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的情況呢?”陸丈夫終于顯出挺拔和振作來,他站起身說道:“陳伯達和康生誰離毛主席更近?還有,陳伯達、康生與中央的其他領導相比,誰離毛主席更近?”武克勤說:“現在中央是劉少奇主持工作。
從運動開始以來的迹象看,康生、陳伯達當然比劉少奇離毛主席更近。
至于陳伯達和康生誰離毛主席更近,我現在還看不出來,但他們倆今天在電話中的态度有差别。
”陸丈夫一伸拿着蒲扇的細長手臂,指着武克勤煞有介事地說道:“凡是看得清的時候,就要最大限度地投入;凡是看不清的時候,你甯肯退在後面。
”為了加重語氣,他的蒲扇像把刀一樣揮舞着,切割着夏日炎熱的空氣。
他難得争到這樣的好氣氛,他要抓住話頭,滔滔不絕地發揮下去。
今晚,他早就想過來與武克勤商談國家大事,然而,踟躇良久,總下不了決心。
及至端起茶杯硬着頭皮走進武克勤房間時,武克勤的冷淡以及房間裡充溢的武克勤的氣息都對他有壓力。
頂着這些壓力硬往裡走,他能覺出自己瘦長身軀的貧瘠。
現在,他像一隻快被旱死的大蝦又回到了水中,可以舒展長須揮舞一番了。
他要争取為妻子出謀劃策的資格與權力,他說:“你要和昨天的批鬥大會盡可能保持距離。
你是全國文化大革命的先鋒,你已經和毛主席站到了一起,輕易不要傷了自己的老本。
”武克勤臉上現出思索的神情,這讓陸丈夫感到特别舒暢。
他隻能通過不間斷的精辟論斷牽引妻子的注意力,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他一直大量地讀報紙,聽社論,看大字報,翻曆史,他渴望成為武克勤的軍師。
他正要接着講下去,女兒陸文琳與她并不曾公開的男友江小才來了,說着嚷着就進到了武克勤的房間。
看見陸丈夫坐在這裡,她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你也在媽媽屋裡。
” 然後伸手拿過父親手中的蒲扇,自顧自地扇了起來,另一隻手用手絹擦着額頭的汗。
她高瘦的身材像父親,臉龐更像母親,至于戴眼鏡這一點,她和父母都沒有差别。
因為激動和天熱,她臉漲得通紅,說道:“你們都知道工作組的決定了吧?媽媽,你得好好想一想,做出正确判斷。
我剛才還和江小才讨論呢,小才,說說你的看法。
” 江小才個子不高,是個江西籍的男生,他和陸文琳同在北清大學哲學系讀書,陸文琳二年級,江小才大學畢業後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
江小才長白臉,額頭寬下巴尖的形狀像葵花子。
他站在陸文琳身邊,因為局促,尤其顯出身長腿短的特殊比例,像是屈着膝。
武克勤不知道女兒怎麼會看上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隻知道江小才是以同一屆的最高分考入北清大學的高才生。
江小才很腼腆地撓了一下後腦勺,笑了笑說道:“我還要再想一想。
” 陸丈夫的高談闊論被打斷雖然有些不快,但見到女兒還是感到愉快,女兒一直是緩解他在家中終日壓抑的和平使者。
武克勤看着比自己高出多半頭的女兒,平和地問:“學校裡都有什麼議論和動向?” 陸文琳拉着江小才坐在靠門的一張舊沙發上,她一邊搖着蒲扇一邊不停地在眼鏡片後面眨着眼,說道:“我覺得批判黑幫及反動學術權威,大方向肯定沒錯,但是帶鋼牌子、打人肯定不應該。
”武克勤又問:“這是不是保守派的說法?”陸文琳說:“我和江小才都是造反派,我就不同意打人。
鋼牌子據說有二十來斤,用細鐵絲挂在脖子上,誰受得了?”她捅了捅身旁的江小才,說道:“李浩然教授不是心髒病發作了嗎?” 武克勤與陸丈夫交換了一下目光。
李浩然是哲學系的老教授,五十年代初從歐洲回來的,在國内有些名氣。
陸文琳又接着說:“昨天在現場,李浩然的女兒當場暈倒,還叫人踩傷了。
”武克勤問:“李浩然的女兒也參加大會了?”陸文琳說:“她女兒是北清中學的學生,好像叫李黛玉。
”她轉頭問江小才:“是吧?”江小才點頭說:“是。
”武克勤看看這對年輕人,沒說什麼。
她知道,江小才是李浩然的研究生,自然熟悉李浩然家中的情況。
陸丈夫看着兩個年輕人問道:“昨天沒有死人吧?”陸文琳搖了搖頭,說:“那倒還沒聽說。
”陸丈夫轉頭對武克勤說:“那就不算什麼。
任何大革命都難免有些過頭行為,政治家用不着有什麼婦人之仁。
” 他的話此刻無疑有一點分量,武克勤正陷入與康生、陳伯達通電話的恍惚回憶中,這時冷靜地一笑,說道:“讓革命造反派「2」自己去總結經驗教訓,該誰做出犧牲,就讓誰做出犧牲。
” 注: 「1」中央文革全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于1966年5月28日,是隸屬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文化大革命”領導機構。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發展,中央文革逐步取代了中央書記處和中央政治局,成為指揮“文化大革命”的真正的權力機構,主要成員有陳伯達(組長)、江青(副組長)、康生(顧問)、張春橋(副組長)、姚文元。
中共九大建立了新的政治局後,中央文革活動随之停止。
「2」革命造反派指“文化大革命”中造各級領導反的人和組織,與之相對立的人和組織則稱為保守派。
