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實踐任務
關燈
小
中
大
受的經驗。
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主題,古希臘神話已經将它從兒童的幻想世界轉譯成假托的現實。
在我們的文明條件下,俄狄浦斯情結注定是一個可怕的結局。
母親非常明白男孩的性興奮與自己有關。
母親遲早認識到放任自流是不對的。
母親認為自己禁止男孩擺弄性器官是正确的。
然而,她的禁止并沒有效,至多能改變孩子獲得滿足的一些方式。
母親終于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她威脅孩子,要割掉他滿不在乎向她展示的性器官。
通常為了使威脅更可怕可信,她揚言要讓父親來動手,她說要去告訴父親,父親會來閹割他的生殖器。
令人奇怪的是,這種威脅隻有當另一個條件或先或後得到實現時才發生效果。
就事情本身而言,孩子并不相信閹割真會發生。
但是,如果在威脅時,他能回憶女性的生殖器或威脅後不久他看到女性生殖器&mdash&mdash女孩身上竟真正缺少這一有價值的部分,他就開始認真對待聽到的威脅一事。
于是他在閹割情結的影響下,體驗到了童年生活的最大創傷。
[287] 閹割威脅的效果是多重的和不可估量的。
它們影響着孩子與父母的整個關系,并且影響兒童以後與男女的一般關系。
兒童的男子氣概是經受不住這最初的打擊的。
為了保存性器官,他不再敢占有母親,他的性生活永遠為禁令所阻止。
如果他身上存在着我們所說的強烈的女性成分,其力量就會因男性氣概的屈從而增強。
他對父親也對母親一樣采取了被動的态度。
閹割威脅确使他杜絕了手淫。
但并沒有使他放棄想象中的手淫活動。
相反,因為這些現象是唯一滿足性欲的方式,他比以往更加沉溺于其中。
在幻想中,盡管他仍然繼續以父親自居,但同時或更以母親自居。
早期手淫幻想的這些派生物以及矯正結果,對後來自我以及性格的形成起着極大的作用。
除了增強了他的女性傾向外,對父親的害怕和憎恨也變得十分強烈了。
男孩的男性氣概退縮了,似乎轉為對父親的鄙視态度,這一态度将在人類社會中以一種強制的形式支配着他的行為。
對母親的性固着常常以對她的極度依賴的形式保留下來,持續而為一種對女性的依附。
他既不敢冒險去愛母親,也不敢讓母親愛自己,因為這樣做,母親就會把自己出賣給父親而送去閹割。
對于這種具有來龍去脈的整個經驗,我們隻對其一部分進行了有選擇的描述。
這種經驗受到強有力的壓抑,由于潛意識本我的法則可能在起作用,此時一切活躍着的相互鬥争的情緒沖動和蠢蠢欲動的反應都保留在潛意識中,并且準備在青春期後攪亂自我的後期發展。
當性成熟的生理過程把新生活重新注入童年已被克服了的原有的力比多固着時,性生活将會受到抑制,并因缺乏同性而分裂為相互沖突的沖動。
當然,閹割威脅對男孩萌發的性欲的影響并不總是具有可怕結果,最終的影響依賴所遭受的損失和所回避的量的關系而定。
可以看作童年期的中心經驗,幼時的最大問題和長大後不适的主要源泉的這一整個事件,後來被完全遺忘了。
所以,在精神分析工作中,在成人身上重建這些經驗時,成人是極不相信的。
的确,人們對這些經驗十分反感,以緻對這個犯禁的主題保持沉默,那些最明顯的暗示也由于不理解而被忽略了。
例如,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反對的意見,認為俄狄浦斯王傳說與精神分析的解釋事實上沒有任何聯系,二者截然不同,因為俄狄浦斯王并不知道自己殺的是父親,娶的是母親。
在此所忽略的是,如果是在對材料進行詩化處理時做出的嘗試,那麼這種歪曲就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并沒有加上更多的新異材料,而隻是巧妙運用了主題所提供的因素。
否認俄狄浦斯情結是潛意識狀态的合理表達,對成人來說,整個經驗都開始于此。
