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志狀祭文類
關燈
小
中
大
抵不佞曰:「天乎,先君子不幸即世矣!敢以先君子不朽之計累足下。
」不佞聯姻伯子,休戚共之。
手伯子書未既,而簌簌泣數行下也,即安能以不斐辭?先生為宋侍郎志完之裔,中葉避地來公安。
至祖戶部尚書莊簡公始盛。
莊簡公子雲岑公生先生。
莊簡公懸車,而亟含饴之樂也,居常露禱曰:「吾聞活千人者,子孫當封。
吾清平之役,全活倍是,庶幾徼福于天,獲哲孫乎!」而未幾生先生,懸弧實浴佛日。
莊簡公因憶寶志所謂石麒麟者,小字曰麟。
先生生平口不談禅悅,而慈悲靜攝,有合乎瞿昙氏之旨,豈其宿根也耶? 先生少為文,琅琅驚流輩。
學使者才先生,亟廪上庠。
禀上庠久,獨行好修,擇地而蹈,諸博士共推為良師,不敢稱雁行。
先生事封公謹甚,每封公從外歸,雖丙夜必伺于門,手啟鍵,迎封公曰:「兒在斯。
」已随封公入,拱立戶外,奉教至累數十刻。
無論寒暑,不少移倚。
先生性雖輕資财,然無所妄費,謹儲焉,以伺封公之诎也而出之。
封公以食指漸夥,勢難聚處,命就石浦舍,晨昏定省,風雨不辍。
聞給授赀産,即泫然有異時之感。
庚辰,公以封公滿七袠,攜季子之沙市,市衣物為壽。
舟返,舵薄沙而覆,溺者十六七,危矣。
先生端坐俟命,會有救者,斧舟底以出,父子仆從俱無恙,人鹹歎異,為之語曰:「誰謂天不仁,曷視鄒公履死而生!」昆季性行不一,随所宜規誨之,嘗曰:「古人恥獨為君子,況骨肉間耶!」降顔色相款洽,以微詞誘掖之。
郭東西有兩小墅,暇日詠嘯其間,環墅之民,熏德善良者甚夥。
東墅地宜菽,畝收租甚薄,曰:「吾姑留餘以遺後人耳。
」訓諸子以行誼為先。
不佞甚習伯子,竊服其雄文藻,而廪廪德讓,不作詞人仰天眼,大都先生之教雲。
某日将會葬葉子,宿于山莊,方以二絕簡李某附<和張東海九日喜雨韻>并<夜坐述懷>二律,已乃正席,手一編,倏然而逝,人疑先生坐脫雲。
不佞居去先生僅數武,先生以伯子故,而忘年交不佞。
不佞每語人,先生非今代人也,借令起制科,立朝必有所就。
夫縣官彌天設綱,豈不祈得賢乎?而至令鄒先生老牖下,此英雄所為短氣于賢科也。
雖然,孝友兄弟,是亦為政,厥有明訓矣。
為德于家,作憲裡闬,嗟先生又何嘗不罄其用也!生卒雲雲,是宜銘。
銘曰:為公宜期頤,而胡促齡兮?為公宜軒冕,胡竟老青衿兮?含貞葆慈,神理無盡兮。
黜羨遺華,以不辱為榮兮。
有山翼然,松柏騰峻兮。
惟公與夫人,永弢厥貞兮。
○贈太湖知縣王公墓志銘 公名照,字廷明,廣濟人也。
少為學,後棄而耕,耕暇益唔咿不辍,尤喜讀<周易>、子、史及當代掌故律曆,垂老猶據梧手抄諸書盈簏。
每中夏跣足坐楓林,手一帙縱觀,遇會意辄起舞。
望見者詫曰:「夫夫豈其醉耶!」而囷廪之羨,益市古經籍,兼助弟楮墨費。
居恒語弟曰:「一丘一壑之樂,兄已寓之,弟不得複爾,其勉為名儒哉!」弟卒為邑青衿,舄奕雁行雲。
公潛居久,意不自得。
