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宋本之異者各條

關燈
在子也」。

    《道藏》本「制專」作「專制」。

     「枉則正」。

    《道藏》本「正」作「直」。

    引之按:此淺人以今本《老子》改之也。

    唐傅奕校定古本《老子》及《郉州龍興觀碑》,竝作「枉則正」,見王氏《金石萃編》。

    與「窪則盈」、「敝則新」爲韻。

    古音「正」、「盈」在耕部,「新」在真部。

    《周易》《管子》《老子》《莊子》《楚詞》,多以二部合韻。

    然則《淮南》所引作「正」,乃《老子》原文,未可以今本改之也。

     「非以無私」。

    《道藏》本「以」下有「其」字,「私」下有「邪」字。

     「無所不極」。

    《道藏》本「極」作「及」。

    引之按:《爾雅》:「極,至也。

    」淺人不知,而改爲「及」。

     「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道藏》本無「於」字。

    引之按:於,猶乎也,夫也。

    淺人不知而删之,非是。

    惟《原道篇》「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尚未删。

     「今日將教子以秋駕」。

    《道藏》本無「將」字。

     「其政惽惽」。

    《道藏》本「惽惽」作「悶悶」。

    引之按:此淺人以今本《老子》改之也。

    不知《淮南子》所引不必與今本同。

     弟十三卷 「今時之人」。

    《道藏》本「時之」作「之時」。

     「舜無植錐之地」。

    《道藏》本「植」作「置」。

    又弟十四卷「一植一廢」。

    《道藏》本「植」作「值」。

     弟十四卷 「少則昌狂」。

    《道藏》本「昌」作「猖」。

    引之按:《説文》無「猖」字,古但作「昌」。

    《漢書·趙充國傳》:「先零昌狂。

    」 「時去我走」。

    《道藏》本「走」作「先」。

     弟十五卷 「扤泰山」。

    《道藏》本「扤」作「抗」。

    引之按:《小雅·正月篇》毛傳曰:「扤,動也。

    」言泰山爲之搖動也。

    「扤」與「抗」相似,世人多見「抗」,少見「扤」,故「扤」譌爲「抗」矣。

     「前朱鳥」。

    《道藏》本「鳥」作「雀」。

    引之按:高注正作「朱鳥」。

    《天文篇》兩言「朱鳥」,皆作「鳥」,無作「雀」者。

     弟十六卷 「故有所善,則有不善矣」。

    《道藏》本無下「有」字。

     弟十七卷 「故小快害大利」。

    《道藏》本「快」下有「而」字。

    引之按:「而」字因上句而衍。

     弟十八卷 「然而戴冠履履者」。

    《道藏》本「戴」作「冠」。

     弟十九卷 「作爲雲梯之械」。

    《道藏》本無「爲」字。

     「務之可趣也」。

    《道藏》本無「之」字。

     弟廿卷 「四時千乘」。

    《道藏》本「乘」作「乖」。

     「其於以監觀」。

    《道藏》本「於」作「所」。

     弟廿一卷 「靜精神之感動」。

    《道藏》本無「靜」字。

     「作爲炮格之刑」。

    《道藏》本「格」作「烙」。

    引之按:此《呂氏春秋·過理篇》所謂「肉圃爲格」也。

    後人多改「炮格」爲「炮烙」。

    段氏若膺嘗正其誤。

    見盧氏《鍾山劄記》。

    《齊俗篇》「炮烙生乎熱鬥」,亦當作「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