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講 女性氣質[114]
關燈
小
中
大
的強度有多少應歸因于早期幼兒的固着作用,又有多少應歸因于後期經驗和發展的影響?在這一種情況下,該問題幾乎一直是我們在關于神經症病因[121]的論述中提出的那種相互補充的問題。
這兩個因素以不同的重要性在病因中起作用;這方面的作用小些,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會大些,以此達到平衡。
幼兒期的因素在所有場合中都建立了模式,盡管通常是決定性的,但它并不總是決定着這個問題。
正是在陰莖嫉羨這一場合中,我要堅決論證幼兒期因素的優勢。
發現自己被閹割是女孩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
由此出發有三條可能的發展路線:第一條導緻性約束(sexualinhibition)或神經症;第二條導緻女性性格向&ldquo男性化情結&rdquo(masculinitycomplex)方向轉變;第三條導緻正常的女性氣質。
關于這三條路線,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了解,盡管并沒有全部認識。
第一條路線的基本内容如下:小女孩至此仍以男性方式生活,她能夠通過使陰蒂興奮獲得快感,并把這種活動與她指向母親的性願望聯系起來(這種願望常是主動性的);現在,由于受到陰莖嫉羨的影響,她失去了男性生殖器性欲意義上的快樂。
因與男孩的那個遠為優越的家仆相比,她的&ldquo自愛心&rdquo(self-love)受到了損傷,結果,她放棄了通過手淫從陰蒂中獲得的滿足感,否定了她對母親的愛,與此同時,她還常常壓抑大部分的一般性性傾向。
無疑,她對母親的疏遠不是突然發生的,因為一開始她隻是把閹割視為個人的不幸,後來才逐漸延伸到其他女人中,最後才延伸到她的母親身上。
她的愛是指向她的具有陽具欲望的母親;由于發現母親也被閹割了,她就不可能再把母親作為對象,以至于她長時期積累起來的仇恨的動機占了上風。
因此,這就意味着,對于女孩來說,就像對于男孩和後來可能對于男人來說一樣,由于發現婦女缺少陰莖,她們的價值就降低了。
你們都知道,我們的神經症患者把其患病的重要原因歸之于手淫。
他們要手淫為他們所有的煩惱負責,我們很難使他們認識到他們錯了。
然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向他們承認,他們是對的,因為手淫是他們幼兒期性欲發洩的動力,而他們的确飽受這種性欲的不良發展之苦。
不過,神經症患者大多譴責的是青春期的手淫;他們大多忘記了早期幼兒的手淫,而這種手淫才是問題真正的症結所在。
我希望日後有機會向你們詳細闡明,早期手淫的所有真實細節對于個體後來形成的神經症或性格是多麼重要。
這種手淫是否被發現了?父母是怎樣極力反對它或容忍它的?他自己是否成功地抑制了這種手淫?所有這一切都在兒童的發展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
但總的來說,我很高興我不必這樣做。
這是一件困難而沉悶的工作;而且,最後你們肯定會要求我向你們提供一些關于父(母)親或教育者應該怎樣幫助兒童戒除手淫的實踐性建議,從而使我陷入尴尬境地。
[122]我能夠從本講所涉及的女孩的發展中,向你們提供兒童本人努力擺脫手淫的例子,但她并不能總是成功地擺脫手淫。
如果對陰莖嫉羨激起了反對陰莖手淫的強烈沖動,而陰蒂手淫仍拒絕讓步,于是就發生了一場争奪自由的激烈鬥争,在這場鬥争中,女孩似乎自己接替了被其廢黜的母親的角色,并在反對從陰蒂獲取滿足的努力中,表現出自己對低劣的陰蒂的全部不滿。
許多年以後,她的手淫活動雖然很早就已被抑制了,但對手淫的興趣仍然持續存在,我們應當把這種興趣解釋為一種抑制仍令人擔心的引誘的防禦。
這種興趣表現為對那些遇到類似困難的人的同情,它在締結婚姻的行動中起動機的作用,而且的确可以決定對丈夫或愛人的選擇。
取締早期幼兒手淫确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或尋常的事。
随着陰蒂手淫的放棄,女孩也放棄了一定程度的主動性。
現在被動性占了優勢,而且在被動的本能沖動的幫助下,女孩基本上完成了向父親的轉移。
你們可以發現,上述發展的浪潮把女孩在陽具欲期的主動性滌掃殆盡,從而為形成女性氣質清掃了基地。
