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地解剖人情事理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更應該贊美的是曹雪芹,談論《紅樓夢》的人有福了,這書提供了近于無所不包的話題和機遇。闫紅能從中讀出的遠遠不僅是青春和時尚。比如闫紅說薛寶钗,就“山中高士晶瑩雪”這個判詞,論起高士來,她說:
見好就收,點到為止,寶钗從來沒有得意洋洋……這種姿态,雖不是欲擒故縱,卻無意中增加了她的分量。相形之下,黛玉就顯得過于要強,用力太過,不似寶钗那般優裕從容。
當年謝安盤桓東山,也是一點也沒耽誤他推銷自己,不然怎會有“謝安不出,将如蒼生何”的說法,所謂的退隐不過是退一步進兩步,炒作也分熱炒和冷炒兩種。
寶钗的志向,其實是不明确的,就像謝安逍遙東山,諸葛亮草堂高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樣一個官銜。他們志向遠大,大到空茫,不複是一官半職,當然更不是皇帝老兒的江山,而是必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抱負。《詩經》裡謝安最喜歡的一句是:銙谟定命,遠猶辰告,意思是:把宏偉的規劃審查制定,把遠大的謀略宣告于衆。他認為這裡面有一種雅人深緻,他不是尋常俗吏,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祿,正是這樣一種雅人深緻。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苦苦追求可能會适得其反,苦心經營也許是弄巧成拙,所以他們不把目标定死,隻要方向不錯,可以随機應變。他們積極争取的,隻是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使突如其來的機遇變成花環,一絲不錯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鈎,這是行為藝術,他擺出等待的姿态,卻不做過于積極的争取,手持魚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運神秘莫測,他隻靜靜地等待着,命運将要透給他的一點信息。
還了得嗎?闫紅居然能說出一套高妙的入世入仕寶鑒箴言!現在的年輕人照樣能成精!但闫紅又說得刻薄了,說下大天來,謝安也罷,姜子牙也罷,寶钗也罷,境界與小紅賈芸(被《誤讀》一書稱為職場精英的人)大有不同。用我的習慣用語,他們是有所不為的。有所不為的是好人,無所不為的小紅與賈芸則不是好人,是壞人。寫劉備仁而近僞,寫諸葛智而近妖,人們有時候太仰視了,自己給自己造神,人有時候又确實理解不了比自己高三尺三的境界,也許最多理解到二尺二高,見了三尺三更不要說一丈二了,反而起火,叫做以權謀之尺度境界之腹。
作者對賈雨村的想像也極風格,似是深谙世事。她說:
目睹着賈雨村從清寒的布衣才子,學而優則仕……徹底失去本色,隻覺得順理成章。才子不是君子,有的是聰明而非智慧,他的思想框架如同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容易妥協,容易為自己找到借口,不但可以無恥,還可以享受自己的無恥。
隻是,我常想像,賈雨村是否也會在某一個潔淨的月夜,試着尋找一條回到從前的路,隔着蒼茫時光,隔着欲望的灰網,望向廟裡的多情少年,是否會有一絲惆怅,冰裂紋一般,從那顆藏污納垢的心靈中炸開,文人的舊習,就像還沒進化完的尾巴骨,在官袍下面,隐隐地作痛,他于是搖搖頭,自嘲地笑了。
我想告訴闫紅的是,文人是文人,也有三六九等,也有各種劣根性,把官場與文人絕對對立起來的依據可能是少不更事的一廂情願與自說自話。
作者敢說話,既能女性地體貼地談情說情,也能老到地辛辣地解剖人情事理。對于曹雪芹,對于各派紅學大家前輩,她都平視,都敢掄招。當也有說得不夠謙恭之處,乃至她說得露了怯,說明她對“紅”是知其一二,而不明其三四五六七。“紅”是小說,也是文獻,對紅的研究是文學也是曆史,更是文化。“紅”是立體的,全息的,不能看到一面就不顧乃至抛棄另一面。談紅正如談文學,談政治,忌瞎子摸象。我許多年前就愛說,王麻子賣刀,自賣自誇是可以理解的,搞成“王麻子剪刀,隻此一家别無分号”是不可以的。同樣,我喜讀闫紅的誤讀,不等于我不喜愛各種正讀、(考)證讀、深讀、探讀。大矣哉,紅樓夢!