使英雄無罪或應該使英雄無罪的神谕強制力,是對命運的必然性的認識,這宣告了每個兒子都要經曆俄狄浦斯情結。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再次得到印證的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即另一個戲劇性英雄之謎,按照俄狄浦斯情結多麼容易就能夠得到解答。
因為王子遭遇的不幸超出了對别人的處罰,這與他自己的俄狄浦斯願望相吻合&mdash&mdash因此,文學世界通常缺乏理解,表明了人類準備要牢牢掌握幼年的壓抑。
[288] 然而,在精神分析誕生的一個多世紀前,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iderot)就通過表達原始世界與文明世界之間的不同,見證了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性。
他是這樣說的:如果幼小的未開化的人就剩下他自己,保留了他所有的愚昧,以及幼小兒童的貧弱理智加上30歲男人的狂熱,那他就會勒死他的父親,投懷他的母親。
我敢說,如果精神分析誇耀受壓抑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唯一的發現,光憑這一點就可以說對人類做出了寶貴的新貢獻。
小女孩的閹割情結效果則較為一貫,但同樣深刻。
當然,女孩不必害怕失去陰莖,但她一定會想到自己為什麼沒有。
她一開始就嫉妒男孩生有陰莖,她的整個心理發展可以說是在這種嫉妒陰莖的氣氛下發生的。
她開始徒勞地像男孩那樣去做,後來她成功地做出了補償自己缺陷的努力,最終導緻形成了正常的女性态度。
如果在陽具欲期,她想象男孩憑借手淫獲得愉快,她往往不能獲得充分的滿足,從而把陰莖不發育帶來的自卑感擴及于整個自我。
通常她很快放棄了手淫,因為她不願聯想到兄弟和男伴的優越性,而且完全放棄了性欲。
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小女孩具有堅持要變成男孩的最初願望,她最終将表現為同性戀,否則就在以後的生活中表現出明顯的男子特性,如選擇男子的職業等。
女孩嫉妒的另一表現是放棄所愛的母親,作為女兒,在陰莖嫉妒的影響下,她不能原諒自己的母親,因為是母親把她帶到世界上來而缺少陰莖。
由于對這件事的不滿,她不再愛她的母親,而用其他人(她的父親)來代替母親作為愛的對象。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的對象,最明顯的反應是認同于這一對象,通過認同作用從内部取代這一對象。
現在認同機制幫助了小女孩。
以母親認同取代對母親的依附。
像在遊戲中表現的那樣:小女孩把自己置身于母親的位置,她試圖用父親取代母親,開始憎恨從前所愛的母親。
這出于兩個動機而使她嫉妒和使她因缺少陽具而感到恥辱。
她與父親的新關系是能滿足于控制她的陽具的願望,但由此最終導緻了另一願望,即要與父親生一個嬰兒作為禮物。
因此,懷有嬰兒的願望取代了具有陽具的願望,或者無論如何與這個願望分裂開來。
有趣的是俄狄浦斯情結和閹割的關系在男女之間應當采取不同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對立的形式。
在男孩身上,正如我們所見,閹割威脅使俄狄浦斯情結趨于消失。
而在女孩身上我們發現了相反的情況,正是缺少陽具,才迫使她們陷入俄狄浦斯情結。
如果她保持着女性的俄狄浦斯态度(通常用&ldquo愛列屈拉情結&rdquo表示),并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女人。
在這種情況下,她将按照父親的特點選擇未來的丈夫,并準備承認他的權威。
如果她能把對器官的愛推而及于器官的所有者,如同早年從對母親乳房的愛擴及母親本人那樣,那麼,她那不可遏止的占有陽具的渴望将可獲得滿足了。
如果人們問精神分析者,在他的病人的精神結構中,什麼是他的經驗的影響最難以觸及的。
