造次。

    ”溫怒乃止。

    昭宗哭回後殿,百官皆哂笑而退。

     次日,百官又聚于大殿。

    王彥章帶領鐵騎,布列殿前,召令宦官。

    昭宗懼不敢出,溫又遣人三次逼之,慌更衣出殿。

    蘇循奏曰:“昨日陛下已許梁王天下,今日肯傳否?”帝曰:“卿等食唐祿久矣!中間多有唐朝子孫,直無一人分朕之憂耳?”蘇循曰:“陛下之意,不欲以天下禅于梁王,曾見昨日之風景否?”帝曰:“汝衆大臣,何無見憐之心?”循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緻四海大亂。

    今梁王英雄,累建大功,尚不知恩以報德也,直欲令天下之人,共伐之。

    ”帝曰:“昔桀纣無道,殘暴生靈,故天下人伐之,朕即位以來,小心謹慎,未嘗敢行半點非禮之事,天下之人,誰忍伐之。

    ” 循怒曰:“陛下無德無福,而居天位,甚有殘暴之道也!”帝拂袖而起,張文蔚目視蘇循,循縱步向前,扯住昭宗袍,曰:“陛下肯與不肯,乞早一決!”帝戰栗不能答。

    忽階下王彥章之弟王彥龍,巢将七人葛從周、尚讓、齊克讓等,各帶劍上殿,又見殿階之下,環甲持戈數百人,皆兵士也。

     帝乃流涕出血,歎曰:“祖宗天下,何期今日廢之,朕九泉之下,何面目見先帝乎?”泣告群臣曰:“朕天下願禅與梁王,幸留殘喘,以度天年。

    ”贻矩曰:“臣等安有負陛下,事已至此,可急草诏,以安衆心。

    ”帝乃令楊涉草诏,願禅國于梁。

    诏曰:制曰:伏以生人以來,樹之司牧,眷命所矚,謂之大寶。

     曆數弗在,罔或偷安,故舜禹至公,揖讓而興,虞夏湯武,兼濟幹戈,以定殷周。

    事乃殊途,功成一緻,後之創業,鹹取則焉!朕今在位二年,遭天下蕩覆,賴祖宗之靈,得梁王竭誠盡力,率先鋒镝,今仰瞻期運已去,天命有适,遜位而禅于梁。

     今莅倍臣,獻上國玺,追則堯典,禅位于朱全忠,梁王無緻辭焉!欽此。

     是日,百官赍丹诏并玉玺,至梁王宮獻納,朱溫便欲受之。

     李英曰:“不可!大王不可輕易,雖然诏玺已至,可令昭宗親捧玺绶,以禅天下于大王,可以絕人議論篡逆之言也!”溫大喜,令謝蘭捧玺還宮。

    帝曰:“此事若何?”李英曰:“陛下親自送去!明白禅位,則陛下子孫,世世蒙梁恩矣!”帝到此時,不容不行,親自送去。

    隻得親捧國玺至梁王大殿,授與梁王去了。

    然後披公服于群臣班首,稱臣再拜。

    王彥章并巢将葛從周等,各掣劍在手,布列左右,大小文武,及昭宗皆北面山呼。

    于是同聲其口,齊呼萬歲。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麗泉詩雲: 當日朱溫強并李,欺淩唐室若嬰孩, 誰知天地無私曲,不久依然換主來。

     卓吾子評: 昭宗不聽忠良之谏,遂緻捧國玺禅于朱溫,抑一保駕淩圭,深可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