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六

關燈
東漢。

     (丙子) 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

    明帝第五子。

    十九即位。

    戊子正月崩于章德殿。

    壽三十一。

    葬敬陵)治十三年。

     (庚辰) 帝命鄭玄等諸生作白虎通。

     (甲申) 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

    金人頌美。

    先帝緻佛之功。

    載漢書○有神雀鳳皇白鹿白烏之瑞) (丁亥) 改章和。

     (己醜) 和帝肇改永元(章第四子。

    十歲即位。

    乙巳崩章德前殿。

    壽二十七。

    葬慎陵)在位十七年。

     (乙巳) 改元興。

     (丙午) 殇帝隆改延平(和之少子。

    降誕百餘日。

    即位于元興元年十二月。

    時鄧太後臨朝稱制。

    次年八月崩崇德前殿。

    壽齡二歲。

    葬康陵)在正位一年。

     ⊙(丁未) 安帝祐改永初(章帝孫清河孝王慶之子。

    年十三即位。

    乙醜二月因南巡狩。

    幸于葉。

    崩之車辇。

    壽三十二。

    葬恭陵矣)治十九年。

     (甲寅) 改元初。

     ⊙(丁巳) 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者。

    羅閱城人也。

    姓毗舍佉。

    父光蓋。

    母嚴一。

    家富而無子。

    父母禱于佛塔而求嗣焉。

    一夕母夢吞明暗二珠。

    覺而有孕。

    經七日有一羅漢。

    名賢衆。

    至其家。

    光蓋設禮。

    賢衆端坐受之。

    嚴一出拜。

    賢衆辟席雲。

    回禮法身大士。

    光蓋罔測其由。

    遂取一寶珠。

    跪獻賢衆。

    試其真僞。

    賢衆即受之。

    殊無遜謝光蓋不能忍。

    問曰。

    我是丈夫。

    緻禮不顧。

    我妻何德。

    尊者辟之。

    賢衆曰。

    我受禮納珠。

    貴福汝耳。

    汝婦懷聖子。

    生當為世燈慧日。

    故吾辟之。

    非重女人也。

    賢衆又曰。

    汝婦當生二子。

    一名婆修盤頭。

    則吾所尊者也。

    二名刍尼(此雲野鵲子)昔如來在雪山修道。

    刍尼巢于頂上。

    佛既成道。

    刍尼受報為那提國王。

    佛記雲。

    汝至第二五百年。

    生羅閱城毗舍佉家。

    與聖同胞。

    今無爽矣。

    後一月果生二子。

    尊者婆修盤頭。

    年至十五。

    禮光度羅漢出家。

    感毗婆诃菩薩與之授戒。

    行化至那提國。

    彼王名常自在。

    有二子。

    一名摩诃羅。

    次名摩拏羅。

    王問尊者曰。

    羅閱城土風與此同異。

    尊者曰。

    彼土曾三佛出世。

    今王國有二師化導。

    曰二師者誰。

    尊者曰。

    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一神力大士出家繼聖。

    即王之次子摩拏羅是其一也。

    吾雖德薄敢當其一。

    王曰。

    誠如尊者所言。

    當舍此子作沙門。

    尊者曰。

    善哉大王。

    能遵佛旨。

    即與受具付法。

    偈曰。

    泡幻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尊者付法已。

    踴身高半由旬。

    屹然而住。

    四衆仰瞻虔請。

    複坐跏趺而逝。

    茶毗得舍利建塔。

    當後漢安帝十一年丁巳歲也。

     (庚申) 改永甯。

     (辛酉) 改建光。

     (壬戌) 改延光。

     (甲子 四七) 王十八年也。

     (丙寅) 北鄉侯懿(章帝孫。

    濟北王壽之子。

    閻太後立之。

    是年三月即位。

    至十月而薨。

    治二百七十二日) 順帝保改永建(安帝子。

    年十一登位梁商父子秉政。

    甲申八月崩玉堂前殿。

    壽三十。

    葬于憲陵。

    永甯初為太子)在位十九年。

     (壬申) 改陽嘉。

     (丙子) 改永和。

     (壬午) 改漢安。

     (甲申) 改建康。

     (乙酉) 沖帝炳改永嘉(順帝子。

    母曰虞貴人。

    建康甲申八月即位。

    時年二歲。

    梁太後臨朝。

    梁冀輔政。

    次年三月而崩玉堂前殿。

    壽三歲。

    葬于懷陵)運數一年。

     (丙戌) 質帝缵改本初(章帝玄孫。

    渤海王鴻之子也。

    八歲即位。

    聰惠夙成。

    嘗朝會日。

    梁冀曰跋扈将軍。

    冀惡之。

    鸩于玉堂前殿。

    壽九歲葬靜陵)在位一年。

     ⊙(丁亥) 桓帝志改建和(章帝曾孫。

    蠡吾侯翼之子。

    十五即位。

    梁冀輔政。

    永康丁未崩于德陽前殿。

    壽三十六。

    葬宣陵也)在位二十一年。

     ⊙(己醜) 安息國沙門。

    安清字世高。

    本世子當嗣位。

    讓之叔父舍國出家。

    既至洛京譯經二十九部。

    一百七十六卷。

    絕筆于靈帝建甯三年。

    因附舟浮遊次廬山之[邱-丘+共]亭廟。

    舣舟祠下廟神靈甚。

    能分風送往來之舟。

    有乞神竹者。

    未許而斫。

    神怒覆其舟緻竹斫處。

    過者雀息汗下。

    高之舟人奉牲請福。

    神辄降語曰。