一日,謂所知曰:「丈夫有足,不遍五嶽,而效蓐婦彳亍爨突下,勿論子平、少文沾沾笑人,即桑弧謂何!」遂至燕市,方謀登太行、蹑嵩華,而适遘危疾,夢神人者美髯绛袍,前呼公:「若後當有顯者,若遠遊奚為,其速歸!」公覺而驚歎:「此殆漢壽亭侯教我也,吾不複遠遊矣。
」遂亟治裝歸。
公歸,而好施予益甚,族姻多俟以舉火。
先茔悉碑而置田,令子孫輪戶修伏臘。
偶先世有鬻産于鄰者,并丘墓失之。
歲久,翁仲沒草莽,不可辨,公一日過其地,心動,蘿草而視殘碑,果先隴也。
人以為誠孝感雲。
公誨諸子甚嚴,一日,撫二子背:「吾先世清白吏,所遺汝輩者惟忠與孝,汝慎勿忘先人哉!」已又曰:「神言固不誣,汝兩人當有成,顧吾不及觀矣。
」是時公尚健飯,而為此言,家人頗異之。
未幾溘然遊,異哉!得年僅六十有四雲。
公性沉重,寡言笑。
修軀通臂,面若凝墨。
目精炯炯,吐聲若锺。
裡人望而畏,至避匿去。
有為不法者,密相誡曰:「慎勿為黑面公所知!」其見憚裡中如此。
公次子大谟令太湖,今為比部郎,與予同舉于鄉。
史宗道曰:不佞觀公博極群籍,蓋居然儒者也,而竟白首田間。
或者憾公身有乎儒之實,而不着儒之效。
夫有其實矣,即不着其效可也。
雖然,比部之裒然舉,次第跻通顯,以緻天子恩綸,贲于松楸者,誰力也?庸可謂非儒效乎!不佞聞公居裡闬,裡中橫者悉咋指避去,而窭人依之若嬰兒之需乳。
乃比部治太湖,吏畏民懷,何其肖公也!夫公小用之一家,而比部君大用于一邑,比部君之效,公之效也。
則謂公盡着儒者之效可矣。
銘曰:謂公不衿紳兮,而竹素之業邃于申轅。
謂公不期頤兮,而無涯之知永于彭籛。
留餘于後,錫羨于天。
以為不信,視厥象賢。
郁郁新阡,膴膴九原。
于斯歸全,于斯萬年。
」不佞聯姻伯子,休戚共之。
手伯子書未既,而簌簌泣數行下也,即安能以不斐辭?先生為宋侍郎志完之裔,中葉避地來公安。
至祖戶部尚書莊簡公始盛。
莊簡公子雲岑公生先生。
莊簡公懸車,而亟含饴之樂也,居常露禱曰:「吾聞活千人者,子孫當封。
吾清平之役,全活倍是,庶幾徼福于天,獲哲孫乎!」而未幾生先生,懸弧實浴佛日。
莊簡公因憶寶志所謂石麒麟者,小字曰麟。
先生生平口不談禅悅,而慈悲靜攝,有合乎瞿昙氏之旨,豈其宿根也耶? 先生少為文,琅琅驚流輩。
學使者才先生,亟廪上庠。
禀上庠久,獨行好修,擇地而蹈,諸博士共推為良師,不敢稱雁行。
先生事封公謹甚,每封公從外歸,雖丙夜必伺于門,手啟鍵,迎封公曰:「兒在斯。
」已随封公入,拱立戶外,奉教至累數十刻。
無論寒暑,不少移倚。
先生性雖輕資财,然無所妄費,謹儲焉,以伺封公之诎也而出之。
封公以食指漸夥,勢難聚處,命就石浦舍,晨昏定省,風雨不辍。
聞給授赀産,即泫然有異時之感。
庚辰,公以封公滿七袠,攜季子之沙市,市衣物為壽。
舟返,舵薄沙而覆,溺者十六七,危矣。
先生端坐俟命,會有救者,斧舟底以出,父子仆從俱無恙,人鹹歎異,為之語曰:「誰謂天不仁,曷視鄒公履死而生!」昆季性行不一,随所宜規誨之,嘗曰:「古人恥獨為君子,況骨肉間耶!」降顔色相款洽,以微詞誘掖之。
郭東西有兩小墅,暇日詠嘯其間,環墅之民,熏德善良者甚夥。
東墅地宜菽,畝收租甚薄,曰:「吾姑留餘以遺後人耳。
