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説 林
舟桅
「遽契其舟桅」。
高注曰:「桅,船弦闆。
「弦」與「舷」同。
桅,讀如《左傳》襄王出居鄭地氾之『氾』也。
」念孫案:「桅」與「氾」聲不相近,徧考書傳,亦無謂船舷闆爲桅者。
「桅」當爲「」。
「」與「氾」同聲,故讀從之。
「」字本作「」。
《廣雅》曰:「謂之舷。
」謂船兩邊也。
《集韻》《類篇》竝雲:「,或作『』。
」「」字草書作「」,因譌爲「桅」矣。
楊慎《古音餘》於《陷韻》收入「桅」字,引《淮南子》「遽契其舟桅」,音「氾」,則爲俗本所惑也。
足以 「足以者淺矣,然待所不而後行;智所知者褊矣,然待所不知而後明」。
念孫案:「足以」,「以」亦當爲「所」。
《文子·上德篇》作「足所踐」,是其證。
鵻禮 「月照天下,而蝕於詹諸;騰蛇遊霧,而殆於蝍蛆;烏力勝日,而服於鵻禮」。
引之曰:「禮」當爲「劄」。
「劄」譌爲「禮」,後人因改爲「禮」耳。
《廣雅》「劄,甲也」,今本「劄」譌作「禮」。
《莊子·人閒世篇》「名也者,相劄也」,崔譔曰:「劄,或作禮。
」《埤雅》引此作「鵻禮」,則所見本已誤。
《廣雅》曰:「車搹,焦劄也。
」鈔本《太平禦覽》引《廣雅》作「鷦禮」,刻本作「鵻禮」,亦是鈔本譌「劄」爲「禮」,刻本又改爲「禮」也。
今本《廣雅》作「鷦杔」,「杔」亦「劄」之譌。
「鷦」、「鵻」二字往往相亂。
《説文》曰:「鵻,祝鳩也。
」昭十七年《左傳》注則雲:「祝鳩,鷦鳩也。
」然則《淮南》之「鵻劄」即《廣雅》之「鷦劄」也。
此六句以「諸」、「蛆」爲韻,「日」、「劄」爲韻,成十六年《左傳》「七劄」之「劄」,徐邈音側乙反,正與「日」字相協。
若作「禮」,則失其韻矣。
内爲之掘 「是故所重者在外,則内爲之掘」。
高注曰:「掘,律氣不安祥。
」陳氏觀樓曰:「『掘』即『拙』字也。
《莊子·達生篇》作『凡外重者内拙』,是其證。
《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
』」 戴緻之 「均之縞也,一端以爲冠,一端以爲,冠則戴緻之,則履之」。
念孫案:「戴緻」二字義不相屬,「緻」當爲「攱」,字之誤也。
「緻」字俗書或作「」,與「攱」相似而誤。
《時則篇》注「格,攱也」,劉本誤作「緻」。
《廣韻》:「攱,攱戴物也。
」「攱」亦「戴」也。
「」亦「履」也。
攱之言攱閣也。
《廣雅》曰:「攱、閣,載也。
」又曰:「載、閣,攱也。
」「載」與「戴」古字通。
《文子·上德篇》作「冠則戴枝之」。
《爾雅》曰:「支,載也。
」「支」、「枝」與「攱」亦聲近而義同。
《太平禦覽·布帛部六》引此無「緻」、「」二字,此以意删,不可從。
泛杭 「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泛杭」。
高注曰:「泛,釣浮。
杭,動。
動則得魚。
」《太平禦覽·獸部二十三》引此「杭」作「抗」。
念孫案:「杭」、「抗」二字,義與「動」皆不相近,字當爲「扤」。
「扤」誤爲「抗」,又誤爲「杭」耳。
《説文》:「扤,動也。
」《小雅·正月篇》「天之扤我」,毛傳曰:「扤,動也。
」《考工記·輪人》「則是以大扤」,鄭注曰:「扤,搖動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楊翠葉,扤紫莖。
