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良将少善果
關燈
小
中
大
遜和諸葛亮不同,主張對内發展經濟,輕稅薄賦,蓄養民力,對魏國則采取守勢,等到綜合國力提高了再和魏國争鋒,“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矣”。
因此,陸遜對孫權派遣偏師去夷洲和朱崖的遠征,以及對遼東公孫淵的拉攏公然反對,認為東吳之急不在開疆拓土,而在于經營好現有的土地。
應該說陸遜的戰略是正确的,因為東吳在實際疆域上并不比魏國小,之所以比魏國弱就在于人煙稀少,開發不夠,而且境内政權的控制力遠不如魏國,概括起來就是國家化程度不夠。
中國江南國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問題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曆史上除了朱元璋覆滅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後,以北制南的原因。
就是朱元璋也不能夠算例外,因為當時的元朝政治混亂,北方民軍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階層很多就根本不把元朝作為正朔。
國家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人力、物力開發的程度,政權對國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曆朝經濟不發達的少數民族總能夠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區的原因,宋所以敗于遼、金,清之所以敗給倭寇,都不是綜合國力的問題,而是一盤散沙對一塊小石頭的問題。
無論是鴉片戰争還是甲午戰争,以及後來的抗日戰争,中國都沒有能夠真正做到用傾國之力來進行決戰,所以失敗也不足為奇。
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沒有充分發動群衆。
後來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的綜合國力還要遠遠弱于清朝和民國,但是成敗異變,正是政權對國家控制程度的體現。
陸遜隐隐知道這個真理,但是和中國絕大多數統治者一樣,孫權腦子裡覺得民心和民富是擺設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業。
因此陸遜以休生養息為主的方針說多了,反而引起了孫權對他的猜疑。
至少是懷疑陸遜在搶占魏國地盤的時候是出工不出力。
所以直到東吳的赤烏七年才讓陸遜代替顧雍出任丞相,這年底又因為陸遜勸孫權不要讓魯王孫霸逾越了太子孫和的位置,而被孫權“遣中使責讓之”。
連太子太輔吾粲都被以和陸遜交書的罪名“下獄死”,足見孫權對陸遜的猜忌之深。
陸遜忠而被謗,在第二年二月,“憤恚緻卒,時年六十三。
家無餘财”。
陸遜死後,“夏,雷霆犯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楹”,可謂天怒人怨,孫權因而後悔,也就沒有再為難陸遜的兒子陸抗。
吳國之所以能夠後亡于蜀國十六年,陸氏父子是功不可沒的,尤其是陸遜的慎戰,要優于蜀國諸葛亮的窮兵黩武,畢竟西蜀的險要是要強過江東的。
如果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許兵力據險而守,在國内休生養息,謀定後動的話,西蜀應該至少不會先亡。
陸抗的兒子陸晏、陸景在西晉破吳的時候以身殉國。
《世說新語》裡的大名士陸機、陸雲都是陸抗的兒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僅僅是以文名著稱于世。
二陸和他們的幼弟陸耽在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死于成都王司馬穎之手。
江東四傑卷終
因此,陸遜對孫權派遣偏師去夷洲和朱崖的遠征,以及對遼東公孫淵的拉攏公然反對,認為東吳之急不在開疆拓土,而在于經營好現有的土地。
應該說陸遜的戰略是正确的,因為東吳在實際疆域上并不比魏國小,之所以比魏國弱就在于人煙稀少,開發不夠,而且境内政權的控制力遠不如魏國,概括起來就是國家化程度不夠。
中國江南國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問題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曆史上除了朱元璋覆滅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後,以北制南的原因。
就是朱元璋也不能夠算例外,因為當時的元朝政治混亂,北方民軍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階層很多就根本不把元朝作為正朔。
國家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人力、物力開發的程度,政權對國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曆朝經濟不發達的少數民族總能夠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區的原因,宋所以敗于遼、金,清之所以敗給倭寇,都不是綜合國力的問題,而是一盤散沙對一塊小石頭的問題。
無論是鴉片戰争還是甲午戰争,以及後來的抗日戰争,中國都沒有能夠真正做到用傾國之力來進行決戰,所以失敗也不足為奇。
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沒有充分發動群衆。
後來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的綜合國力還要遠遠弱于清朝和民國,但是成敗異變,正是政權對國家控制程度的體現。
陸遜隐隐知道這個真理,但是和中國絕大多數統治者一樣,孫權腦子裡覺得民心和民富是擺設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業。
因此陸遜以休生養息為主的方針說多了,反而引起了孫權對他的猜疑。
至少是懷疑陸遜在搶占魏國地盤的時候是出工不出力。
所以直到東吳的赤烏七年才讓陸遜代替顧雍出任丞相,這年底又因為陸遜勸孫權不要讓魯王孫霸逾越了太子孫和的位置,而被孫權“遣中使責讓之”。
連太子太輔吾粲都被以和陸遜交書的罪名“下獄死”,足見孫權對陸遜的猜忌之深。
陸遜忠而被謗,在第二年二月,“憤恚緻卒,時年六十三。
家無餘财”。
陸遜死後,“夏,雷霆犯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楹”,可謂天怒人怨,孫權因而後悔,也就沒有再為難陸遜的兒子陸抗。
吳國之所以能夠後亡于蜀國十六年,陸氏父子是功不可沒的,尤其是陸遜的慎戰,要優于蜀國諸葛亮的窮兵黩武,畢竟西蜀的險要是要強過江東的。
如果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許兵力據險而守,在國内休生養息,謀定後動的話,西蜀應該至少不會先亡。
陸抗的兒子陸晏、陸景在西晉破吳的時候以身殉國。
《世說新語》裡的大名士陸機、陸雲都是陸抗的兒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僅僅是以文名著稱于世。
二陸和他們的幼弟陸耽在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死于成都王司馬穎之手。
江東四傑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