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八

關燈
效師。

    制犢鼻。

    浣而曝之。

    師見之曰。

    我裈何故在此。

    僧曰。

    某甲裈也。

    師曰。

    具何道理敢爾。

    僧禮拜曰。

    每蒙許與。

    切所欣慕。

    師曰。

    此豈戲論。

    與汝半年當吐血死。

    後半年其僧嘔血死于鹿門山。

    聞者異之元豐二年四月。

    予奉使京西南路。

    聞師之名緻而見之。

    問師法嗣何人。

    師曰。

    北塔。

    問北塔有何言句。

    師曰。

    為伊不肯與人說。

    遂請師住郢州大陽。

    谷隐大喜曰。

    我山中首座出世。

    盛集缁素請師升座。

    以為歆豔。

    師曰。

    承皓住谷隐十年。

    不曾飲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

    汝若不會來大陽。

    與汝說。

    攜拄杖下座。

    不顧而去。

    居數月。

    知荊南李公審言轉運使孫公景修。

    同請住當陽玉泉景德禅院。

    師機鋒孤峭。

    學者不能湊泊。

    人阙首座。

    維那曰。

    某人某人曾于某處立僧。

    為禅衆所歸。

    宜依諸方例請充。

    師叱曰。

    杜杜。

    又曰。

    孟八郎孟八郎。

    一日師從廚前過。

    見造晚面問曰。

    有客過耶。

    對曰。

    衆僧造藥石。

    師呼知事稱之曰。

    吾昔參禅。

    為人汲水舂米。

    今見成米面蒸炊造作。

    與供諸佛菩薩羅漢無異飽吃了并不留心參學。

    百般想念五味馨香。

    假作驢腸膳生羊骨鼈臛。

    喂飼八萬四千戶蟲。

    開眼随境攝。

    合眼随夢轉。

    不知主祿判官掠剩大王。

    随從汝抄劄消鑿祿料簿。

    教汝受苦有日在。

    于是徒衆不堪寂寥。

    谮之于縣令曰。

    長老不能安衆。

    惟上來下去點撿寒碎。

    縣令召師至縣。

    責之曰。

    大善知識不在方丈内端坐。

    兩廊下山門來去得許多。

    師曰。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長官以坐是佛耶。

    坐殺佛去也。

    長官茫然益敬禮之。

    狗子在室中。

    僧入請益。

    師叱一聲。

    狗出去。

    師雲。

    狗子卻會。

    汝卻不會。

    玉泉冬市四遠雲集。

    師于廊下畫一圓相。

    顧視大衆曰。

    賤賣賤賣。

    良久畫破曰。

    自家買自家買。

    冬至上堂曰。

    晷運推移布裈共赤。

    莫笑不洗。

    無來換替。

    正大觀知荊南。

    問如何是佛。

    截斷腳跟。

    又問。

    如何是佛。

    師曰。

    截斷腳跟。

    又問。

    如何是法。

    師曰。

    掀了腦蓋。

    師有頂相。

    自贊曰。

    粥稀後坐。

    床窄先卧。

    耳瞆。

    愛聲高。

    眼昏宜字大。

    其應機答話。

    隐顯不測。

    大緻若此。

    玉泉寺宇廣大弊漏。

    前後主者以營葺為艱。

    師曰。

    吾與山有緣。

    與僧無緣。

    修今世寺待後世僧耳。

    悉壞法堂方丈寝堂鐘樓慈氏閣關廟。

    而鼎新之。

    皆求予記其本末。

    師住山無筆硯文字。

    箱箧無兼衣囊錢。

    元祐六年遣人至江西。

    口白曰。

    老病且死。

    得百丈肅為代可矣。

    餘以喻肅。

    肅不顧往。

    十二月二十八日示寂。

    臨行門人迫以作頌。

    師笑曰。

    吾年八十一。

    病死舁屍出。

    兒郎齊着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

    師滅時地三震。

    會餘移漕淮西。

    召還谏省谪官金陵。

    不複詳師後事。

    今年十月被恩知洪州。

    途次太平。

    有德鴻者來谒。

    泣言。

    師之死。

    鴻适歸閩中。

    自閩聞訃。

    奔詣玉泉。

    師已葬于鬥山下。

    鴻營塔于始就緒。

    念先師神交道契。

    莫如公者。

    故間關數千裡。

    詣公求文。

    銘師之塔。

    予哀鴻不忘其師。

    乃追掇緒餘而銘之曰(文多不錄) ⊙法師元淨。

    字無象。

    徐氏。

    杭州於潛人。

    客有過其舍者曰。

    嘉氣上騰。

    當生奇男。

    既生左肩肉起如袈裟條。

    八十一日乃沒伯祖異之曰。

    宿世沙門必使事佛。

    八十一者殆其算欤。

    及師之終。

    果符其數。

    十歲出家。

    每見講座辄曰。

    願登此說法度人。

    十二就學于慈雲。

