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淮南》之文。
今本蓋脫「豫」字。
既以 「髡屯犂牛,既以,決鼻而羈,生子而犧,屍祝齊戒,以沈諸河」。
高注曰:「,無角。
,無尾。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皆無「」、「」二字。
「」、「」當爲「科」、「橢」,橢,他果反。
後人從牛作「犐」、「」,傳寫者又誤爲「」、「」耳。
隷書「隋」字或作「」,又作「」,形與「脩」相似,故「橢」從隋聲而誤爲「」。
漢《司隷校尉楊渙石門頌》「更隨圍谷」,「隨」字作「」,《武都太守李翕析裡橋郙閣頌》「人物俱隋」,「隋」字作「」,皆其證也。
又《淮南·地形篇》「其人隋形兌上」,今本「隋」譌作「脩」。
《史記·趙世家》「脩下而馮」,徐廣曰:「脩,或作隋。
」《李斯傳》「隨俗雅化」,徐廣曰:「隨俗,一作脩使。
」皆以隷書「隋」、「脩」相亂,遂緻傳寫異文。
科與橢,皆秃貌也,「秃」、「橢」一聲之轉。
《脩務篇》雲:「甕瓴盆盂,其方員鋭橢不同。
」「橢」與「鋭」相對,是「橢」爲秃也。
《墨子·脩身篇》「華髮墮顛而猶弗舍」,「墮」與「橢」同,「墮顛」,謂秃頂也。
故高注雲「科無角,橢無尾」,其實無角亦可謂之「橢」。
《呂氏春秋·至忠篇》「荊莊哀王獵於雲夢,射隨兕」,「隨」與「橢」同。
《齊俗篇》「窺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隨」即「橢」字。
《説苑·立節篇》作「射科雉」,「雉」與「兕」同。
《集韻》:「兕,或作雉。
」《史記·齊世家》「蒼兕蒼兕」,徐廣曰:「本或作蒼雉。
」《管蔡世家》曹惠伯兕,《十二諸侯年表》「兕」作「雉」。
隨兕、科雉,皆謂兕之無角者也。
《太玄·窮》次四「土不和,木科橢」,範望曰:「科橢,枝葉不布。
」《集韻》引宋惟榦説雲:「科橢,木首杌也。
」義與此「科」、「橢」相近。
「橢」字《集韻》又音徒禾切,故《太玄》與「和」爲韻,此與「羈」、「犧」、「河」爲韻。
「羈」古讀若「歌」。
下文「遺人馬而解其羈」,與「轙」、「多」爲韻。
「轙」讀若「俄」。
「犧」古讀若「訶」。
《魯頌·閟宮篇》「享以騂犧」,與「宜」、「多」爲韻,「宜」亦讀若「俄」。
今誤作「」,則失其韻矣。
寒顫 「故寒顫,懼者亦顫,此同名而異實」。
念孫案:「寒」下亦當有「者」字。
上文「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與此文同一例。
必先始於 「欲學歌謳者,必先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於《陽阿》《采菱》」。
念孫案:下「必先」二字因上「必先」而衍。
「始於」與「必先」相對爲文,不當更有「必先」二字。
《北堂書鈔·樂部一》《藝文類聚·樂部一》《太平禦覽·樂部三》引此竝作「始於《陽阿》《采菱》」,無「必先」二字。
甑瓾 「弊箅注甑瓾,各本「箅」誤作「箄」,辯見《齊俗》「弊箄」下。
在旃茵之上,各本「旃」誤作「袇」,《太平禦覽》引作「旃」,今據改。
「旃」與「氈」同,茵褥也。
《原道篇》曰「席旃茵,傅旄象」,是也。
雖貪者不搏」。
高注曰:「瓾,甑帶。
瓾,讀『鼃黽』之『黽』也。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皆無「瓾」字。
「瓾」當作「」,字之誤也。
《説文》:「窐,甑空也。
」「空」與「孔」通。
《玉篇》:「,或作『』,亦作『窐』,胡圭、古畦二切,甑下空也。
」《楚辭·哀時命》「璋珪雜於甑窐兮」,璋珪與甑窐美惡相縣,故以爲喻。
此雲「弊箅甑,在旃茵之上,雖貪者不搏」,亦爲其惡也。
見下文。
「」字不得音「黽」,注當作「,讀『鼃黽』之『鼃』」。
「」、「鼃」皆從圭聲,故讀「」如「鼃」。
《太平禦覽·器物部二》引此已誤作「瓾」。
洪興祖《楚辭補注》所引與《禦覽》同,唯注内音「鼃」尚不誤。
楊慎《古音餘》於《梗韻》收入「瓾」字,引高注「瓾,讀『鼃黽』之『黽』」,則爲俗本所惑也。
縱之其所而已 「爲魚德者,非挈而入淵;爲蝯賜者,非負而緣木,縱之其所而已」。
念孫案:「縱之其所而已」,「所」下當有「利」字。
淵者魚之所利,木者蝯之所利,故曰「
