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不敢違拗,隻得招呼大隊以遏蕭兵。
蕭衍、柳慶遠見齊兵一齊擁來,遂将兵馬上了牛頭嶺,使軍士駕着驽炮擂木往下打來,齊将不敢上嶺。
宣堯夫、王伥子等見朱僧勇、胡獸牙隻往前追趕,亦随後追來,蕭兵隻是退後。
呂僧珍、王茂已引至越城,早一聲炮響,左有馮道根,右有陳虎牙殺出。
殺不數合,連戰連走,又引到道士墩,又一聲炮響,左有曹景宗,右有張弘策,引兵又殺一陣,又各敗走。
早引到皂莢橋,忽一聲炮響,左有昌義之,右有鄧元起大殺一陣,早又奔逃。
此時宣堯夫見蕭将連戰連敗,已知中計,遂招呼手下軍卒出圍逃入城中去了。
王伥子隻督着兵将不知機變,見蕭将雖有埋伏,俱是殺敗而逃,獲了大勝,十分快活,隻叫軍士呐喊搖旗,隻顧追趕。
又自暗想道:“原來蕭兵如此怯戰,有名無實,明日奏知皇爺,皆是這些官兒們不肯出力,釀成大禍。
”遂又引兵趕來,手下諸将又見他是親用宮人,俱要在他面前逞功,誰不效力。
将至籬門,忽又一聲轟天炮響,曹景宗截出又殺一陣,又自奔逃。
不一時,隻見東南上昌義之、鄧元起殺來,西南上馮道根,陳虎牙殺來,正南上曹景宗、張弘策殺來,正北上韋睿、呂僧珍殺來。
隻見人人勇猛,個個行兇,已不似前光景,四下裡重重圍裹。
柳慶遠在牛頭嶺上不住的将黃旗揮動,往東則東圍,往西則西圍。
王伥子忽見了陳虎牙、鄧元超一班齊将攔住去路,不勝大怒。
罵道:“該死的賊囚根子,不與皇爺出力,反引兵助寇。
”說罷便要殺來,陳虎牙早已躲去。
便指揮兵卒在圍中東西亂沖,隻殺不出圍來,方才着慌。
手下兵将逃的逃,降的降,殺的殺,十分已去了五六。
王伥子、胡獸牙等正在沖突危急之間,忽見蕭兵放出一條生路,齊兵将見了大喜,便引着軍士一齊殺出重圍,早到了南岸,便過河而逃。
後面蕭兵喊殺連天的追來,齊兵将士一齊争渡過河。
将渡到河中,忽蘆葦内一聲連珠炮響,棹出無數船隻。
陳剛持着宣花斧從上流殺來,截住水面,活擒了王伥子、胡獸牙,又分路趕殺。
齊兵未及渡河的又被蕭兵在後殺來,進退皆死,便一齊大哭叫道:“與其迎刃就戮,又不若投水全屍!”俱往水中亂跳。
蕭衍在馬上看見,忙匹馬向前,使軍士沿路高叫道:“蕭元帥有令,降者即生,何若自死。
”齊兵聽見,便一齊羅拜願降。
計點有八萬餘人。
後人單贊蕭衍的好處,有詩道: 唐虞揖讓是稱仁,後世征誅仁未真。
蕭衍善正前世果,不然八萬又是津。
隻這一戰,齊将不曾逃脫一人,二十萬兵馬不曾走得一個回去,水陸屍骸,血流橫淌。
蕭衍見之,一時慘動于心,在馬上忙将衣袖遮目而過。
蕭兵将乘勢過了南岸,齊兵将士皆望風奔潰,蕭兵竟進了武陽門。
李居士以新亭壘投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
石頭城、赤石矶守将知蕭衍兵到,盡皆潰散,無一人敢守。
壬午日,蕭衍移兵駐石頭城,使軍士圍困六門。
齊寶卷将台城門外民間房屋盡舉火焚燒,選民間精壯以及百官,俱避内城,作固守之計。
有青州刺史桓和,奏請寶卷道:“臣願領兵出戰退敵。
”寶卷大喜,遂即遣之。
桓和領了萬餘人出合城,到蕭衍軍中竟自納降。
