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關燈
親訓育成人,即日夕承歡,已不能盡孝,況且今上失德,豈可失身赴火。

    功名二字隻好姑待将來。

    ”呂氏聽了,說道:“你此言差矣,古來忠孝焉能兩全。

    你今為我一人守此小節小孝,獨不念天下蒼生,苟能建功立業,光耀前人,而成大孝大節,豈不更愈乎!我聞得你外甥蕭衍英武天生,且素蓄大志,今在雍州,你可去投之,勿違吾言。

    ” 張弘策拜領母命,便要思量打點出門,卻一時無伴同去。

    因想道:“我久聞得曹子震英勇絕倫,向系通家,各自長成之後,不曾會面。

    我如今何不去訪他一訪,邀他同行,亦是妙事。

    ”遂一路訪到曹家,使人進去通報。

    曹景宗慌忙迎入。

    兩下叔禮過,張弘策見他生得如此奇貌,暗道:“果然名不虛傳。

    ”因說知始末緣由。

    曹景宗方知是通家弟兄,便重新施禮,将張弘策細看,隻見他形如病虎,臉似炭團,兩道雄眉插入鬓中,暗暗驚異。

    兩人坐定,張弘策說道:“小弟自從先人與令先尊棄世後,各不通問久矣。

    不意吾兄英雄出衆,甘心遁迹,不識何故?”曹景宗道:“小弟幼乏良師,徒具口腹,不過食粟而已。

    況當今世故紛紛,賢愚亂雜,不知誰為可事之人,若事庸主而求榮,又不若苟全性命于山林,随我所欲,故小弟不求聞達耳。

    ”張弘策道:“仁兄高論固妙,以弟愚意,則又不然也。

    當此國家顛覆,生民塗炭之日,能具此撥亂反正之才,劻勷之術,苟擇主而事之,上可拯濟蒼生,下可以博封蔭,況天生人才以供一代之用,安能泯滅哉!今聞到蕭衍英明天縱,在雍州招緻賢豪,久懷大志,以兄之英勇而事之,即其定中原亦易易耳。

    ”曹景宗道:“兄言固是,但弟聞文王臨渭水而聘姜尚,湯王訪版築而征傅說,劉主亦三顧草廬而起卧龍,君子待價而沽,未聞懷玉求售。

    蕭衍雖雲天縱,我輩又豈倖求也。

    ”張弘策聽了,徐徐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昔仲尼席不暇暖,孟轲東西南北,志在匡君救民,如今之世更有不堪言者乎!今齊魏平分,諸王峙立,朝更暮改,隻可行桓文事業,棄暗投明,偏安鼎足而已。

    若必待征待聘,非盛世可比也。

    ”曹景宗聽了,一時大喜,道:“真賢兄高論,實起小弟愚蒙,但蕭衍今鎮雍州,無進身之地,又将奈何?”張弘策道:“蕭衍的先君即弟之姊丈,當初亦與先尊相交莫逆,兄如不棄,小弟願為薦賢之行。

    ”曹景宗大喜道:“若得兄引薦,誠弟之大幸也。

    ”于是二人說得投機,各吐胸中本領,盤桓了數日,遂約定日期同行。

    張弘策辭别還家,細細告之母親,呂氏亦甚歡喜。

    張弘策将家事料理一番,囑妻子侍奉婆婆,即日收拾行囊,拜别母親,母子流淚一番,帶了家人出門而來,正是: 母賢子孝自天然,一旦分開誰不憐。

     不是貪榮忘定省,從來忠孝不能全。

     張弘策含淚出門,到了曹景宗家中,曹景宗的行李早已齊備。

    次日即同張弘策起身,望雍州曉行夜宿而去。

     此時蕭衍在雍州日與柳慶遠籌謀劃策招納,賢豪接踵而至,又軍威大震,遠近皆服,四境帖然安枕。

    蕭衍因在宦邸寂寞,遂納丁氏令光為妾。

    這丁氏姿色甚美,世居襄陽,生于樊城,父母生他之夜,紫煙滿室,有神光之異。

    到了十餘歲上,在學中讀書,取名令光。

    忽有一相士走過,見了丁氏甚是稱異,因對人說道:“此女後來貴不可言。

    ”這年十四歲得事蕭衍,丁氏幼時左臂上有一赤痣,其大如拳,父母請醫療治,終不能去,及嫁蕭衍之後,不覺赤痣漸消,自嫁過來與蕭衍甚相恩愛。

    過了些時,早按到了正夫人郗氏,蕭衍令丁氏拜見。

    郗氏見了,心中甚是不快,欲待發作,卻見丁氏樣樣小心謹慎,絕不邀憐奪愛,甘守寂寞,郝氏無處生端,堅忍而不發。

    正是: 從來二女不同居,水在難容火有餘。

     縱使一時顔面好,其心到底費躊躇。

     卻說齊寶卷自從削降諸臣,遂滿朝無人敢言其過失,隻在宮中日與茹法珍、梅蟲兒、王咺之尋歡作樂。

    三人專權恃寵,阿谀百般,不是臣贊君為堯舜,就是君羨臣為伊周。

    忽一日,宮中失火,延燒千百餘間,将芳樂宮、玉壽宮、仁壽宮,諸般大殿俱燒毀個幹淨。

    各官俱上表章道:“天降災異,殘毀宮阙,乞陛下修德行仁,挽回天意。

    ”寶卷批出旨意道:“宮中失火,蓋因群臣失職,至于天怒與朕一身何預?今著群臣各宜修省補過可也。

    ”群臣見了,深加歎息。

     寶卷遂宣了茹法珍等,說道:“後宮失火,群臣皆歸咎于朕失德所緻,不知所失何德?”茹法珍奏道:“外面童謠有雲,柏梁既災,建章是營。

    據臣看來,今陛下新登九五,氣象必當更新,況此宮殿已曆多朝,其間喪亡不一,故上天毀之,正欲陛下更新耳。

    外臣淺見,豈得而知。

    ”寶卷聽了大喜,道:“卿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