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機嗒嗒響
關燈
小
中
大
聲幹擾其它屋子裡的幹部的工作。
然而那屋子卻最熱鬧,客觀上是它距竈房最近,每逢開飯時好多人就端上飯碗和菜盤踅到她的打字室裡去用餐,一邊吃着,一邊聊着,大多的話題是沖着她開玩笑、逗趣。
孟局長也喜歡和她說笑逗趣,那既是一個長輩人對晚輩人的親近的神情,又是局長對下屬的超然的口吻,更具有濃厚的陝北人的憨實和風趣:“小鳳,我給你瞅下個好女婿。
” 她笑說:“你給我瞅下個豬八戒。
” “我真的給你瞅下個好人兒了,我們陝北人。
” “陝北淨出豬八戒!” “你這娃!陝北的漢子一個個都賽呂布,女子賽貂蟬……” 我沒有向小鳳獻過殷勤,更沒有興緻和她逗趣。
好多人端着飯菜到打字室去進餐去讨開心的時候,我端着飯碗和菜盤照直走進自己的辦公室。
我對那些搜腸刮肚想出來的逗趣話十分反感,覺得乏味無聊,根本不值得一笑,甚至覺得他們純粹是為了笑而笑。
雖然在這一點上我不大合群,與小鳳的接觸還是多了起來,都是純工作性質的。
我寫下彙報材料、工作總結或會議通知,一經局長或有關科室領導簽過字,送回我手上,我再把這些文件送進打字室交給她,說清楚需要打印的份數和完成的時限。
她不看我,習慣地碼着頁數,然後揚起臉,又認真地點點頭,表示接受了。
我就說聲“好”,走出來。
我正在屋子裡看文件或起草材料,聽到敲門聲,她進來了,也不坐,站在我的桌前,把我剛剛送給她的那份需要打印的材料攤開,一頁一頁翻過去,找出那些劃上了橫杠的字,問我那是什麼字。
我讓她坐。
她說她整天坐着打字,倒喜歡站着。
我把那些草字一一描清楚,她噢噢噢地點頭,随之就拿上材料走出門去。
時隔一小會兒,後排西頭那間打字室裡就響起嗒嗒嗒的打字機的聲音。
這樣的時日一長,我和小鳳的交往就多了,交往多了也就熟悉了,熟悉了也就自然一些随便一些了。
她進我的房子時不再敲門打招呼了,一推開門,匆匆走進來,嬌聲怨艾地說:“哎呀呀康秀才,你這字兒寫得越來越好了,好得叫我越來越認不得了!”我喜歡聽這種調子,那是一種對人信賴的調子,那聲音是極悅耳的。
我照例在她用紅鉛筆劃了橫杠的字旁邊寫上工工正正的楷書,甚至故意譏笑她太笨,連這種普通的草書字都不認識。
她也不惱,自己也說自己笨,要是不笨就該坐到秀才的位上而不是整天去按打字機了。
我也在寫得頭暈眼花手腕酸麻的時候,踱出屋子,踅到打字室裡去,起初托辭說要修改一句話或一個字,後來就無需這種自我遮掩,純粹是去和她閑坐一會兒。
她卻并不停下手來和我閑聊。
倒給我一杯茶後,她就坐到打字機前,右手按着打字機的壓鍵,眼睛瞅着稿紙,把打字機的機頭在字盤上推前移後,拉左倒右,發出嗒嗒嗒的響聲,那臉上是一種安詳而又妩媚的神情。
那安詳的神情是用來彈奏打字機的,而那妩媚的神情是用來聽我說話的。
她這樣不停手地忙着打字,倒給我提供了專注地看着她的機會。
我可以長久地一眼不離地看她側對着我的臉頰,又可以毫無顧忌地欣賞她細長的手指的靈巧動作。
我如果會畫畫兒,我一定會照她的神情畫下一張絕美的油畫,那肯定是一幅按着打字機的……維納斯。
盡管我很讨厭淺薄之人在那些乏味的愛情小說裡用維納斯作比喻已經到了爛臭的地步,我現在還真的再找不到更美好的比喻了。
真的,那按動打字機的指頭像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那眼裡像是有兩滴永不枯幹的晶瑩的露珠兒在早春清晨的草葉上滾動,那側對着我的臉頰說不清有多大的魅力。
我隻覺得,如果讓我從早到晚坐在這兒,我不會再向往這屋子以外更引人有趣的事。
打字機嗒嗒嗒的響聲,從後排西頭那間屋子敞開的窗戶裡飛出來,像山間湍流的泉水叮叮咚咚,敲擊着我的心,又像是一支輕快舒展的小提琴獨奏,奏出了青春的騷動。
