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束山楂花
關燈
小
中
大
到桑樹鎮去,把已經寫成的三篇小說投寄給雜志社,順便到文化站借幾本書。
隊長已經通知過他,到山裡水庫工地去勞動,黃家坪在那兒的民工該換班了。
把裝着槁件的信封送交給郵局的那位秃頂男人,他迅即走出了郵局的綠色門框。
總算第一次給報刊投寄去稿件了,他不敢奢望一鳴驚人,卻又擔心失敗,叫人欣喜而又惶惶不安的等待呀…… 他走到桑樹鎮文化站門口,不由地停住腳,低頭一看,結着白色汗迹的紅背心太污髒了,光腳蹬着塑料涼鞋,腳面被黃色的塵土粘得一塌糊塗,要是有一雙襪子穿上就好了。
他想着,又無法彌補,一狠心走進門去,居然比那天晚上第一次登臨更多躊蹰。
“我知道你會來的。
” 山楂正在院子的報亭上換貼當天的報紙,一看見他就笑了,像是對已經很熟悉的人那樣随便地說,随之就把他引到圖書館裡去。
“我知道你要來借書的。
”她笑着,有點得意的樣子,把一杯茶遞到他面前。
他也笑了,沒有拘束不安了,并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暢快地說:“能不能多借幾本?” “你要幾本?”她問。
“十本……不行的話,拿五本吧。
”他說,“我要到山裡水庫工地去,兩個多月哩……” “你去挑選吧。
”她說,“按制度一次借一本,你是特殊人物,又要進山……可以照顧。
” 他在書架上巡視一遍,很遺憾,好書大都借出去了。
他聽着她的話裡有話,就笑着問:“我怎麼算特殊了?” “哈呀!作家嘛……”她笑着說。
“呃呀!快不敢這麼喊。
”他确實感到不好意思,“我是瞎折騰……” 她打開一捆包紮着的書,對他說:“這是我昨日剛買回來的新書,還沒造冊登記哩。
你……可以選擇幾本。
” 他瞅了她一眼,就趴到那一堆新書跟前,眼花缭亂了。
真有這樣的活菩薩呀!他擡起頭,對她說:“我真想把這一捆書全都背到山裡去!” “不要急。
”她說,“我每月到水庫工地去一趟,專門給青年們換書,到時候我給你帶去。
” 他選了幾本書,包好,裝進帆布提兜,想說幾句感激的話,卻又說不出。
對于真誠實意的幫助,似乎更無必要說那些庸俗的客套話。
他想說他将發奮努力,用創作成績來回報她的熱心,卻也是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
他終于什麼也沒有說,告辭了。
她擋住他:“我們就要吃午飯了,你吃罷飯再走。
” “吃咧!”他推着車子堅決出門,“我已經吃過了。
”他在撒謊,口袋裡所有的錢,不夠吃一碗羊肉泡馍,但他怎麼能吃人家的飯呢? 他走到街巷裡,在小飯鋪裡買了兩個燒餅,就跨上自行車,沿着一條寬闊的白楊夾道的河堤飛馳,一手扶着車把,一手捏着燒餅,大嚼起來…… 小河川道的陽光,在中午時分簡直能把人烤得熔化,他在楊柳濃蔭的河堤上行走,心裡鼓起多麼高漲的勁頭喲。
有了這樣一包心愛的文學書籍,山裡水庫工地的勞動生活,也不會像從那兒回來的人說得那麼艱苦到甚至可怕的程度了…… 山區的夜晚是這樣靜寂,靜得使人的耳朵裡反倒有許多莫名其妙的聲音,他爬在被卷上,墊着一塊木闆,寫他構思的又一篇小說。
茅草頂的臨時工棚裡,現在隻有他一個人。
縣劇團到水庫工地來慰問演出,又是社員們多年不見的傳統秦腔劇目《鍘美案》,他們早在吃罷晚飯以後就去占領好位置了。
他自告奮勇留下來看守宿舍,這是難得的讀書和寫作的機會。
平時,他跟大夥一起出工,擡土或者擡石頭,累得精疲力竭,晚上躺在工棚的通鋪上,這些遠離家鄉的男人們,說出一個又一個酸溜溜的男盜女娼的故事,引得哄堂大笑。
他常常在晚飯後到天黑前的這一段寶貴的時間裡,躲到山溝水泉邊去讀書。
回到宿舍以後,就耐着性子聽那些越說越不堪入耳的故事。
工地每周放映一場電影,總是由他看守宿舍,求得這一周一次的難得的安靜的夜晚。
他不要娛樂,也不要休息。
他這樣想:如果他勞動完了睡覺,睡醒來再去勞動,那他就永遠隻能是一個普通農民。
他要當作家,就得在勞動和睡覺以外,另有一番辛勞啊! 夜是這樣靜啊!偌大的工棚裡挂着一盞風雨燈(馬燈),昏黃的燈光下,更襯托出夜的安谧,他就着燈光,寫啊寫着。
