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羅大叔

關燈
刷到我的臉上,像鋸刺一樣割得人難受。

    我在想,怎麼向他開口呢?真是有點不好意思,狗肉吃下熟路了嗎? 庵棚前挂着的馬燈滅了,一片黑暗,月亮清冷的昏光從樹枝間透過,斑斑駁駁照在庵棚上。

    我站在庵棚旁邊,叫了一聲“馬羅大叔!”沒有應聲,稍停之後,我又叫了一聲。

     “滾遠!” 庵棚裡吼出一聲,我羞得無地自容了。

    是啊!太有點不知趣了…… 我不知怎樣離開庵棚,也沒有心思回家,在河岸邊的石壩上坐下了,撩起清涼的河水,刷洗燒燙的臉頰。

     我發覺身後一亮,回過頭,馬羅把一支燃着的火柴按到煙鍋上,瞬即熄滅了。

    我又把頭轉向河水,沒有說話。

     我憑感覺,知道他在我身旁坐下了,仍然沒有理睬他。

    他咳嗽一聲,卻像無事人一樣,樂悠悠地說:“你瞅,河心沙灘上,那是……” 我擡起頭,朦朦胧胧的月光下,無掩無遮的沙灘上,一個人正踽踽朝對岸走去,似乎從姿式上可以辨出來,那是個女人……我突然像明白了什麼,回過頭,看見馬羅喜眯眯地咂着煙袋,悠悠然噴出一口口煙霧:“不要記恨叔罵了你一句……你來得太不是時候!把叔差點吓失塌咧……” 我跳起來,撲到他身上,使勁捶他結實的肩膀,要他老實交待。

    他得意地嘿嘿嘿笑着,并不特别忌諱…… “那是我的老相好哩!” “解放前,我在河北岸王财東家熬活的時光,這女人就跟我好上了。

    她男人是王财東的大少爺,狗日長得白白淨淨,可是個白臉傻瓜!十個銅元數不完就亂了碼号。

    土改的時光,王财東一上鬥争台,這白臉臭瓜吓得拉下一褲裆稀屎,越是臭氣了,嘴角成天吊着一串串涎水,她更見不得他了……” “你該是跟她結婚,成家,何必偷偷摸摸的。

    ”我說,“解放了,你怕啥?” “結婚當然好,我咋能不想到。

    唉!這女人也真是說不清,又不忍心把那涎水嘴男人撂下。

    她怕孩子隔着一層,日後旁人罵‘野種’。

    我呢?也沒心思讨旁的女人成家。

    再說,那女人也不讓我讨,就讓我跟她這麼混……十四五年了,我也習慣咧。

    這女人好啊!隻是而今餓得慌慌,她背着地主成份,政府發下救濟糧,根本沒她的份兒。

    好!我這兒給她救濟。

    沒辦法,那幾個娃兒沒跟得上沾他财東爺子的光,倒剛剛跟上挨餓。

    隊裡分給我的,政府救濟下的糧食,都給她了。

    媽的!解放前我給老财東熬活,而今又養活起幾個豬娃子!沒有辦法!誰讓我跟這女人……” “那……你這麼混下去,老了,怎麼辦?”我插嘴問,“你的好心,人家兒女大了想回報也沒法回報,名不正言不順哪!” “不想!我馬羅根本不想叫誰回報。

    老了死了,我啥也不留給旁人,也不想要旁人罵我。

    隻要我活着,有這個女人跟我相好,行啰……” 星光在河水裡閃爍。

    夜是這樣深,這樣沉。

    我突然想到葛利高裡和阿克西尼亞。

    我們這黃土沉積層上的古老民族的子孫,也有頓河哥薩克一樣動人的情話,隻是格調不同罷了。

     “你可不要亂嚷嚷呀!要是嚷嚷得旁人知道了,該當何罪!唔……你剛才叫我一聲,把我吓了一跳,也把那個可憐人吓壞了。

    我給她說,‘沒事,俺老侄兒是個牢靠人,不會爛事的。

    你放心走……’她……那不是,已經走到河那岸去了……” 我擡起頭,那個女人的身影,已經消失在河岸邊的楊柳林帶裡。

    最後消失前的那一刻,似乎停站了那麼一會兒,大約在隔水眺望她傾心相愛着的馬羅大叔…… 這一晚,馬羅大叔話也多了,神情也格外活躍,說啊笑啊,直到村莊裡傳來一聲雞啼……自然免不了,給我一頓燒烤的包谷棒子。

     …… “給你馬羅大叔送幾張紙去。

    ”母親說。

     我剛吃罷晚飯,放下筷子,母親就提示我,應該給馬羅大叔送一疊紙去。

    鄉村裡至今保存着這樣的習俗,村民們為任何一位逝去的老者敬送一疊紙,由死者的家人燒在靈前,或焚化墳頭,表示哀悼之情。

    時風進化了,鄉村農民也有像城裡人一樣敬送花圈挽聯的,終究為數不多,多數人仍然送一疊粗黑的麻紙。

     我接過母親拿來的一厚疊麻紙,走出門去。

    如果僅僅出于報答他在我饑餓如狼的困頓時刻給予過我一頓美味的晚餐——燒烤包谷棒子,未免失之淺薄,而我又深知這與馬羅大叔“不要回報”的本意相違拗的,我的心沉重起來了…… 我在公社裡已經工作過近十年了。

    那一天,在公社機關不算太大的院子裡,我看見馬羅大叔的背影。

    那碩大的頭顱,粗而短的腰身,現在卻教人感到是一具粗大的骨骼,而且背也略微駝了。

    我把他叫進我的住屋。

     “吃飯了沒?”我問。

     “吃——咧!”他拖着聲兒爽聲朗氣地說。

     “可别做假!”我說,“雖不到開飯時間,馍和鹹菜很現成,你随便吃點。

    ” “啥時代把你馬羅叔餓下了?”他得意揚起頭,“五保戶沒定量……” 我信了。

    馬羅大叔已經進入花甲之年了,他的吃穿,由生産隊裡包着,雖然不能說富裕,卻也能填飽肚子。

    這個生活水準,在七十年代中期的農村,應該說是可以過得去的了。

     “你到公社來有啥事呀?”我随便問。

     “屁事也沒!”他響亮地說,很輕松的神氣,老雖老了,說話仍是一派剛陽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