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箋牍類

關燈
釀,烹魚調蔬,既醉且飽,恍如曩昔過從高齋大嚼時情景。

    獨恨無主人相對舉觞,醉飽之餘,懷思彌深,奈何,奈何!仁兄宴坐擁琴書,吟嘯自适,懷抱甚暢。

    顧奇偉高名,世人所急,東山雖樂,恐不能長留謝安石也。

     ○梅開府 忽接手教,展誦不能去手。

    門下功蓋天下,而文章亦妙天下。

    詞客文人,欲為詩歌稱功頌業而不可得,即搜腸竭吻,曾不滿大中丞一笑。

    今不佞幸借筆劄之役,少寄贊歎,深愧樸樕,不能藻潤天言,以當台意。

    而門下顧先之以華牍,重之以厚贶,是詞客文人所不能得,而一椎魯少文之夫,乃緣蒙之,能無腼顔也! ○陳學博 士固有文不工而不見收者,亦有文工而偶見诎者。

    今足下之文佳甚,而不佞亦頗免拙目之诮,于二者何居,而緻足下困冷氈乎!豈不佞過耶,抑足下之數耶?出闱後,得睹芝宇,愈令人怅惘不可言。

    或者造物之奇,不欲處足下卑第耶?不佞所望于足下者蓋甚遠,幸勉旃自愛。

     ○湯義仍 一别遽隔歲矣。

    王子聲音耗,足下亦聞之耶?此君神強骨勁,雙眸清炯,有壽者相。

    弟即聞,亦未忍信。

    倘傳者非謬,則造物亦太不憐才矣,何論世人。

    足下久淹墨绶,又奚怿也。

    以弟觀足下,如<世說>所刊文學、豪爽、言語,蓋總具之。

    所取亦已太過,宦路升沈,自不必論。

    不然,是世間真有揚州鶴也。

     ○黃司業毅庵 不聆仁兄笑語垂一年,花下清尊,燈前雅谑,俱為夢中事矣。

    仁兄坐臯比,海内青衿圍繞,叉手谛聽,鳴道覺人,建樹甚偉。

    而弟也碌碌如昨,略無短長之效,言之汗頰。

    手教遠及,兼之新刻,甚感高雅。

    展讀新課,不能去手。

    既羨海内奇士之衆,又羨法眼賞鑒之精。

    仁兄造士之功,此其一斑矣。

     又 橋門士皆海内名賢,莫不長跪聽命。

    足下至貴倨也,而幾席之間,左攬右眺,無非名山。

    仕宦之樂,與栖隐之趣,一日而有之,安在世間無揚州鶴也。

    弟入春來,拮據嫁奁,冗瑣可厭,窮與忙會,貧與病兼。

    今尚平之累幸粗畢,從此五嶽之遊,不作障難矣。

    明年有坐小舠,杖枯藤,泊燕子矶下者,吾兄試屏八驺訪之,則手教所約,一觞一詠,同此攬結,不旦夕可踐耶! ○答陳徽州正甫 同裡同籍複同臭味者,兄及汪靜峰、不佞弟耳。

    藉令兩兄并賤兄弟三人者,得朝夕聚首,縱口劇談,豈非人間第一樂事。

    然此所謂法喜禅悅之樂,非人間樂。

    豈惟人間,即欲界諸天,亦不得望此樂,以故不得不為造物之所妒,而萍分蓬散,怅然各歎一天矣。

     二家弟往有書來雲,自到吳中,久不見偉人,得晤陳丈,是日複知有朋友之樂。

    三弟亦以白嶽良晤誇我。

    當此之時,若令袁長公得與,不知又添幾種雅談、幾番雅事矣。

    潘雪松亟稱仁兄治行,道人作用,固應如此。

     來谕又雲,時取<圓覺>諸經尋繹。

    既作循良,又圖作佛,此龔、黃諸君子所未夢見也。

    近同參諸兄,看<圓覺>白文,欲弟強釋數語,不得已随看臆識,今抄首章請正。

    昔人錯一轉語,罰作野狐,弟不知當作何等。

    極佳墨寄一二塊寫經,不為貪也。

     ○李卓吾 忽得法語,助我精進不淺,又得讀近詩,至「白盡餘生發,單存不老心。

    遠夢悲風送,秋懷落木吟」,使我婆娑起舞,泣數行下。

    近作妙至此乎!豈惟學道不可無年。

    沁水父子日與翁相聚,想得大饒益。

    焦漪園常相會,但未得商量此事。

    陶石篑為人絕不俗,且趨向此事,極是真切,惜此時歸裡,我輩失一益友耳。

    王衷白是一本色學道人。

    此外又有蕭玄圃、黃慎軒、顧開雍諸公,皆可謂素心友。

    因手教訊及,故雲。

    又諸兄曾論及一貫忠恕,生戲作時藝一篇,謹錄一紙請正。

    二舍弟病瘧三月幾殆,今始愈,已改教矣。

     又 前得沁水書,即日作數字奉報,不知沁水人能乘便寄到雲中不?<孫武子注>,今日過一友人齋中始得見之,匆匆僅讀得首一序。

    此等真文字,惟蘇長公有幾篇相近,餘亦未足方也。

    方同諸兄遊上方歸,才釋馬棰,小休榻上,忽見案頭有翁書,展讀一過,快不可言。

    又得讀<與焦弱侯>書,又得讀<四海八物>,目力倦而神不肯休。

    今日又得讀<孫武子叙>,真可謂暴富乞兒也。

     近日閑中,随筆記所見所說,将百餘段,不能悉寫請教,聊抄數章,博一笑。

    二弟當在八九月間谒選。

    三弟在家,閉關作時義,前有書來,自雲決中。

    然未知命數合中否?不佞讀他人文字覺懑懑,讀翁片言隻語,辄精神百倍。

    豈因宿世耳根慣熟乎?雲中信使不斷,幸以近日偶筆頻寄,不佞如白家老婢,能讀亦能解也。

    笑笑。

     又 病瀉甚久,裁候甚疏,心則朝夕左右耳。

    晦昧為空,為字從來未有如此解者,未有如此直截透徹者。

    為之一字,正是今古學道人銅枷鐵鎖,一切聲聞緣覺,妄為修證。

    古德诃其重厚昏沈,此是通身晦昧,坐在為字中者。

    即如入地菩薩見性,尚隔羅縠,是亦未能脫盡晦昧。

    蓋一分見處,便是他一分為處。

    一分為處,便是他一分晦昧處也。

    所以<楞嚴經>末段,由盡色陰方盡受陰,由盡受陰方盡想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