    舟有沙門。

    乃不與俱來耶。

    高至廟下神複降與高語奮。

    因泣曰。

    弟子家此湖。

    千裡皆所轄。

    坐宿多嗔今報形極醜。

    又旦夕且死必入地獄。

    有缣千段并雜寶玩。

    當為建寺塔為冥福。

    高許之。

    徐曰。

    能出形相勞苦乎。

    神曰。

    形惡奈何。

    高曰。

    第出之。

    于是出其首帳中。

    蓋巨蟒也。

    高梵語咒之。

    蟒若雨淚俄不見。

    高舟未發。

    有少年跪前。

    高又咒之乃去。

    舟人問誰氏子。

    高曰。

    廟神已脫蟒形。

    故來謝耳。

    高至豫章建寺。

    即今大安是也。

    由高而名蓋江淮寺塔之始。

     (庚寅) 改和平。

    是年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谶。

    亦雲支谶。

    至洛陽。

    少時習語大通華言。

    遂譯經。

    至中平年凡二十一部。

    六十三卷。

    永興元年桓帝于宮中鑄黃金浮圖老子像。

    覆以百寶華蓋。

    身奉祀之。

    由是百姓向化。

    事佛彌盛。

     (辛卯) 改元嘉。

     世尊示滅一千一百年矣。

     (癸巳) 改永興。

     (乙未) 改永壽。

     (戊戌) 改延熹。

     ⊙(乙巳) 第二十二祖摩拏羅者。

    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

    年三十遇婆修祖師。

    出家傳法至西印度。

    彼國王名得度。

    即瞿昙種族。

    歸依佛乘勤行精進。

    一日于行道處現一小塔。

    欲取供養衆莫能舉。

    王即大會梵行禅觀咒術等三衆。

    欲問所疑。

    時尊者亦赴此會。

    是三衆皆莫能辨。

    尊者即為王廣說塔之所因(阿育王造塔此不繁錄)今之出現。

    王福力之所緻也。

    王聞是說。

    乃曰。

    至聖難逢世樂非久。

    即傳位太子。

    投祖出家。

    七日而證四果。

    尊者深加慰誨。

    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

    今異域有大法器。

    吾當化令得度。

    曰師應迹十方動念當至。

    甯勞往邪。

    尊者曰然。

    于是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那比丘曰。

    汝在彼國教導鶴衆。

    道果将證宜自知之。

    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

    忽睹異香成穗。

    王曰。

    是何祥也。

    曰此是西印度傳佛心印祖師摩拏羅将至。

    先降信香耳。

    曰此師神力何如。

    答曰。

    此師遠承佛記。

    當于此土廣宣玄化。

    時王與鶴勒那俱遙作禮。

    尊者知已即辭得度比丘往月氏國。

    受王與鶴勒那供養。

    後鶴勒那問尊者曰。

    我止林間已經九白(印土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

    幼而聰慧。

    我于三世推窮莫知其本。

    尊者曰。

    此子于第五劫中。

    生妙喜國婆羅門家。

    曾以旃檀施于佛宇作槌撞鐘。

    受報聰敏為衆欽仰。

    又問。

    我有何緣而感鶴衆。

    尊者曰。

    汝第四劫中。

    嘗為比丘。

    當赴會龍宮。

    汝諸弟子鹹欲随從。

    汝觀五百衆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

    時諸子曰。

    師常說法。

    于食等者于法亦等。

    今既不然。

    何聖之有。

    汝即令赴會。

    自汝舍生趣生轉化諸國。

    其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生于羽族。

    今感汝之惠故。

    為鶴衆相随。

    鶴勒那聞語曰。

    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尊者曰。

    我有無上法寶。

    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而說偈曰。

    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随流認得性。

    無喜複無憂。

    時鶴衆聞偈飛鳴而去。

    尊者跏趺寂然奄化。

    鶴勒那與寶印王起塔。

    當後漢桓帝十九年乙巳歲也。

     (丁未) 改永康。

     大教至東夏一百年矣。

     ⊙(戊申) 靈帝宏改建甯(章帝玄孫。

    渎亭侯苌之子。

    十二即位。

    己巳四月崩南宮。

    壽三十四。

    葬文陵)在位二十二年(寶武立之) (壬子) 改熹平。

     ⊙(癸醜) 是年天竺沙門竺佛朔至洛陽。

    譯道行般若經。

    棄文存質深得經意。

    至光和中同支谶譯般舟三昧經共三卷。

    是歲安息國優婆塞都尉安立至洛邑。

    同清信士嚴佛調譯經七部。

    于時複有沙門支曜康巨康猛詳昙果竺大力。

    皆善方言。

    終漢世譯經凡三百餘部。

     (丙辰) 诏刻五經文字。

    立于太學門外。

     (戊午) 改光和。

     ⊙(甲子 四八) 改中平○道始黃巾作叛(初钜鹿張角假術治病謀反。

    自稱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