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秦穆公用之而霸

關燈
宗廟社稷之計。

    丕鄭之子丕豹在秦為臣,他父子将圖不軌,乞正典刑,可免他日贻禍。

    ”惠公見奏,想道:“我若伐秦,必得其功,可惡丕鄭來阻吾計。

    ”即發雷霆之怒,罵道:“無知豎子,敢通秦缪。

    ”即命武士推出殿庭,斬首示衆。

    ”武士将丕鄭登時枭首,丕豹慌得手足無措,急逃返秦邦去了。

    那虢射見惠公殺了丕鄭,滿朝無人敢阻,心下好大樂,力勸惠公起兵,惠公依計而行。

    即傳令太子圉,并傾國兵馬将士,全裝披挂,往伐西秦。

    未知勝負如何?有詩為證: 虎隊龍襄十萬人,為征無備滅饑秦。

    連镳共訝桓桓侶,掠地争号咄咄民。

     負義惠公真可歎,無謀虢射亦須嗔。

    如何不念絲蘿舊,辄動兵車失所親。

     卻說丕豹星夜逃回秦國,入朝報知缪公,缪公大恐,其時百裡奚正在座側,便問道:“寡人悔不用子大夫之言,緻有今日。

    如今小民軍士饑荒疲敝,皆無力任以幹戈,安能拒敵。

    倘晉人勢大,萬一國不可保,如之奈何?幸望子大夫哀我邦國人民,設一萬全之策,以禦晉人之師。

    ”百裡奚道:“據今之勢,既無勢力可當,必須機巧取勝。

    臣料晉師遠來不識秦國地理,決在同州韓城西南安營紮寨。

    ”缪公道:“何以見之?”百裡道:“韓城廣闊平坦,可以馳兵驟馬故耳。

    ”缪公道:“既如此怎麼定計?”百裡道:“須令軍士取絆馬索十萬根,待其軍馬來時,我軍詐敗佯輸,誘到絆索的所在,衆人齊聲鼓噪,金鼓皆鳴,彼軍見不得我,必然愈騁其威,始中我計,那時軍士把絆索扯緊,馬足自然絆住不能上前,料彼怎得施威,我以伏兵擊之,可以不戰而勝。

    ”缪公大喜,即傳下令旨,往擊晉人,一如百裡奚之計而行。

    又命丕豹為将,缪公親身監督,點起大隊人馬,揚兵出城。

    此時正值深秋天氣,愈加肅殺,好似邊塞光景。

    但見: 旌旗缥缈,劍戟森羅。

    鐵騎營屯,金城雲暗。

    紛紛蜃氣似樓台,如列郡之崇巍。

    曆曆星旄比連營,疑結寨之狎獵。

    幾聲蘆管,俨是番家驅士卒。

    一行珠炮,似非樵漏報籌天。

    雄糾糾軍士,若天上六丁多氣概。

    猛狠狠師徒,若雲中三帝有精神。

    吼一派金鑼,山搖地動。

    發一通号令,鬼泣神愁。

    那怕晉師傾國而至,須知秦國口師而迎。

    自然斬将搴旗,何至敗名辱國。

     這時,秦缪公正與丕豹出城,那晉君之師早已報到。

    兩軍相見并不打話,一聲炮響,金鼓齊鳴。

    兵對兵,将對将,各稱雄心。

    刀對刀,劍對劍,盡施妙手。

    鬥了數合,秦缪公忽然想着:“前日不用百裡奚之言,以緻今日起兵擾境。

    此時不用其計,更待何時?”即命軍士鳴鐘。

    原來百裡奚要缪公詐敗,故以鳴鐘為号。

    丕豹會意,即佯為敗北之勢,晉軍大隊人馬正擁過來,不意彼軍所坐之馬盡行絆倒。

    秦軍中缪公即揮小令旗,命大小三軍努力追趕。

    那知晉惠公知是中計,急命退轉,棄馬步戰。

    晉軍得令,都跳下馬來交戰,将絆馬索盡皆斬斷,仍舊上馬厮殺,把缪公重重圍定。

    缪公見勢頭不好,心中甚急,飛騎往岐下亂奔,不想路上一塊大石,當路而阻,缪公墜下馬來,卻傷其足,不知性命如何。

    忽然背後大喊一聲,叫道:“我們快救恩主。

    ”隻見蜂屯蟻聚而來,約有二三百人,手中都持着鐵鍬鐵搭、竹棒藤棍、農具等項,身上全無披挂。

    各出一時死力,倒比秦國軍兵十分勇悍。

    其中有十數個人,将缪公仍扶上馬,其餘争先直前,一以當百,百以當千,殺得那晉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晉惠公驚慌無措,即令解圍。

    誰知缪公因禍得福,欲待問這一幹人,倉卒中無隙可問,隻得鼓刀上前,竟将惠公并太子圉生擒活捉過來,餘者晉兵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

    缪公得了許多糧草、辎重,約有數百萬,大勝回朝。

    百裡奚即便入朝賀喜,遂犒賞軍士,傳問:“岐下三百人是誰?”百裡奚領命出問,三百野人齊聲答道:“我們系食善馬之人,昔蒙主上用了百裡大夫之言,赦了我等死罪,感恩莫報,今晉人興兵到此,故舍身前來出力。

    ”百裡奚入宮将野人報恩事體回覆缪公。

    缪公大喜,感其好情高義,從重犒賞,又特恩封這三百人做帳前都尉。

    三百人歡聲如雷,叩頭謝恩而退,日逐在殿中護衛。

    有詩為證: 從來人命最關天,殺戮如何苦向前。

    不是先行食馬赦,誰人舍死敢當先。

     缪公用了百裡奚之言得了全勝,遂拜百裡奚為了相國,百裡奚始初再三遜讓不敢受職,缪公之意甚決,百裡奚至此隻得依允,拜了大命,做了丞相。

    那缪公又向百裡奚說道:“我今生擒惠公太子,如何發落?”百裡奚道:“惠公無禮于主公,實可痛恨。

    但秦晉乃甥舅之國,素結姻好,不得遽為參商。

    以臣之愚見,不若将惠公齋宿國中館驿,揚言殺之,以祭上帝神祗,待之良久,然後放他回國,他自然将前日所許河西八城獻來。

    各國聞之,必推我秦做伯主盟長矣。

    ”缪公欣喜異常,依計而行。

    正是: 聖君經谏如流,強伯可役諸侯。

    伫看天王傳诏,憫為同姓存留。

     若非百裡丞相,胸中足智多謀。

    豈能扶秦助晉,還賴赦罪根繇。

     即此基了伯業,西戎建起雄樓。

    名譽溢争人口,從今誰敢侵陬。

     卻說晉惠公是獻公之子,缪姬夫人與他同母兄妹。

    缪姬一聞惠公被擄,又要将他殺了,祭享天地神祗,心中好不私自悲怨,卻又無計解救。

    忽然一日,有一使臣如飛相似,撞入缪姬夫人宮中,缪姬問其緣故,始知是周天王所使,着夫人念兄妹之情,求救于缪公,赦了惠公死罪,釋放歸國,以免殺害我同姓之邦。

    夫人聞言,哭倒在地,使臣急急去了。

    缪姬夫人連忙跣了足,帶了纆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