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四

關燈
疑哉。

    史記本傳。

    莫知所終。

    化胡浪語雲。

    過流沙。

    将如來降誕之祯。

    合老子過關之氣。

    汝雖巧會僞說孰憑。

    案炖煌實錄雲。

    周桓王二十九年。

    幸閑豫庭。

    與群臣對論古今。

    王曰。

    老聃父何如人也。

    天水太守索綏對曰。

    老聃父姓韓名虔字元卑。

    癃跛下賤胎則無耳。

    一目不明孤單乞貸。

    年六十二無妻。

    與鄰人益壽氏宅上牧豬老婢子曰精敷。

    野合懷胎。

    八十一年而生。

    老子生時皓首。

    故曰老君。

    此本實迹蔽而不傳。

    偷竊他能欲張老聖。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言信與。

     三番作佛僞第十一(第三十四化雲。

    老君告胡王曰。

    使我弟子為佛。

    汝當師之。

    即使尹喜變身為佛。

    與胡人為師。

    令作桑門授以浮圖之法。

    說四十二章經。

    又雲。

    老君至舍衛國。

    自化作佛坐七寶座。

    身長百千萬丈。

    遍滿虛空。

    又雲老君将欲再整釋教。

    以周莊王九年。

    乃于梵天命煩陀王老君弟子。

    乘月精托陰天竺摩耶夫人胎。

    至十年四月八日右脅降生。

    後入雪山修行六年。

    道成類佛陀衆。

    号末牟尼。

    至匡王四年解化。

    太上命升賈奕天。

    為善惠仙人) 辯曰。

    夫根深果茂。

    源遠流長。

    虎嘯風生。

    龍吟霧起。

    聖人利見皆有深源。

    昔植善因今感妙果。

    我佛世尊三無數劫積行累功。

    六度無舍而求菩提。

    棄身命如恒河沙。

    捐國城如微塵數。

    莊嚴世界誘掖群生。

    然後應然燈記。

    補迦葉位。

    下生中印托化王宮。

    七步周行指天地而猶貴。

    三十二相映日月而争輝。

    四王捧足出塵寰。

    六年行滿而成道。

    現身百億國土。

    說法四十九年。

    播聲教于人天。

    摧外道于雙樹。

    化緣事畢卻返無為。

    應物适時如是示現。

    何待老子始化尹喜變身。

    掩他神功矜為己勝。

    佛生周昭之代。

    老降定王之朝。

    世隔一十七帝。

    年經三百餘祀。

    化已滿于天下。

    教已滿于龍宮。

    家仰仁慈之風。

    國遵釋氏之範。

    豈假李耳重整煩陀再現。

    援前着後谄诳庸愚。

    昔日過關。

    雇徐甲而為從。

    奚有天人侍衛乎。

    乘鹿柴車。

    何有七寶之座乎。

    廣颡聃耳。

    焉有萬丈之身乎。

    狡佞不經欺賢誷聖。

    鲲化為鵬。

    蓋緣自變。

    蛇蛻為雉。

    匪假他功。

    此皆物理自然。

    陰陽感召。

    待時而發。

    非他使然。

    老子自是凡人。

    身為臣子。

    何能别生神聖更使尹喜作佛。

    昧自心靈瞎他眼目。

    悖禮慢聖殃報拔舌。

    善惠仙人将登八地。

    遇燃燈佛受無生記。

    此乃世尊往昔之号。

    既然成佛功成果滿。

    化緣事畢入于涅槃。

    遷神常樂之鄉。

    永入無為之境。

    豈可作佛事畢更作善惠仙人。

    将後着前一何錯亂。

    妄竊不真壞人視聽。

    夫上天雖樂終是輪回。

    不免三災之殃。

    難逃五衰之苦。

    聖人超出生死苦樂兩忘。

    高超三界之津獨步六塵之表。

    何返歸天上卻入嚣塵。

    雜污我聖人。

    欺謾我大覺。

    此同棄天子之尊嚴。

    慕厮養之賤役。

    舍華堂之廣廈。

    悅蔀屋之茅檐。

    汝欣賈奕之榮。

    我恥糞土之辱。

    隋大臣楚國公楊素行經樓觀。

