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厭越述紫蒙風土 阏伯實沈共參商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七章厭越述紫蒙風土阏伯實沈共參商
東巡禮畢,帝堯趁便想到東海邊望望,以覽風景,遂向泰山東北而行。
一日到了一座山上。
正在徘徊,忽報紫蒙君來了。
那紫蒙君是何人呢?原來就是帝喾的少子,堯的胞弟,名叫厭越。
帝堯聽了,非常歡喜,慌忙延見,大司農棄亦來相見了。
嫡親兄弟,十餘年闊别,一旦重逢,幾乎都滴下淚來。
帝堯見厭越生得一表人材,比從前大不相同,裝束神氣,仿佛有外國人的模樣,想來因為久居北荒的原故,遂細細問他别後之事。
厭越道:“臣那年自随先帝巡守,先帝命臣留在那邊,叫臣好好經營,将來可以别樹一幟。
臣應諾了。
後來先帝又饬人将臣母親從羲和國接了,送到紫蒙。
臣母子二人和先帝所留給臣的五十人,後來羲和國又撥來五十人,合共百人,就在那裡經營草創起來,倒也不很寂寞,現在戶口年有增加,可以自立了。
那年聽到先帝上賓之信,本想和臣母前來奔喪的,因為國基新立,人心未固,路途又遠,交通又不便,一經離開,恐怕根本動搖,所以隻好在國中發喪持服,但是臣心中無日不紀念着帝和諸位兄弟。
近來國事已漸有條理,手下又有可以親信托付的人,正想上朝谒見,恰好聽見說帝東巡泰山,道路不遠,就星夜奔馳而來,不想在此相見,真是臣之幸了。
”帝堯問道:“汝那邊風土如何?民情如何?鄰國如何?”厭越道:“那邊空氣亦尚适宜,不過寒冷之至,大概八九月天已飛雪,各處江河,都連底結冰,愈北愈冷,這一點是吃苦的。
”帝堯道:“那麼汝如何能耐得住呢?”厭越道:“臣初到的時候,亦覺得不可耐,後來因為那邊森林甚多,森林之中,盛産毛皮獸,如狐,如鼠,如虎,如獺,如狼,如豹之類,不可勝計。
所以那邊土著之人,總以打牲為業,肉可以食,骨可以為器,皮毛可以禦寒。
還有一種奇獸,名叫作貂,它的皮毛尤其溫暖,非常珍貴,臣此番帶了些來,貢獻于帝。
”說着,就叫從人取來,厭越親自獻上,共有十二件,說道:“臣那邊荒寒僻地,實在無物可獻,隻此區區,聊表臣心罷了。
” 帝堯道:“朕于四方珍奇貢獻,本來一概不受,現在汝是朕胞弟,又當别論,就受了吧。
”厭越聽了,非常得意,又拿出兩件送與大司農,又有兩件托轉送大司徒,其餘羿和羲仲等,各送一件,大家都稱謝收了。
羲仲問道:“貂究竟是怎樣一種獸?我等差不多都沒有見過。
”厭越道:“這種貂,大概是個鼠類。
其大如獺,而尾粗。
毛深一寸餘,其色或黃或紫,亦有白者,喜吃榛栗和松皮等。
捕了它養起來,飼以雞肉,它亦喜吃,性極畏人,走到它相近旁邊,它就膛目切齒,作恨之狀。
其聲如鼠,捕之甚難。
假使它逃入罅隙之中,千方百計取之,終莫能出。
假使它逃在樹上,則須守之旬日,待它餓極了走下來,才可捉得。
假使它逃入地穴之中,那麼捉之極易了。
它的身體轉動便捷如猿,能緣壁而上,倒挂亦不墜。
那邊土人捕捉之法,往往用犬,凡貂所在的地方,犬能夠嗅其氣而知之,伺伏在附近,等它出來,就跑過去噙祝貂自己很愛惜它的皮毛,一經被犬噙住,便不敢稍動。
犬亦知道貂毛可貴,雖則噙住了貂,噙得甚輕,不肯傷之以齒。
因此用犬捕貂,是最好的方法,而且往往是活捉的。
穿了貂皮之後,得風更暖,着水不濡,得雪即融,拂面如焰,拭眯即出,真正是個異物,所以那邊很看重它。
” 帝堯道:“汝等貴人有貂裘可穿,或各種獸皮可穿,可以禦寒了。
那些平民,亦個個有得穿嗎?”厭越道:“這卻不能。
”帝堯道:“那麼如此苦寒,他們怎能禁受呢?”厭越道:“那邊很是奇怪,又出一種草,土人叫它烏拉草,又細又軟,又輕又暖,這種草遍地皆是,一到冬天,那些人民都取了它來作卧具,或襯衣衫,或借足衣,非常溫暖,到晚間将衣裳脫下時,總是熱氣騰騰的,所以那邊人民,都以它為寶貝,因此他們就不畏苦寒了。
” 帝堯聽了,仰天歎道:“唉!上天的愛百姓,總算至矣盡矣了。
這種苦寒的地方,偏偏生出這種草來,使百姓可以存身,不緻凍死,真是仁愛極了。