」「扤」字亦作「抈」。
《晉語》「故不可抈也」,韋注曰:「抈,動也。
」「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泛扤」,扤,亦動也。
機動則得鼠,泛動則得魚,故高注雲「扤,動。
動則得魚」也。
蘭芝 芝若 「蘭芝以芳,未嘗見霜」。
念孫案:「芝」當爲「芷」,字本作「茝」,即今之白芷也。
隷書「止」與「之」相亂,因誤而爲「芝」。
古人言香草者必稱蘭芷,芝非香草,不當與蘭竝稱。
古人所謂芝者,祇是木上所生。
《内則》人君燕食有芝栭,盧植曰:「芝,木芝也。
」庾蔚曰:「無華葉而生者曰芝栭。
」與《神農經》所稱五色神芝者不同。
然《神農經》亦但稱五色神芝爲聖王休祥,而不以爲香草也。
凡諸書中言「蘭芝」、言「芝蘭」者,皆是「芷」字之誤。
《廣雅·釋天》「天子祭以鬯,諸侯以薰,大夫以茝蘭」,《周官·鬱人》疏引《王度記》作「芝蘭」。
《荀子·宥坐篇》「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説苑·雜言篇》作「芝蘭」。
《説苑·雜言篇》「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家語·六本篇》作「芝蘭」。
皆字形相近而誤,其他可以類推。
《太平禦覽·天部十四》引此已誤作「蘭芝」。
《文子·上德篇》正作「蘭芷」。
又下文「蘭芝欲脩而秋風敗之」,「芝」亦「芷」之誤。
又《脩務篇》「佩玉環,揄步,「步」上脫一字,説見《脩務》。
雜芝若」,高注曰:「雜佩芝若香草。
」案:「芝」亦「芷」之誤。
司馬相如《子虛賦》「衡蘭芷若」,張揖曰:「芷,白芷也。
高注曰:「桅,船弦闆。
「弦」與「舷」同。
桅,讀如《左傳》襄王出居鄭地氾之『氾』也。
」念孫案:「桅」與「氾」聲不相近,徧考書傳,亦無謂船舷闆爲桅者。
「桅」當爲「」。
「」與「氾」同聲,故讀從之。
「」字本作「」。
《廣雅》曰:「謂之舷。
」謂船兩邊也。
《集韻》《類篇》竝雲:「,或作『』。
」「」字草書作「」,因譌爲「桅」矣。
楊慎《古音餘》於《陷韻》收入「桅」字,引《淮南子》「遽契其舟桅」,音「氾」,則爲俗本所惑也。
足以 「足以者淺矣,然待所不而後行;智所知者褊矣,然待所不知而後明」。
念孫案:「足以」,「以」亦當爲「所」。
《文子·上德篇》作「足所踐」,是其證。
鵻禮 「月照天下,而蝕於詹諸;騰蛇遊霧,而殆於蝍蛆;烏力勝日,而服於鵻禮」。
引之曰:「禮」當爲「劄」。
「劄」譌爲「禮」,後人因改爲「禮」耳。
《廣雅》「劄,甲也」,今本「劄」譌作「禮」。
《莊子·人閒世篇》「名也者,相劄也」,崔譔曰:「劄,或作禮。
」《埤雅》引此作「鵻禮」,則所見本已誤。
《廣雅》曰:「車搹,焦劄也。
」鈔本《太平禦覽》引《廣雅》作「鷦禮」,刻本作「鵻禮」,亦是鈔本譌「劄」爲「禮」,刻本又改爲「禮」也。
今本《廣雅》作「鷦杔」,「杔」亦「劄」之譌。
「鷦」、「鵻」二字往往相亂。
《説文》曰:「鵻,祝鳩也。
」昭十七年《左傳》注則雲:「祝鳩,鷦鳩也。
」然則《淮南》之「鵻劄」即《廣雅》之「鷦劄」也。
此六句以「諸」、「蛆」爲韻,「日」、「劄」爲韻,成十六年《左傳》「七劄」之「劄」,徐邈音側乙反,正與「日」字相協。
若作「禮」,則失其韻矣。
