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人觚
關燈
小
中
大
理。
上聞之不悅。
寶懼禍,挈妻子奴婢十數人出走,買舟直抵湖廣,訪其舊友總兵某,而某已殁,惘惘無可依。
因念吳中有故人張,俠者也,家在虎阜,猶憶曩年分歧之語,投之必能納我。
初泛長江,由毗陵潛達姑蘇。
一日山塘晚市初罷,侍其父夜酌,忽有叩門者,出見,乃寶也。
延之坐,入告其父曰:“法公為我知己,被罪出亡,于國法無赦,留者罪與之均。
今窮而歸我,畏法則執而首于官,死法公矣,昔孔融藏匿張儉,義聲炳于千秋。
敢告嚴君,将背友而保家乎,抑舍生而取義乎?”父張目奮髯曰:“北海之母何人,我豈不及一巾帼哉?其留之。
”因緻諸窟室居焉。
先是寶出奔時,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
寶寄日久,恐事露累,乃與故所善鄒生謀,更移無錫之惠山。
康熙二十四年,翠華南巡,寶之仆告寶謀逆,且曆指所匿處,捕寶并逮與父。
力辯父脫罪,竟論斬,減等流秦。
凡官于秦者,高其義,皆願與交,不以流人目之,為之營居長安市中。
造其廬,蕭然環堵,花術幽疏。
客至攜入小樓,辄具尊酒,酒闌,鼓琴一曲,或賦詩四韻,若忘其身在異鄉矣。
餘惟慷慨自命,知難不避,意必有英悍之色,見于眉宇,如朱亥、郭解之流。
今觀其貌,恂恂雅,弦歌終日,則儒生也而烈士哉!乃其父亦非常人也。
○義娘 泉州府同安之廈門前朝中左所地也,順治初為海寇鄭錦所據。
壬辰,我師進剿鄭寇,大掠子女而還。
有騎士挾一婦人于馬上,過同安東關,婦見道旁有井,绐騎士下馬小遺,即躍入井。
騎士窺井大怒,連發三矢,中婦肩而去。
越十日,有村民薛姓者,由村入城,行至半途,天甫向曉,忽于煙霧中見一婦人,韶年麗容,身衣碧色短襦,腰擊淡黃裙,雙趾纖細,文履高屐,迎前泣告曰:“妾乃廈門難婦王氏也。
夫死于兵,而妾被掠,矢志不辱,投身東關道傍之井。
聞君夙有高義,幸出我于井,拔箭佥屍,埋棺井側。
妾當随事默,以報君德。
”薛應曰:“諾。
”婦忽不見。
是日,薛适有事于縣,如意而出,因于東關往求井,婦宛然在焉。
偶遇博場,薛欲驗婦語,遂入場下采,複獲大勝。
囊錢還家,與子弟語其事,即以錢買棺,約子弟同至井所,出婦屍,顔貌如生,為之拔箭整衣履,殡而埋之。
其地去井丈餘,前臨大道。
又月餘,薛夢婦拜謝而言曰:“妾荷君之義,幸獲安葬,妾身雖朽,而妾心之感君者不朽也。
陰府憫妾之節,命妾香火于此。
君若為妾立尺五之廟,則妾之報君,當不止曩昔矣。
惟君終始之。
”薛覺而驚異,次日,舁運磚土,築成小廟,并以瓣香酬賽。
自後舉家安順,事事獲濟。
遠近競相傳說,不數年,紳士商民各緻錢镪,大啟神宇,丹碧輪煥,而肖像于中,題其額曰“王義娘廟”。
入廟莊誠,有禱辄應;遇衣冠不潔,或出穢亵語者,立緻譴責。
以是土人及往來之客益加敬畏,焚叩骈集,至今不衰。
○觀人之法 孔子曰:“居處恭,執事敬。
”不特持已之道宜然,即此亦可得觀人之法。
康熙初,先贈君挈餘同表弟徐元灏就童子試于江陰,僦一樓為寓。
旁有小樓,一人設幾榻其中,終日兀坐,不聞有步履謦之聲。
先贈君異而詢之主人,則武進趙申喬松伍也。
先贈君因引餘與元灏谒之,兼以課藝就質。
時趙年止二旬,容顔肅穆,言語安詳,手評所質之文,亦甚簡雅。
先贈君退謂餘輩曰“此真讀書人,必不以諸生終者。
汝其志之。
”後二十年,餘筮仕項城,趙已成進士,宰商丘,與餘為同官,而先贈君見背。
今又二十年,趙以刑部主政家居,特起為浙江藩伯,未幾進秩巡撫。
昆山徐相國,神貌莊重,作書尤極端楷,即便紙小劄,從無一筆潦草。
猶憶戊辰之春,相國方以閣學解職在京,餘将之任白水,相國謂餘曰:“我有鬥酒詩三十章,姜西溟已序于前,汝骈體文甚佳,為我題一跋于後,兼可留别也。
”餘以稿呈,中有“滁”字,訛寫作“滌”,相國粉塗其上,然後用細楷改正,而命登于卷。
其于一字之微,敬慎若此,他可知矣。
蓋人未有意氣傲慢,舉動疏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
○歸癡 昆山歸莊字玄恭,依隐作達,結廬于墟墓之間,蕭然數椽,與孺人相酬對。
嘗自題其草堂曰“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吳俗每逢改歲,必更易紅箋,以吉語書門。
忽一元旦見其門有“北平都督佥事;南台禦史大夫”一聯,賀歲之客,訝而未解其意。
玄恭曰:“我亦欲集福壽,求平安耳。
”玄恭于行草法甚工,乞書者,每作極不羁之語應之,以是寶其墨妙,多藏庋于家,不敢輕以示人。
一時遂有“歸癡”之目,然玄恭實不癡也。