    見壁間畫像問道士曰。

    此何圖也。

    道士對曰。

    老子化胡成佛圖。

    素曰。

    承聞老子化胡。

    胡人不受。

    老子變身作佛。

    胡人方受。

    是則佛能化胡。

    道不能化。

    何言老子化胡也。

    道士不能加答。

    善哉楊素之言。

    此通人之論雲。

    若胡人不先知有佛。

    讵肯受佛之化乎。

    以此考之。

    則印土先有佛矣。

    而言尹喜作佛老子始變。

    何欺吾門之深。

    乎(樓觀尹喜故宅在開之南。

    今道士居之仍在) 冒名僭聖僞十二(第四十八化雲。

    商太宰問夫子曰。

    夫子聖人欤。

    孔子對曰。

    聖則丘何敢焉。

    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

    太宰曰。

    三王聖者欤。

    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

    聖則丘不知。

    太宰曰。

    五帝聖者欤。

    孔子曰。

    五帝善任二義者。

    聖則丘弗知。

    太宰曰。

    三皇聖者欤。

    孔子曰。

    三皇善任因時者。

    聖則丘弗知。

    太宰大駭曰。

    然則孰者為聖。

    孔子動容有問。

    曰丘聞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丘疑其為聖人也。

    史志經雲。

    孔子在魯。

    老子在周。

    以魯望周之洛陽。

    故在西方。

    蓋指老子為西方聖人也。

    孔子問禮之時。

    先有猶龍之歎。

    故此指老子也) 辯曰。

    夫自炫自媒。

    婦女之醜行。

    不矜不伐。

    聖人之深能。

    是以舜美禹功。

    嘉有勳而弗競。

    孔稱孟反(孟之反)猶退厚而居薄。

    由是美譽播于千秋。

    謙放光輝于四海。

    上之所引。

    具見列子仲尼篇中。

    古今通論。

    以謂此夫子推佛為西方大聖人之語也(唐琳法師對太宗之表。

    張丞相作護法論。

    皆引此文佛西方聖人也)未聞老子在周孔子在魯故指老子為西方聖人。

    竊名冒聖欺我何多。

    僭聖人者不仁。

    言乖理者非智。

    且道源之祖肇起黃帝。

    非幹老子。

    老子師容成子演五千文縱然說聖不能趕于軒轅。

    既三皇五帝孔子不推為聖。

    返指老子而為聖人。

    不亦過乎。

    蓋我世尊功圓萬行果證十身。

    流光遍于刹塵。

    分身應于沙界。

    不可以人事測。

    不可以處所求。

    實三界之大師。

    是四生之慈父。

    寰中獨步。

    為王中之法王。

    出世獨尊。

    為聖中之大聖。

    故能高拱覺場威行萬國。

    縱使周公之制禮作樂。

    孔子之述易删詩。

    蔔偃之文章。

    端木之言語馬遷之辯博。

    葛洪之該通。

    輔嗣之玄談。

    左慈之神化。

    并驅馳于域内。

    言未涉于大方。

    可為善世之高流。

    難作出塵之聖者。

    案天竺聖方群賢所聚。

    過去諸佛共生于彼。

    範晔漢書雲(後漢西域傳史論文)其土則殷乎中土。

    玉燭和暢靈聖之所降集。

    賢懿之所挺生。

    故古昔賢能時有往者。

    老子西升經雲。

    聞道竺幹(今改為開道竺幹)有古皇先生。

    善入無為。

    不始不終。

    永存綿綿。

    是以西行。

    又古本化胡經雲。

    我生何以晚。

    泥洹一何早。

    不見釋迦文。

    心中空懊惱。

    此則老子自指于佛。

    為西方聖人也。

    又黃帝夢遊華胥之國。

    其國在弇州之西。

    王邵注雲。

    此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