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關燈
已是三歲,朱氏就順口叫他是佛賜兒。

    這佛賜兒卻乖巧異常,朱氏甚是歡喜他。

    因自己年老,便時常到庵寺中燒香拜佛,竟似一個道婆模樣,又與東陽鎮上一班婆婆媽媽傲輪流佛會,不是去拜善知識,就是去見大和尚求他忏悔、開釋。

    朱氏每到寺中,因家中無人照管,便抱了這佛賜兒同去,習以為常。

    這佛賜兒見母親念佛拜佛,他也立在身邊學念學拜,寺内僧尼見了,俱說此兒有些宿緣,若閑在家中見母親供養佛像,也就時常跪拜,口中念佛。

    到了五六歲時,同鎮上娃子玩耍,聚在一塊,他就掘些泥土,取水揉和,捏成人形,指說是佛,領着衆小兒學寺中和尚們念佛拜法。

    着遇花朝日節,到鄰裡親戚人家去,與他葷腥吃,他隻搖頭不吃,隻要些素菜果兒。

    人見如此,俱叫他是小和尚。

     到了八歲,忽一日朱氏受了些風寒,一病不起,将及臨終之時,因對這佛賜兒說道:“我守寡四十餘年,自謂今生無子,不意拾取你回家撫養,指望着你長大成人,誰知我今得病,已成不起之疾,無複生理。

    我向來所蓄,僅可備我衣衾棺椁,但我死之後,遺你孤兒,使我心不安。

    ”佛賜兒忽聽見母親說出這話些兒,便大哭起來道:“孩兒是母親生長,怎說是拾取二字。

    ”朱氏見問,便将向年之事細細說知。

    因又說道:“隻不知你果是誰生誰養,我一向不言,要等你長大了方說。

    我今若不說明,是使你後日忘宗也。

    你雖非我親生,亦當念母子相與一番。

    ”說罷淚下如雨。

    佛賜兒見母親說出前因,複又大哭道:“孩兒既蒙母親收育嬰孩,劬勞鞠養,朝夕相依,已成八歲,思勝親生。

    況孩兒久聞得佛經上說,指天為父,指地為母,今母親即是孩兒生身一般,何分親疏。

    若母親歸天之後,孩兒即當去入空門,披剃為僧,報答母親一番撫育之恩也。

    ”說罷,母子相抱大哭一場。

    朱氏到了半夜而卒。

    佛賜兒見母親已死,在旁痛哭,守到天明,報知鄰居。

    不一時,俱來看視,見朱氏守寡多年,人皆歎息。

    又憐佛賜兒年幼,俱出力與他料理。

    佛賜兒便取出母親所蓄,約有三十餘金,哭告衆人置辦表衾棺椁。

    衆人各盡心料理,将朱氏殡殓停當。

    又有這班道姑尼衆,因與朱氏往日相好,各出佛分,皆來替朱氏超之。

    佛賜兒也将餘下之銀央人請了幾個高僧,作晝夜道場。

    道場畢,不日安葬。

     過了些時,佛賜兒便舉目無親,雖有親鄰看管,時常周濟,他終覺無依無靠。

    一日,到了冬天,同着幾個老兒坐在稻草堆邊,向日曬背。

    忽内中一個老兒對佛賜兒說道:“我看你這孩子自幼無父,今又亡母,又無遺下産業,将來怎得成立?”又一個老兒說道:“莫若過了殘年,到交春之時,與人家牧羊尋碗飯吃,過得五六年就好了。

    ”佛賜兒聽了半晌,因說道:“不消老爹們費心,我胸中已有了成見,因未得人,故留連不去耳。

    ”衆老兒忙問道:“你小小年紀,有何所見,又要去尋何人,何不與我們說知,大家商量也好。

    ”佛賜兒說道:“我聞人生世間,四大皆空,光陰瞬息,若迷而不悟,牽纏到愛欲。

    今嗔癡中作生涯道路,無常到來,難免憂愁病死,若我今生無挂礙,早脫紅塵離了孽海,欲去清靜中尋一源頭,上可報生育之恩,下可脫三途八難之苦。

    今不去者,隻不知誰人可能為我之師。

    ”衆老兒聽了俱各大驚,私自商量了一番,因對佛賜兒說道:“不知你倒有如此見識,果是根行非凡,豈可錯過此善緣,我們俱是吃齋道友,佛會中人,若引得一人信心披剃,功德不小。

    今鐘山大沙門道林寺中儉長老,是當今一位大善知識。

    我等送你去投拜他為師,你道何如?”佛賜兒道:“我亦久聞其名,無緣往拜,若得列位指引,莫大功也。

    ”衆老兒見他肯去,不勝歡喜,遂約定時日各自散去。

     過了幾日,果然這幾個老兒,高高興興同走入道林寺中,見了儉長老說知備細,儉長老一口應承,遂擇了吉日。

    衆老兒回來與佛賜兒說明,佛賜兒便将家中動用物件,俱散送鄰家以作往日周濟之情。

    衆鄰裡見他決意出家,便各斂香資。

    到了這日,各備了香花鼓樂,送這佛賜兒起身。

    不一時到了寺中,衆和尚見衆善信送這小學生,來拜儉長老為師披剃出家的,便不敢怠慢,早備下齋供各出來迎接。

    到了大殿上,與衆善信施禮過,即通報長老。

    長老遂出來升座,小沙彌一邊撞鐘,一邊擊鼓。

    衆善信見長老登座,即領了佛賜兒在座下長跪,求和尚披剃出家為僧。

    這長老在座上且不開言,将佛賜兒一看,卻生得兩耳垂珠,面圓額闊,年尚未滿十歲,心中暗暗驚奇道:“此兒相貌神清,堪坐禮門法賓,隻不知他的根行如何,且待我看來。

    ”遂緊閉雙目,入定相想。

    左右沙彌見長老閉目,忙對衆善信說道:“諸檀越不可高聲,長老已入定了。

    ”衆人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