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夢 第十八回 能知足衣錦還鄉
關燈
小
中
大
百兩,仍雇轎送你們歸鄉。
衆張人歡喜,叩謝而去不題。
卻說康夢鶴到潮州府,同玉真到梅峰庵,去拜謝撣師當日收留窮途之恩。
夢鶴對玉真道:“我數年以前,因尋夫人不見,寄栖此庵,及夫人來此進香,題了緣薄,才各蹤趾。
”玉真道:“妾記得當時看見相公一面,但不敢認。
”又想道:“妾前日題二兩香銀,尚未有送他,今當一并送他。
” 到了庵外,禅師迎入參佛,坐定,獻茶,夢鶴謝他前日之恩,無可為報,今要奉白金三百兩。
禅師道:“出家人以清淨淡薄為本,這銀都無用,隻求大老爺椽筆一揮,增光山門。
”夢鶴道:“這等大妙”即提起筆來,寫“梅園山水禅師必亨”八個字以贊之雲: 梅熟芳草滿袖襟,園中菩提自知音。
山明幽靜無塵色,水秀拓開見地心。
禅語圓明理樂轉,師言寂滅昙花陰。
必然道與乾坤約,亨傳曹溪歸北岑。
及玉真看見壁上一首詩,讀雲: 梅峰大異木闌庵,夢鶴争如王播慚。
不禁笑鵬何所适,愁心難對俗人談。
玉真對夢鶴道:“這詩是相公當日微賤時題的,今何不和一首?”夢鶴又舉筆和雲: 當年寄食梅峰庵,邏思古人聊慰慚。
振翩雄飛今遂志,眼前宛對嫦娥談。
于是玉真亦援筆和一首: 拜斂飄零栖此庵,為情絆羁耐心慚。
當年霧蔽不堪道,今日雲開聊可談。
題畢,二人拜别禅師回來。
行不數日,将近漳州,又遇着二人帶鎖,并四個押差,夢鶴視之,乃鄭判軀、洪袖中也。
停轎問之,判軀道:“小的無冤受屈禍,因父親被反誣賴人命。
”袖中道:“小的父親在縣為賦役,被察院訪察十惡。
今俺二人父親年老逃出外境,未知生死,今文書又來拿解家屬。
”夢鶴問判軀道:“你原是生員,安可同鎖?”判軀道:“因前年為人所訟,黜退前程,問了徒罪,幸逢大赦。
”夢鶴道:“有罪不及妻孥,我為你二人解圍。
”押差道:“恐違了日子。
”夢鶴道:“我即寫呈交你帶去。
”乃立寫呈狀,并一名帖,付押差去投遞。
那察院拆開一看: 原任廣東察院康夢鶴為懇情赦宥事。
痛思鄭判軀、洪袖中之父,一則衙蠢害良,一則迫死人命,罪不容赦。
惟念洪-揚、鄭錦園之子,幾-不從,罪有可原。
況以髦老之父而逃出,露濕風霜,是責之愆也;以孱懦之子,欲拘代父服刑,是重之罰也。
骨肉參商情何切,至性若離心何安。
國法之威未加,逃亡之慘已至。
然袖中等不忍親骸穢獄,何患一身艱危。
但堯有自新之士,舜有改過之民。
開一面之網,可複抵合之風;視如傷之心,可登蒼姬之世。
謹呈。
那察院看畢,即批雲:- 揚、錦園之抛離,袖中、判軀之譏-,皆不足以償其罪。
惟念寅翁之情,洪篩揚免追罪屬,鄭錦園宜出棺木,俱釋放。
嗣後,這二人悔前日之非,感今日之恩,俯伏謝罪,自不必說了。
且說夢鶴在任,喜得雙生貴子,後來俱顯名于世。
及榮歸之時,遠方親戚、并附近鄰裡聞之,各牽羊攜酒來相賀。
自是,夢鶴日與玉真優遊于綠野之堂,詠歌倡歎,俯仰上下,樂夫天命于無窮。
乃舉和倡所作之詩集為單家稿,當世已經刊刻,流傳不衰。
彌堅堂主人與夢鶴交契,不啻膠漆之親,熟悉一生所經事迹,不覺因後之和樂,而有感于前之坎坷,憶前之坎坷,而有慰後之和樂。
且思積惡之人,其後來之報若此,積善之人,其後來之報若彼,猶可信福善禍滢之不誣也,天生賢才之不偶然也,因為之作《終須夢》以記焉。
既成,乃為之贊。
贊曰: 偉哉夢鶴,冰霜松柏;懿哉玉真,堅躁鐵石。
曰才曰佳,今古無雙;曰情曰節,萬古不易。
幾回離合,幾回悲歡,可感可歎。
豐城龍劍,合浦骊珠,可羨可嘉。
霜竹雪梅,平娘之節以之,大江巨海,其祥之情以之。
非節何以見其佳?非情何以見其才?且無平娘之節,不能見夢鶴之情:無夢鶴之情,亦不得不顯玉真之節。
因為之歌曰:日月可轉兮,節難轉;雲霧可消兮,情難消。
情也者,先天地而始,後天地而終。
節也者,參造化之德,成造化之均。
嗟嗟,微斯情兮,吾誰與俦?微此節兮,吾何以終?且微此數奸從兮,吾之情節才佳何以彰?