今本蓋脫「豫」字。
既以 「髡屯犂牛,既以,決鼻而羈,生子而犧,屍祝齊戒,以沈諸河」。
高注曰:「,無角。
,無尾。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皆無「」、「」二字。
「」、「」當爲「科」、「橢」,橢,他果反。
後人從牛作「犐」、「」,傳寫者又誤爲「」、「」耳。
隷書「隋」字或作「」,又作「」,形與「脩」相似,故「橢」從隋聲而誤爲「」。
漢《司隷校尉楊渙石門頌》「更隨圍谷」,「隨」字作「」,《武都太守李翕析裡橋郙閣頌》「人物俱隋」,「隋」字作「」,皆其證也。
又《淮南·地形篇》「其人隋形兌上」,今本「隋」譌作「脩」。
《史記·趙世家》「脩下而馮」,徐廣曰:「脩,或作隋。
」《李斯傳》「隨俗雅化」,徐廣曰:「隨俗,一作脩使。
」皆以隷書「隋」、「脩」相亂,遂緻傳寫異文。
科與橢,皆秃貌也,「秃」、「橢」一聲之轉。
《脩務篇》雲:「甕瓴盆盂,其方員鋭橢不同。
」「橢」與「鋭」相對,是「橢」爲秃也。
《墨子·脩身篇》「華髮墮顛而猶弗舍」,「墮」與「橢」同,「墮顛」,謂秃頂也。
故高注雲「科無角,橢無尾」,其實無角亦可謂之「橢」。
《呂氏春秋·至忠篇》「荊莊哀王獵於雲夢,射隨兕」,「隨」與「橢」同。
《齊俗篇》「窺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隨」即「橢」字。
《説苑·立節篇》作「射科雉」,「雉」與「兕」同。
《集韻》:「兕,或作雉。
」《史記·齊世家》「蒼兕蒼兕」,徐廣曰:「本或作蒼雉。
」《管蔡世家》曹惠伯兕,《十二諸侯年表》「兕」作「雉」。
隨兕、科雉,皆謂兕之無角者也。
《太玄·窮》次四「土不和,木科橢」,範望曰:「科橢,枝葉不布。
」《集韻》引宋惟榦説雲:「科橢,木首杌也。
」義與此「科」、「橢」相近。
「橢」字《集韻》又音徒禾切,故《太玄》與「和」爲韻,此與「羈」、「犧」、「河」爲韻。
「羈」古讀若「歌」。
下文「遺人馬而解其羈」,與「轙」、「多」爲韻。
「轙」讀若「俄」。
「犧」古讀若「訶」。
《魯頌·閟宮篇》「享以騂犧」,與「宜」、「多」爲韻,「宜」亦讀若「俄」。
今誤作「」,則失其韻矣。
寒顫 「故寒顫,懼者亦顫,此同名而異實」。
念孫案:「寒」下亦當有「者」字。
上文「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與此文同一例。
必先始於 「欲學歌謳者,必先徵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於《陽阿》《采菱》」。
念孫案:下「必先」二字因上「必先」而衍。
「始於」與「必先」相對爲文,不當更有「必先」二字。
《北堂書鈔·樂部一》《藝文類聚·樂部一》《太平禦覽·樂部三》引此竝作「始於《陽阿》《采菱》」,無「必先」二字。
甑瓾 「弊箅注甑瓾,各本「箅」誤作「箄」,辯見《齊俗》「弊箄」下。
在旃茵之上,各本「旃」誤作「袇」,《太平禦覽》引作「旃」,今據改。
「旃」與「氈」同,茵褥也。
《原道篇》曰「席旃茵,傅旄象」,是也。
雖貪者不搏」。
高注曰:「瓾,甑帶。
瓾,讀『鼃黽』之『黽』也。
」念孫案:《説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皆無「瓾」字。
「瓾」當作「」,字之誤也。
《説文》:「窐,甑空也。
」「空」與「孔」通。
《玉篇》:「,或作『』,亦作『窐』,胡圭、古畦二切,甑下空也。
」《楚辭·哀時命》「璋珪雜於甑窐兮」,璋珪與甑窐美惡相縣,故以爲喻。
此雲「弊箅甑,在旃茵之上,雖貪者不搏」,亦爲其惡也。
見下文。
「」字不得音「黽」,注當作「,讀『鼃黽』之『鼃』」。
「」、「鼃」皆從圭聲,故讀「」如「鼃」。
《太平禦覽·器物部二》引此已誤作「瓾」。
洪興祖《楚辭補注》所引與《禦覽》同,唯注内音「鼃」尚不誤。
楊慎《古音餘》於《梗韻》收入「瓾」字,引高注「瓾,讀『鼃黽』之『黽』」,則爲俗本所惑也。
縱之其所而已 「爲魚德者,非挈而入淵;爲蝯賜者,非負而緣木,縱之其所而已」。
念孫案:「縱之其所而已」,「所」下當有「利」字。
淵者魚之所利,木者蝯之所利,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