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夢 第七回 因遊學喜逢詩友

關燈
悠。

     水天一色清泉趣,霞骛齊飛滿樹秋。

     曳屐遐思高士迹,攝衣追慕蚤人俦。

     攜來菊酒對君飲,始覺茱萸古今流。

     三人看了,各相稱譽不題。

     卻說席中有一個姓姚名安海,系許文泰密友。

    其為人口舌利便,好險嗜利,性慕風月,善于逢迎,雖并詩友之益,但笑談遊樂,不可無其人。

    滿筵在席,高吟和興,惟姚安海寂寂無趣,說道:“蔡兄有此豐姿才學,真不愧相如、君瑞之風,諒令尊嫂必是佳人可知。

    ”蔡允升道:“小弟之内拙,雖不敢以佳人自負,要亦非庸婦之可比,不幸于舊年花謝小築,幽明永隔,千兮一年。

    ”夫撫景傷情,眼淚将下。

    衆友慰道:“自古紅顔多薄命,眷戀之情,誰忍不傷?雖然,修短有命,惟祈高明,以理節哀。

    ”姚安海道:“兄何患焉。

    弟那邊離書齋不遠,有一個女子,姓卞名五真,生得豔冶秀麗,性格溫和,女工之外,更通詩賦。

    他當天發誓,有才有貌的才子才晉配他,如今已二十歲了,尚未婚對。

    兄有這才貌,來去小弟書齋中,不時吟詩挑動他,借弟為斧柯,焉知天緣不湊合乎?若然,則弦斷再續而佳音猶在,妻亡再娶,而佳人猶存,耒知兄意何如?”戲升道:“極承雅愛,但念亡妻死未三年,忍再娶。

    ”姚安海道:“社兄年方壯盛,豈有不續弦之理。

    ”蔡允升道:“不然。

    小弟非獨情有所不忍,且處發今末世,聘儀不備難以議親,小弟不過一介寒儒,那裡有聘儀?”姚安海道:“他父親是老儒,庫名世傑,年已五十多歲,他母親林氏,為人極賢淑,年已四十餘,并未有男子。

    倘回思轉念,要贅一佳婿以娛晚景,不消聘銀,亦未可知。

    ”許文泰道:“姻緣乃百年前系定,非人所能料。

    但安海兄一個書館清淨幽雅,有花木水石,不時可玩賞,比天英兄之茅齋枯淡不同,蔡兄不妨去歇他。

    且查兄家居與他相近,日食奉侍又便一些兒。

    ”諸朋友一面談話,一面吃酒,到了天晚,各各分散歸家。

     至次日,蔡允升移居姚安海書齋中,看見席上一柄金扇,展開一看,乃前日被人所試賀壽詩,後寫“敬賀許老社台”,其筆迹與詩字略相徑庭,夢鶴不覺歎奇,問安海道:“這柄扇那裡會到此地?”姚安海道:“這筆迹之人與兄相識否?”允升道:“題這扇之人,與小弟相愛,如共一身。

    若持這扇來送兄之人,與小弟渺不相涉,不知是何人?”姚安海道:“鈞是一個人。

    那裡有題詩是一個人,送扇又是一個人?即因前年,兄貴漳有一個朋友,姓康,名夢鶴,亦如兄來遊學雇考,幸逢許舉人壽旦,諸人賀詩,各要句句藏詩酒,蓋因文泰樂于詩酒而取義也。

    那康夢鶴亦題一首去賀他,諸友無不稱贊為上乘,乃請他入考。

    ”允升道:“為何不試他内學?”姚安海道:“許文泰本要試他,但因端午節與他到園中觀菊,文泰說:‘處今之時,尋芳者孰識菊花之堅貞?’康夢鶴忽歎一聲,遂吟詩一首。

    文泰觀其詩才敏捷,句句精工,甚然歎服。

    不久宗師要考,是以不試他。

    ”蔡允升道:“這詩不知兄曾記得否?”姚安道:“記得首二句,請誦與兄聽:‘四顧衆芳開滿庭,悚金石才葉青’。

    其餘六句,則小弟忘之矣。

    ”允升道:“後六句弟會誦得,兄會認得麼?”姚安海道:“誦得真,那裡認不得?”允升即誦了一遍。

    安海道:“莫不是兄在書齋中看見乎?”允升道:“後來這人入考如何?”姚安海道:“彼時這才子,許舉人極稱他有隐德,出場後即要他寫出文章看,他一定不肯寫。

    及至出榜,墜落孫山,開誠布公送他五兩銀子歸家。

    ”允升道:“夢鶴前年未曾來,那時有夢鶴這等多耶?”閑話莫題,且說安海要謀玉真婚姻,未知何如,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