上聞之不悅。
寶懼禍,挈妻子奴婢十數人出走,買舟直抵湖廣,訪其舊友總兵某,而某已殁,惘惘無可依。
因念吳中有故人張,俠者也,家在虎阜,猶憶曩年分歧之語,投之必能納我。
初泛長江,由毗陵潛達姑蘇。
一日山塘晚市初罷,侍其父夜酌,忽有叩門者,出見,乃寶也。
延之坐,入告其父曰:“法公為我知己,被罪出亡,于國法無赦,留者罪與之均。
今窮而歸我,畏法則執而首于官,死法公矣,昔孔融藏匿張儉,義聲炳于千秋。
敢告嚴君,将背友而保家乎,抑舍生而取義乎?”父張目奮髯曰:“北海之母何人,我豈不及一巾帼哉?其留之。
”因緻諸窟室居焉。
先是寶出奔時,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
寶寄日久,恐事露累,乃與故所善鄒生謀,更移無錫之惠山。
康熙二十四年,翠華南巡,寶之仆告寶謀逆,且曆指所匿處,捕寶并逮與父。
力辯父脫罪,竟論斬,減等流秦。
凡官于秦者,高其義,皆願與交,不以流人目之,為之營居長安市中。
造其廬,蕭然環堵,花術幽疏。
客至攜入小樓,辄具尊酒,酒闌,鼓琴一曲,或賦詩四韻,若忘其身在異鄉矣。
餘惟慷慨自命,知難不避,意必有英悍之色,見于眉宇,如朱亥、郭解之流。
今觀其貌,恂恂雅,弦歌終日,則儒生也而烈士哉!乃其父亦非常人也。
○義娘 泉州府同安之廈門前朝中左所地也,順治初為海寇鄭錦所據。
壬辰,我師進剿鄭寇,大掠子女而還。
有騎士挾一婦人于馬上,過同安東關,婦見道旁有井,绐騎士下馬小遺,即躍入井。
騎士窺井大怒,連發三矢,中婦肩而去。
越十日,有村民薛姓者,由村入城,行至半途,天甫向曉,忽于煙霧中見一婦人,韶年麗容,身衣碧色短襦,腰擊淡黃裙,雙趾纖細,文履高屐,迎前泣告曰:“妾乃廈門難婦王氏也。
夫死于兵,而妾被掠,矢志不辱,投身東關道傍之井。
聞君夙有高義,幸出我于井,拔箭佥屍,埋棺井側。
妾當随事默,以報君德。
”薛應曰:“諾。
”婦忽不見。
是日,薛适有事于縣,如意而出,因于東關往求井,婦宛然在焉。
偶遇博場,薛欲驗婦語,遂入場下采,複獲大勝。
囊錢還家,與子弟語其事,即以錢買棺,約子弟同至井所,出婦屍,顔貌如生,為之拔箭整衣履,殡而埋之。
其地去井丈餘,前臨大道。
又月餘,薛夢婦拜謝而言曰:“妾荷君之義,幸獲安葬,妾身雖朽,而妾心之感君者不朽也。
陰府憫妾之節,命妾香火于此。
君若為妾立尺五之廟,則妾之報君,當不止曩昔矣。
惟君終始之。
”薛覺而驚異,次日,舁運磚土,築成小廟,并以瓣香酬賽。
自後舉家安順,事事獲濟。
遠近競相傳說,不數年,紳士商民各緻錢镪,大啟神宇,丹碧輪煥,而肖像于中,題其額曰“王義娘廟”。
入廟莊誠,有禱辄應;遇衣冠不潔,或出穢亵語者,立緻譴責。
以是土人及往來之客益加敬畏,焚叩骈集,至今不衰。
○觀人之法 孔子曰:“居處恭,執事敬。
”不特持已之道宜然,即此亦可得觀人之法。
康熙初,先贈君挈餘同表弟徐元灏就童子試于江陰,僦一樓為寓。
旁有小樓,一人設幾榻其中,終日兀坐,不聞有步履謦之聲。
先贈君異而詢之主人,則武進趙申喬松伍也。
先贈君因引餘與元灏谒之,兼以課藝就質。
時趙年止二旬,容顔肅穆,言語安詳,手評所質之文,亦甚簡雅。
先贈君退謂餘輩曰“此真讀書人,必不以諸生終者。
汝其志之。
”後二十年,餘筮仕項城,趙已成進士,宰商丘,與餘為同官,而先贈君見背。
今又二十年,趙以刑部主政家居,特起為浙江藩伯,未幾進秩巡撫。
昆山徐相國,神貌莊重,作書尤極端楷,即便紙小劄,從無一筆潦草。
猶憶戊辰之春,相國方以閣學解職在京,餘将之任白水,相國謂餘曰:“我有鬥酒詩三十章,姜西溟已序于前,汝骈體文甚佳,為我題一跋于後,兼可留别也。
”餘以稿呈,中有“滁”字,訛寫作“滌”,相國粉塗其上,然後用細楷改正,而命登于卷。
其于一字之微,敬慎若此,他可知矣。
蓋人未有意氣傲慢,舉動疏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
○歸癡 昆山歸莊字玄恭,依隐作達,結廬于墟墓之間,蕭然數椽,與孺人相酬對。
嘗自題其草堂曰“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吳俗每逢改歲,必更易紅箋,以吉語書門。
忽一元旦見其門有“北平都督佥事;南台禦史大夫”一聯,賀歲之客,訝而未解其意。
玄恭曰:“我亦欲集福壽,求平安耳。
”玄恭于行草法甚工,乞書者,每作極不羁之語應之,以是寶其墨妙,多藏庋于家,不敢輕以示人。
一時遂有“歸癡”之目,然玄恭實不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