做人主的倘使能夠以天為法,使天下人民沒有一個不受到他的恩澤,那麼才好了。
” 不言帝堯歎息,且說那時大司農
一日到了一座山上。
正在徘徊,忽報紫蒙君來了。
那紫蒙君是何人呢?原來就是帝喾的少子,堯的胞弟,名叫厭越。
帝堯聽了,非常歡喜,慌忙延見,大司農棄亦來相見了。
嫡親兄弟,十餘年闊别,一旦重逢,幾乎都滴下淚來。
帝堯見厭越生得一表人材,比從前大不相同,裝束神氣,仿佛有外國人的模樣,想來因為久居北荒的原故,遂細細問他别後之事。
厭越道:“臣那年自随先帝巡守,先帝命臣留在那邊,叫臣好好經營,将來可以别樹一幟。
臣應諾了。
後來先帝又饬人将臣母親從羲和國接了,送到紫蒙。
臣母子二人和先帝所留給臣的五十人,後來羲和國又撥來五十人,合共百人,就在那裡經營草創起來,倒也不很寂寞,現在戶口年有增加,可以自立了。
那年聽到先帝上賓之信,本想和臣母前來奔喪的,因為國基新立,人心未固,路途又遠,交通又不便,一經離開,恐怕根本動搖,所以隻好在國中發喪持服,但是臣心中無日不紀念着帝和諸位兄弟。
近來國事已漸有條理,手下又有可以親信托付的人,正想上朝谒見,恰好聽見說帝東巡泰山,道路不遠,就星夜奔馳而來,不想在此相見,真是臣之幸了。
”帝堯問道:“汝那邊風土如何?民情如何?鄰國如何?”厭越道:“那邊空氣亦尚适宜,不過寒冷之至,大概八九月天已飛雪,各處江河,都連底結冰,愈北愈冷,這一點是吃苦的。
”帝堯道:“那麼汝如何能耐得住呢?”厭越道:“臣初到的時候,亦覺得不可耐,後來因為那邊森林甚多,森林之中,盛産毛皮獸,如狐,如鼠,如虎,如獺,如狼,如豹之類,不可勝計。
所以那邊土著之人,總以打牲為業,肉可以食,骨可以為器,皮毛可以禦寒。
還有一種奇獸,名叫作貂,它的皮毛尤其溫暖,非常珍貴,臣此番帶了些來,貢獻于帝。
”說着,就叫從人取來,厭越親自獻上,共有十二件,說道:“臣那邊荒寒僻地,實在無物可獻,隻此區區,聊表臣心罷了。
” 帝堯道:“朕于四方珍奇貢獻,本來一概不受,現在汝是朕胞弟,又當别論,就受了吧。
”厭越聽了,非常得意,又拿出兩件送與大司農,又有兩件托轉送大司徒,其餘羿和羲仲等,各送一件,大家都稱謝收了。
羲仲問道:“貂究竟是怎樣一種獸?我等差不多都沒有見過。
”厭越道:“這種貂,大概是個鼠類。
其大如獺,而尾粗。
毛深一寸餘,其色或黃或紫,亦有白者,喜吃榛栗和松皮等。
捕了它養起來,飼以雞肉,它亦喜吃,性極畏人,走到它相近旁邊,它就膛目切齒,作恨之狀。
其聲如鼠,捕之甚難。
假使它逃入罅隙之中,千方百計取之,終莫能出。
假使它逃在樹上,則須守之旬日,待它餓極了走下來,才可捉得。
假使它逃入地穴之中,那麼捉之極易了。
它的身體轉動便捷如猿,能緣壁而上,倒挂亦不墜。
那邊土人捕捉之法,往往用犬,凡貂所在的地方,犬能夠嗅其氣而知之,伺伏在附近,等它出來,就跑過去噙祝貂自己很愛惜它的皮毛,一經被犬噙住,便不敢稍動。
犬亦知道貂毛可貴,雖則噙住了貂,噙得甚輕,不肯傷之以齒。
因此用犬捕貂,是最好的方法,而且往往是活捉的。
穿了貂皮之後,得風更暖,着水不濡,得雪即融,拂面如焰,拭眯即出,真正是個異物,所以那邊很看重它。
” 帝堯道:“汝等貴人有貂裘可穿,或各種獸皮可穿,可以禦寒了。
那些平民,亦個個有得穿嗎?”厭越道:“這卻不能。
”帝堯道:“那麼如此苦寒,他們怎能禁受呢?”厭越道:“那邊很是奇怪,又出一種草,土人叫它烏拉草,又細又軟,又輕又暖,這種草遍地皆是,一到冬天,那些人民都取了它來作卧具,或襯衣衫,或借足衣,非常溫暖,到晚間将衣裳脫下時,總是熱氣騰騰的,所以那邊人民,都以它為寶貝,因此他們就不畏苦寒了。
” 帝堯聽了,仰天歎道:“唉!上天的愛百姓,總算至矣盡矣了。
這種苦寒的地方,偏偏生出這種草來,使百姓可以存身,不緻凍死,真是仁愛極了。
做人主的倘使能夠以天為法,使天下人民沒有一個不受到他的恩澤,那麼才好了。
” 不言帝堯歎息,且說那時大司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