造反派和保守派的鬥争曾演化得十分激烈複雜,陣營也不斷變化。
從運動開始以來的迹象看,康生、陳伯達當然比劉少奇離毛主席更近。
至于陳伯達和康生誰離毛主席更近,我現在還看不出來,但他們倆今天在電話中的态度有差别。
”陸丈夫一伸拿着蒲扇的細長手臂,指着武克勤煞有介事地說道:“凡是看得清的時候,就要最大限度地投入;凡是看不清的時候,你甯肯退在後面。
”為了加重語氣,他的蒲扇像把刀一樣揮舞着,切割着夏日炎熱的空氣。
他難得争到這樣的好氣氛,他要抓住話頭,滔滔不絕地發揮下去。
今晚,他早就想過來與武克勤商談國家大事,然而,踟躇良久,總下不了決心。
及至端起茶杯硬着頭皮走進武克勤房間時,武克勤的冷淡以及房間裡充溢的武克勤的氣息都對他有壓力。
頂着這些壓力硬往裡走,他能覺出自己瘦長身軀的貧瘠。
現在,他像一隻快被旱死的大蝦又回到了水中,可以舒展長須揮舞一番了。
他要争取為妻子出謀劃策的資格與權力,他說:“你要和昨天的批鬥大會盡可能保持距離。
你是全國文化大革命的先鋒,你已經和毛主席站到了一起,輕易不要傷了自己的老本。
”武克勤臉上現出思索的神情,這讓陸丈夫感到特别舒暢。
他隻能通過不間斷的精辟論斷牽引妻子的注意力,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他一直大量地讀報紙,聽社論,看大字報,翻曆史,他渴望成為武克勤的軍師。
他正要接着講下去,女兒陸文琳與她并不曾公開的男友江小才來了,說着嚷着就進到了武克勤的房間。
看見陸丈夫坐在這裡,她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你也在媽媽屋裡。
” 然後伸手拿過父親手中的蒲扇,自顧自地扇了起來,另一隻手用手絹擦着額頭的汗。
她高瘦的身材像父親,臉龐更像母親,至于戴眼鏡這一點,她和父母都沒有差别。
因為激動和天熱,她臉漲得通紅,說道:“你們都知道工作組的決定了吧?媽媽,你得好好想一想,做出正确判斷。
我剛才還和江小才讨論呢,小才,說說你的看法。
” 江小才個子不高,是個江西籍的男生,他和陸文琳同在北清大學哲學系讀書,陸文琳二年級,江小才大學畢業後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
江小才長白臉,額頭寬下巴尖的形狀像葵花子。
他站在陸文琳身邊,因為局促,尤其顯出身長腿短的特殊比例,像是屈着膝。
武克勤不知道女兒怎麼會看上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隻知道江小才是以同一屆的最高分考入北清大學的高才生。
江小才很腼腆地撓了一下後腦勺,笑了笑說道:“我還要再想一想。
” 陸丈夫的高談闊論被打斷雖然有些不快,但見到女兒還是感到愉快,女兒一直是緩解他在家中終日壓抑的和平使者。
武克勤看着比自己高出多半頭的女兒,平和地問:“學校裡都有什麼議論和動向?” 陸文琳拉着江小才坐在靠門的一張舊沙發上,她一邊搖着蒲扇一邊不停地在眼鏡片後面眨着眼,說道:“我覺得批判黑幫及反動學術權威,大方向肯定沒錯,但是帶鋼牌子、打人肯定不應該。
”武克勤又問:“這是不是保守派的說法?”陸文琳說:“我和江小才都是造反派,我就不同意打人。
鋼牌子據說有二十來斤,用細鐵絲挂在脖子上,誰受得了?”她捅了捅身旁的江小才,說道:“李浩然教授不是心髒病發作了嗎?” 武克勤與陸丈夫交換了一下目光。
李浩然是哲學系的老教授,五十年代初從歐洲回來的,在國内有些名氣。
陸文琳又接着說:“昨天在現場,李浩然的女兒當場暈倒,還叫人踩傷了。
”武克勤問:“李浩然的女兒也參加大會了?”陸文琳說:“她女兒是北清中學的學生,好像叫李黛玉。
”她轉頭問江小才:“是吧?”江小才點頭說:“是。
”武克勤看看這對年輕人,沒說什麼。
她知道,江小才是李浩然的研究生,自然熟悉李浩然家中的情況。
陸丈夫看着兩個年輕人問道:“昨天沒有死人吧?”陸文琳搖了搖頭,說:“那倒還沒聽說。
”陸丈夫轉頭對武克勤說:“那就不算什麼。
任何大革命都難免有些過頭行為,政治家用不着有什麼婦人之仁。
” 他的話此刻無疑有一點分量,武克勤正陷入與康生、陳伯達通電話的恍惚回憶中,這時冷靜地一笑,說道:“讓革命造反派「2」自己去總結經驗教訓,該誰做出犧牲,就讓誰做出犧牲。
” 注: 「1」中央文革全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于1966年5月28日,是隸屬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文化大革命”領導機構。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發展,中央文革逐步取代了中央書記處和中央政治局,成為指揮“文化大革命”的真正的權力機構,主要成員有陳伯達(組長)、江青(副組長)、康生(顧問)、張春橋(副組長)、姚文元。
中共九大建立了新的政治局後,中央文革活動随之停止。
「2」革命造反派指“文化大革命”中造各級領導反的人和組織,與之相對立的人和組織則稱為保守派。
造反派和保守派的鬥争曾演化得十分激烈複雜,陣營也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