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關燈
知齊主,齊主賜他還家守制。

    蕭衍身軀壯大,到此骨立形銷,不似前番,朝臣相見竟有不識者。

    此時蕭懿已來家,蕭衍到時,拜見靈柩,痛哭号泣,氣絕數次,每哭嘔血數升。

    服内絕不與郗氏同床,不吃大米,隻吃大麥,每曰兩碗,哀痛備至。

    因思親不已,又自己做了一篇《孝思賦》貼于壁上,朝夕坐卧其下,悲吟哭誦。

    其賦道: 念過隙之倏忽,悲逝川之不停。

    踐霜露而悽怆,懷燧谷而涕零。

    仲由念枯魚而永摹,吾丘感風樹而長悲。

    雖一志而捨生,奉二親而何期。

    至如獻歲發晖,春日載陽,木散百華,草列衆芳。

    對樂時而無歡,乃觸目而傷感。

    未明啟節,日日朝臨,木低甘果,樹接清陰,不娛悅于懷抱,唯罔極而纏心。

    寒冰已結,寒條已折,孤雁鳴而哀哀,朔風鼓而烈烈。

    無一息而緩念,與四時而長切。

    蒹蒹蒼蒼,白露為霜,涼氣入衣,凄風動裳。

    心無追而自切,情不觸而獨傷。

    靈蛇啣珠以酬志,慈鳥反哺以報親。

    在蟲鳥其猶爾,況三才之令人。

     蕭衍居家時,室中往往有雲氣沖天而起,忽現忽無,裡人看見俱傳為異事。

    蕭衍足不出門,隻在家守制不提。

     且說柳慶遠、陳剛二人在王茂家中日夕談論些安邦定國濟世救民之策,待時而動。

    忽一日,柳慶遠對二人說道:“王氣漸漸光明,時已至矣。

    我三人不可塵埋,當出而從龍可也。

    ”二人聽了大喜,遂打點行李盤纏。

    王茂拜别了父母,各備馬匹,一齊出門,三人上路望建康而來。

    不一日到了建康,隻見城中果是帝王之都,繁華與他處不同。

    怎見得: 龍蟠虎踞,府号建康,東南接吳楚之邦,直北連齊魯之境。

    帝阙高楹,侵漢孫氏故基;皇宮飛棟,沖霄晉朝遺物。

    三十六條花柳巷,家家熱鬧;七十二座管弦樓,處處喧嘩。

    桃葉渡頭三春柳色,朱雀橋邊四季花香。

    簾攏回合,鎖萬裡之祥雲;香氣氤氲,結一天之瑞霭。

    三山接連石城,二水中分幕府。

    真個是魚龍變化之鄉,果乃是貨财輻輳之地。

     三人觀之不盡,玩之有餘,遂尋了一個歇店,将行李歇下。

    次日,三人到各處遊覽,以便物色英雄,走來走去,隻覺平常。

    忽一日,遊出城外,到了鐘山,看這長江盤旋曲繞之勢。

    三人正觀之際,忽見西北上一道紫氣直貫入鬥牛,柳慶遠說道:“原來在此。

    ”即忙指示二人道:“此王氣也。

    ”王茂道:“但不知在于何處?”陳剛道:“此氣望裡分明,料想不遠,隻依氣尋之,自有下落。

    ”柳慶遠道:“此氣果然不遠,隻在建康附郭鄉村,不上五十裡之外。

    ”因問人道:“此去西北五十裡是何郡縣?”有人說道:“此去就是秣陵郡該管的地方。

    ”柳慶遠因對二人說道:“吾觀此氣離地隻有丈餘,料此人決不久屈于此,我們須作速去尋訪。

    ”遂一徑走回,問了店家去秣陵郡之路,次日收拾行囊,望秣陵郡而行。

    來到城中又訪了數日,并不見影響。

     一日,三人無聊,因走到一個酒店中飲酒,正豪飲之際,忽聽見隔座上一起鄉人也在那裡飲酒,内中一人偶說起:“近來有件奇事,我山下有一家,屋上時常有紅雲一朵蓋在屋頂,又時常三更半夜見他家火起,及趕去看又不見有火,你道奇也不奇?”陳剛、王茂隻拿着大碗低頭吃酒,柳慶遠是有心機之人,卻句句聽得明白,便連忙放下酒懷,向那人将手一拱,道:“請問這山在于何地,那有雲之家姓甚名誰?”那鄉人見柳慶遠一貌堂堂,秀士打扮,連忙立起身,一拱道:“這山叫做乘龍崗,這家姓蕭,是别處搬來的,說起來還是皇帝老兒的親眷哩:“柳慶遠道:“這姓蕭的在家麼?”那人道:“一向在外做官,今因他父親死了,正在家守孝。

    ”柳慶遠道:“這乘龍崗去此多遠?”那人道:“出了北門不過數裡就是了。

    ”柳慶遠因謝了那人依舊各自飲酒。

    三人吃了半晌,算還酒錢,回到下處。

    柳慶遠道:“如今既有地方,明早便可去尋他一會。

    ” 到了次日,果收拾了鞍辔,出了北門,望乘龍崗而來。

    到了崗下,問鄉人道:“這裡有一姓蕭家,住在何處?”鄉人指道:“蕭家住在同夏裡,前面第三橋有樓房的就是。

    ”三人問明,到了第三橋邊,果然有一座樓房,甚是幽雅,但見: 青山四五疊,茅屋兩三家。

    傍水柴門小,臨溪石徑斜。

     老松蟠作壁,新竹織成笆。

    雞犬鳴深巷,牛羊卧淺沙。

     一村多水石,十畝足煙霞。

    春韻聞啼鳥,秋香吹稻花。

     宅垂陶令柳,畦種邵平瓜。

    西都魚堪釣,東鄰酒可賒。

     山翁與溪友,相對話桑麻。

     三人在馬上看夠多時,不勝稱贊,又見門上的對聯俱用白綿紙糊着,王茂因說道:“若是守孝,這家定是了。

    ”三人因下了馬,将馬系在柳蔭之下,緩步走到門前,隻見靜靜悄悄,無人出入。

     内中一個老門公蕭誠看見他三人走到門前,慌忙起身來,問道:“三位何來?”柳慶遠遂上前說道:“煩你傳禀老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