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六
關燈
小
中
大
龍乘風雨而熊羆畏避,則當伏於幽隱之地,山顛高峻非所以藏身也。
「磛巖」當作「之巖」。
王逸注《七諫》曰:「巖,穴也。
」《莊子·山木篇》:「豐狐文豹,伏於巖穴。
」言熊羆匍匐於丘山之穴而不敢出也。
下文「虎豹襲穴而不敢咆」,正與此同義。
且「蚖鱓著泥百仞之中,熊羆匍匐丘山之巖」,二句相對爲文,若作「磛巖」,則義不明而句亦不協矣。
「磛」字蓋出後人所改。
後人誤讀「巖」爲「磛巖」之「巖」,故以意改之。
燕雀佼之 「鳳皇之翔至德也,燕雀佼之,以爲不能與之争於宇宙之閒」。
高注曰:「燕雀以爲能佼健於鳳皇也。
」念孫案:高説非也。
「佼」讀爲「姣」。
《廣雅》曰:「姣,侮也。
」言燕雀輕侮鳳皇也。
上文雲「赤螭青虯之遊冀州也,蛇鱓輕之,以爲不能與之争於江海之中」,是其證也。
作「佼」者,借字耳。
「姣侮」之「姣」通作「佼」,猶「姣好」之「姣」通作「佼」。
《陳風·月出篇》「佼人僚兮」是也。
羽翼 「羽翼弱水,暮宿風穴」。
念孫案:「羽翼弱水」四字,文不成義。
「羽翼」當爲「濯羽」,故高注雲:「濯羽翼於弱水之上。
」今本作「羽翼」,即涉注内「羽翼」而誤也。
舊本《北堂書鈔·地部二》「穴」下引此正作「濯羽弱水,暮宿風穴」。
陳禹謨本删去。
《文選·辯命論》注、《白帖》九十四竝同。
《説文》「鳳,濯羽弱水,莫宿風穴」,即用《淮南》之文。
歸忽 「騁若飛,騖若絶,縱矢躡風,追猋歸忽」。
高注曰:「縱,履也,足疾及箭矢。
躡,蹈也,追猋及之。
猋,光中有影者。
忽然便歸。
皆言疾也。
」念孫案:高謂「猋」爲「光中有影者」,於古無據。
又言「忽然便歸」,亦失之。
「猋」、「忽」,皆謂疾風也。
《爾雅》「扶搖謂之猋」,郭璞曰:「暴風從下上也。
」《説文》:「飇,扶搖風也。
」「,疾風也。
」「飇」通作「猋忽」。
張衡《思玄賦》曰「乘猋忽兮馳虛無」是也。
「追猋歸忽」,即承上「躡風」而申言之,「歸忽」猶言「歸風」。
《説林篇》曰:「以兔之走,使大如馬,則逮日歸風。
」是也。
「縱矢躡風,追猋歸忽」二句,相對爲文,若以「歸忽」爲「忽然便歸」,則與上文不類矣。
日入 「朝發榑桑,日入落棠」。
高注曰:「榑桑,日所出也。
落棠,山名,日所入也。
」念孫案:「日入」當爲「入日」,今本作「日入」,蓋涉高注「日所入」三字而誤。
不知高注自謂落棠山爲日所入,非正釋「入日」二字也。
「入日」者,及日於將入也。
「朝發榑桑」,謂與日俱出;「入日落棠」,謂與日俱入。
上言「追猋」,此言「入日」,皆狀其行之疾也。
若雲「日入落棠」,則非其指矣。
上文雲「鳳皇徑躡都廣,入日抑節」,正與此「入日落棠」同意。
《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郭璞曰:「言及日於將入也。
」意亦與此同。
踰於六馬 「嗜欲形於胸中,而精神踰於六馬」。
陳氏觀樓曰:「『踰』當爲『喻』,字之誤也。
喻,曉也。
言馬曉人意也。
《太平禦覽·獸部八》引此正作『喻』」。
律治陰陽之氣 「以治日月之行律,今本此下有高注雲:「律,度也。
」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
陳氏觀樓曰:「『律』下本無『治』字,『律陰陽之氣』與上下相對爲文。
讀者誤以『律』字上屬爲句,則『陰陽之氣』四字,文不成義,故又加『治』字耳。
