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志狀類
關燈
小
中
大
。
性喜登臨,每遇佳山水,流連竟日不忍去。
山中名刹,圮者起之,漶漫者新之,不可勝紀。
其慷慨好施,殆天性雲。
而母孺人拮據力作,以佐先君子。
以故先君子雖散财若土芥,然得不乏。
蓋兩尊人殁,而裡闬哭泣奠者踵相接,曰:「天乎,奈何奪善人若斯之亟乎哉!」嗚乎,此可以觀吾兩尊人矣。
史宗道聞而歎曰:嗟乎!昔子與嘗取陽貨氏之論矣。
然子長氏不雲「人富而仁義附」乎?此兩論者若淄、渑,固皆有合耳。
以不佞觀壽堂公,多赀而好施,可不謂仁義士焉?庶幾不悖夫子長氏之論矣。
予故表之曰:此惟陳隐君及劉孺人之墓。
○迪功郎南安少尹方先生行狀 凡昌熾之門,其始必有笃行君子,泯泯默默,不顯其聲名,以深其根,故其發必大。
蓋凡行德不隐,則取名多。
取名多,則受忌造物。
受忌造物,則其身之福且日就銷殒,矧曰後嗣。
故骘必雲陰,同耳鳴焉,不取其名,福無所虧,不溢于後,将安洩乎? 袁生曰:餘覩方君思濟大父東谷先生事,甚異焉。
輕赀财如塵礫,急仁義若衣食,自少至老,惟知施恩,不計其怨。
人之怨有加,而先生之施無倦。
即往籍所載長者奇行,恐無能勝之者,然而世未有稱說先生者也。
蓋先輩質行不近名如此,觀于先生之有後,可以勸矣。
先生諱夢旸,字子旦,别号東谷。
其先有德益公者,遷桐,五傳而至伯通公法,起家鄉舉。
法生贈禦史懋,懋五子,季瓘亦舉于鄉,生圭。
圭隐東陽村,用力田家,累千金。
生二子:長太學野航公綗,次孝廉海航公絅。
野航公配高,已又娶于鄒。
鄒妊,野航公夢日入室,于是先生生,故名夢旸。
先生廣眉豐颡美髯,目光射人。
少年即豪邁,日誦千言。
十歲善屬文,能作大書,書辄工。
出試,邑令奇之,置巨扁命之書。
令歎曰:「孺子腕不勝錐,而能擅敬脫之技,何奇也!」十六補郡學弟子。
郡守吳君,西吳名士,大加賞識,曰:「若能為賈生耶,吾不難作吳公矣。
」未幾,入成均,與同裡吳别駕承恩、阮中丞鄂友善。
阮故貧,婦卒于裡,先生盡損赙金為贈;罄則又市己所乘騾,抱其子自侖歸乳,助其再聘。
阮為感泣。
野航公既老,多病,委家政先生。
野航公卒,先生哀毀,殆不欲生。
先生家世豐财,自叔海航公無子,卒時與妻劉曰:「吾侄兒夢旸賢,汝必子之。
」劉如言,而旁觀之豪耽耽,即持刀劫先生曰:「不千金,立刃汝!」先生即奉千金,不校也。
而豪不厭,百計構劉,訟于官。
先生曰:「身孰與貨重,吾權之久矣。
且一縷一铢,皆先人贻,與其濟他魚肉,孰與奉吾叔母。
」取所遺七十二契,割三十六契畀之,餘皆半:産取瘠,室取湫,僮仆取老,而全盛之赀減過半矣。
野航公之卒也,出息于裡可千金,先生召責者火其券,曰:「此吾先人志也。
」自是先生蕭然自食其力,不複問子母矣。
先生家以素封名。
一日,大盜至,首斮數僮,盡發所藏,去則縱火,烈焰竟日不息。
先生以族豪,報收租之役于官,不及難,仰天歎曰「甚哉,财之為大盜積也!吾瀕死于赀者再,今而後庶其免夫!」縣捕令亡主議所亡,先生不問也。
時吳别駕寓書曰:「子以賄聞,孽赀也,賄去而賀可知也。
今且懼子以高明聞,令鬼之夙瞰之也。
」先生心善其言,置之座右。
先生既遭盜驚,遂奉二母邑居。
居常約于自奉,至奉二母,則無所惜。
尤曲順高母意。
母子畜其侄,侄倬,屢私畀金,先生都不問。
倬後以計取先生赀,亦卒如言償之,至質田無所惜。
終倬世為兄弟好不絕。
鄒母家金陵,母兄賈嶺南,坐法當死。
先生馳之金陵,百計脫之,更贍其家,攜其孫子視之。
嘗語子孫:「若等不忘吾母,當謹遇此人也。
」其養母志多此類。
叔母劉,繼他子夢賢。
不數年,所析盡廢。
先生素敬事劉,雖别居,時時過省,情意肫至。
劉更感泣。
會劉老且貧,先生供具甚厚。
劉卒,哭之痛,不啻所自出。
時夢賢女甥有廬州逮,先生往營救得脫。
夢賢仆馬過鄰人,馬驚出豕,仆墜傷,先生道遇起之。
夢賢謬謂先生傷其仆,裂眦怒罵。
先生但償豕,瘳其僮歸之,亦不辨。
初劉内難時,先生之金陵旅,豪令二刺客匿喬裡刺先生
