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十一

關燈
檖 「伐楩柟豫樟而剖棃之,或爲棺槨,或爲柱梁,披斷撥檖,所用萬方」。

    高注曰:「撥,析理也。

    遂,順也。

    」念孫案:如高注,則「檖」字本作「遂」,故訓爲「順」也。

    今作「檖」者,因上文「棺槨」、「柱梁」等字而誤耳。

    茅本并注文亦改爲「檖」,而莊本從之,謬矣。

     一體 「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

    譬若絲竹金石之會樂同也」。

    念孫案:「體」字因下文「不失於體」而衍。

    「合道一」與「會樂同」,文正相對,則「一」下不當有「體」字。

    下文又雲:「其知馬一也,其得民心鈞也。

    」皆與此文同一例。

     刀以剃毛 「屠牛坦一朝解九牛,而刀以剃毛」。

    念孫案:「刀」下當有「可」字。

    「刀可以剃毛」,《賈子》所謂「芒刃不頓」也。

    脫去「可」字,則文義不明。

    《白帖》十三、《太平禦覽·兵部七十七》《資産部八》引此皆有「可」字。

     刀如新剖 「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

    劉本於「剖」下增「硎」字。

    念孫案:劉增是也。

    據高注雲「硎,磨刀石」,則有「硎」字明矣。

    下「刀」字當作「刃」。

    「刃」、「刀」字相似,又涉上「刀」字而誤也。

    「刃如新剖硎」,言刀刃不頓也。

    《莊子·養生主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呂氏春秋·精通篇》:「宋之庖丁好解牛,用刀十九年,而刃若新磨研。

    」皆其證也。

    《太平禦覽·資産部八》引此作「刃如新砥硎」,雖「砥」與「剖」不同,而字亦作「刃」。

     所以巧 「若夫規矩鉤繩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念孫案:「巧也」上當有「爲」字。

    下文雲「故弦,悲之具也,而非所以爲悲也」,與此相對爲文。

    《太平禦覽·工藝部九》引此正作「非所以爲巧」。

    《文子·自然篇》同。

     心手衆虛之閒 「遊乎心手衆虛之閒」。

    念孫案:「衆虛」二字,因上文「遊乎衆虛之閒」而誤衍也。

    上文説庖丁解牛,批卻導窾,遊刃有餘,故曰「遊乎衆虛之閒」。

    此是説工匠爲連鐖之事,不當言「衆虛」也。

    且「心手之閒」,謂心與手之閒也,則不當有「衆虛」二字明矣。

    《文子》作「遊於心手之閒」,無「衆虛」二字。

     不知孰是孰非 「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謂是非者,不知孰是孰非」。

    陳氏觀樓曰:「『不知孰是孰非』,『不知』二字因上句而衍。

    」念孫案:《羣書治要》引此無「不知」二字。

     趣舍合 「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親,身疏即謀當而見疑」。

    念孫案:趣,謂志趣也。

    七句反。

    「趣合」與「身疏」相對爲文,則「趣」下不當有「舍」字,蓋即「合」字之誤而衍者也。

    《文子·道德篇》正作「趣合」。

     不能緻 「常欲在於虛,則有不能爲虛矣。

    若夫不爲虛而自虛者,此所慕而不能緻也」。

    念孫案:「此所慕而不能緻也」,義不可通,「不能緻」當作「無不緻」。

    上文「欲在於虛則不能爲虛」,高注以爲「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也。

    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曰:「若夫不爲虛而自虛者,此所慕而無不緻也。

    」「所慕無不緻」,猶言所欲無不得。

    《精神篇》曰:「達至道者,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

    」義與此同也。

    今本作「不能緻」者,涉上文「不能爲虛」而誤。

    《文子·道德篇》正作「此所欲而無不緻也」。

     然忽不得 「不通於道者,若迷惑,告以東西南北,所居聆聆,一曲而辟,然忽不得,復迷惑也」。

    念孫案:「然忽不得」當作「忽然不得」。

     俔 「辟若俔之見風也。

    無須臾之閒定矣」。

    高注曰:「俔,候風雨也,世所謂五兩者也。

    」莊氏伯鴻曰:「《文選注》引『俔』作『綄』《玉篇》:「乎官、乎管二切。

    」許慎注雲:『綄,候風也。

    楚人謂之五兩。

    』攷古『完』與『見』字形相近,本多譌别,故《論語》『莞爾』之『莞』,陸德明又作『莧』。

    此字義當作『綄』爲是。

    」念孫案:莊以「俔」爲「綄」之譌,是也。

    《道藏》本、朱本注竝作「俔,候風雨也」。

    「雨」乃「羽」字之譌,劉本改爲「候風雨者」,茅本又改爲「候風者也」,而莊本從之,誤矣。

    《廣韻》:「綄,船上候風羽。

    」《北堂書鈔·舟部二十》引注雲:「綄者,候風之羽也。

    」《太平禦覽·舟部四》引許注雲:「綄,候風羽也。

    」今本「羽」譌作「扇」。

    則高注「雨」字明是「羽」字之譌。

    《文選·江賦》注引許注作「候風也」者,傳寫脫「羽」字耳。

     治世之體 「治世之體易守也,其事易爲也,其禮易行也,其責易償也」。

    念孫案:「治世之體」,《羣書治要》引此,「體」作「職」,是也。

    俗書「職」字作「軄」,「體」字作「軆」,「軄」誤爲「軆」,又改爲「體」耳。

    「職易守」、「事易爲」、「禮易行」、「責易償」,四者義竝相近,若作「體」,則與「守」字義不相屬,且與下三句不類矣。

    《文子·下德篇》亦作「職易守」。

    下文雲「萇弘、師曠,不可與衆同職」,又其一證矣。

     跖钁 「故伊尹之興土功也,脩脛者使之跖钁」。

    高注曰:「長脛以蹋插者,使入深。

    」《太平禦覽·地部二》《器物部九》引此「钁」竝作「鏵」。

    念孫案:「鏵」字是也。

    鏵,即臿也。

    跖,蹋也。

    《文選·舞賦》注引《淮南》許注如此。

    故高注言「蹋插」。

    《説文》:「,《玉篇》「胡瓜切」。

    兩刃臿也。

    宋魏曰,或作釪。

    」《玉篇》雲:「今爲鏵。

    」《方言》雲:「臿,宋魏之閒謂之鏵。

    」高注《精神篇》雲:「臿,鏵也。

    青州謂之鏵。

    」《釋名》雲:「鍤,或曰鏵。

    鏵,刳也,刳地爲坎也。

    」「」、「釪」、「鏵」,字異而義同。

    「臿」、「鍤」、「插」亦同。

    今人謂臿爲鏵鍬是也。

    使長脛者蹋臿,則入地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