我打開窗戶,讓那動人心魄的響聲全部傾洩進我的屋子。
她也不單是向我問字才到我的房子裡來,在她打字打得困倦的時候,就到我的房子裡來閑坐一會兒,進門的時候,常常用左手揉捏着右手的指頭,無疑是向我說明她的手指很乏困了。
她走到我的桌前,稚氣地問:“你看什麼書?這麼厚!” “《斯巴達克思》。
剛出版的。
” “寫的啥?有意思嗎?” “好極了!一部偉大的史詩!”我正被書裡波瀾壯闊的情節激動得無處發洩,需要與誰交流一下,她正好來到了。
“斯巴達克思,一位奴隸起義的英雄,推翻了歐洲大陸的奴隸制度。
他比一百個神聖的君王要偉大一千倍,因為他把曆史推過了一個界碑。
可他是一個奴隸,一個偉大的奴隸巨人!” 我突然看見,她端正地坐着,一隻手撐着左腮,那是一種專注的神态,聽我随口胡謅着的議論。
我反倒不敢再說了,因為她太專注了。
“你說呀,再說下去呀。
” 我不好意思說了,再說就是賣弄了呢。
“你讀過好多書嗎?” “不多。
”我說,“好書都禁死了。
現在出版界剛開禁,這本書就是開禁的頭一批出版物。
唔,我前天剛讀過《牛虻》。
” “就是劉心武在《班主任》裡提到過的那本《牛虻》嗎?” “隻有一本《牛虻》。
” “你這兒有嗎?” “有。
” “借我看看。
” 我給她從抽屜裡取出長篇小說《牛虻》來。
大約過了三四天,她把《牛虻》給我送來,又借去了《斯巴達克思》。
她和我熱烈地讨論《牛虻》。
雖然能看出她對世界史太無知,然而她喜歡牛虻這個人物卻是毫無疑義的。
這個革命者形象被中國六十年代興起的動亂隔絕了十多年,一經解禁,又以其強烈的光彩照耀着又一代青年。
我和小鳳差不多是剛學會寫漢字就挂上了紅小兵袖章的一代人,然而牛虻還是在我們心裡引起強烈的回響了,毫無辦法。
“我看你……有點像牛虻。
” “我怎麼能比牛虻!我簡直是個窩囊廢!” 此後,她到我的房子裡來,再不叫我老康了,大膽地叫我牛虻,像是開
然而那屋子卻最熱鬧,客觀上是它距竈房最近,每逢開飯時好多人就端上飯碗和菜盤踅到她的打字室裡去用餐,一邊吃着,一邊聊着,大多的話題是沖着她開玩笑、逗趣。
孟局長也喜歡和她說笑逗趣,那既是一個長輩人對晚輩人的親近的神情,又是局長對下屬的超然的口吻,更具有濃厚的陝北人的憨實和風趣:“小鳳,我給你瞅下個好女婿。
” 她笑說:“你給我瞅下個豬八戒。
” “我真的給你瞅下個好人兒了,我們陝北人。
” “陝北淨出豬八戒!” “你這娃!陝北的漢子一個個都賽呂布,女子賽貂蟬……” 我沒有向小鳳獻過殷勤,更沒有興緻和她逗趣。
好多人端着飯菜到打字室去進餐去讨開心的時候,我端着飯碗和菜盤照直走進自己的辦公室。
我對那些搜腸刮肚想出來的逗趣話十分反感,覺得乏味無聊,根本不值得一笑,甚至覺得他們純粹是為了笑而笑。
雖然在這一點上我不大合群,與小鳳的接觸還是多了起來,都是純工作性質的。
我寫下彙報材料、工作總結或會議通知,一經局長或有關科室領導簽過字,送回我手上,我再把這些文件送進打字室交給她,說清楚需要打印的份數和完成的時限。
她不看我,習慣地碼着頁數,然後揚起臉,又認真地點點頭,表示接受了。
我就說聲“好”,走出來。
我正在屋子裡看文件或起草材料,聽到敲門聲,她進來了,也不坐,站在我的桌前,把我剛剛送給她的那份需要打印的材料攤開,一頁一頁翻過去,找出那些劃上了橫杠的字,問我那是什麼字。
我讓她坐。
她說她整天坐着打字,倒喜歡站着。
我把那些草字一一描清楚,她噢噢噢地點頭,随之就拿上材料走出門去。
時隔一小會兒,後排西頭那間打字室裡就響起嗒嗒嗒的打字機的聲音。
這樣的時日一長,我和小鳳的交往就多了,交往多了也就熟悉了,熟悉了也就自然一些随便一些了。
她進我的房子時不再敲門打招呼了,一推開門,匆匆走進來,嬌聲怨艾地說:“哎呀呀康秀才,你這字兒寫得越來越好了,好得叫我越來越認不得了!”我喜歡聽這種調子,那是一種對人信賴的調子,那聲音是極悅耳的。