」訓諸子以行誼為先。
不佞甚習伯子,竊服其雄文藻,而廪廪德讓,不作詞人仰天眼,大都先生之教雲。
某日将會葬葉子,宿于山莊,方以二絕簡李某附<和張東海九日喜雨韻>并<夜坐述懷>二律,已乃正席,手一編,倏然而逝,人疑先生坐脫雲。
不佞居去先生僅數武,先生以伯子故,而忘年交不佞。
不佞每語人,先生非今代人也,借令起制科,立朝必有所就。
夫縣官彌天設綱,豈不祈得賢乎?而至令鄒先生老牖下,此英雄所為短氣于賢科也。
雖然,孝友兄弟,是亦為政,厥有明訓矣。
為德于家,作憲裡闬,嗟先生又何嘗不罄其用也!生卒雲雲,是宜銘。
銘曰:為公宜期頤,而胡促齡兮?為公宜軒冕,胡竟老青衿兮?含貞葆慈,神理無盡兮。
黜羨遺華,以不辱為榮兮。
有山翼然,松柏騰峻兮。
惟公與夫人,永弢厥貞兮。
○贈太湖知縣王公墓志銘 公名照,字廷明,廣濟人也。
少為學,後棄而耕,耕暇益唔咿不辍,尤喜讀<周易>、子、史及當代掌故律曆,垂老猶據梧手抄諸書盈簏。
每中夏跣足坐楓林,手一帙縱觀,遇會意辄起舞。
望見者詫曰:「夫夫豈其醉耶!」而囷廪之羨,益市古經籍,兼助弟楮墨費。
居恒語弟曰:「一丘一壑之樂,兄已寓之,弟不得複爾,其勉為名儒哉!」弟卒為邑青衿,舄奕雁行雲。
公潛居久,意不自得。
一日,謂所知曰:「丈夫有足,不遍五嶽,而效蓐婦彳亍爨突下,勿論子平、少文沾沾笑人,即桑弧謂何!」遂至燕市,方謀登太行、蹑嵩華,而适遘危疾,夢神人者美髯绛袍,前呼公:「若後當有顯者,若遠遊奚為,其速歸!」公覺而驚歎:「此殆漢壽亭侯教我也,吾不複遠遊矣。
」遂亟治裝歸。
公歸,而好施予益甚,族姻多俟以舉火。
先茔悉碑而置田,令子孫輪戶修伏臘。
偶先世有鬻産于鄰者,并丘墓失之。
歲久,翁仲沒草莽,不可辨,公一日過其地,心動,蘿草而視殘碑,果先隴也。
人以為誠孝感雲。
公誨諸子甚嚴,一日,撫二子背:「吾先世清白吏,所遺汝輩者惟忠與孝,汝慎勿忘先人哉!」已又曰:「神言固不誣,汝兩人當有成,顧吾不及觀矣。
」是時公尚健飯,而為此言,家人頗異之。
未幾溘然遊,異哉!得年僅六十有四雲。
公性沉重,寡言笑。
修軀通臂,面若凝墨。
目精炯炯,吐聲若锺。
裡人望而畏,至避匿去。
有為不法者,密相誡曰:「慎勿為黑面公所知!」其見憚裡中如此。
公次子大谟令太湖,今為比部郎,與予同舉于鄉。
史宗道曰:不佞觀公博極群籍,蓋居然儒者也,而竟白首田間。
或者憾公身有乎儒之實,而不着儒之效。
夫有其實矣,即不着其效可也。
雖然,比部之裒然舉,次第跻通顯,以緻天子恩綸,贲于松楸者,誰力也?庸可謂非儒效乎!不佞聞公居裡闬,裡中橫者悉咋指避去,而窭人依之若嬰兒之需乳。
乃比部治太湖,吏畏民懷,何其肖公也!夫公小用之一家,而比部君大用于一邑,比部君之效,公之效也。
則謂公盡着儒者之效可矣。
銘曰:謂公不衿紳兮,而竹素之業邃于申轅。
謂公不期頤兮,而無涯之知永于彭籛。
留餘于後,錫羨于天。
以為不信,視厥象賢。
郁郁新阡,膴膴九原。
于斯歸全,于斯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