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
關燈
小
中
大
待吾兄病愈,然後出戰。
”存孝聽罷忿然起而言曰:“大丈夫既食君祿,當以馬革裹屍,豈可為吾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也?”言訖,即欲披挂上馬。
晉王知之,急來帳中止曰:“汝病未痊,便欲出陣恐怕力不敵衆,則三軍喪膽,銳氣盡挫,軍勢不能複振。
吾兒不必忿怒,我即遣人出戰。
”存孝于是止之。
嗣源奮然曰:“賢弟未可造次,軍馬臨城,若不出戰,是吾怯也。
願領一千軍,決一死戰!”晉王從之,令嗣源同周德威、樊達,點馬步軍一千,出城迎敵。
卻說李嗣源領兵出城,親自當先,持刀躍馬而來。
且看來将如何打扮,但見:鳳翅盔,高攢金寶;渾金甲,密砌龍鱗。
錦征袍,花朵簇陽春;锟鋙劍,腰懸寒光噴。
繡腿餅絨圈翡翠,玉玲珑帶束麒麟。
上首的是神機軍師周德威,足智多謀,經文緯武,慣使雙有西江月詞一首。
但見,如意冠,玉簪翠筆。
绛绡衣,鶴舞金霞。
精神凜凜映桃花,環珮玎珰斜挂。
素道服,皂羅沿襈。
紫絲縧,碧玉鈎環。
手中羽扇動天關,頭上綸巾微岸。
貼裡暗穿銀甲,垓心穩坐雕鞍。
胸中韬略鬼神瞞,文武雙全師範。
又詩一首贊雲: 天意生賢佐,殘唐周德威。
胸中藏武略,心上運玄機。
智勇張良并,才能範蠡欺。
掃除巢賊亂,青史譽皆知。
下首是跳澗虎樊達,挺槍立馬,後人亦有詩贊之雲: 生居邺郡稱英勇,慣使長槍氣最雄, 跳澗虎名誇有力,試看此戰可成功。
三人立馬于陣前,五侯遣白馬高思繼領兵二萬,布成陣勢。
思繼将人馬分作兩隊,列于步軍之側,勢如兩翼,左右馬五十匹,大半皆是白馬。
高思繼曾與羌胡交戰,盡選白馬為先鋒,号為白馬義兵,羌胡遠見白馬便走。
怎見得思繼英雄,但見:戴一頂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兩根雉尾。
穿一領襯甲白羅袍,袍背上繡三個鳳凰。
披一副連環镔鐵铠,系一條嵌寶獅鸾帶。
着一對雲根鷹爪靴,挂一條護項銷金帕。
帶一張鵲畫鐵胎弓,懸一壺雕翎鈚子箭。
左手執一面金獸面防牌,背插飛刀二十四把。
右手使一條渾鐵點鋼槍,坐下一匹銀色梅花馬。
百步斬人,無有不中。
又有五言詩一首,贊高思繼勇壯雲: 白馬高思繼,征胡屢有功。
防牌懸猛獸,拭劍插飛熊。
義勇真無敵,雄威不衆同。
讵知存孝病,諸将畏交鋒。
當日,兩軍對敵,思繼出馬,與李嗣源更不打話,共戰四五十合,思繼詐敗逃走,嗣源引軍趕人陣來。
誰知思繼已先埋伏,用手指揮,五千兵一齊圍定。
嗣源在中間,左沖右突,不能得出,周德威與樊達各自潰散。
晉王在城上,望見嗣源困于垓心,慌問:“衆将!誰人出馬,以救嗣源?”薛阿檀曰:“小将願往!”晉王遂命阿檀披挂上馬,引部下壯士數十騎出城。
晉王領将士于城上擂鼓呐喊,以助其威。
阿檀引軍離敵兵數裡,遙與嗣源招呼,阿檀大叫一聲,飛渡淺溝,衆皆奮力而過。
阿檀獨自當先,奮力殺人,對陣副将謝墨迎之,不能抵敵而走。
阿檀直至核心,救了嗣源,回頭看時,尚有數十騎在陣中,不曾離得重圍。
阿檀複回殺入陣中,所到莫敢擋抵,再救出這一彪人馬。
正遇高思繼攔住去路,被阿檀奮武沖散,嗣源躍馬混戰,五路軍馬大亂。
安休休亦引軍士,大戰敵兵,緩緩唱凱入城。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白馬将軍久戰持,嗣源受困計無施, 阿檀奮勇沖開陣,謝墨奔逃始解圍。
卓吾子評: 李晉王以酒酬功,勇南公遽因染疾,複又鼓衆軍與五路兵交鋒,壯哉!