見好就收,點到為止,寶钗從來沒有得意洋洋……這種姿态,雖不是欲擒故縱,卻無意中增加了她的分量。相形之下,黛玉就顯得過于要強,用力太過,不似寶钗那般優裕從容。
當年謝安盤桓東山,也是一點也沒耽誤他推銷自己,不然怎會有“謝安不出,将如蒼生何”的說法,所謂的退隐不過是退一步進兩步,炒作也分熱炒和冷炒兩種。
寶钗的志向,其實是不明确的,就像謝安逍遙東山,諸葛亮草堂高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樣一個官銜。他們志向遠大,大到空茫,不複是一官半職,當然更不是皇帝老兒的江山,而是必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抱負。《詩經》裡謝安最喜歡的一句是:銙谟定命,遠猶辰告,意思是:把宏偉的規劃審查制定,把遠大的謀略宣告于衆。他認為這裡面有一種雅人深緻,他不是尋常俗吏,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祿,正是這樣一種雅人深緻。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苦苦追求可能會适得其反,苦心經營也許是弄巧成拙,所以他們不把目标定死,隻要方向不錯,可以随機應變。他們積極争取的,隻是做一個有準備的人,使突如其來的機遇變成花環,一絲不錯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釣魚,願者上鈎,這是行為藝術,他擺出等待的姿态,卻不做過于積極的争取,手持魚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運神秘莫測,他隻靜靜地等待着,命運将要透給他的一點信息。
還了得嗎?闫紅居然能說出一套高妙的入世入仕寶鑒箴言!現在的年輕人照樣能成精!但闫紅又說得刻薄了,說下大天來,謝安也罷,姜子牙也罷,寶钗也罷,境界與小紅賈芸(被《誤讀》一書稱為職場精英的人)大有不同。用我的習慣用語,他們是有所不為的。有所不為的是好人,無所不為的小紅與賈芸則不是好人,是壞人。寫劉備仁而近僞,寫諸葛智而近妖,人們有時候太仰視了,自己給自己造神,人有時候又确實理解不了比自己高三尺三的境界,也許最多理解到二尺二高,見了三尺三更不要說一丈二了,反而起火,叫做以權謀之尺度境界之腹。
作者對賈雨村的想像也極風格,似是深谙世事。她說:
目睹着賈雨村從清寒的布衣才子,學而優則仕……徹底失去本色,隻覺得順理成章。才子不是君子,有的是聰明而非智慧,他的思想框架如同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容易妥協,容易為自己找到借口,不但可以無恥,還可以享受自己的無恥。
隻是,我常想像,賈雨村是否也會在某一個潔淨的月夜,試着尋找一條回到從前的路,隔着蒼茫時光,隔着欲望的灰網,望向廟裡的多情少年,是否會有一絲惆怅,冰裂紋一般,從那顆藏污納垢的心靈中炸開,文人的舊習,就像還沒進化完的尾巴骨,在官袍下面,隐隐地作痛,他于是搖搖頭,自嘲地笑了。
我想告訴闫紅的是,文人是文人,也有三六九等,也有各種劣根性,把官場與文人絕對對立起來的依據可能是少不更事的一廂情願與自說自話。
作者敢說話,既能女性地體貼地談情說情,也能老到地辛辣地解剖人情事理。對于曹雪芹,對于各派紅學大家前輩,她都平視,都敢掄招。當也有說得不夠謙恭之處,乃至她說得露了怯,說明她對“紅”是知其一二,而不明其三四五六七。“紅”是小說,也是文獻,對紅的研究是文學也是曆史,更是文化。“紅”是立體的,全息的,不能看到一面就不顧乃至抛棄另一面。談紅正如談文學,談政治,忌瞎子摸象。我許多年前就愛說,王麻子賣刀,自賣自誇是可以理解的,搞成“王麻子剪刀,隻此一家别無分号”是不可以的。同樣,我喜讀闫紅的誤讀,不等于我不喜愛各種正讀、(考)證讀、深讀、探讀。大矣哉,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