性喜登臨,每遇佳山水,流連竟日不忍去。
山中名刹,圮者起之,漶漫者新之,不可勝紀。
其慷慨好施,殆天性雲。
而母孺人拮據力作,以佐先君子。
以故先君子雖散财若土芥,然得不乏。
蓋兩尊人殁,而裡闬哭泣奠者踵相接,曰:「天乎,奈何奪善人若斯之亟乎哉!」嗚乎,此可以觀吾兩尊人矣。
史宗道聞而歎曰:嗟乎!昔子與嘗取陽貨氏之論矣。
然子長氏不雲「人富而仁義附」乎?此兩論者若淄、渑,固皆有合耳。
以不佞觀壽堂公,多赀而好施,可不謂仁義士焉?庶幾不悖夫子長氏之論矣。
予故表之曰:此惟陳隐君及劉孺人之墓。
○迪功郎南安少尹方先生行狀 凡昌熾之門,其始必有笃行君子,泯泯默默,不顯其聲名,以深其根,故其發必大。
蓋凡行德不隐,則取名多。
取名多,則受忌造物。
受忌造物,則其身之福且日就銷殒,矧曰後嗣。
故骘必雲陰,同耳鳴焉,不取其名,福無所虧,不溢于後,将安洩乎? 袁生曰:餘覩方君思濟大父東谷先生事,甚異焉。
輕赀财如塵礫,急仁義若衣食,自少至老,惟知施恩,不計其怨。
人之怨有加,而先生之施無倦。
即往籍所載長者奇行,恐無能勝之者,然而世未有稱說先生者也。
蓋先輩質行不近名如此,觀于先生之有後,可以勸矣。
先生諱夢旸,字子旦,别号東谷。
其先有德益公者,遷桐,五傳而至伯通公法,起家鄉舉。
法生贈禦史懋,懋五子,季瓘亦舉于鄉,生圭。
圭隐東陽村,用力田家,累千金。
生二子:長太學野航公綗,次孝廉海航公絅。
野航公配高,已又娶于鄒。
鄒妊,野航公夢日入室,于是先生生,故名夢旸。
先生廣眉豐颡美髯,目光射人。
少年即豪邁,日誦千言。
十歲善屬文,能作大書,書辄工。
出試,邑令奇之,置巨扁命之書。
令歎曰:「孺子腕不勝錐,而能擅敬脫之技,何奇也!」十六補郡學弟子。
郡守吳君,西吳名士,大加賞識,曰:「若能為賈生耶,吾不難作吳公矣。
」未幾,入成均,與同裡吳别駕承恩、阮中丞鄂友善。
阮故貧,婦卒于裡,先生盡損赙金為贈;罄則又市己所乘騾,抱其子自侖歸乳,助其再聘。
阮為感泣。
野航公既老,多病,委家政先生。
野航公卒,先生哀毀,殆不欲生。
先生家世豐财,自叔海航公無子,卒時與妻劉曰:「吾侄兒夢旸賢,汝必子之。
」劉如言,而旁觀之豪耽耽,即持刀劫先生曰:「不千金,立刃汝!」先生即奉千金,不校也。
而豪不厭,百計構劉,訟于官。
先生曰:「身孰與貨重,吾權之久矣。
且一縷一铢,皆先人贻,與其濟他魚肉,孰與奉吾叔母。
」取所遺七十二契,割三十六契畀之,餘皆半:産取瘠,室取湫,僮仆取老,而全盛之赀減過半矣。
野航公之卒也,出息于裡可千金,先生召責者火其券,曰:「此吾先人志也。
」自是先生蕭然自食其力,不複問子母矣。
先生家以素封名。
一日,大盜至,首斮數僮,盡發所藏,去則縱火,烈焰竟日不息。
先生以族豪,報收租之役于官,不及難,仰天歎曰「甚哉,财之為大盜積也!吾瀕死于赀者再,今而後庶其免夫!」縣捕令亡主議所亡,先生不問也。
時吳别駕寓書曰:「子以賄聞,孽赀也,賄去而賀可知也。
今且懼子以高明聞,令鬼之夙瞰之也。
」先生心善其言,置之座右。
先生既遭盜驚,遂奉二母邑居。
居常約于自奉,至奉二母,則無所惜。
尤曲順高母意。
母子畜其侄,侄倬,屢私畀金,先生都不問。
倬後以計取先生赀,亦卒如言償之,至質田無所惜。
終倬世為兄弟好不絕。
鄒母家金陵,母兄賈嶺南,坐法當死。
先生馳之金陵,百計脫之,更贍其家,攜其孫子視之。
嘗語子孫:「若等不忘吾母,當謹遇此人也。
」其養母志多此類。
叔母劉,繼他子夢賢。
不數年,所析盡廢。
先生素敬事劉,雖别居,時時過省,情意肫至。
劉更感泣。
會劉老且貧,先生供具甚厚。
劉卒,哭之痛,不啻所自出。
時夢賢女甥有廬州逮,先生往營救得脫。
夢賢仆馬過鄰人,馬驚出豕,仆墜傷,先生道遇起之。
夢賢謬謂先生傷其仆,裂眦怒罵。
先生但償豕,瘳其僮歸之,亦不辨。
初劉内難時,先生之金陵旅,豪令二刺客匿喬裡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