“黃草同志在這兒嗎?” 他擡起頭,以為是耳朵出了邪音,可是朝門口一看,她——桑樹鎮文化站圖書管理員——山楂同志,活脫脫從門口走過來了。
他連忙應了一聲:“在哩!你怎麼到這兒來了?” “好難找哇!”她說着,已經走到馬燈下。
他慌忙從床上跳下來,不知該讓她往哪兒坐,工棚裡沒有一條凳子,似乎現在才切實感到是一個缺憾。
他問:“喝水嗎?” 她笑着搖搖頭,随便坐到麥稭鋪床上,雙手掬着膝頭,說她随着縣上組織的慰問團,給工地送圖書來了。
“我猜你肯定不在劇場。
”她大聲響亮地說,“問了幾個人,才找到這兒來,給你帶來幾本書。
我說話算話吧?”她有點調皮地對他笑着。
“呀!啊……”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
如果這樣的行為是從小說書裡讀到,他可能要懷疑其真實性,甚至問:世界上哪有這樣好心的人呢?嗬呀!他搓着雙手,在狹窄的通鋪之間的走道上踱步,如果送書來的是一位小夥子,他會把他抱住,捶肩砸背,淋漓盡緻地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然而這是一位姑娘,在這樣寂靜的大山的懷抱裡,在這樣昏黃的風雨燈的燈光下,他的心在猛烈地跳動,卻不得不警告自己保持冷靜,坐在稍遠一些的草鋪上,和她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給你捎來一封信。
”她在背兜裡翻着。
什麼信嘛,是退稿。
他接過一看,稿件中間夾着一張鉛印的退稿箋,連一句意見也看不到,真是令人失望!他把稿子重新塞進信封,扔到被卷上去了。
“你怎麼把信址寫到俺們文化站呢?”她不管他的稿子的結局,随意問,“差點讓站長給郵局退回去了。
” 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我沒有辦法。
自從我的日記出了問題,我爸就不許我寫字動筆了。
他一發現我寫的東西,全都塞到竈鍋下去了。
我怕稿子退回來,落到我爸手裡。
想來想去,我想你那兒倒是保險些……”他想說他已經完全信賴她,卻不好意思說得那麼清楚。
“噢呀!是這樣。
”她爽快地笑起來,“隻管寫吧,我替你收存,萬無一失,放心好咧。
” “要
隊長已經通知過他,到山裡水庫工地去勞動,黃家坪在那兒的民工該換班了。
把裝着槁件的信封送交給郵局的那位秃頂男人,他迅即走出了郵局的綠色門框。
總算第一次給報刊投寄去稿件了,他不敢奢望一鳴驚人,卻又擔心失敗,叫人欣喜而又惶惶不安的等待呀…… 他走到桑樹鎮文化站門口,不由地停住腳,低頭一看,結着白色汗迹的紅背心太污髒了,光腳蹬着塑料涼鞋,腳面被黃色的塵土粘得一塌糊塗,要是有一雙襪子穿上就好了。
他想着,又無法彌補,一狠心走進門去,居然比那天晚上第一次登臨更多躊蹰。
“我知道你會來的。
” 山楂正在院子的報亭上換貼當天的報紙,一看見他就笑了,像是對已經很熟悉的人那樣随便地說,随之就把他引到圖書館裡去。
“我知道你要來借書的。
”她笑着,有點得意的樣子,把一杯茶遞到他面前。
他也笑了,沒有拘束不安了,并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暢快地說:“能不能多借幾本?” “你要幾本?”她問。
“十本……不行的話,拿五本吧。
”他說,“我要到山裡水庫工地去,兩個多月哩……” “你去挑選吧。
”她說,“按制度一次借一本,你是特殊人物,又要進山……可以照顧。
” 他在書架上巡視一遍,很遺憾,好書大都借出去了。
他聽着她的話裡有話,就笑着問:“我怎麼算特殊了?” “哈呀!作家嘛……”她笑着說。
“呃呀!快不敢這麼喊。
”他确實感到不好意思,“我是瞎折騰……” 她打開一捆包紮着的書,對他說:“這是我昨日剛買回來的新書,還沒造冊登記哩。
你……可以選擇幾本。
” 他瞅了她一眼,就趴到那一堆新書跟前,眼花缭亂了。
真有這樣的活菩薩呀!他擡起頭,對她說:“我真想把這一捆書全都背到山裡去!” “不要急。
”她說,“我每月到水庫工地去一趟,專門給青年們換書,到時候我給你帶去。
” 他選了幾本書,包好,裝進帆布提兜,想說幾句感激的話,卻又說不出。
對于真誠實意的幫助,似乎更無必要說那些庸俗的客套話。