    不數年而齒高弟。

    後聞明智講止觀方便五緣曰。

    淨名所謂一食施一切。

    供養諸佛及諸賢聖。

    然後可食。

    此一方便也。

    師悟曰。

    今乃知色香味觸本具第一義谛。

    因泣下如雨。

    自是遇物無非法界。

    代講十五年。

    杭守呂臻請住大悲閣。

    嚴設戒律。

    其徒畏愛。

    臻為請賜紫衣辨才之号。

    七年翰林沈遘撫杭(仁宗嘉祐)謂。

    上竺本觀音道場。

    以音聲為佛事者。

    非禅那居。

    乃請師居之(此年始革禅為教)鑿山增室廣聚學徒。

    教庠之盛。

    冠于二浙。

    神宗熙甯三年。

    杭守祖無擇坐獄于槜李(攜音醉地名今嘉興)師以鑄鐘例被追辨。

    幸得釋寓止真如蘭若。

    拟金[鎞-囟+(奐-大)]設問答。

    述圓事理說發明祖意之妙。

    元豐元年有利山門施資之厚者。

    倚權以奪之。

    衆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敗聞。

    朝廷複卑師。

    衆複集(青獻趙公與師為世外友。

    為之贊曰。

    師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師歸。

    道場重輝。

    東坡寄詩曰。

    道人出山去。

    山色如死灰。

    白雲不解笑。

    青松有餘哀。

    忽聞道人歸。

    鳥語山容開。

    雲)三年複謝去。

    居南山之龍井。

    士庶争為築室。

    遂成伽藍。

    六年太守鄧伯溫請居南屏。

    明年複歸龍井。

    時靈山虛席。

    師以慈雲師祖道場。

    俯就衆請。

    及月餘定中見金甲神跪前曰。

    師于此無緣。

    不宜久住。

    既受冥告。

    遂還龍井。

    元祐四年蘇轼治杭。

    問師曰。

    此山如師道行者幾人。

    曰沙門多密行。

    非可盡識。

    将示寂。

    乃入方圓庵(秦觀記米芾書)宴坐謝賓客。

    止言語飲食。

    招衆寥告之曰(道替師也)吾淨業将成。

    若七日無障。

    吾願遂也。

    七日出偈告衆。

    即右脅而化。

    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塔成。

    東坡命子由為之銘。

     ⊙(癸酉) 淨因道臻禅師。

    字伯祥。

    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幼不茹葷。

    十四去上生院行頭陀行。

    又六年為大僧。

    閱大小經論。

    置不讀曰。

    此方便說耳。

    即持一缽走江淮。

    所參知識甚多。

    而得旨決于浮山遠公。

    江州承天虛席。

    緻臻非所欲。

    而遊丹陽寓止因聖。

    一日行江上覓舟。

    默計曰。

    當随所往信吾緣也。

    問舟師曰。

    載我舡尾可乎。

    舟師笑曰。

    師欲何之。

    我入汴舡也。

    臻曰。

    吾行遊京師。

    因載之而北。

    谒淨因大覺琏公。

    琏公使首衆僧于座下。

    及琏歸吳。

    衆請以臻嗣焉。

    開法之日。

    英宗遣中使降香賜紫方袍徽号。

    京師四方都會有萬好惡。

    貴人達官日門填。

    臻一日之慈聖上仙。

    神宗召至慶壽宮賜對甚喜。

    設高廣座恣人問答。

    左右上下鹹歎希有。

    歡動宮殿。

    賜與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

    憫名相之弊。

    始即相國為惠林智海二刹。

    其命立僧必自臻擇之。

    宿老皆從風而靡。

    神宗上仙。

    被诏而福甯殿說法。

    诏道臻素有德行可賜号淨照禅師。

    元祐八年八月十七日。

    前語門人淨圓曰。

    吾更三日行矣。

    及期沐浴更衣。

    說偈已跏趺而寂。

    閱世八十。

    坐六十有一夏。

    臻性慈靖退似不能言者。

    居都城西隅。

    衲子四十餘輩頹然不出戶。

    三十年如一日。

    奉身甚約。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絻掩胫。

    不多為叢褶曰。

    徒費耳。

    無所嗜好。

    乃能雪方丈之西壁。

    請文與可掃墨竹。

    謂人曰。

    吾使遊人見之。

    心目清涼。

    此君蓋替我說法也。

    嘗于慶壽宮說法。

    僧問。

    慈聖仙遊定歸何所。

    臻曰。

    水流元在海。

    月落不離天。

    上悅以為能加敬焉(黃魯直題其像曰。

    老虎無齒。

    卧龍不吟。

    千林月黑。

    六合雲陰遠。

    山作眉紅杏腮。

    嫁與春風不用媒。

    老婆三五少年目也。

    解東塗西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