如果主動性在這一滌掃過程中沒有因壓抑而喪失太多,那麼這種女性氣質就可能是正常的。
女孩轉向父親的願望最初無疑就是對陰莖的願望,這種願望已遭到母親的拒絕,現在她寄希望于父親。
然而,如果對陽具的願望被對嬰兒的願望所取代,也就是說,按照古代的象征性的&ldquo等同式&rdquo,幼兒代替了陽具,那麼一種女性情勢也就随之建立起來了。
我們也注意到,早在平靜的陽具欲期,女孩就希望有個寶寶,這當然就是她玩弄布娃娃的意義。
不過,這個遊戲實際上并非女性氣質的表現,它是對母親的認同,企圖用主動性代替被動性。
她扮演母親的角色而玩偶則成了她自己,現在她能為寶寶做一切她母親曾為她做的事情。
一直到對陽具的願望産生了,玩偶寶寶才變成了來自女孩父親的一個寶寶,此後又變為最強烈的女性願望這一目的。
如果後來這種有個寶寶的願望在現實中實現了,女孩就會覺得非常快樂;如果這個寶寶是一個具有女孩所渴望的陽具的小男孩,她就會尤其地快樂。
[123]在&ldquo來自父親的寶寶&rdquo這一複合描述中,給予充分強調的是嬰兒而不是父親。
那種對擁有陽具的古老的[124]男性願望仍然以同樣的方式依稀可見于業已形成的女性氣質之中。
但是,我們或許反而應當承認,這個對陽具的願望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女性願望。
随着對陽具-幼兒的願望轉移到她的父親,女孩就已進入到俄狄浦斯情結的狀态。
她對母親的那種無須重新産生的仇恨,現在大大加強了,因為母親變成了女孩的競争者,她從女孩父親那裡得到了女孩所想得到的一切。
按照我們的觀點,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在她前俄狄浦斯時期對母親的依戀中已隐藏了很長時間,但是它仍然十分重要,并在其後留下了種種長久持續的固着作用。
對女孩而言,俄狄浦斯狀态是她漫長而艱難發展的結果;它是一種初步的解決,一種不會馬上放棄的甯靜狀态。
特别是離潛伏期開端不遠時更是如此。
現在,我們注意到兩性間的區别,對于俄狄浦斯情結與閹割情結來說,這種區别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男孩而言,他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從陽具性欲階段自然地發展起來的。
在這一情結中,男孩對其母親産生欲望而且希望擺脫作為競争者的父親。
然而,閹割情結的恐懼卻迫使他放棄這種态度。
在認識到失去陰莖的危險後,俄狄浦斯情結遭到抛棄、壓抑,在最正常的情況下,則遭到徹底的摧毀[見第92頁],而且嚴厲的超我作為繼承者建立起來了。
在女孩身上發生的情況幾乎是相反的。
閹割情結是為俄狄浦斯情結做準備而不是毀壞它;她因受陰莖羨慕的影響而放棄對母親的依戀,并且進入俄狄浦斯狀态,就仿佛進入了避難所一樣。
由于不存在閹割情結的恐懼,女孩便缺少了一種引導男孩克服俄狄浦斯情結的主要動機。
她們在這一情結中停留了或長或短的時間;後來才摧毀該情結,而且,即使如此,也摧毀得不徹底。
在這些情況下,超我的形成必定受到妨礙;它無法得到使它具有文化意義的力量和獨立性,而且,當我們向男女平等主義者指出這個因素對一般女性特征所具有的影響時,他們并不高興。
我們再回頭談談;我們曾提到[第126頁]把女人的男性氣質情結的發展當作發現女人閹割後的第二個可能的反應。
在此我們的意思是,女孩似乎拒絕承認這個不受歡迎的事實,她甚至誇大以前的男性氣質,堅持陰蒂活動,進行挑戰性的反叛,她逃避到對具有陽具欲期的母親或對父親的認同中。
支持這一結果的決定因素會是什麼呢?我們隻能假定它是某種氣質上的因素,是較高程度的主動性,諸如男性普遍特征那樣的東西。
然而,不管它可能是什麼,這個過程的本質在于: 在發展的這一階段中,女孩避開了那股為轉向女性氣質開道的被動性浪潮。
這樣一種男性氣質情結的極端發展,似乎會影響女孩對對象的選擇,使之趨向于明顯的同性戀。
當然,精神分析經驗告訴我們,女性同性戀很少是,或者絕不是對幼兒期男性氣質的直接延續。
即使對這種女孩而言,她似乎也必然在某個時期把父親作為愛戀對象,并進入俄狄浦斯狀态。
但是後來,由于對父親的不可避免的失望,她被迫退回到早期的男性氣質情結中。
這些失望情緒的重要性不應被誇大;命中注定要成為女性的女孩也會産生這些情緒,盡管這些情緒有不同的作用。
氣質因素的優勢似乎無可争議; 但女性同性戀發展的這兩個階段則充分反映在同性戀者的實踐中,這些同性戀者經常而且明确地相互扮演母親和幼兒,又扮演丈夫與妻子。