衆張人歡喜,叩謝而去不題。
卻說康夢鶴到潮州府,同玉真到梅峰庵,去拜謝撣師當日收留窮途之恩。
夢鶴對玉真道:“我數年以前,因尋夫人不見,寄栖此庵,及夫人來此進香,題了緣薄,才各蹤趾。
”玉真道:“妾記得當時看見相公一面,但不敢認。
”又想道:“妾前日題二兩香銀,尚未有送他,今當一并送他。
” 到了庵外,禅師迎入參佛,坐定,獻茶,夢鶴謝他前日之恩,無可為報,今要奉白金三百兩。
禅師道:“出家人以清淨淡薄為本,這銀都無用,隻求大老爺椽筆一揮,增光山門。
”夢鶴道:“這等大妙”即提起筆來,寫“梅園山水禅師必亨”八個字以贊之雲: 梅熟芳草滿袖襟,園中菩提自知音。
山明幽靜無塵色,水秀拓開見地心。
禅語圓明理樂轉,師言寂滅昙花陰。
必然道與乾坤約,亨傳曹溪歸北岑。
及玉真看見壁上一首詩,讀雲: 梅峰大異木闌庵,夢鶴争如王播慚。
不禁笑鵬何所适,愁心難對俗人談。
玉真對夢鶴道:“這詩是相公當日微賤時題的,今何不和一首?”夢鶴又舉筆和雲: 當年寄食梅峰庵,邏思古人聊慰慚。
振翩雄飛今遂志,眼前宛對嫦娥談。
于是玉真亦援筆和一首: 拜斂飄零栖此庵,為情絆羁耐心慚。
當年霧蔽不堪道,今日雲開聊可談。
題畢,二人拜别禅師回來。
行不數日,将近漳州,又遇着二人帶鎖,并四個押差,夢鶴視之,乃鄭判軀、洪袖中也。
停轎問之,判軀道:“小的無冤受屈禍,因父親被反誣賴人命。
”袖中道:“小的父親在縣為賦役,被察院訪察十惡。
今俺二人父親年老逃出外境,未知生死,今文書又來拿解家屬。
”夢鶴問判軀道:“你原是生員,安可同鎖?”判軀道:“因前年為人所訟,黜退前程,問了徒罪,幸逢大赦。
”夢鶴道:“有罪不及妻孥,我為你二人解圍。
”押差道:“恐違了日子。
”夢鶴道:“我即寫呈交你帶去。
”乃立寫呈狀,并一名帖,付押差去投遞。
那察院拆開一看: 原任廣東察院康夢鶴為懇情赦宥事。
痛思鄭判軀、洪袖中之父,一則衙蠢害良,一則迫死人命,罪不容赦。
惟念洪-揚、鄭錦園之子,幾-不從,罪有可原。
況以髦老之父而逃出,露濕風霜,是責之愆也;以孱懦之子,欲拘代父服刑,是重之罰也。
骨肉參商情何切,至性若離心何安。
國法之威未加,逃亡之慘已至。
然袖中等不忍親骸穢獄,何患一身艱危。
但堯有自新之士,舜有改過之民。
開一面之網,可複抵合之風;視如傷之心,可登蒼姬之世。
謹呈。
那察院看畢,即批雲:- 揚、錦園之抛離,袖中、判軀之譏-,皆不足以償其罪。
惟念寅翁之情,洪篩揚免追罪屬,鄭錦園宜出棺木,俱釋放。
嗣後,這二人悔前日之非,感今日之恩,俯伏謝罪,自不必說了。
且說夢鶴在任,喜得雙生貴子,後來俱顯名于世。
及榮歸之時,遠方親戚、并附近鄰裡聞之,各牽羊攜酒來相賀。
自是,夢鶴日與玉真優遊于綠野之堂,詠歌倡歎,俯仰上下,樂夫天命于無窮。
乃舉和倡所作之詩集為單家稿,當世已經刊刻,流傳不衰。
彌堅堂主人與夢鶴交契,不啻膠漆之親,熟悉一生所經事迹,不覺因後之和樂,而有感于前之坎坷,憶前之坎坷,而有慰後之和樂。
且思積惡之人,其後來之報若此,積善之人,其後來之報若彼,猶可信福善禍滢之不誣也,天生賢才之不偶然也,因為之作《終須夢》以記焉。
既成,乃為之贊。
贊曰: 偉哉夢鶴,冰霜松柏;懿哉玉真,堅躁鐵石。
曰才曰佳,今古無雙;曰情曰節,萬古不易。
幾回離合,幾回悲歡,可感可歎。
豐城龍劍,合浦骊珠,可羨可嘉。
霜竹雪梅,平娘之節以之,大江巨海,其祥之情以之。
非節何以見其佳?非情何以見其才?且無平娘之節,不能見夢鶴之情:無夢鶴之情,亦不得不顯玉真之節。
因為之歌曰:日月可轉兮,節難轉;雲霧可消兮,情難消。
情也者,先天地而始,後天地而終。
節也者,參造化之德,成造化之均。
嗟嗟,微斯情兮,吾誰與俦?微此節兮,吾何以終?且微此數奸從兮,吾之情節才佳何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