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柳慶遠乘霧破荊山昌義之潛兵襲下蔡
詩曰:
聖王未始不征誅,從未傷心殺不辜。
記得舞于強白刃,細思傳檄勝陰符。
若崩厥角原非妄,如望雲霓豈是誣。
道德幹戈非不利,何須殺得血模糊。
話說蕭宏被韋睿一番激勵之言,隻得督兵與李憲對敵,卻一時不能取勝。
不期李憲使東陽、下蔡之兵往來撓陣,梁兵前後受攻,隻得分頭接戰,又被楊靈胤設計敗歸。
正在沒法之際,今接了诏書,知梁主出師,又敕他進攻壽陽,一時無計,隻得差人持表到梁主處求計。
差人到了軍中,進上表文,梁主見了說道:“朕當日留以三十萬人屯合肥以擾壽陽,蕭宏不能困攻反緻敗守,須得朕自行方可。
”柳慶遠道:“我今已得睢陵,荊山亦在旦夕可拔,不久全師壓臨壽陽城下,何須遠去。
今臨川王不能成功者,不明陰設陽施,兵家詭道耳。
臣今有計付之。
”遂寫了一紙封入錦囊,付與來人而去。
卻說這長孫稚逃入荊山城内,與守将按城固守。
梁兵日夜攻打,急切不得攻入。
梁主心甚憂之,因說道:“出師五月,僅得睢陵一城,不能蹴至壽陽,如之奈何。
”柳慶遠笑道:“陛下欲得人地土,何可以年月為期。
不得固可憂矣,倘失之又當若何?”梁主聽了方笑道:“吾今始知創業之維艱也。
但軍師前日曾說此城旦夕可拔,今又将經月,而日對堅城,了無可拔之機,則前言似妄,使朕不得不憂也。
”柳慶遠道:“臣安敢妄言,實時有未至耳。
”因俯槳主之耳說了數句,梁主聽了大喜道:“軍師有此妙算,又逾孫吳矣。
” 柳慶遠遂使人到各處去,拘喚匠人,在營中造作起來。
你道他造的是什麼物件?原來俱是攻城之物。
不消幾日,早造成千百餘座,一如披樓相似,豎起來與城牆一般高,下設車輪為四足,每座用五十名壯夫推動,上面藏着兵将,面前俱用竹篦以防城中弩箭。
蓋造完,柳慶遠忽一日夜間傳令,聚衆将說道:“吾觀氣候,明早必有大霧彌漫,今夜可令軍士飽餐,如式攻城。
”衆将得令,各去準備。
但見一天星月,軍士各懷疑慮。
此時是九月天氣,交到半夜,一時月色雲遮,昏登起來。
又不一時,果然煙霧迷漫,諸将方服軍師妙算,遂一齊收拾打點攻城。
柳慶遠指揮如式,推動車輪。
又令人發起轟天大炮,畫角齊鳴,望着荊山城下一齊辘辘軸軸的推來。
此時城中守将急聽見城外梁營中齊聲發喊,戰鼓咚咚,又裂地轟天炮響,知是攻城的模樣,遂一齊大驚,俱伏在城垛中往外探望。
怎奈迷霧甚大,對面俱不見人影。
不一時,但見遠遠的迷霧之中有一團黑氣如山一般的推來,衆兵将大驚,遂不分好歹,沒命的将矢石往外亂發,叮叮當當俱打在竹篦之上,一片聲響。
這些梁兵将俱伏在竹篦之後,将到牆邊,取出火種點起,便一起喊殺跳上城頭,砍殺守兵。
守兵見梁将登城,不能抵敵,也發聲喊,大家往城下亂跑。
此時長孫稚正來巡哨,忽見守兵奔逃,知是梁兵乘霧登城,遂躍馬殺來救護。
卻遇着陳剛,殺了數合。
不一時城上火光燭天,俱是梁兵梁将。
長孫稚知不可救,忙虛刺了一槍,也拍馬往城下奪路,與守将開了西門往曲陽而去,城中兵卒遂開門投降。
到了天明,百姓迎請梁主入城。
梁主安撫了一番,留人鎮守,随又進攻建陵、曲木、琅邪、甓城、黎漿等處不提。
卻說那蕭宏差人到梁主處問計,柳慶遠付了來人一個錦囊,星夜來見了蕭宏,呈上軍師的錦囊。
蕭宏忙拆開一看,隻見上寫道:“明攻東陽,暗襲下蔡,得據二城,以分其勢,壽陽吾自領大軍破之。
”蕭宏與諸将見了大喜,遂商議停當。
蕭宏遂遣呂僧珍、昌義之各付了三萬人馬,候至夜間悄悄離了本寨,殺奔東陽。
早有探馬報入城中,魏将紀良忽見梁兵大至,忙集将士商議道:“東陽小邑,兵不備萬,又分去壽陽三千以應李憲,所存者不過老弱禦城而已。
今壽陽勝負未分,而梁兵遂至,吾城如之奈何?”諸将皆不敢言。
忽帳下一人大叫道:“自古水來土掩,兵至将敵,将軍世受國恩,何自怯也。
末将不才,願引三千士卒出城決戰,以退梁兵。
”衆皆視之,乃是帳前骁将張立。
