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俏佳人委身媚降蔣 奇女子報國衛京師
關燈
小
中
大
處,又率兵進鴉鹘關,圍清河城。
五日五夜打破了。
大軍回來,又過撫順城,把城牆拆毀,出關來人馬齊集甲版地方,大小将士,齊來獻功。
這時沿路上擄掠了許多金銀人畜。
皇帝一一賞了兵士們又把在關上捉來的山東江南蘇州杭州做買賣的人,給他們盤纏放他們回家去。
并将那七恨的文告,給他們各人帶回中國去,中國人看看。
諸事停當,皇帝傳令班師。
馬步三軍,一隊隊陸續過去,皇帝親自押陣,各貝勒大臣随駕扈從。
看看走到謝裡甸地方,忽然探馬報到,說後面明廣甯總兵張承蔭這一陽一副将頗廷相海州參将蒲世芳,領兵一萬,追趕前來。
英明皇帝隻是微微一笑,說道:“這班貪生怕死的奴才,俺大軍到時,不知躲在那裡去,如今候俺出了關,卻又來追趕,這明明是裝幌子哄他主子的。
量他們此來,也沒有什麼勇氣。
孩子們,快快去殺他一陣。
” 一個号令傳下去大貝勒和二貝勒各帶本部人馬直殺過去,那巴克什額爾德尼也帶了兵士前去策應。
張承蔭見滿洲兵來得洶湧,便靠山分紮中左右三營,開掘壕溝,排列火炮。
那八旗兵個個奮勇攻上山來,火炮下去,山下兵馬死了不少。
正相持的時候,西南角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直向明朝兵營裡打來。
大貝勒呐一聲喊,搶上前去,見人便殺,見馬便射。
二貝勒也向山南奮力的攻打上去。
巴克什額爾德尼又從明兵的後營殺來,把張承蔭的兵隊擠在半山裡,進退兩難,四面滿兵重重圍困。
可憐張承蔭頗廷相蒲世芳和遊擊梁汝貴等五十員戰将,都死在亂箭之下。
那敗殘兵士,紛紛向山下逃走。
滿兵追殺十餘裡,才住了。
這一場殺,兩位貝勒獲得戰馬三千匹,盔甲七十副,兵仗器械不可勝數。
一路唱着凱歌,回到大營,英明皇帝給他們在營裡大開慶功筵宴。
這且不去說他,且說明朝神宗皇帝看看國弱民貧,百官偷惰,已是十分憂慮。
忽然接到建州入寇,撫順失守,李永芳投降,鄒儲賢死節的消息,接着又得到張承蔭全軍覆沒的軍報,不由得驚惶起來。
立刻傳谕陛勤政殿召見六部臣工,那兵部侍郎楊鎬出班奏道:“建州夷人努爾哈赤,久有反意,臣前任遼東巡撫時,一再奏陳。
無奈那時李成梁一味敷衍,我朝又因軍饷缺乏,遇事因循,直到如今鬧成這不可收拾的局面。
依臣愚見,現在建州夷自稱可汗,屢次寇邊,他目中久無天朝,可想而知,為今之計,我朝非大發兵馬痛痛地剿伐他一下不可。
但是出軍關外,非尋常戰事可比,必要選熟悉關外情形地理的才可以去得。
據臣所知,有老将李如柏,罷職多年,求皇上降旨徵召他起來,授他遼東總兵之職。
又有杜松、劉繼、劉遇節、馬林、麻岩、賀世賢等,都是深明關外情形的,請皇上調進京來,一一委任大小鎊職,跟着李如柏帶兵二十萬出關實力征剿。
至于出軍的路程,愚臣也早有計劃,拟分大軍為四路,令杜松及劉遇節等統兵三萬,從沈一陽一出撫順關沿渾河左岸入蘇子河的河谷。
令馬林和麻岩等,會合葉赫的援軍一萬五千人,從開原鐵嶺方面出三岔兒入蘇子河一帶。
令李如柏和賀世賢等統兵二萬五千,沿太子河出清河城從鴉鹘關入盛京老城。
令劉繼帶兵一萬,會合朝鮮援軍一萬,從寬甸出佟家江一帶,入盛京老城的南面。
另委統兵大員,帶領大軍,屯駐沈一陽一,遙為策應這是進退兩利,一網打盡之策。
望陛下采納。
” 楊鎬奏罷,兩旁官員,見他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篇,他們也沒得别的說了,當下退了朝。
楊鎬回到家裡,自有一班同僚前來探望。
到了第二天,宮裡傳下聖旨來,拜楊鎬以兵部侍郎兼遼東經略使,駐紮沈一陽一,為四路總指揮官。
其餘李如柏等,都依了楊鎬原奏。
各各加上官銜,跟随大軍出關,征伐建州,大申天讨。
那兵士和糧饷,都從福建浙江四川甘肅各省徵集。
可憐自從萬曆四十六年十月,下了這道征夷的上谕,直到第二年三月,才得湊雜成軍。
大軍開拔的這一天,楊鎬傳集人馬在大校場聽點。
劉繼是先鋒官,早在将台伺候。
楊鎬騎馬到了校場一看,見那四處八方的人馬,号令不一,服裝也不一樣,非常零亂散雜,心裡老大不高興。
回想到國家府庫空虛,也是沒有法子的事體。
當下他便略略檢閱一過,傳令祭旗。
祭畢,他對着面前衆将官兵士們,說了一套慷慨淋一漓的話。
然後把大軍分作四路,出兵征伐。
分派停當,回營休息。
這個時候明朝的武将雖然是庸愚之輩,但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女英雄,就在這個時候出現,足以為我民族生色的在本書裡說,雖算是個主中之賓,也不能不略為紀述。
這位漢族的女英雄,實與滿洲的女謀士,大有不同呵。
