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學地圖》之劍法(7)
關燈
小
中
大
躺屍劍法和唐詩劍法,一生二,二合一,真真假假、奇奇怪怪,滑稽而又讓人有些笑不出來。
戚長發為着自己不可告人的貪婪目的,有意将唐詩劍法教成了躺屍劍法,将優美的詩篇誤讀成狗屁不通的順口溜。
戚長發煞有介事地教狄雲和自己的女兒躺屍劍法: “哥翁喊上來”,跟着一招“是橫不敢過”,那就應當橫削,不可直刺。
“忽聽噴驚風,連山若布逃”,劍勢該像一匹布那樣逃了開去。
“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
” “俯聽文驚風,連山石布逃。
” 言達平又是不懷好意地向狄雲解說真正的唐詩劍法: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是說一隻孤孤單單的鴻鳥,從海上飛來,見到陸地上的小小池沼,并不栖息。
這兩句詩是唐朝的宰相張九齡作的,他比拟自己身份清高,不喜跟人争權奪利。
将之化成劍法,顧盼之際要有一股飄逸自豪的氣息。
他所謂‘不敢顧’,是‘不屑瞧它一眼’的意思。
你師父卻教你讀作什麼‘哥翁喊上來,是橫不敢過’,結果前一句變成大聲疾呼,後一句成為畏首畏尾。
劍法的原意是蕩然無存了。
” 言達平解釋劍招,如何“忽聽噴驚風,連山石布逃”,其實是“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如何“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乃是“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言達平教狄雲唐詩劍法,本來唐詩劍法都有一個典雅的唐詩名稱,但狄雲不識字,言達平便改了三個一聽便懂的名稱,此即是簡化唐詩劍法: 第一招是“刺肩式”,敵人若是一味防守,那是永遠刺他不着,但隻要一出劍相攻,立時便可後發先至,刺中他的肩頭。
第二招是“耳光式”,便是言達平教狄雲劍交左手、右手反打他耳光的一招。
這一招古怪無比,就算敵人明知自己要劍交左手,反手打他耳光,但閃左打左,閃右打右,越是閃避,越打得重。
第三招是“去劍式”,言達平教狄雲用竹棒令他長劍脫手的一招。
古時吳越成仇,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相圖吳國。
可是吳王手下有個大将伍子胥,秉承孫武遺訓,訓練的士卒精銳異常。
勾踐眼見兵卒武藝不及敵國,悶悶不樂。
有一日越國忽然來了個美貌少女,劍術精妙無比。
勾踐大喜,請她教導越兵劍法,終于以此滅了吳國。
嘉興是當年吳越交界之處,兩國用兵,向來以此為戰場,這套越女劍法就在此處流傳下來。
隻是越國少女當日教給兵卒的劍法旨在上陣決勝,是以斬将刺馬頗為有用,但以之與江湖上武術名家相鬥,就嫌不夠輕靈翔動。
到得唐朝末葉,嘉興出了一位劍術名家,依據古劍法要旨而再加創新,于鋒銳之中另蘊複雜變化。
韓小瑩從師父處學得了這路劍法,雖然造詣未精,但劍招卻已頗為不凡,她的外号“越女劍”便由劍法之名而得。
定陽針是正宗全真劍法。
耶律齊武功不高,但為人穩重,所以在使用定陽針這一招時,神完氣足,勁、功、式、力,無不恰到好處,看來平平無奇,但要練到這般沒半點瑕疵,天資稍差之人積一世之功也未必能夠。
楊過在古墓中學過全真劍法,自然識得其中妙處,隻是他武功學得雜了,這招“定陽針”就無論如何使不到如此端凝厚重。
一劍化三清是
戚長發為着自己不可告人的貪婪目的,有意将唐詩劍法教成了躺屍劍法,将優美的詩篇誤讀成狗屁不通的順口溜。
戚長發煞有介事地教狄雲和自己的女兒躺屍劍法: “哥翁喊上來”,跟着一招“是橫不敢過”,那就應當橫削,不可直刺。
“忽聽噴驚風,連山若布逃”,劍勢該像一匹布那樣逃了開去。
“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
” “俯聽文驚風,連山石布逃。
” 言達平又是不懷好意地向狄雲解說真正的唐詩劍法: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是說一隻孤孤單單的鴻鳥,從海上飛來,見到陸地上的小小池沼,并不栖息。
這兩句詩是唐朝的宰相張九齡作的,他比拟自己身份清高,不喜跟人争權奪利。
将之化成劍法,顧盼之際要有一股飄逸自豪的氣息。
他所謂‘不敢顧’,是‘不屑瞧它一眼’的意思。
你師父卻教你讀作什麼‘哥翁喊上來,是橫不敢過’,結果前一句變成大聲疾呼,後一句成為畏首畏尾。
劍法的原意是蕩然無存了。
” 言達平解釋劍招,如何“忽聽噴驚風,連山石布逃”,其實是“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如何“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乃是“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言達平教狄雲唐詩劍法,本來唐詩劍法都有一個典雅的唐詩名稱,但狄雲不識字,言達平便改了三個一聽便懂的名稱,此即是簡化唐詩劍法: 第一招是“刺肩式”,敵人若是一味防守,那是永遠刺他不着,但隻要一出劍相攻,立時便可後發先至,刺中他的肩頭。
第二招是“耳光式”,便是言達平教狄雲劍交左手、右手反打他耳光的一招。
這一招古怪無比,就算敵人明知自己要劍交左手,反手打他耳光,但閃左打左,閃右打右,越是閃避,越打得重。
第三招是“去劍式”,言達平教狄雲用竹棒令他長劍脫手的一招。
古時吳越成仇,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相圖吳國。
可是吳王手下有個大将伍子胥,秉承孫武遺訓,訓練的士卒精銳異常。
勾踐眼見兵卒武藝不及敵國,悶悶不樂。
有一日越國忽然來了個美貌少女,劍術精妙無比。
勾踐大喜,請她教導越兵劍法,終于以此滅了吳國。
嘉興是當年吳越交界之處,兩國用兵,向來以此為戰場,這套越女劍法就在此處流傳下來。
隻是越國少女當日教給兵卒的劍法旨在上陣決勝,是以斬将刺馬頗為有用,但以之與江湖上武術名家相鬥,就嫌不夠輕靈翔動。
到得唐朝末葉,嘉興出了一位劍術名家,依據古劍法要旨而再加創新,于鋒銳之中另蘊複雜變化。
韓小瑩從師父處學得了這路劍法,雖然造詣未精,但劍招卻已頗為不凡,她的外号“越女劍”便由劍法之名而得。
定陽針是正宗全真劍法。
耶律齊武功不高,但為人穩重,所以在使用定陽針這一招時,神完氣足,勁、功、式、力,無不恰到好處,看來平平無奇,但要練到這般沒半點瑕疵,天資稍差之人積一世之功也未必能夠。
楊過在古墓中學過全真劍法,自然識得其中妙處,隻是他武功學得雜了,這招“定陽針”就無論如何使不到如此端凝厚重。
一劍化三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