蕭衍遣人去遠近曉谕。
有京口左僧慶,廣陵常僧景、瓜步李叔獻俱來拜降。
又蕭申胄逃歸,兵馬屯駐破墩,知蕭衍天命所歸,遂率衆歸降。
蕭衍乃遣輔國将軍蕭秀鎮京口,鎮國将軍蕭恹屯守破墩。
從弟甯朔将軍蕭景慶,廣陵吳郡太守蔡寅棄郡來投赴義。
齊寶卷閉門自守,蕭衍使人築長圍困之,一時未下。
忙問柳慶遠,柳慶遠笑道:“家國不易謀,明公不必性急,時至而後亨也。
” 蕭衍聽了,點頭稱善。
卻說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一日奏寶卷道:“賊圍城下,而大臣絕不用力,緻使賊圍不解。
既不為我所用,陛下可速除之,毋使有内患。
”寶卷聽了道:“賢卿說得甚是,須早設計除之。
”不期謀事不密,傳出宮外,一時人人懼禍,共要謀弑寶卷。
十二月丙寅日,兼衛尉張稷與後門舍人錢疆,夜開雲龍門,使宣堯夫引兵入殿,又以禦衛豐勇之為内應。
此時,齊寶卷正在含德殿與宮娥内豎扮戲,自裝吳王,令潘妃裝做西施,同遊姑蘇台。
内侍各奏笙歌,跪而進酒。
玩夠多時,寶卷正飲得酣酣醉态,接着潘妃要入後宮去淫樂,突見張稷引兵擁入,趕至面前。
張稷将寶卷一手擒住。
寶卷忙拔佩刀,連砍數人,宣堯夫趕上,一槍刺倒,張稷割了首級。
宮女内侍俱吓得屁滾尿流,俱往後逃躲,一時宮中大亂。
張稷使軍士将宮門前後圍定,不放一人走出。
茹法珍等見張稷趕入,光景不妙,幸虧眼快,往内奔逃,欲要選出官門,不期宮門外皆有兵把守,不得出去,一時心慌,遂躲入芳樂苑中藏匿。
張稷等弑了寶卷,仆射王亮令百官報名署箋。
署箋畢
蕭衍、柳慶遠見齊兵一齊擁來,遂将兵馬上了牛頭嶺,使軍士駕着驽炮擂木往下打來,齊将不敢上嶺。
宣堯夫、王伥子等見朱僧勇、胡獸牙隻往前追趕,亦随後追來,蕭兵隻是退後。
呂僧珍、王茂已引至越城,早一聲炮響,左有馮道根,右有陳虎牙殺出。
殺不數合,連戰連走,又引到道士墩,又一聲炮響,左有曹景宗,右有張弘策,引兵又殺一陣,又各敗走。
早引到皂莢橋,忽一聲炮響,左有昌義之,右有鄧元起大殺一陣,早又奔逃。
此時宣堯夫見蕭将連戰連敗,已知中計,遂招呼手下軍卒出圍逃入城中去了。
王伥子隻督着兵将不知機變,見蕭将雖有埋伏,俱是殺敗而逃,獲了大勝,十分快活,隻叫軍士呐喊搖旗,隻顧追趕。
又自暗想道:“原來蕭兵如此怯戰,有名無實,明日奏知皇爺,皆是這些官兒們不肯出力,釀成大禍。
”遂又引兵趕來,手下諸将又見他是親用宮人,俱要在他面前逞功,誰不效力。
将至籬門,忽又一聲轟天炮響,曹景宗截出又殺一陣,又自奔逃。
不一時,隻見東南上昌義之、鄧元起殺來,西南上馮道根,陳虎牙殺來,正南上曹景宗、張弘策殺來,正北上韋睿、呂僧珍殺來。
隻見人人勇猛,個個行兇,已不似前光景,四下裡重重圍裹。
柳慶遠在牛頭嶺上不住的将黃旗揮動,往東則東圍,往西則西圍。
王伥子忽見了陳虎牙、鄧元超一班齊将攔住去路,不勝大怒。
罵道:“該死的賊囚根子,不與皇爺出力,反引兵助寇。
”說罷便要殺來,陳虎牙早已躲去。
便指揮兵卒在圍中東西亂沖,隻殺不出圍來,方才着慌。
手下兵将逃的逃,降的降,殺的殺,十分已去了五六。
