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棗記 第五回 至上清見張天師 參符錄奏名真人
關燈
小
中
大
王方平、葛仙翁二仙,各以一法授之矣。
爾當複與之佩參寶錄,奏名真人,使其法愈顯揚,此仙派之光也。
吾所遺寶劍,可将一劍付之。
來書無有别語,吾兒體念。
天師讀罷父書,元君與天師曰:“爾父既然有命,為薩君奏名真人,爾可遵而行之。
”天師謂元君道:“敢不如命。
”元君遂退歸香閣,薩君拜而謝之,此不在話下。
卻說天師奏名一事,引了薩君同至三清殿上。
怎麼叫做“三清”?乃是“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此三清乃道家之祖,故上清宮建有此三清之殿。
時天師到了三清殿上,命着衆道官們:提點官、知爐官、知磐官、表白官、寫劄官、奏樂官及一幹道士之流,焚起了氤氤氲氲的香,點起了嵘嵘煌煌的燭,燃起了燦燦爛爛的燈,打起了丁丁東東的鼓,撞起了嗡嗡煌煌的鐘,吹起了嘹嘹亮亮的笛,品起了咿咿啞啞的笙,又敲動了金鐘、擊動了玉磐、打動了雲筝。
天師披了法服,戴了法冠,手執象笏,演揚些法事,念道:“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行益三千數,時丁數萬年。
丹台開寶蓮.金口水留傳。
”既而又奏道:“臣張道陵玄孫衍派天師某,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伏為西蜀西河縣薩守堅佩參寶錄,奏名真人,使芳流法派,道衍仙宗,臣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
謹具表以聞。
”天師奏罷,遂将寶錄繳焚。
隻見那一宗錄呵: 玉字全書丹鳳舞,禦香翰墨紫雲凝。
焚化之際,見一道煙光閃閃爍爍,燃成“真人”兩個大字.悠悠揚揚直上天宮而去。
時,薩君再拜仰望不勝之喜。
天師奏名畢,遂卸下法衣法冠,回轉府中。
薩君拜謝不盡。
卻說薩君既奏名真人,複欲回轉蜀中,禀辭天師。
天師未忍遽别,乃整了一個筵席為薩真人餞行。
那個筵席列着甚麼佳品?卻是些清潔潔的仙桃,綠澄澄的仙釀,紅燦燦的仙桃,滑溜溜的仙柑,圓淨淨的仙棗。
又列着甚麼香噴噴八珍之味,美盈盈七寶之羹。
真個是,豹胎、熊掌、紫駝峰并皆佳炒,鹗胸、猩唇、金鯉尾各樣稀奇。
張天師做了一個主人,薩真人做了一個賓客,賢主佳賓兩相酬勸,直飲得個月上梧桐,漏催銀箭。
不多時,天色明矣。
薩真人遂辭天師而歸。
彼時,天師遵了父命,複取一口寶劍付與薩真人,說道:“此劍可以斬邪,可以護法,宜珍重之。
”薩真人遂拜受訖。
天師缱眷之情,不忍分手,複肩輿而出,送出于東郊之外。
臨行之際,因口占一詩雲: 君自蜀中來,複往蜀中去。
白雲天際頭,望君在何處。
時薩真人感天師眷戀之情,亦不忍分手,亦吟有一詩雲: 八千裡外谒瑤京,一到瑤京喜不勝。
今日相逢複相别,碧雲蒼材總關情。
張天師、薩真人贈詩以畢,乃相揖而别。
張天師回轉府中,薩真人登于驿路,此各不題。
但不知薩真人在于道路之間,遇着甚麼惡神道與他做了對頭,且看下面分解。
爾當複與之佩參寶錄,奏名真人,使其法愈顯揚,此仙派之光也。
吾所遺寶劍,可将一劍付之。
來書無有别語,吾兒體念。
天師讀罷父書,元君與天師曰:“爾父既然有命,為薩君奏名真人,爾可遵而行之。
”天師謂元君道:“敢不如命。
”元君遂退歸香閣,薩君拜而謝之,此不在話下。
卻說天師奏名一事,引了薩君同至三清殿上。
怎麼叫做“三清”?乃是“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此三清乃道家之祖,故上清宮建有此三清之殿。
時天師到了三清殿上,命着衆道官們:提點官、知爐官、知磐官、表白官、寫劄官、奏樂官及一幹道士之流,焚起了氤氤氲氲的香,點起了嵘嵘煌煌的燭,燃起了燦燦爛爛的燈,打起了丁丁東東的鼓,撞起了嗡嗡煌煌的鐘,吹起了嘹嘹亮亮的笛,品起了咿咿啞啞的笙,又敲動了金鐘、擊動了玉磐、打動了雲筝。
天師披了法服,戴了法冠,手執象笏,演揚些法事,念道:“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行益三千數,時丁數萬年。
丹台開寶蓮.金口水留傳。
”既而又奏道:“臣張道陵玄孫衍派天師某,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伏為西蜀西河縣薩守堅佩參寶錄,奏名真人,使芳流法派,道衍仙宗,臣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
謹具表以聞。
”天師奏罷,遂将寶錄繳焚。
隻見那一宗錄呵: 玉字全書丹鳳舞,禦香翰墨紫雲凝。
焚化之際,見一道煙光閃閃爍爍,燃成“真人”兩個大字.悠悠揚揚直上天宮而去。
時,薩君再拜仰望不勝之喜。
天師奏名畢,遂卸下法衣法冠,回轉府中。
薩君拜謝不盡。
卻說薩君既奏名真人,複欲回轉蜀中,禀辭天師。
天師未忍遽别,乃整了一個筵席為薩真人餞行。
那個筵席列着甚麼佳品?卻是些清潔潔的仙桃,綠澄澄的仙釀,紅燦燦的仙桃,滑溜溜的仙柑,圓淨淨的仙棗。
又列着甚麼香噴噴八珍之味,美盈盈七寶之羹。
真個是,豹胎、熊掌、紫駝峰并皆佳炒,鹗胸、猩唇、金鯉尾各樣稀奇。
張天師做了一個主人,薩真人做了一個賓客,賢主佳賓兩相酬勸,直飲得個月上梧桐,漏催銀箭。
不多時,天色明矣。
薩真人遂辭天師而歸。
彼時,天師遵了父命,複取一口寶劍付與薩真人,說道:“此劍可以斬邪,可以護法,宜珍重之。
”薩真人遂拜受訖。
天師缱眷之情,不忍分手,複肩輿而出,送出于東郊之外。
臨行之際,因口占一詩雲: 君自蜀中來,複往蜀中去。
白雲天際頭,望君在何處。
時薩真人感天師眷戀之情,亦不忍分手,亦吟有一詩雲: 八千裡外谒瑤京,一到瑤京喜不勝。
今日相逢複相别,碧雲蒼材總關情。
張天師、薩真人贈詩以畢,乃相揖而别。
張天師回轉府中,薩真人登于驿路,此各不題。
但不知薩真人在于道路之間,遇着甚麼惡神道與他做了對頭,且看下面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