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心,東陽無慮矣。
”遂付以三千人馬,開了城門殺出。
梁兵見城内有人出來,便将兵馬兩下一分。
隻見那張立将人馬紮定,走出陣前大罵道:“大膽妄賊,屢敗于壽陽,不思悔過,而逞兇于此,自取喪亡,徒污我斧!”一騎馬潑剌剌直沖過來。
呂僧珍用雙錘架住,喝道:“天兵壓境,立成齑粉,死在目前,如早見機舉城投納,方不使玉石俱焚。
”張立大怒,搶動大斧,照着呂僧珍腦袋就劈。
呂僧珍不慌不忙,舉錘相敵,一場好殺。
但見: 兩将交鋒,雙兵并舉。
這一個頂上金盔飄烈焰,那一個身穿鐵甲迸寒星。
這一個猩猩血染绛紅袍,那一個閃閃彩飄花錦襖。
這一個雙錘揮處電光飛,那一钺斧劈來雷火走。
這一個胭脂馬跑鬼神驚,那一個赤兔龍奔天地怕。
隻殺得雲昏日慘尚無休,虎拖龍傷還不住。
兩人戰到五十餘合,紀良在城上見張立骁勇,不勝歡喜,隻擂鼓助威。
忽見梁陣中旌旗閃動,一支人馬往西而去。
紀良見了恐有暗算,遂鳴金收兵。
張立入城來說道:“今日陣上再戰數合,梁将可擒,為何将軍罷戰?”紀良道:“今日将軍陣上之威,足可壯觀。
忽見有梁兵向西而去,恐施詭計故耳。
”遂備酒與張立共飲,商議明日戰事不提。
且說交戰之時,一支人馬忽從西而去,卻是昌義之去襲下蔡。
軍行大路,因拘問土人道:“此去下蔡城有多少路?”土人道:“若從大路去,有四十餘裡,若由小路越過雉山,隻有二十五裡,下山轉彎就是下蔡城的北門了。
”昌義之聽了大喜,賞了士人,遂引兵私自越過了雉山,令軍士飽食一頓,便自己當先,引軍士上馬殺來。
此時下蔡城的兵将,因是梁魏交兵,各門嚴禁,百姓出人俱要盤問,若有建康人的聲音,即時拿住審問。
如有蹤迹可疑,即時枭首。
城門每日隻開得巳午未三個時辰。
隻有北門是條僻路,若有人要走這條小路,必先到了東陽,過了雉山,方得到此。
故留此門聽百姓出來樵采,隻撥得百名軍士在城門口看人出入,餘者俱在别門把守。
今昌義之先引着百餘鐵騎轉過山彎,望着北門不遠,便一齊沖到。
這百十個魏兵忽見有兵馬殺來,皆吃一驚,轉身一齊往城中奔入,要将城門關閉。
不期門小人多,你争我擠,關閉不及,早被昌義之匹馬當先趕到城門之下,揮動渾鐵扁擔,亂劈亂砍,奪住門口。
魏兵慌了,便飛走上城樓,擡起一扇千斤重的青石碑,看得昌義之的頭頂親切,豁喇一聲打将下來。
昌義之正在城門邊招呼後軍入城,忽日色一黑,忙擡頭一看,叫聲好利害,便棄了渾鐵扁擔,用雙手往上一托,就趁勢往下一摔,摔在地下有二尺餘深。
魏兵看見他有如此神力,吓得個個吐舌,便發聲喊,俱逃走去了。
昌義之便引着兵将一齊殺入,四下裡又放起火來,各門魏兵将忽聽見梁兵越雉山進了北門,俱吓得魄散魂飛,一時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各開城門四下奔逃。
主将已奔壽陽去了。
昌義之見城中魏兵逃盡。
方禁止不殺。
手下諸将早捉得魏兵數人解來。
昌義之見了連忙使人解釋其縛,又賜以酒食,衆皆拜謝不殺之恩。
昌義之因對衆說道:“汝等欲圖富貴,頃刻可至,不知汝等可願麼?”魏兵皆叩頭說道:“我等蒙将軍不殺,雖結草亦難報德,将軍若有事差遣,我等即赴火碎身,決不敢辭。
”昌義之聽了大喜道:“若果能如此,成功之日我奏聞梁主,封賞非輕。
”因說道:“且今大兵在東陽攻殺,一時未破,汝等可逃入東陽城告知,下蔡已失,今來投奔,吾自有人應之。
”衆人欣然拜謝,領命而去,臨去又悄悄分付了幾句。
衆人去了,昌義之然後引了萬人望東陽而來。
先使人報知呂僧珍候城中今夜诮息,自己更餘方到,與呂僧珍合兵。
卻說這幾個魏卒受了昌義之的恩惠,果到了東陽城下,見有百姓出入之處,便挨身走入城中。
見了守将紀良,哭訴“下蔡被梁兵私渡雉山,城中一時無備,守将逃亡,失去城池,吾等無依,今來投奔。
”紀良見是魏兵,遂大驚道:“下蔡已失,吾城無恃矣。
”遂親自上城督守。
這幾個兵卒臨行受了昌義之的計,到了夜間,各帶了火種,潛入廣明寺中,候至二更将近,各人施計,霎時放起火來。