高注『律,度也』三字本在『律陰陽之氣』下,傳寫誤在『律』字之下、『陰陽』之上,隔斷上下文義,遂緻讀者之惑。
」念孫案:《文子·精誠篇》作「調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此用《淮南》而改其文也。
後人不知「律」字之下屬爲句,故依《文子》加「治」字耳。
爁炎 浩洋 「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念孫案:「炎」當爲「焱」,字之誤也。
《説文》:「焱,火華也。
」《玉篇》:「弋贍切。
」《廣韻》:「爁,力驗切。
爁焱,火延也。
」《太平禦覽·皇王部三》引此作「爁焱」,與《廣韻》合。
「洋」當爲「溔」,亦字之誤也。
《玉篇》:「溔,弋沼切。
」司馬相如《上林賦》「灝溔潢漾」,郭璞曰:「皆水無涯際貌也。
」左思《魏都賦》「河汾浩涆而皓溔」,李善注引《廣雅》曰:「皓溔,大也。
」「灝」、「皓」竝與「浩」通。
《禦覽·地部二十四》引此作「浩溔」,《皇王部三》引此作「皓溔」。
「爁」、「焱」、「浩」、「溔」皆疊韻,「浩」、「洋」則非疊韻。
蓋後人多見「炎」、「洋」,少見「焱」、「溔」,故「焱」誤爲「炎」,「溔」誤爲「洋」矣。
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 「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絶止之」。
念孫案:「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當依《文子·精誠篇》作「陰陽所擁「擁」、「壅」古字通。
沈滯不通者」。
今本「所」上衍「之」字,「沈」下脫「滯」字,則句
「磛巖」當作「之巖」。
王逸注《七諫》曰:「巖,穴也。
」《莊子·山木篇》:「豐狐文豹,伏於巖穴。
」言熊羆匍匐於丘山之穴而不敢出也。
下文「虎豹襲穴而不敢咆」,正與此同義。
且「蚖鱓著泥百仞之中,熊羆匍匐丘山之巖」,二句相對爲文,若作「磛巖」,則義不明而句亦不協矣。
「磛」字蓋出後人所改。
後人誤讀「巖」爲「磛巖」之「巖」,故以意改之。
燕雀佼之 「鳳皇之翔至德也,燕雀佼之,以爲不能與之争於宇宙之閒」。
高注曰:「燕雀以爲能佼健於鳳皇也。
」念孫案:高説非也。
「佼」讀爲「姣」。
《廣雅》曰:「姣,侮也。
」言燕雀輕侮鳳皇也。
上文雲「赤螭青虯之遊冀州也,蛇鱓輕之,以爲不能與之争於江海之中」,是其證也。
作「佼」者,借字耳。
「姣侮」之「姣」通作「佼」,猶「姣好」之「姣」通作「佼」。
《陳風·月出篇》「佼人僚兮」是也。
羽翼 「羽翼弱水,暮宿風穴」。
念孫案:「羽翼弱水」四字,文不成義。
「羽翼」當爲「濯羽」,故高注雲:「濯羽翼於弱水之上。
」今本作「羽翼」,即涉注内「羽翼」而誤也。
舊本《北堂書鈔·地部二》「穴」下引此正作「濯羽弱水,暮宿風穴」。
陳禹謨本删去。
《文選·辯命論》注、《白帖》九十四竝同。
《説文》「鳳,濯羽弱水,莫宿風穴」,即用《淮南》之文。
歸忽 「騁若飛,騖若絶,縱矢躡風,追猋歸忽」。
高注曰:「縱,履也,足疾及箭矢。
躡,蹈也,追猋及之。
猋,光中有影者。
忽然便歸。
皆言疾也。
」念孫案:高謂「猋」爲「光中有影者」,於古無據。
又言「忽然便歸」,亦失之。
「猋」、「忽」,皆謂疾風也。
《爾雅》「扶搖謂之猋」,郭璞曰:「暴風從下上也。
」《説文》:「飇,扶搖風也。
」「,疾風也。