”存孝聽罷忿然起而言曰:“大丈夫既食君祿,當以馬革裹屍,豈可為吾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也?”言訖,即欲披挂上馬。
晉王知之,急來帳中止曰:“汝病未痊,便欲出陣恐怕力不敵衆,則三軍喪膽,銳氣盡挫,軍勢不能複振。
吾兒不必忿怒,我即遣人出戰。
”存孝于是止之。
嗣源奮然曰:“賢弟未可造次,軍馬臨城,若不出戰,是吾怯也。
願領一千軍,決一死戰!”晉王從之,令嗣源同周德威、樊達,點馬步軍一千,出城迎敵。
卻說李嗣源領兵出城,親自當先,持刀躍馬而來。
且看來将如何打扮,但見:鳳翅盔,高攢金寶;渾金甲,密砌龍鱗。
錦征袍,花朵簇陽春;锟鋙劍,腰懸寒光噴。
繡腿餅絨圈翡翠,玉玲珑帶束麒麟。
上首的是神機軍師周德威,足智多謀,經文緯武,慣使雙有西江月詞一首。
但見,如意冠,玉簪翠筆。
绛绡衣,鶴舞金霞。
精神凜凜映桃花,環珮玎珰斜挂。
素道服,皂羅沿襈。
紫絲縧,碧玉鈎環。
手中羽扇動天關,頭上綸巾微岸。
貼裡暗穿銀甲,垓心穩坐雕鞍。
胸中韬略鬼神瞞,文武雙全師範。
又詩一首贊雲: 天意生賢佐,殘唐周德威。
胸中藏武略,心上運玄機。
智勇張良并,才能範蠡欺。
掃除巢賊亂,青史譽皆知。
下首是跳澗虎樊達,挺槍立馬,後人亦有詩贊之雲: 生居邺郡稱英勇,慣使長槍氣最雄, 跳澗虎名誇有力,試看此戰可成功。
三人立馬于陣前,五侯遣白馬高思繼領兵二萬,布成陣勢。
思繼将人馬分作兩隊,列于步軍之側,勢如兩翼,左右馬五十匹,大半皆是白馬。
高思繼曾與羌胡交戰,盡選白馬為先鋒,号為白馬義兵,羌胡遠見白馬便走。
怎見得思繼英雄,但見:戴一頂三叉紫金冠,冠口内拴兩根雉尾。
穿一領襯甲白羅袍,袍背上繡三個鳳凰。
披一副連環镔鐵铠,系一條嵌寶獅鸾帶。
着一對雲根鷹爪靴,挂一條護項銷金帕。
帶一張鵲畫鐵胎弓,懸一壺雕翎鈚子箭。
左手執一面金獸面防牌,背插飛刀二十四把。
右手使一條渾鐵點鋼槍,坐下一匹銀色梅花馬。
百步斬人,無有不中。
又有五言詩一首,贊高思繼勇壯雲: 白馬高思繼,征胡屢有功。
防牌懸猛獸,拭劍插飛熊。
義勇真無敵,雄威不衆同。
讵知存孝病,諸将畏交鋒。
當日,兩軍對敵,思繼出馬,與李嗣源更不打話,共戰四五十合,思繼詐敗逃走,嗣源引軍趕人陣來。
誰知思繼已先埋伏,用手指揮,五千兵一齊圍定。
嗣源在中間,左沖右突,不能得出,周德威與樊達各自潰散。
晉王在城上,望見嗣源困于垓心,慌問:“衆将!誰人出馬,以救嗣源?”薛阿檀曰:“小将願往!”晉王遂命阿檀披挂上馬,引部下壯士數十騎出城。
晉王領将士于城上擂鼓呐喊,以助其威。
阿檀引軍離敵兵數裡,遙與嗣源招呼,阿檀大叫一聲,飛渡淺溝,衆皆奮力而過。
阿檀獨自當先,奮力殺人,對陣副将謝墨迎之,不能抵敵而走。
阿檀直至核心,救了嗣源,回頭看時,尚有數十騎在陣中,不曾離得重圍。
阿檀複回殺入陣中,所到莫敢擋抵,再救出這一彪人馬。
正遇高思繼攔住去路,被阿檀奮武沖散,嗣源躍馬混戰,五路軍馬大亂。
安休休亦引軍士,大戰敵兵,緩緩唱凱入城。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白馬将軍久戰持,嗣源受困計無施, 阿檀奮勇沖開陣,謝墨奔逃始解圍。
卓吾子評: 李晉王以酒酬功,勇南公遽因染疾,複又鼓衆軍與五路兵交鋒,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