各處引着,又大聲喊叫
”遂付以三千人馬,開了城門殺出。
梁兵見城内有人出來,便将兵馬兩下一分。
隻見那張立将人馬紮定,走出陣前大罵道:“大膽妄賊,屢敗于壽陽,不思悔過,而逞兇于此,自取喪亡,徒污我斧!”一騎馬潑剌剌直沖過來。
呂僧珍用雙錘架住,喝道:“天兵壓境,立成齑粉,死在目前,如早見機舉城投納,方不使玉石俱焚。
”張立大怒,搶動大斧,照着呂僧珍腦袋就劈。
呂僧珍不慌不忙,舉錘相敵,一場好殺。
但見: 兩将交鋒,雙兵并舉。
這一個頂上金盔飄烈焰,那一個身穿鐵甲迸寒星。
這一個猩猩血染绛紅袍,那一個閃閃彩飄花錦襖。
這一個雙錘揮處電光飛,那一钺斧劈來雷火走。
這一個胭脂馬跑鬼神驚,那一個赤兔龍奔天地怕。
隻殺得雲昏日慘尚無休,虎拖龍傷還不住。
兩人戰到五十餘合,紀良在城上見張立骁勇,不勝歡喜,隻擂鼓助威。
忽見梁陣中旌旗閃動,一支人馬往西而去。
紀良見了恐有暗算,遂鳴金收兵。
張立入城來說道:“今日陣上再戰數合,梁将可擒,為何将軍罷戰?”紀良道:“今日将軍陣上之威,足可壯觀。
忽見有梁兵向西而去,恐施詭計故耳。
”遂備酒與張立共飲,商議明日戰事不提。
且說交戰之時,一支人馬忽從西而去,卻是昌義之去襲下蔡。
軍行大路,因拘問土人道:“此去下蔡城有多少路?”土人道:“若從大路去,有四十餘裡,若由小路越過雉山,隻有二十五裡,下山轉彎就是下蔡城的北門了。
”昌義之聽了大喜,賞了士人,遂引兵私自越過了雉山,令軍士飽食一頓,便自己當先,引軍士上馬殺來。
此時下蔡城的兵将,因是梁魏交兵,各門嚴禁,百姓出人俱要盤問,若有建康人的聲音,即時拿住審問。
如有蹤迹可疑,即時枭首。
城門每日隻開得巳午未三個時辰。
隻有北門是條僻路,若有人要走這條小路,必先到了東陽,過了雉山,方得到此。
故留此門聽百姓出來樵采,隻撥得百名軍士在城門口看人出入,餘者俱在别門把守。
今昌義之先引着百餘鐵騎轉過山彎,望着北門不遠,便一齊沖到。
這百十個魏兵忽見有兵馬殺來,皆吃一驚,轉身一齊往城中奔入,要将城門關閉。
不期門小人多,你争我擠,關閉不及,早被昌義之匹馬當先趕到城門之下,揮動渾鐵扁擔,亂劈亂砍,奪住門口。
魏兵慌了,便飛走上城樓,擡起一扇千斤重的青石碑,看得昌義之的頭頂親切,豁喇一聲打将下來。
昌義之正在城門邊招呼後軍入城,忽日色一黑,忙擡頭一看,叫聲好利害,便棄了渾鐵扁擔,用雙手往上一托,就趁勢往下一摔,摔在地下有二尺餘深。
魏兵看見他有如此神力,吓得個個吐舌,便發聲喊,俱逃走去了。
昌義之便引着兵将一齊殺入,四下裡又放起火來,各門魏兵将忽聽見梁兵越雉山進了北門,俱吓得魄散魂飛,一時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各開城門四下奔逃。
主将已奔壽陽去了。
昌義之見城中魏兵逃盡。
方禁止不殺。
手下諸将早捉得魏兵數人解來。
昌義之見了連忙使人解釋其縛,又賜以酒食,衆皆拜謝不殺之恩。
昌義之因對衆說道:“汝等欲圖富貴,頃刻可至,不知汝等可願麼?”魏兵皆叩頭說道:“我等蒙将軍不殺,雖結草亦難報德,将軍若有事差遣,我等即赴火碎身,決不敢辭。
”昌義之聽了大喜道:“若果能如此,成功之日我奏聞梁主,封賞非輕。
”因說道:“且今大兵在東陽攻殺,一時未破,汝等可逃入東陽城告知,下蔡已失,今來投奔,吾自有人應之。
”衆人欣然拜謝,領命而去,臨去又悄悄分付了幾句。
衆人去了,昌義之然後引了萬人望東陽而來。
先使人報知呂僧珍候城中今夜诮息,自己更餘方到,與呂僧珍合兵。
卻說這幾個魏卒受了昌義之的恩惠,果到了東陽城下,見有百姓出入之處,便挨身走入城中。
見了守将紀良,哭訴“下蔡被梁兵私渡雉山,城中一時無備,守将逃亡,失去城池,吾等無依,今來投奔。
”紀良見是魏兵,遂大驚道:“下蔡已失,吾城無恃矣。
”遂親自上城督守。
這幾個兵卒臨行受了昌義之的計,到了夜間,各帶了火種,潛入廣明寺中,候至二更将近,各人施計,霎時放起火來。
各處引着,又大聲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