這位女英雄是誰,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良玉
五日五夜打破了。
大軍回來,又過撫順城,把城牆拆毀,出關來人馬齊集甲版地方,大小将士,齊來獻功。
這時沿路上擄掠了許多金銀人畜。
皇帝一一賞了兵士們又把在關上捉來的山東江南蘇州杭州做買賣的人,給他們盤纏放他們回家去。
并将那七恨的文告,給他們各人帶回中國去,中國人看看。
諸事停當,皇帝傳令班師。
馬步三軍,一隊隊陸續過去,皇帝親自押陣,各貝勒大臣随駕扈從。
看看走到謝裡甸地方,忽然探馬報到,說後面明廣甯總兵張承蔭這一陽一副将頗廷相海州參将蒲世芳,領兵一萬,追趕前來。
英明皇帝隻是微微一笑,說道:“這班貪生怕死的奴才,俺大軍到時,不知躲在那裡去,如今候俺出了關,卻又來追趕,這明明是裝幌子哄他主子的。
量他們此來,也沒有什麼勇氣。
孩子們,快快去殺他一陣。
” 一個号令傳下去大貝勒和二貝勒各帶本部人馬直殺過去,那巴克什額爾德尼也帶了兵士前去策應。
張承蔭見滿洲兵來得洶湧,便靠山分紮中左右三營,開掘壕溝,排列火炮。
那八旗兵個個奮勇攻上山來,火炮下去,山下兵馬死了不少。
正相持的時候,西南角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直向明朝兵營裡打來。
大貝勒呐一聲喊,搶上前去,見人便殺,見馬便射。
二貝勒也向山南奮力的攻打上去。
巴克什額爾德尼又從明兵的後營殺來,把張承蔭的兵隊擠在半山裡,進退兩難,四面滿兵重重圍困。
可憐張承蔭頗廷相蒲世芳和遊擊梁汝貴等五十員戰将,都死在亂箭之下。
那敗殘兵士,紛紛向山下逃走。
滿兵追殺十餘裡,才住了。
這一場殺,兩位貝勒獲得戰馬三千匹,盔甲七十副,兵仗器械不可勝數。
一路唱着凱歌,回到大營,英明皇帝給他們在營裡大開慶功筵宴。
這且不去說他,且說明朝神宗皇帝看看國弱民貧,百官偷惰,已是十分憂慮。
忽然接到建州入寇,撫順失守,李永芳投降,鄒儲賢死節的消息,接着又得到張承蔭全軍覆沒的軍報,不由得驚惶起來。
立刻傳谕陛勤政殿召見六部臣工,那兵部侍郎楊鎬出班奏道:“建州夷人努爾哈赤,久有反意,臣前任遼東巡撫時,一再奏陳。
無奈那時李成梁一味敷衍,我朝又因軍饷缺乏,遇事因循,直到如今鬧成這不可收拾的局面。
依臣愚見,現在建州夷自稱可汗,屢次寇邊,他目中久無天朝,可想而知,為今之計,我朝非大發兵馬痛痛地剿伐他一下不可。
但是出軍關外,非尋常戰事可比,必要選熟悉關外情形地理的才可以去得。
據臣所知,有老将李如柏,罷職多年,求皇上降旨徵召他起來,授他遼東總兵之職。
又有杜松、劉繼、劉遇節、馬林、麻岩、賀世賢等,都是深明關外情形的,請皇上調進京來,一一委任大小鎊職,跟着李如柏帶兵二十萬出關實力征剿。
至于出軍的路程,愚臣也早有計劃,拟分大軍為四路,令杜松及劉遇節等統兵三萬,從沈一陽一出撫順關沿渾河左岸入蘇子河的河谷。
令馬林和麻岩等,會合葉赫的援軍一萬五千人,從開原鐵嶺方面出三岔兒入蘇子河一帶。
令李如柏和賀世賢等統兵二萬五千,沿太子河出清河城從鴉鹘關入盛京老城。
令劉繼帶兵一萬,會合朝鮮援軍一萬,從寬甸出佟家江一帶,入盛京老城的南面。
另委統兵大員,帶領大軍,屯駐沈一陽一,遙為策應這是進退兩利,一網打盡之策。
望陛下采納。
” 楊鎬奏罷,兩旁官員,見他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篇,他們也沒得别的說了,當下退了朝。
楊鎬回到家裡,自有一班同僚前來探望。
到了第二天,宮裡傳下聖旨來,拜楊鎬以兵部侍郎兼遼東經略使,駐紮沈一陽一,為四路總指揮官。
其餘李如柏等,都依了楊鎬原奏。
各各加上官銜,跟随大軍出關,征伐建州,大申天讨。
那兵士和糧饷,都從福建浙江四川甘肅各省徵集。
可憐自從萬曆四十六年十月,下了這道征夷的上谕,直到第二年三月,才得湊雜成軍。
大軍開拔的這一天,楊鎬傳集人馬在大校場聽點。
劉繼是先鋒官,早在将台伺候。
楊鎬騎馬到了校場一看,見那四處八方的人馬,号令不一,服裝也不一樣,非常零亂散雜,心裡老大不高興。
回想到國家府庫空虛,也是沒有法子的事體。
當下他便略略檢閱一過,傳令祭旗。
祭畢,他對着面前衆将官兵士們,說了一套慷慨淋一漓的話。
然後把大軍分作四路,出兵征伐。
分派停當,回營休息。
這個時候明朝的武将雖然是庸愚之輩,但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女英雄,就在這個時候出現,足以為我民族生色的在本書裡說,雖算是個主中之賓,也不能不略為紀述。
這位漢族的女英雄,實與滿洲的女謀士,大有不同呵。
這位女英雄是誰,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