我在此跟你們所說的一切,可以描述為婦女的史前史。
它是最近幾年的産物,作為精神分析工作的一個詳盡實
這兩個因素以不同的重要性在病因中起作用;這方面的作用小些,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會大些,以此達到平衡。
幼兒期的因素在所有場合中都建立了模式,盡管通常是決定性的,但它并不總是決定着這個問題。
正是在陰莖嫉羨這一場合中,我要堅決論證幼兒期因素的優勢。
發現自己被閹割是女孩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
由此出發有三條可能的發展路線:第一條導緻性約束(sexualinhibition)或神經症;第二條導緻女性性格向&ldquo男性化情結&rdquo(masculinitycomplex)方向轉變;第三條導緻正常的女性氣質。
關于這三條路線,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了解,盡管并沒有全部認識。
第一條路線的基本内容如下:小女孩至此仍以男性方式生活,她能夠通過使陰蒂興奮獲得快感,并把這種活動與她指向母親的性願望聯系起來(這種願望常是主動性的);現在,由于受到陰莖嫉羨的影響,她失去了男性生殖器性欲意義上的快樂。
因與男孩的那個遠為優越的家仆相比,她的&ldquo自愛心&rdquo(self-love)受到了損傷,結果,她放棄了通過手淫從陰蒂中獲得的滿足感,否定了她對母親的愛,與此同時,她還常常壓抑大部分的一般性性傾向。
無疑,她對母親的疏遠不是突然發生的,因為一開始她隻是把閹割視為個人的不幸,後來才逐漸延伸到其他女人中,最後才延伸到她的母親身上。
她的愛是指向她的具有陽具欲望的母親;由于發現母親也被閹割了,她就不可能再把母親作為對象,以至于她長時期積累起來的仇恨的動機占了上風。
因此,這就意味着,對于女孩來說,就像對于男孩和後來可能對于男人來說一樣,由于發現婦女缺少陰莖,她們的價值就降低了。
你們都知道,我們的神經症患者把其患病的重要原因歸之于手淫。
他們要手淫為他們所有的煩惱負責,我們很難使他們認識到他們錯了。
然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向他們承認,他們是對的,因為手淫是他們幼兒期性欲發洩的動力,而他們的确飽受這種性欲的不良發展之苦。
不過,神經症患者大多譴責的是青春期的手淫;他們大多忘記了早期幼兒的手淫,而這種手淫才是問題真正的症結所在。
我希望日後有機會向你們詳細闡明,早期手淫的所有真實細節對于個體後來形成的神經症或性格是多麼重要。
這種手淫是否被發現了?父母是怎樣極力反對它或容忍它的?他自己是否成功地抑制了這種手淫?所有這一切都在兒童的發展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
但總的來說,我很高興我不必這樣做。
這是一件困難而沉悶的工作;而且,最後你們肯定會要求我向你們提供一些關于父(母)親或教育者應該怎樣幫助兒童戒除手淫的實踐性建議,從而使我陷入尴尬境地。
[122]我能夠從本講所涉及的女孩的發展中,向你們提供兒童本人努力擺脫手淫的例子,但她并不能總是成功地擺脫手淫。
如果對陰莖嫉羨激起了反對陰莖手淫的強烈沖動,而陰蒂手淫仍拒絕讓步,于是就發生了一場争奪自由的激烈鬥争,在這場鬥争中,女孩似乎自己接替了被其廢黜的母親的角色,并在反對從陰蒂獲取滿足的努力中,表現出自己對低劣的陰蒂的全部不滿。
許多年以後,她的手淫活動雖然很早就已被抑制了,但對手淫的興趣仍然持續存在,我們應當把這種興趣解釋為一種抑制仍令人擔心的引誘的防禦。
這種興趣表現為對那些遇到類似困難的人的同情,它在締結婚姻的行動中起動機的作用,而且的确可以決定對丈夫或愛人的選擇。
取締早期幼兒手淫确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或尋常的事。
随着陰蒂手淫的放棄,女孩也放棄了一定程度的主動性。
現在被動性占了優勢,而且在被動的本能沖動的幫助下,女孩基本上完成了向父親的轉移。
你們可以發現,上述發展的浪潮把女孩在陽具欲期的主動性滌掃殆盡,從而為形成女性氣質清掃了基地。
如果主動性在這一滌掃過程中沒有因壓抑而喪失太多,那麼這種女性氣質就可能是正常的。
女孩轉向父親的願望最初無疑就是對陰莖的願望,這種願望已遭到母親的拒絕,現在她寄希望于父親。
