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五

關燈
(壬子) 改景福。

     (甲寅) 改乾甯。

     (丁巳) ○吳行密(字化源。

    姓楊氏。

    廬州合肥人。

    家世微賤。

    有膂力能舉千斤。

    日行三百裡。

    為本州步健破巢功大。

    昭宗封淮南王。

    進封楚王。

    梁祖封吳王卒。

    是年始封。

    至梁祖二年。

    據廬州十二年。

    壽五十。

    四子渥據淮南) ⊙乾甯四年趙州從谂禅師示寂閱歲一百二十。

    師曹州人。

    姓郝氏。

    落發未具戒。

    便造南泉。

    泉一見深器之。

    一日問。

    如何是道。

    泉雲。

    平常心是道。

    師曰。

    還可趣向不。

    曰拟向即乖。

    師曰。

    不拟如何知是道。

    泉雲。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地。

    猶如太虛廓然虛豁。

    豈可強是非耶。

    師于言下大悟。

    自是周旋南泉之門。

    凡二十年。

    次遍曆諸方。

    後歸北地。

    衆請住趙州觀音古刹。

    示衆曰。

    如明珠在掌。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老僧有時将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

    有時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

    佛是煩惱。

    煩惱是佛。

    問曰。

    未審佛是誰家煩惱。

    師曰。

    與一切人煩惱。

    僧雲。

    如何免得。

    師雲。

    用免作麼。

    問師還入地獄不。

    答雲。

    老僧末上入。

    僧雲。

    大善知識為什麼卻入地獄。

    師雲。

    若不入阿誰教化女。

    真定帥王公攜諸子入院。

    師坐而問曰。

    大王會麼。

    王雲。

    不會。

    師雲。

    自小持齋今已老。

    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公加禮而去。

    一日示衆曰。

    金佛不度爐。

    木佛不度火。

    泥佛不度水。

    真佛屋裡坐。

    菩提涅槃真如佛性盡是貼體衣服。

    亦名煩惱。

    不問即無煩惱。

    且實際理地什麼處着得。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女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