内爲之掘 「是故所重者在外,則内爲之掘」。
高注曰:「掘,律氣不安祥。
」陳氏觀樓曰:「『掘』即『拙』字也。
《莊子·達生篇》作『凡外重者内拙』,是其證。
《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
』」 戴緻之 「均之縞也,一端以爲冠,一端以爲,冠則戴緻之,則履之」。
念孫案:「戴緻」二字義不相屬,「緻」當爲「攱」,字之誤也。
「緻」字俗書或作「」,與「攱」相似而誤。
《時則篇》注「格,攱也」,劉本誤作「緻」。
《廣韻》:「攱,攱戴物也。
」「攱」亦「戴」也。
「」亦「履」也。
攱之言攱閣也。
《廣雅》曰:「攱、閣,載也。
」又曰:「載、閣,攱也。
」「載」與「戴」古字通。
《文子·上德篇》作「冠則戴枝之」。
《爾雅》曰:「支,載也。
」「支」、「枝」與「攱」亦聲近而義同。
《太平禦覽·布帛部六》引此無「緻」、「」二字,此以意删,不可從。
泛杭 「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泛杭」。
高注曰:「泛,釣浮。
杭,動。
動則得魚。
」《太平禦覽·獸部二十三》引此「杭」作「抗」。
念孫案:「杭」、「抗」二字,義與「動」皆不相近,字當爲「扤」。
「扤」誤爲「抗」,又誤爲「杭」耳。
《説文》:「扤,動也。
」《小雅·正月篇》「天之扤我」,毛傳曰:「扤,動也。
」《考工記·輪人》「則是以大扤」,鄭注曰:「扤,搖動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楊翠葉,扤紫莖。
」「扤」字亦作「抈」。
《晉語》「故不可抈也」,韋注曰:「抈,動也。
」「設鼠者機動,釣魚者泛扤」,扤,亦動也。
機動則得鼠,泛動則得魚,故高注雲「扤,動。
動則得魚」也。
蘭芝 芝若 「蘭芝以芳,未嘗見霜」。
念孫案:「芝」當爲「芷」,字本作「茝」,即今之白芷也。
隷書「止」與「之」相亂,因誤而爲「芝」。
古人言香草者必稱蘭芷,芝非香草,不當與蘭竝稱。
古人所謂芝者,祇是木上所生。
《内則》人君燕食有芝栭,盧植曰:「芝,木芝也。
」庾蔚曰:「無華葉而生者曰芝栭。
」與《神農經》所稱五色神芝者不同。
然《神農經》亦但稱五色神芝爲聖王休祥,而不以爲香草也。
凡諸書中言「蘭芝」、言「芝蘭」者,皆是「芷」字之誤。
《廣雅·釋天》「天子祭以鬯,諸侯以薰,大夫以茝蘭」,《周官·鬱人》疏引《王度記》作「芝蘭」。
《荀子·宥坐篇》「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説苑·雜言篇》作「芝蘭」。
《説苑·雜言篇》「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家語·六本篇》作「芝蘭」。
皆字形相近而誤,其他可以類推。
《太平禦覽·天部十四》引此已誤作「蘭芝」。
《文子·上德篇》正作「蘭芷」。
又下文「蘭芝欲脩而秋風敗之」,「芝」亦「芷」之誤。
又《脩務篇》「佩玉環,揄步,「步」上脫一字,説見《脩務》。
雜芝若」,高注曰:「雜佩芝若香草。
」案:「芝」亦「芷」之誤。
司馬相如《子虛賦》「衡蘭芷若」,張揖曰:「芷,白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