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關燈
忘,蕭順之過些時偶提起問他,他偏能記得清清楚楚。

    若是父親與哥哥蕭懿或講文或講書,他在旁竊聽,蕭懿尚未純熟,他早已背誦如流,問之即答。

    他若有義理精妙之處,反難父兄,父兄往往不能即答。

    蕭順之見他如此聰慧,常說道:“此兒資性天生,後來不獨英武過人,抑且能闡發古聖賢之遺意。

    ”故愛之特甚。

    這練兒時常在外閑嬉,聚集許多鄉兒厮殺耍子,他便要做元帥,領着衆小兒到乘龍崗下,或是東三個西五個,擺成陣勢,或是埋伏下,哄人來捉拿,雖是戲耍,卻戲耍的有些事理。

    若是與衆小兒殺急了,便吆喝一聲,竟騰空而起,離地丈餘,連他自家也不曉得。

    衆小兒見他騰空上去,一齊吆吆喝喝,驚動裡人争看,練兒方才落将下來。

    衆人遂哄傳蕭家的小公子會騰雲,蕭順之與張夫人曉得了,恐他在外生出事來,以後隻不放他出去,就送他上學。

    取名蕭衍,表字叔達。

    到了館中,詩書到他面前總不夠他讀,日讀千言,晚間背誦如流,一字不錯,先生稱為神童。

    不上二年,《五經》、《四書》、諸子百家件件皆通。

    不期到了九歲,生母張氏忽染一病,服藥無效,一病而死。

    練兒不勝哀泣,三日不下水漿,内外親戚鹹稱其孝,甚加敬異。

    蕭順之自從夫人亡後,隻以訓誨二子為事,也就不繼娶後室。

    服滿後,此時蕭懿已是十八歲,就托人為媒,娶了好友邵從先的女兒為媳婦,娶過門來,甚是賢淑。

    蕭衍到了十四五歲時,陰陽術數、陰符素書,以至雕蟲雜技,無不精通。

    又見圍棋有合兵機,遂精于博奕,因做了一篇《圍棋賦》雲: 圍棋象天,方局法地。

    枰則廣羊文犀,子則白瑤玄玉。

    方目無斜,直道不曲。

    爾乃建将軍,布将士,列兩陣、牴雙軌。

    徘徊鶴翔,羌池鶯起,用忿兵而不顧,亦憑河而必危。

    癡無成術而好鬥,非智者之所為,運疑心而猶豫,志無成而必虧。

    今一棋之出手,思九事而為防,敵謀斷而計屈,欲侵地而無方,不失行而緻寇,不助彼而為強。

    不讓他以增地,不失子而雲亡,落重圍而計窮,欲作巧而行促,劇疏勒而迍邅,甚白登之困辱。

    或龍化而超絕,或神變而獨悟。

    勿膠柱以調瑟,專守株而待兔。

    或有少謀,已有活形。

    失不為悴,得不為榮。

    若有苦戰,未必能平,用折雄威,到損令名。

    故城有所不攻,地所有必争。

    東西馳走,左右周章,善有翻覆,多緻敗亡。

    雖蓄銳以将取,必居謙以自牧。

    譬猛獸之将擊,亦俯首而固伏。

    若局勢已勝,不宜過輕,禍起于所忽,功墜于垂成。

    至于玉壺銀台,車廂井欄,既見知于曩日,亦在今之可觀。

    或非劫非持,兩懸兩生。

    局有衆勢,多不可名。

    或方四豪五,花六持七,雖涉戲之近事,亦臨局而應悉。

    或取結角,或營邊鄙,或一點而亡,或先撇而死。

    故君子以之遊神,先達以之安思,盡有戲之要道,窮情理之奧秘。

     蕭衍又生長得身長力勇,因祖上傳遺有一雙寶劍,他取出演習,若有神授,無不合法。

    自此懸佩在身,不離左右。

     是時,有一個竟陵王蕭子良,大開西邸,招緻文學,凡是人才無不聚集。

    惟蕭衍與沈約、謝脁、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号為八友,出人一步。

    這八友中,又推王融鑒識過人,這王融又最敬蕭衍,每向人說道:“後來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蕭衍所住的居室,常有五色雲與紫氣盤結其上,狀若盤龍,形如傘蓋,見者莫不驚異。

     卻說這郗古愚與陶氏自從生了女兒之後,因是割襟許了蕭順之一個皇親之家為媳,将女兒一如珍寶般看待,因生他之夜有此神異,遂順口叫他為神姑。

    到了五六歲時,聰俊異常,容光如洗。

    一日,陶氏對郗古愚說道:“蕭家公子必是大貴,但我女孩兒生于村野之家,若無所長,日後嫁去,未免為人所輕。

    幸喜他顔色美麗,乖巧過人,何不請一明師教他讀書識字,然後學習女工,你道何如?”郗古愚聽了大喜道:“你這話果然不差,十分有理。

    ”便去請了一個老明儒來教這神姑,取名是郗徽。

    這郗徽果是不凡,先生一教就知,以緻無書不讀,到了十二歲上,便學女工,真是巧人,見者即會,手中做出的無不鮮明玲巧。

    此時一發長成得十相俱全,裡人莫不稱羨是郗家美人。

     過了多時,蕭衍已是十六歲了,蕭順之見他成人,就下聘禮将郗徽娶過門來。

    蕭衍見郗氏生得姿容絕世,又兼知書,十分歡愛。

    郗氏見蕭衍英武異常,百樣遂心。

    夫妻甚是相得,每日你貪我愛,寸步不離。

    這郗氏又賦性孤潔。

    夫妻過了數年,郗氏已生有三女,長名玉姚,二名玉婉,三名玉姬。

    隻是不能生子。

    一日,大伯姆邵氏忽對郗氏說道:“聞得前村法界寺有一尊送子觀音,人家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極是靈感。

    後日是初一,我同嬸嬸去燒香拜求,早得一子也好。

    ”郗氏聽了,半響方笑說道:“大凡女子隻宜靜處閨中,無事不出中堂。

    若要去燒香,未免抛頭露面,豈不惹人嘲笑?況且這些庵寺中乃藏垢納污之處,缁流未必盡是高僧,豈可混雜其中以飽饑鬼之目?又且人間生育是陰陽運化之功,父母精血而成,那裡是拜求可得?苦苦去拜這些頑土塊朽木頭,有何益處?我今已生三女,正在生育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