紀良聽了大喜道:“若得将軍并力同
記得舞于強白刃,細思傳檄勝陰符。
若崩厥角原非妄,如望雲霓豈是誣。
道德幹戈非不利,何須殺得血模糊。
話說蕭宏被韋睿一番激勵之言,隻得督兵與李憲對敵,卻一時不能取勝。
不期李憲使東陽、下蔡之兵往來撓陣,梁兵前後受攻,隻得分頭接戰,又被楊靈胤設計敗歸。
正在沒法之際,今接了诏書,知梁主出師,又敕他進攻壽陽,一時無計,隻得差人持表到梁主處求計。
差人到了軍中,進上表文,梁主見了說道:“朕當日留以三十萬人屯合肥以擾壽陽,蕭宏不能困攻反緻敗守,須得朕自行方可。
”柳慶遠道:“我今已得睢陵,荊山亦在旦夕可拔,不久全師壓臨壽陽城下,何須遠去。
今臨川王不能成功者,不明陰設陽施,兵家詭道耳。
臣今有計付之。
”遂寫了一紙封入錦囊,付與來人而去。
卻說這長孫稚逃入荊山城内,與守将按城固守。
梁兵日夜攻打,急切不得攻入。
梁主心甚憂之,因說道:“出師五月,僅得睢陵一城,不能蹴至壽陽,如之奈何。
”柳慶遠笑道:“陛下欲得人地土,何可以年月為期。
不得固可憂矣,倘失之又當若何?”梁主聽了方笑道:“吾今始知創業之維艱也。
但軍師前日曾說此城旦夕可拔,今又将經月,而日對堅城,了無可拔之機,則前言似妄,使朕不得不憂也。
”柳慶遠道:“臣安敢妄言,實時有未至耳。
”因俯槳主之耳說了數句,梁主聽了大喜道:“軍師有此妙算,又逾孫吳矣。
” 柳慶遠遂使人到各處去,拘喚匠人,在營中造作起來。
你道他造的是什麼物件?原來俱是攻城之物。
不消幾日,早造成千百餘座,一如披樓相似,豎起來與城牆一般高,下設車輪為四足,每座用五十名壯夫推動,上面藏着兵将,面前俱用竹篦以防城中弩箭。
蓋造完,柳慶遠忽一日夜間傳令,聚衆将說道:“吾觀氣候,明早必有大霧彌漫,今夜可令軍士飽餐,如式攻城。
”衆将得令,各去準備。
但見一天星月,軍士各懷疑慮。
此時是九月天氣,交到半夜,一時月色雲遮,昏登起來。
又不一時,果然煙霧迷漫,諸将方服軍師妙算,遂一齊收拾打點攻城。
柳慶遠指揮如式,推動車輪。
又令人發起轟天大炮,畫角齊鳴,望着荊山城下一齊辘辘軸軸的推來。
此時城中守将急聽見城外梁營中齊聲發喊,戰鼓咚咚,又裂地轟天炮響,知是攻城的模樣,遂一齊大驚,俱伏在城垛中往外探望。
怎奈迷霧甚大,對面俱不見人影。
不一時,但見遠遠的迷霧之中有一團黑氣如山一般的推來,衆兵将大驚,遂不分好歹,沒命的将矢石往外亂發,叮叮當當俱打在竹篦之上,一片聲響。
這些梁兵将俱伏在竹篦之後,将到牆邊,取出火種點起,便一起喊殺跳上城頭,砍殺守兵。
守兵見梁将登城,不能抵敵,也發聲喊,大家往城下亂跑。
此時長孫稚正來巡哨,忽見守兵奔逃,知是梁兵乘霧登城,遂躍馬殺來救護。
卻遇着陳剛,殺了數合。
不一時城上火光燭天,俱是梁兵梁将。
長孫稚知不可救,忙虛刺了一槍,也拍馬往城下奪路,與守将開了西門往曲陽而去,城中兵卒遂開門投降。
到了天明,百姓迎請梁主入城。
梁主安撫了一番,留人鎮守,随又進攻建陵、曲木、琅邪、甓城、黎漿等處不提。
卻說那蕭宏差人到梁主處問計,柳慶遠付了來人一個錦囊,星夜來見了蕭宏,呈上軍師的錦囊。
蕭宏忙拆開一看,隻見上寫道:“明攻東陽,暗襲下蔡,得據二城,以分其勢,壽陽吾自領大軍破之。
”蕭宏與諸将見了大喜,遂商議停當。
蕭宏遂遣呂僧珍、昌義之各付了三萬人馬,候至夜間悄悄離了本寨,殺奔東陽。
早有探馬報入城中,魏将紀良忽見梁兵大至,忙集将士商議道:“東陽小邑,兵不備萬,又分去壽陽三千以應李憲,所存者不過老弱禦城而已。
今壽陽勝負未分,而梁兵遂至,吾城如之奈何?”諸将皆不敢言。
忽帳下一人大叫道:“自古水來土掩,兵至将敵,将軍世受國恩,何自怯也。
末将不才,願引三千士卒出城決戰,以退梁兵。
”衆皆視之,乃是帳前骁将張立。
紀良聽了大喜道:“若得将軍并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