王伥子、胡獸牙等正在沖突危急之間,忽見蕭兵放出一條生路,齊兵将見了大喜,便引着軍士一齊殺出重圍,早到了南岸,便過河而逃。
後面蕭兵喊殺連天的追來,齊兵将士一齊争渡過河。
将渡到河中,忽蘆葦内一聲連珠炮響,棹出無數船隻。
陳剛持着宣花斧從上流殺來,截住水面,活擒了王伥子、胡獸牙,又分路趕殺。
齊兵未及渡河的又被蕭兵在後殺來,進退皆死,便一齊大哭叫道:“與其迎刃就戮,又不若投水全屍!”俱往水中亂跳。
蕭衍在馬上看見,忙匹馬向前,使軍士沿路高叫道:“蕭元帥有令,降者即生,何若自死。
”齊兵聽見,便一齊羅拜願降。
計點有八萬餘人。
後人單贊蕭衍的好處,有詩道: 唐虞揖讓是稱仁,後世征誅仁未真。
蕭衍善正前世果,不然八萬又是津。
隻這一戰,齊将不曾逃脫一人,二十萬兵馬不曾走得一個回去,水陸屍骸,血流橫淌。
蕭衍見之,一時慘動于心,在馬上忙将衣袖遮目而過。
蕭兵将乘勢過了南岸,齊兵将士皆望風奔潰,蕭兵竟進了武陽門。
李居士以新亭壘投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
石頭城、赤石矶守将知蕭衍兵到,盡皆潰散,無一人敢守。
壬午日,蕭衍移兵駐石頭城,使軍士圍困六門。
齊寶卷将台城門外民間房屋盡舉火焚燒,選民間精壯以及百官,俱避内城,作固守之計。
有青州刺史桓和,奏請寶卷道:“臣願領兵出戰退敵。
”寶卷大喜,遂即遣之。
桓和領了萬餘人出合城,到蕭衍軍中竟自納降。
蕭衍遣人去遠近曉谕。
有京口左僧慶,廣陵常僧景、瓜步李叔獻俱來拜降。
又蕭申胄逃歸,兵馬屯駐破墩,知蕭衍天命所歸,遂率衆歸降。
蕭衍乃遣輔國将軍蕭秀鎮京口,鎮國将軍蕭恹屯守破墩。
從弟甯朔将軍蕭景慶,廣陵吳郡太守蔡寅棄郡來投赴義。
齊寶卷閉門自守,蕭衍使人築長圍困之,一時未下。
忙問柳慶遠,柳慶遠笑道:“家國不易謀,明公不必性急,時至而後亨也。
” 蕭衍聽了,點頭稱善。
卻說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一日奏寶卷道:“賊圍城下,而大臣絕不用力,緻使賊圍不解。
既不為我所用,陛下可速除之,毋使有内患。
”寶卷聽了道:“賢卿說得甚是,須早設計除之。
”不期謀事不密,傳出宮外,一時人人懼禍,共要謀弑寶卷。
十二月丙寅日,兼衛尉張稷與後門舍人錢疆,夜開雲龍門,使宣堯夫引兵入殿,又以禦衛豐勇之為内應。
此時,齊寶卷正在含德殿與宮娥内豎扮戲,自裝吳王,令潘妃裝做西施,同遊姑蘇台。
内侍各奏笙歌,跪而進酒。
玩夠多時,寶卷正飲得酣酣醉态,接着潘妃要入後宮去淫樂,突見張稷引兵擁入,趕至面前。
張稷将寶卷一手擒住。
寶卷忙拔佩刀,連砍數人,宣堯夫趕上,一槍刺倒,張稷割了首級。
宮女内侍俱吓得屁滾尿流,俱往後逃躲,一時宮中大亂。
張稷使軍士将宮門前後圍定,不放一人走出。
茹法珍等見張稷趕入,光景不妙,幸虧眼快,往内奔逃,欲要選出官門,不期宮門外皆有兵把守,不得出去,一時心慌,遂躲入芳樂苑中藏匿。
張稷等弑了寶卷,仆射王亮令百官報名署箋。
署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