」「飇」通作「猋忽」。
張衡《思玄賦》曰「乘猋忽兮馳虛無」是也。
「追猋歸忽」,即承上「躡風」而申言之,「歸忽」猶言「歸風」。
《説林篇》曰:「以兔之走,使大如馬,則逮日歸風。
」是也。
「縱矢躡風,追猋歸忽」二句,相對爲文,若以「歸忽」爲「忽然便歸」,則與上文不類矣。
日入 「朝發榑桑,日入落棠」。
高注曰:「榑桑,日所出也。
落棠,山名,日所入也。
」念孫案:「日入」當爲「入日」,今本作「日入」,蓋涉高注「日所入」三字而誤。
不知高注自謂落棠山爲日所入,非正釋「入日」二字也。
「入日」者,及日於將入也。
「朝發榑桑」,謂與日俱出;「入日落棠」,謂與日俱入。
上言「追猋」,此言「入日」,皆狀其行之疾也。
若雲「日入落棠」,則非其指矣。
上文雲「鳳皇徑躡都廣,入日抑節」,正與此「入日落棠」同意。
《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郭璞曰:「言及日於將入也。
」意亦與此同。
踰於六馬 「嗜欲形於胸中,而精神踰於六馬」。
陳氏觀樓曰:「『踰』當爲『喻』,字之誤也。
喻,曉也。
言馬曉人意也。
《太平禦覽·獸部八》引此正作『喻』」。
律治陰陽之氣 「以治日月之行律,今本此下有高注雲:「律,度也。
」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
陳氏觀樓曰:「『律』下本無『治』字,『律陰陽之氣』與上下相對爲文。
讀者誤以『律』字上屬爲句,則『陰陽之氣』四字,文不成義,故又加『治』字耳。
高注『律,度也』三字本在『律陰陽之氣』下,傳寫誤在『律』字之下、『陰陽』之上,隔斷上下文義,遂緻讀者之惑。
」念孫案:《文子·精誠篇》作「調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此用《淮南》而改其文也。
後人不知「律」字之下屬爲句,故依《文子》加「治」字耳。
爁炎 浩洋 「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念孫案:「炎」當爲「焱」,字之誤也。
《説文》:「焱,火華也。
」《玉篇》:「弋贍切。
」《廣韻》:「爁,力驗切。
爁焱,火延也。
」《太平禦覽·皇王部三》引此作「爁焱」,與《廣韻》合。
「洋」當爲「溔」,亦字之誤也。
《玉篇》:「溔,弋沼切。
」司馬相如《上林賦》「灝溔潢漾」,郭璞曰:「皆水無涯際貌也。
」左思《魏都賦》「河汾浩涆而皓溔」,李善注引《廣雅》曰:「皓溔,大也。
」「灝」、「皓」竝與「浩」通。
《禦覽·地部二十四》引此作「浩溔」,《皇王部三》引此作「皓溔」。
「爁」、「焱」、「浩」、「溔」皆疊韻,「浩」、「洋」則非疊韻。
蓋後人多見「炎」、「洋」,少見「焱」、「溔」,故「焱」誤爲「炎」,「溔」誤爲「洋」矣。
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 「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絶止之」。
念孫案:「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當依《文子·精誠篇》作「陰陽所擁「擁」、「壅」古字通。
沈滯不通者」。
今本「所」上衍「之」字,「沈」下脫「滯」字,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