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十四

關燈
文子·符言篇》作「事敗足以滅身」,是其證。

     善説而亡國 「公孫龍粲於辭而貿名,鄧析巧辯而亂法,蘇秦善説而亡國」。

    念孫案:「亡國」當作「亡身」,故高注曰:「蘇秦死於齊也。

    」今本「身」作「國」者,涉下文「治國」而誤。

    又案:高注本在「蘇秦善説而亡身」之下,今本在「亡」字之下、「國」字之上,則是以「亡」字絶句,而以「國」字下屬爲句,大謬。

    此句與上二句相對爲文,若讀「蘇秦善説而亡」爲句,則與上二句不對。

    下文「由其道則善無章,循其理則巧無名」,亦相對爲文,若讀「國由其道」爲句,則文不成義。

     外釋交 「若誠外釋交之策,而慎脩其境内之事」。

    陳氏觀樓曰:「『外釋交之策』當爲『釋外交之策』。

    上文『外交而爲援』,是其證。

    」 不以位爲患 「智者不以位爲事,勇者不以位爲暴,仁者不以位爲患,可謂無爲矣」。

    劉本「患」作「惠」。

    念孫案:劉本是也。

    「不以位爲惠」,謂不假位以行其惠也。

    「爲惠」與「爲暴」相對。

    《主術篇》曰:「重爲惠,重爲暴,則治道通矣。

    」義與此同。

     圍 「一人之力,以圍強敵」。

    念孫案:「圍」當爲「圉」,字之誤也。

    「圉」與「禦」同。

    劉績改「圍」爲「禦」,而莊本從之,義則是,而文則非矣。

     勝心 勝欲 勝理 「聖人勝心,衆人勝欲」。

    念孫案:勝,任也。

    言聖人任心,衆人任欲也。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心之官則思。

    聖人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故曰「聖人任心」也。

    若衆人則縱耳目之欲,而不以心制之,故曰「衆人任欲」也。

    下文曰:「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關交争,高注:「三關,謂食、視、聽。

    」今本正文「三關」作「三官」,注作「三官,三關,食、視、聽」,皆後人以意改之也。

    《主術篇》曰:「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

    」今據以訂正。

    以義爲制者,心也。

    」又曰:「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心爲之制,各得其所。

    」皆其證矣。

    《説苑·説叢篇》曰「聖人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即此所謂「聖人勝心,衆人勝欲」也。

    《説文》:「勝,任也。

    」「任」與「勝」聲相近,「任心」、「任欲」之爲「勝心」、「勝欲」,猶「戴任」之爲「戴勝」。

    《月令》「戴勝降于桑」,《呂氏春秋·季春篇》作「戴任」。

    高解「聖人勝心」曰:「心者,欲之所生也。

    聖人止欲,故勝其心。

    」則誤以「勝」爲「勝敗」之「勝」矣。

    如高説,則是心與耳目口無以異,下文何以言「三關交争,以義爲制者,心」乎?又解「衆人勝欲」曰:「心欲之而能勝止也。

    」心欲之而能勝止,則是賢人矣,安得謂之衆人乎?且下文言「欲不可勝」,則「勝」之訓爲「任」,明矣。

    《文子·符言篇》作「聖人不勝其心,衆人不勝其欲」,此亦未解「勝」字之義而以意改之也。

    又下文「唯滅迹於無爲而隨天地自然者,爲能勝理而無愛名」。

    此句今本多誤字,辯見前「受名」下。

    勝亦任也,言任理而不愛名也。

    「隨天地自然」,即所謂任理也。

    《呂氏春秋·適音篇》「勝理以治身,則生全矣」,亦謂任理爲勝理也。

    高注曰:「理,事理情欲也。

    勝理去之。

    」以事理爲情欲,義不可通。

    皆由誤以「勝」爲「勝敗」之「勝」,故多抵啎矣。

     從事於性 「故聖人損欲而從事於性」。

    念孫案:此本作「故聖人損欲而從性」。

    上文曰「欲與性相害,不可兩立」,故此言損欲而從性也。

    後人改「從性」爲「從事於性」,則似八股中語矣。

    《文子·符言篇》正作「損欲而從性」。

    《太平禦覽·方術部一》引此作「損欲而存性」。

    雖「存」與「從」不同,而皆無「事於」二字。

     因而不生 「凡治身養性,節寢處,適飲食,和喜怒,便動靜,内在己者得,而邪氣因而不生,豈若憂瘕疵之興、「興」與「發」同義,各本「興」誤作「與」,今據《太平禦覽》引改。

    痤疽之發,而豫備之哉」。

    念孫案:「邪氣因而不生」本作「邪氣自不生」。

    言治身養性,皆得其道,則邪氣自然不生,非常恐其生而豫備之也。

    今本作「邪氣因而不生」者,「自」誤爲「因」,隷書「因」或作「囙」,與「自」字相似而誤。

    後人又加「而」字耳。

    《太平禦覽》引此正作「邪氣自不生」。

     在智 在力 「故天下可得而不可取也,霸王可受而不可求也。

    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争」。

    念孫案:「在」皆當爲「任」,字之誤也。

    言當因時而動,不可任智任力也。

    上文曰:「失道而任智者必危。

    」又曰:「獨任其智,失必多矣。

    故好智,窮術也。

    」「好勇,危術也。

    」皆其證。

     不滅 不沒 「鼓不滅於聲,故能有聲;鏡不沒於形,故能有形」。

    念孫案:「滅」當爲「臧」,「沒」當爲「設」,皆字之誤也。

    「臧」字俗書作「」,形與「滅」相似。

    「設」與「沒」草書亦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