然而,如果對陽具的願望被對嬰兒的願望所取代,也就是說,按照古代的象征性的&ldquo等同式&rdquo,幼兒代替了陽具,那麼一種女性情勢也就随之建立起來了。
我們也注意到,早在平靜的陽具欲期,女孩就希望有個寶寶,這當然就是她玩弄布娃娃的意義。
不過,這個遊戲實際上并非女性氣質的表現,它是對母親的認同,企圖用主動性代替被動性。
她扮演母親的角色而玩偶則成了她自己,現在她能為寶寶做一切她母親曾為她做的事情。
一直到對陽具的願望産生了,玩偶寶寶才變成了來自女孩父親的一個寶寶,此後又變為最強烈的女性願望這一目的。
如果後來這種有個寶寶的願望在現實中實現了,女孩就會覺得非常快樂;如果這個寶寶是一個具有女孩所渴望的陽具的小男孩,她就會尤其地快樂。
[123]在&ldquo來自父親的寶寶&rdquo這一複合描述中,給予充分強調的是嬰兒而不是父親。
那種對擁有陽具的古老的[124]男性願望仍然以同樣的方式依稀可見于業已形成的女性氣質之中。
但是,我們或許反而應當承認,這個對陽具的願望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女性願望。
随着對陽具-幼兒的願望轉移到她的父親,女孩就已進入到俄狄浦斯情結的狀态。
她對母親的那種無須重新産生的仇恨,現在大大加強了,因為母親變成了女孩的競争者,她從女孩父親那裡得到了女孩所想得到的一切。
按照我們的觀點,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在她前俄狄浦斯時期對母親的依戀中已隐藏了很長時間,但是它仍然十分重要,并在其後留下了種種長久持續的固着作用。
對女孩而言,俄狄浦斯狀态是她漫長而艱難發展的結果;它是一種初步的解決,一種不會馬上放棄的甯靜狀态。
特别是離潛伏期開端不遠時更是如此。
現在,我們注意到兩性間的區别,對于俄狄浦斯情結與閹割情結來說,這種區别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男孩而言,他的俄狄浦斯情結是從陽具性欲階段自然地發展起來的。
在這一情結中,男孩對其母親産生欲望而且希望擺脫作為競争者的父親。
然而,閹割情結的恐懼卻迫使他放棄這種态度。
在認識到失去陰莖的危險後,俄狄浦斯情結遭到抛棄、壓抑,在最正常的情況下,則遭到徹底的摧毀[見第92頁],而且嚴厲的超我作為繼承者建立起來了。
在女孩身上發生的情況幾乎是相反的。
閹割情結是為俄狄浦斯情結做準備而不是毀壞它;她因受陰莖羨慕的影響而放棄對母親的依戀,并且進入俄狄浦斯狀态,就仿佛進入了避難所一樣。
由于不存在閹割情結的恐懼,女孩便缺少了一種引導男孩克服俄狄浦斯情結的主要動機。
她們在這一情結中停留了或長或短的時間;後來才摧毀該情結,而且,即使如此,也摧毀得不徹底。
在這些情況下,超我的形成必定受到妨礙;它無法得到使它具有文化意義的力量和獨立性,而且,當我們向男女平等主義者指出這個因素對一般女性特征所具有的影響時,他們并不高興。
我們再回頭談談;我們曾提到[第126頁]把女人的男性氣質情結的發展當作發現女人閹割後的第二個可能的反應。
在此我們的意思是,女孩似乎拒絕承認這個不受歡迎的事實,她甚至誇大以前的男性氣質,堅持陰蒂活動,進行挑戰性的反叛,她逃避到對具有陽具欲期的母親或對父親的認同中。
支持這一結果的決定因素會是什麼呢?我們隻能假定它是某種氣質上的因素,是較高程度的主動性,諸如男性普遍特征那樣的東西。
然而,不管它可能是什麼,這個過程的本質在于: 在發展的這一階段中,女孩避開了那股為轉向女性氣質開道的被動性浪潮。
這樣一種男性氣質情結的極端發展,似乎會影響女孩對對象的選擇,使之趨向于明顯的同性戀。
當然,精神分析經驗告訴我們,女性同性戀很少是,或者絕不是對幼兒期男性氣質的直接延續。
即使對這種女孩而言,她似乎也必然在某個時期把父親作為愛戀對象,并進入俄狄浦斯狀态。
但是後來,由于對父親的不可避免的失望,她被迫退回到早期的男性氣質情結中。
這些失望情緒的重要性不應被誇大;命中注定要成為女性的女孩也會産生這些情緒,盡管這些情緒有不同的作用。
氣質因素的優勢似乎無可争議; 但女性同性戀發展的這兩個階段則充分反映在同性戀者的實踐中,這些同性戀者經常而且明确地相互扮演母親和幼兒,又扮演丈夫與妻子。
我在此跟你們所說的一切,可以描述為婦女的史前史。
它是最近幾年的産物,作為精神分析工作的一個詳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