他想說他将發奮努力,用創作成績來回報她的熱心,卻也是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
他終于什麼也沒有說,告辭了。
她擋住他:“我們就要吃午飯了,你吃罷飯再走。
” “吃咧!”他推着車子堅決出門,“我已經吃過了。
”他在撒謊,口袋裡所有的錢,不夠吃一碗羊肉泡馍,但他怎麼能吃人家的飯呢? 他走到街巷裡,在小飯鋪裡買了兩個燒餅,就跨上自行車,沿着一條寬闊的白楊夾道的河堤飛馳,一手扶着車把,一手捏着燒餅,大嚼起來…… 小河川道的陽光,在中午時分簡直能把人烤得熔化,他在楊柳濃蔭的河堤上行走,心裡鼓起多麼高漲的勁頭喲。
有了這樣一包心愛的文學書籍,山裡水庫工地的勞動生活,也不會像從那兒回來的人說得那麼艱苦到甚至可怕的程度了…… 山區的夜晚是這樣靜寂,靜得使人的耳朵裡反倒有許多莫名其妙的聲音,他爬在被卷上,墊着一塊木闆,寫他構思的又一篇小說。
茅草頂的臨時工棚裡,現在隻有他一個人。
縣劇團到水庫工地來慰問演出,又是社員們多年不見的傳統秦腔劇目《鍘美案》,他們早在吃罷晚飯以後就去占領好位置了。
他自告奮勇留下來看守宿舍,這是難得的讀書和寫作的機會。
平時,他跟大夥一起出工,擡土或者擡石頭,累得精疲力竭,晚上躺在工棚的通鋪上,這些遠離家鄉的男人們,說出一個又一個酸溜溜的男盜女娼的故事,引得哄堂大笑。
他常常在晚飯後到天黑前的這一段寶貴的時間裡,躲到山溝水泉邊去讀書。
回到宿舍以後,就耐着性子聽那些越說越不堪入耳的故事。
工地每周放映一場電影,總是由他看守宿舍,求得這一周一次的難得的安靜的夜晚。
他不要娛樂,也不要休息。
他這樣想:如果他勞動完了睡覺,睡醒來再去勞動,那他就永遠隻能是一個普通農民。
他要當作家,就得在勞動和睡覺以外,另有一番辛勞啊! 夜是這樣靜啊!偌大的工棚裡挂着一盞風雨燈(馬燈),昏黃的燈光下,更襯托出夜的安谧,他就着燈光,寫啊寫着。
“黃草同志在這兒嗎?” 他擡起頭,以為是耳朵出了邪音,可是朝門口一看,她——桑樹鎮文化站圖書管理員——山楂同志,活脫脫從門口走過來了。
他連忙應了一聲:“在哩!你怎麼到這兒來了?” “好難找哇!”她說着,已經走到馬燈下。
他慌忙從床上跳下來,不知該讓她往哪兒坐,工棚裡沒有一條凳子,似乎現在才切實感到是一個缺憾。
他問:“喝水嗎?” 她笑着搖搖頭,随便坐到麥稭鋪床上,雙手掬着膝頭,說她随着縣上組織的慰問團,給工地送圖書來了。
“我猜你肯定不在劇場。
”她大聲響亮地說,“問了幾個人,才找到這兒來,給你帶來幾本書。
我說話算話吧?”她有點調皮地對他笑着。
“呀!啊……”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
如果這樣的行為是從小說書裡讀到,他可能要懷疑其真實性,甚至問:世界上哪有這樣好心的人呢?嗬呀!他搓着雙手,在狹窄的通鋪之間的走道上踱步,如果送書來的是一位小夥子,他會把他抱住,捶肩砸背,淋漓盡緻地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然而這是一位姑娘,在這樣寂靜的大山的懷抱裡,在這樣昏黃的風雨燈的燈光下,他的心在猛烈地跳動,卻不得不警告自己保持冷靜,坐在稍遠一些的草鋪上,和她保持一定的距離。
“我給你捎來一封信。
”她在背兜裡翻着。
什麼信嘛,是退稿。
他接過一看,稿件中間夾着一張鉛印的退稿箋,連一句意見也看不到,真是令人失望!他把稿子重新塞進信封,扔到被卷上去了。
“你怎麼把信址寫到俺們文化站呢?”她不管他的稿子的結局,随意問,“差點讓站長給郵局退回去了。
” 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我沒有辦法。
自從我的日記出了問題,我爸就不許我寫字動筆了。
他一發現我寫的東西,全都塞到竈鍋下去了。
我怕稿子退回來,落到我爸手裡。
想來想去,我想你那兒倒是保險些……”他想說他已經完全信賴她,卻不好意思說得那麼清楚。
“噢呀!是這樣。
”她爽快地笑起來,“隻管寫吧,我替你收存,萬無一失,放心好咧。
”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