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棗記 第十二回 陰司立賞善行台 真人遊賞善分司

關燈
卻說真人走過了凄惶埂,起頭一看,隻見一個總門,門樓上匾着“賞善行台”四個大字。

    那賞善行台,瓊樓玉殿,碧瓦參差。

    左右兩階列着八所宮殿,每所宮殿門首都是朱牌金字。

    第一所朱牌上寫着“笃孝之府”四個大字。

     判官領真人走将進去,彩幢绛節,仙樂铿镪,瑞氣缤紛,異香馥郁,說甚麼神仙洞府也。

    判官同真人到府堂之上請出幾位來相見,出來的都是通天冠、雲錦衣、珍珠履,見禮畢,分賓主坐下,叙話獻茶。

    判官道:“此一位薩先生,系陽世人,奏名真人,因遨遊地府,今日特來相訪。

    ”那幾位道:“有勞光降了。

    ”判官道:“薩先生可認得這幾位老爺麼?”真人道:“在下不曾相識。

    ” 判官道:“列位都是些笃孝君子。

    這位姓孟,尊諱宗。

    母疾,冬月思竹筍煮羹,因抱竹而哭,筍遂生,後朝廷旌獎為光祿大夫。

    這一位姓姜,尊諱詩。

    事母至孝,母愛飲江水、嗜魚脍,舍傍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每日躍出雙鯉,取以供母,後朝廷旌獎為中書丞。

    又這一位姓黃,尊諱香,年九歲,夏則扇枕,冬則溫衾,後朝廷旌獎為禦史大夫。

    其餘列位,大率都是孝子,都在這個笃孝之府。

    ” 真人喏喏連聲,乃問道;“列位既都是孝子,怎麼不輪回出世?”判官道:“這些賞善行台裡面的人,都得天地之正氣,無了無休。

    每遇明君治世,則生為王侯将相,流芳百世。

    不遇明君治世,則安享陰司,默受天福。

    ”真人道:“孝子這等尊哩。

    ”遂拜辭而去。

     至第二所宮殿,朱牌上寫着“悌悌之府”。

    崔判官領着真人進去,依前的儀從,依前的仙樂,依前的天花,見幾位依前的通天冠、雲錦衣、珍珠履。

    判官同真人見禮畢。

    判官道:“這幾位真人可相認麼?”真人道:“其實眼小失認。

    ”判官道:“列位都是善事兄長的君子,略說幾位你聽。

    這一位姓姜,尊諱衮。

    令弟尊諱季江,适野遇盜,兄弟争死,賊釋之而去。

    嘗為大被共寝。

    這一位姓庾,尊諱衮。

    家大疫,長兄病亡,次兄複危殆,家人皆出避于外,衮獨看其兄,不去。

    後,次兄病疫,公亦無恙。

    父老鹹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這一位姓田,尊諱真。

    這一位是他令次弟,尊詩廣。

    這一位是他令幼弟,尊諱慶。

    其家人議分其财,庭前有紫荊樹,欲砍而分為三樹。

    一夕,忽枯死。

    他賢昆仲即抱樹而哭,說道:‘草木無情,尚不欲分拆,況人乎?’賢昆仲遂不複分拆,紫荊複茂。

    其餘列位,大率都是盡悌道的。

    ”真人諾諾而退。

     遂進到第三所宮殿,朱碑上寫着“忠節之府”四個大字。

    崔判官同真人進到裡面,依前的儀從,有幾位乃是通天冠、雲錦衣、珍珠履,與崔判官一同見禮。

    判官道:“這幾位都是為國忘家,忠臣烈士,真人可相識麼?”真人道:“貧道略識得幾位。

    那二位,可是周漢亞夫老爺與馬伏波老爺麼?”判官道:“是。

    ”真人又道:“那二位,可是唐張睢陽老爺與顔平原老爺麼?”判官道:“是。

    ”判官随問及真人怎的獨知此四位,真人道:“貧道在陽世,雲遊到幾處功臣祠,塑有神像。

    内中有幾位相似着四位老爺一般。

    ”判官道:“其餘列位都是些忠義之士,皆在這個忠節之府。

    ”真人道:“原來這幾位老爺還在陰司安享哩。

    ‘雪霜萬裡孤臣老,光嶽千年正氣完’。

    誠然!誠然!”遂相辭而退。

     及至第四所宮殿,朱牌上寫着“信實之府”四個大字。

    崔判官同着真人走将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見禮畢。

    判官道:“這列位都是以實為實,守信的君子,真人可相識麼?”真人道:“實不相識。

    ”判官道:“我略說幾位你聽。

    這一位姓朱,尊諱晖,全朋友之信,周朋友妻子之急,官至尚書左仆射。

    這一位姓範,尊字巨卿,千裡之遠不爽雞黍之約。

    這一位姓鄧,尊諱叔通,聘夏氏女為婚,女以疾啞。

    或勸其更擇婚,公謂:“業已聘矣,棄之如信何?”竟不更娶。

    其餘列位,都是言而有信、笃實的君子,都在這個信實之府。

    ”真人既辭而去。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