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把酒論天下
關燈
小
中
大
量的兵力防守,反而會使戰略上變為被動。
在兵力不足的時候,控制比占有要有利得多,以有限的兵力無限拉長戰線不但補給會成為問題,更容易被兵力相對多的一方分割;另外收起拳頭再打人的蓄勢待發,較之那些把手伸到不能再伸的“強弓勁弩之末,不能穿魯缟”的力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事實證明了東吳在建安十三年擊破黃祖軍後也沒有能力繼續西進;赤壁之戰後,曹操把進攻重點放在了合肥、巢湖一線,東吳更陷于被動。
相反,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一個原因就在于荊州的割據勢力形成了東吳的緩沖區。
同時荊州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是是屬于易攻難守的地面,不是有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而成為進攻的基地的話,屬于絕對的雞肋。
對于東吳來說,在還沒有強大到不需要長江天險就可以和曹操決戰之前,一個作為緩沖區的荊州遠比占領區的荊州效果要大。
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為而不恃”的道理還是魯肅吃得透一些。
周瑜也并非不知道曹操的厲害,在建安七年曹操責令孫權派兒子到許昌當人質的時候,周瑜并沒有勸孫權起釁,而是讓他等待觀望:“若曹操能率義正天下,将軍事之未晚也。
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将自焚,将軍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隻是周瑜對于劉備的反複無常頗有些不忿,加上積極進取的性格,對占有荊州更感興趣。
周、魯二人對于曹操的對抗更多是處于對孫策、孫權的感情使然,理性上都不大覺得雖然可以在具體的戰役上擊敗曹操,但是要徹底消滅曹操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兩個人更多的是在知不可為而為之。
而周瑜後來打算挾劉備以令關張的想法倒是很有創意,比呂蒙的硬上要圓滑。
行伍出身的呂蒙,在戰術上是不成問題的,戰略上也有自己的見解。
如在孫權詢問他可不可以攻打徐州的時候,呂蒙知道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但是考慮到曹軍的騎兵占有很大優勢,就是留七八萬人防守徐州也不一定夠用,是得不償失的,建議孫權放棄攻打徐州的念頭顯示出非凡的戰略眼光。
但是由于是武将出身,對很嚣張的關羽是很不服氣的,因此提出“蒙為國家前據襄陽,何憂于操,何賴于羽?”已經有了意氣之争的味道了。
因此呂蒙在戰略上要稍遜魯肅半籌。
陸遜從小寄人籬下,深沉方面要遠遠超過呂蒙,在戰略上和魯肅是不相伯仲的。
因此在大敗劉備于夷陵之後沒有窮追猛打,而是迅速回師,因為他料到了自己戰線過長,曹丕随便在長江哪個點上砍上一刀他就回不了家了。
可惜因為士為知己者死的原因這四個罕見的天才都沒有選擇投奔曹操,雖然他們知道曹操的勝面很大;也可惜這四個人偏偏遇到了本身就是軍事家又極善用人的曹操作為對手,曹操在死後政權平穩移交,沒有給巴望着中原大亂的東吳一點機會,雖然陸遜當時還活得不錯。
曆史不容假設。
在兵力不足的時候,控制比占有要有利得多,以有限的兵力無限拉長戰線不但補給會成為問題,更容易被兵力相對多的一方分割;另外收起拳頭再打人的蓄勢待發,較之那些把手伸到不能再伸的“強弓勁弩之末,不能穿魯缟”的力道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事實證明了東吳在建安十三年擊破黃祖軍後也沒有能力繼續西進;赤壁之戰後,曹操把進攻重點放在了合肥、巢湖一線,東吳更陷于被動。
相反,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一個原因就在于荊州的割據勢力形成了東吳的緩沖區。
同時荊州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是是屬于易攻難守的地面,不是有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而成為進攻的基地的話,屬于絕對的雞肋。
對于東吳來說,在還沒有強大到不需要長江天險就可以和曹操決戰之前,一個作為緩沖區的荊州遠比占領區的荊州效果要大。
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為而不恃”的道理還是魯肅吃得透一些。
周瑜也并非不知道曹操的厲害,在建安七年曹操責令孫權派兒子到許昌當人質的時候,周瑜并沒有勸孫權起釁,而是讓他等待觀望:“若曹操能率義正天下,将軍事之未晚也。
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将自焚,将軍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隻是周瑜對于劉備的反複無常頗有些不忿,加上積極進取的性格,對占有荊州更感興趣。
周、魯二人對于曹操的對抗更多是處于對孫策、孫權的感情使然,理性上都不大覺得雖然可以在具體的戰役上擊敗曹操,但是要徹底消滅曹操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兩個人更多的是在知不可為而為之。
而周瑜後來打算挾劉備以令關張的想法倒是很有創意,比呂蒙的硬上要圓滑。
行伍出身的呂蒙,在戰術上是不成問題的,戰略上也有自己的見解。
如在孫權詢問他可不可以攻打徐州的時候,呂蒙知道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但是考慮到曹軍的騎兵占有很大優勢,就是留七八萬人防守徐州也不一定夠用,是得不償失的,建議孫權放棄攻打徐州的念頭顯示出非凡的戰略眼光。
但是由于是武将出身,對很嚣張的關羽是很不服氣的,因此提出“蒙為國家前據襄陽,何憂于操,何賴于羽?”已經有了意氣之争的味道了。
因此呂蒙在戰略上要稍遜魯肅半籌。
陸遜從小寄人籬下,深沉方面要遠遠超過呂蒙,在戰略上和魯肅是不相伯仲的。
因此在大敗劉備于夷陵之後沒有窮追猛打,而是迅速回師,因為他料到了自己戰線過長,曹丕随便在長江哪個點上砍上一刀他就回不了家了。
可惜因為士為知己者死的原因這四個罕見的天才都沒有選擇投奔曹操,雖然他們知道曹操的勝面很大;也可惜這四個人偏偏遇到了本身就是軍事家又極善用人的曹操作為對手,曹操在死後政權平穩移交,沒有給巴望着中原大亂的東吳一點機會,雖然陸遜當時還活得不錯。
曆史不容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