回答将是:女人的企求陽具的願望和男子的對自己性别的女性态度,當然這一态度的前提将會是陽具的喪失。
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主題,古希臘神話已經将它從兒童的幻想世界轉譯成假托的現實。
在我們的文明條件下,俄狄浦斯情結注定是一個可怕的結局。
母親非常明白男孩的性興奮與自己有關。
母親遲早認識到放任自流是不對的。
母親認為自己禁止男孩擺弄性器官是正确的。
然而,她的禁止并沒有效,至多能改變孩子獲得滿足的一些方式。
母親終于采取了嚴厲的措施,她威脅孩子,要割掉他滿不在乎向她展示的性器官。
通常為了使威脅更可怕可信,她揚言要讓父親來動手,她說要去告訴父親,父親會來閹割他的生殖器。
令人奇怪的是,這種威脅隻有當另一個條件或先或後得到實現時才發生效果。
就事情本身而言,孩子并不相信閹割真會發生。
但是,如果在威脅時,他能回憶女性的生殖器或威脅後不久他看到女性生殖器&mdash&mdash女孩身上竟真正缺少這一有價值的部分,他就開始認真對待聽到的威脅一事。
于是他在閹割情結的影響下,體驗到了童年生活的最大創傷。
[287] 閹割威脅的效果是多重的和不可估量的。
它們影響着孩子與父母的整個關系,并且影響兒童以後與男女的一般關系。
兒童的男子氣概是經受不住這最初的打擊的。
為了保存性器官,他不再敢占有母親,他的性生活永遠為禁令所阻止。
如果他身上存在着我們所說的強烈的女性成分,其力量就會因男性氣概的屈從而增強。
他對父親也對母親一樣采取了被動的态度。
閹割威脅确使他杜絕了手淫。
但并沒有使他放棄想象中的手淫活動。
相反,因為這些現象是唯一滿足性欲的方式,他比以往更加沉溺于其中。
在幻想中,盡管他仍然繼續以父親自居,但同時或更以母親自居。
早期手淫幻想的這些派生物以及矯正結果,對後來自我以及性格的形成起着極大的作用。
除了增強了他的女性傾向外,對父親的害怕和憎恨也變得十分強烈了。
男孩的男性氣概退縮了,似乎轉為對父親的鄙視态度,這一态度将在人類社會中以一種強制的形式支配着他的行為。
對母親的性固着常常以對她的極度依賴的形式保留下來,持續而為一種對女性的依附。
他既不敢冒險去愛母親,也不敢讓母親愛自己,因為這樣做,母親就會把自己出賣給父親而送去閹割。
對于這種具有來龍去脈的整個經驗,我們隻對其一部分進行了有選擇的描述。
這種經驗受到強有力的壓抑,由于潛意識本我的法則可能在起作用,此時一切活躍着的相互鬥争的情緒沖動和蠢蠢欲動的反應都保留在潛意識中,并且準備在青春期後攪亂自我的後期發展。
當性成熟的生理過程把新生活重新注入童年已被克服了的原有的力比多固着時,性生活将會受到抑制,并因缺乏同性而分裂為相互沖突的沖動。
當然,閹割威脅對男孩萌發的性欲的影響并不總是具有可怕結果,最終的影響依賴所遭受的損失和所回避的量的關系而定。
可以看作童年期的中心經驗,幼時的最大問題和長大後不适的主要源泉的這一整個事件,後來被完全遺忘了。
所以,在精神分析工作中,在成人身上重建這些經驗時,成人是極不相信的。
的确,人們對這些經驗十分反感,以緻對這個犯禁的主題保持沉默,那些最明顯的暗示也由于不理解而被忽略了。
例如,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反對的意見,認為俄狄浦斯王傳說與精神分析的解釋事實上沒有任何聯系,二者截然不同,因為俄狄浦斯王并不知道自己殺的是父親,娶的是母親。
在此所忽略的是,如果是在對材料進行詩化處理時做出的嘗試,那麼這種歪曲就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并沒有加上更多的新異材料,而隻是巧妙運用了主題所提供的因素。
否認俄狄浦斯情結是潛意識狀态的合理表達,對成人來說,整個經驗都開始于此。
使英雄無罪或應該使英雄無罪的神谕強制力,是對命運的必然性的認識,這宣告了每個兒子都要經曆俄狄浦斯情結。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再次得到印證的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即另一個戲劇性英雄之謎,按照俄狄浦斯情結多麼容易就能夠得到解答。