我照例在她用紅鉛筆劃了橫杠的字旁邊寫上工工正正的楷書,甚至故意譏笑她太笨,連這種普通的草書字都不認識。
她也不惱,自己也說自己笨,要是不笨就該坐到秀才的位上而不是整天去按打字機了。
我也在寫得頭暈眼花手腕酸麻的時候,踱出屋子,踅到打字室裡去,起初托辭說要修改一句話或一個字,後來就無需這種自我遮掩,純粹是去和她閑坐一會兒。
她卻并不停下手來和我閑聊。
倒給我一杯茶後,她就坐到打字機前,右手按着打字機的壓鍵,眼睛瞅着稿紙,把打字機的機頭在字盤上推前移後,拉左倒右,發出嗒嗒嗒的響聲,那臉上是一種安詳而又妩媚的神情。
那安詳的神情是用來彈奏打字機的,而那妩媚的神情是用來聽我說話的。
她這樣不停手地忙着打字,倒給我提供了專注地看着她的機會。
我可以長久地一眼不離地看她側對着我的臉頰,又可以毫無顧忌地欣賞她細長的手指的靈巧動作。
我如果會畫畫兒,我一定會照她的神情畫下一張絕美的油畫,那肯定是一幅按着打字機的……維納斯。
盡管我很讨厭淺薄之人在那些乏味的愛情小說裡用維納斯作比喻已經到了爛臭的地步,我現在還真的再找不到更美好的比喻了。
真的,那按動打字機的指頭像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那眼裡像是有兩滴永不枯幹的晶瑩的露珠兒在早春清晨的草葉上滾動,那側對着我的臉頰說不清有多大的魅力。
我隻覺得,如果讓我從早到晚坐在這兒,我不會再向往這屋子以外更引人有趣的事。
打字機嗒嗒嗒的響聲,從後排西頭那間屋子敞開的窗戶裡飛出來,像山間湍流的泉水叮叮咚咚,敲擊着我的心,又像是一支輕快舒展的小提琴獨奏,奏出了青春的騷動。
我打開窗戶,讓那動人心魄的響聲全部傾洩進我的屋子。
她也不單是向我問字才到我的房子裡來,在她打字打得困倦的時候,就到我的房子裡來閑坐一會兒,進門的時候,常常用左手揉捏着右手的指頭,無疑是向我說明她的手指很乏困了。
她走到我的桌前,稚氣地問:“你看什麼書?這麼厚!” “《斯巴達克思》。
剛出版的。
” “寫的啥?有意思嗎?” “好極了!一部偉大的史詩!”我正被書裡波瀾壯闊的情節激動得無處發洩,需要與誰交流一下,她正好來到了。
“斯巴達克思,一位奴隸起義的英雄,推翻了歐洲大陸的奴隸制度。
他比一百個神聖的君王要偉大一千倍,因為他把曆史推過了一個界碑。
可他是一個奴隸,一個偉大的奴隸巨人!” 我突然看見,她端正地坐着,一隻手撐着左腮,那是一種專注的神态,聽我随口胡謅着的議論。
我反倒不敢再說了,因為她太專注了。
“你說呀,再說下去呀。
” 我不好意思說了,再說就是賣弄了呢。
“你讀過好多書嗎?” “不多。
”我說,“好書都禁死了。
現在出版界剛開禁,這本書就是開禁的頭一批出版物。
唔,我前天剛讀過《牛虻》。
” “就是劉心武在《班主任》裡提到過的那本《牛虻》嗎?” “隻有一本《牛虻》。
” “你這兒有嗎?” “有。
” “借我看看。
” 我給她從抽屜裡取出長篇小說《牛虻》來。
大約過了三四天,她把《牛虻》給我送來,又借去了《斯巴達克思》。
她和我熱烈地讨論《牛虻》。
雖然能看出她對世界史太無知,然而她喜歡牛虻這個人物卻是毫無疑義的。
這個革命者形象被中國六十年代興起的動亂隔絕了十多年,一經解禁,又以其強烈的光彩照耀着又一代青年。
我和小鳳差不多是剛學會寫漢字就挂上了紅小兵袖章的一代人,然而牛虻還是在我們心裡引起強烈的回響了,毫無辦法。
“我看你……有點像牛虻。
” “我怎麼能比牛虻!我簡直是個窩囊廢!” 此後,她到我的房子裡來,再不叫我老康了,大膽地叫我牛虻,像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