因為王子遭遇的不幸超出了對别人的處罰,這與他自己的俄狄浦斯願望相吻合&mdash&mdash因此,文學世界通常缺乏理解,表明了人類準備要牢牢掌握幼年的壓抑。
[288] 然而,在精神分析誕生的一個多世紀前,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iderot)就通過表達原始世界與文明世界之間的不同,見證了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性。
他是這樣說的:如果幼小的未開化的人就剩下他自己,保留了他所有的愚昧,以及幼小兒童的貧弱理智加上30歲男人的狂熱,那他就會勒死他的父親,投懷他的母親。
我敢說,如果精神分析誇耀受壓抑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唯一的發現,光憑這一點就可以說對人類做出了寶貴的新貢獻。
小女孩的閹割情結效果則較為一貫,但同樣深刻。
當然,女孩不必害怕失去陰莖,但她一定會想到自己為什麼沒有。
她一開始就嫉妒男孩生有陰莖,她的整個心理發展可以說是在這種嫉妒陰莖的氣氛下發生的。
她開始徒勞地像男孩那樣去做,後來她成功地做出了補償自己缺陷的努力,最終導緻形成了正常的女性态度。
如果在陽具欲期,她想象男孩憑借手淫獲得愉快,她往往不能獲得充分的滿足,從而把陰莖不發育帶來的自卑感擴及于整個自我。
通常她很快放棄了手淫,因為她不願聯想到兄弟和男伴的優越性,而且完全放棄了性欲。
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小女孩具有堅持要變成男孩的最初願望,她最終将表現為同性戀,否則就在以後的生活中表現出明顯的男子特性,如選擇男子的職業等。
女孩嫉妒的另一表現是放棄所愛的母親,作為女兒,在陰莖嫉妒的影響下,她不能原諒自己的母親,因為是母親把她帶到世界上來而缺少陰莖。
由于對這件事的不滿,她不再愛她的母親,而用其他人(她的父親)來代替母親作為愛的對象。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的對象,最明顯的反應是認同于這一對象,通過認同作用從内部取代這一對象。
現在認同機制幫助了小女孩。
以母親認同取代對母親的依附。
像在遊戲中表現的那樣:小女孩把自己置身于母親的位置,她試圖用父親取代母親,開始憎恨從前所愛的母親。
這出于兩個動機而使她嫉妒和使她因缺少陽具而感到恥辱。
她與父親的新關系是能滿足于控制她的陽具的願望,但由此最終導緻了另一願望,即要與父親生一個嬰兒作為禮物。
因此,懷有嬰兒的願望取代了具有陽具的願望,或者無論如何與這個願望分裂開來。
有趣的是俄狄浦斯情結和閹割的關系在男女之間應當采取不同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對立的形式。
在男孩身上,正如我們所見,閹割威脅使俄狄浦斯情結趨于消失。
而在女孩身上我們發現了相反的情況,正是缺少陽具,才迫使她們陷入俄狄浦斯情結。
如果她保持着女性的俄狄浦斯态度(通常用&ldquo愛列屈拉情結&rdquo表示),并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女人。
在這種情況下,她将按照父親的特點選擇未來的丈夫,并準備承認他的權威。
如果她能把對器官的愛推而及于器官的所有者,如同早年從對母親乳房的愛擴及母親本人那樣,那麼,她那不可遏止的占有陽具的渴望将可獲得滿足了。
如果人們問精神分析者,在他的病人的精神結構中,什麼是他的經驗的影響最難以觸及的。
回答将是:女人的企求陽具的願望和男子的對自己性别的女性态度,當然這一态度的前提将會是陽具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