    若不會道截取老僧頭去。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心若無異萬境一如。

    既不從外得。

    更拘執作什麼。

    如羊相似。

    拾物安向口裡。

    老僧見藥山和上道。

    有人問着便交合取狗口。

    老僧亦交合卻口。

    師之玄言天下推為宗門妙唱雲。

     (戊午) 改光化○聖胄集成(華嶽玄偉禅師。

    編次貞元已來宗師機緣。

    行于世) (庚申) 上與崔胤謀誅宦官(劉季述等。

    以禁軍劫天子。

    幽于少陽院。

    矯诏立太子即帝位) (辛酉) 改天複○(韓全誨等。

    劫帝幸鳳翔○是年進錢镠爵越王) ⊙雲居道膺禅師示寂。

    師幽州玉田人。

    參洞山價公契悟宗旨。

    價深可之曰。

    此子已後千萬人把不住。

    一日問曰。

    昔南泉問講彌勒下生經僧雲。

    彌勒什麼時下。

    生僧曰。

    見在天宮。

    當來下生。

    南泉雲。

    天上無彌勒。

    地下無彌勒。

    師問。

    隻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

    未審誰與安名。

    洞山直得禅床震動。

    乃曰。

    膺阇黎。

    及結庵于後洞。

    日感天廚奉供。

    洞山勉令随方接人。

    遂登雲居。

    學徒奔湊。

    至一千五百衆。

    嘗示衆曰。

    古人雲。

    地獄未是苦。

    若向此衣單下不明大事。

    卻是最苦。

    女等既在這個行流。

    十分去九不較多也。

    更着些子精彩。

    便是上座不屈平生行腳。

    不辜負叢林。

    古人道。

    欲得保任此事。

    須向高高峰頂立。

    深深海底行。

    方有些子氣力。

    汝若大事未辦。

    須履踐玄途。

    又曰。

    汝等師僧家。

    發言吐氣須有來由。

    凡問事須識好惡尊卑良賤。

    信口無益。

    傍家到處覓相似語言。

    所以尋常向兄弟道。

    莫怪不相似。

    恐同學太多去。

    第一莫将來。

    不相似。

    八十老人出場屋。

    不是小兒戲。

    一言參差千裡萬裡難為收攝。

    直至敲骨打髓。

    須有來由。

    言語如鉗夾鈎鎖相續不斷。

    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新。

    可不是精得妙底事。

    道女知有的人終不取次。

    十度拟發言。

    九度卻休去。

    為什麼如此。

    恐怕無利益。

    體得的人心如臘月扇。

    口邊直得醭出。

    不是汝強為。

    任運如此。

    欲得恁麼事。

    須是恁麼人。

    既是恁麼人。

    何愁恁麼事。

    學佛邊事是錯用心。

    假饒解得千經萬論。

    講得天華落石點頭。

    亦不幹自己事。

    況乎其餘有何用處。

    若将有限心識。

    作無限中用。

    如将方木逗圓孔。

    多少差訛。

    設使攢花簇錦事事及得盡一切事。

    亦隻喚作了事人無過人。

    終不喚作尊貴。

    将知尊貴邊着得什麼物。

    不見從門入者非寶。

    捧上不成龍知麼。

    又曰。

    如好獵狗。

    隻解尋有蹤迹底。

    忽遇羚羊挂角。

    莫道迹氣亦不識。

    僧問。

    羚羊挂角時如何。

    師曰。

    六六三十六。

    曰不會。

    師雲。

    不見道無蹤迹。

    一僧在房内看經。

    師隔窗問。

    阇黎念者是什麼經。

    對曰。

    維摩經。

    曰不問維摩經。

    念者是什麼經。

    其僧有省。

    師臨終前期五日。

    為衆開最後方便。

    序出世始末。

    衆皆怆然。

    至時端坐而化。

    後唐谥曰弘覺禅師。

     ⊙(甲子) 改天祐(正月朱全忠。

    奉天子遷洛陽。

    八月弑之。

    而立少子祝。

    年十二) (乙醜) 哀帝祝天祐二年○(彗竟天○昭第九子。

    朱全忠弑昭立帝。

    時年十三。

    軍國之政禀全忠。

    年十七歲。

    梁王使劉[栗-木+(革  月)]害焉。

    葬溫陵。

    谥景宗。

    在位三年) (丙寅) 濮王紃(昭之子。

    少帝遇鸩暴崩。

    梁王與百僚号恸。

    衆議即位。

    如周公故事。

    天祐四年禅位于梁。

    遇鸩而卒)右唐十九帝(不與武後)凡二百九十年(而朱溫篡之) 五代。

     ⊙叙曰。

    後梁朱氏篡唐。

    閱五朝八姓。

    十有三君。

    五十三載。

    歐陽文忠公泫春秋着為五代史。

    古所謂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

    然自秦漢而下。

    禍起蕭牆變生肘腋。

    君臣父子之際。

    所不忍願聞者。

    奚更不懼之多乎。

    予嘗以唐新舊本紀參校。

    粗見文忠師仰春秋。

    略例紀事褒貶之妙。

    非他史所及。

    因采數十端着新唐史本紀。

    略例一篇。

    及得五代史。

    閱其自發述作之意。

    與予言亦頗合。

    然舉春秋宗王之作裁正唐史可也。

    以之緻虛名盛禮。

    而歆豔五代之君。

    不幾于枉設乎。

    朱全忠弑昭宗滅唐祚。

    雖王莽劉曜之惡。

    不足以比之。

    及其有國。

    父父子子。

    更相屠僇。

    不殊犬豕之死。

    正吾教善惡因果之效也。

    文忠篾視而不取。

    特假春秋峨巍位号朝儀。

    以贲之。

    卒無一辭深誅痛責。

    使世忠良閱之。

    曷以洩胸中之不平乎。

    荊國王文公嘗歎惜文公不修晉書而修五代史。

    予之言蓋文公歎惜之意也。

    至于李克用石敬瑭劉知遠。

    皆突厥沙陀夷狄之種。

    朱全忠郭威乃中國人。

    反不若三夷狄近人類也。

    郭威代漢及養子世宗。

    頗有聲。

    然議者概見而未知詳夫。

     ⊙(丁卯) 梁太祖溫。

    改開平○僖宗賜姓全忠。

    禅唐之後更名晃字匡聖。

    本宋州砀山午溝裡人。

    父曰誠。

    以五經教之。

    果篡唐祚。

    年六十一。

    為子友圭弑矣。

    在位六年。

    都汴遷洛○雷氏曰(梁祖失溫庶人。

    末帝三主十七) ○吳越镠(字具美。

    姓錢氏。

    杭州臨安人。

    少無賴閑散。

    僖宗時為董昌偏将。

    以弩射死黃巢先鋒。

    斬首數百。

    巢不敢犯臨安。

    昌以為都指揮。

    昌亦叛。

    镠以狀聞昭宗。

    昭以镠為淅東招讨使。

    既下昌。

    進封天下兵馬都元帥。

    至梁進封吳越王。

    後唐莊入洛。

    賜玉冊金印。

    因稱吳越王。

    壽八十一。

    立杭州。

    二十一年)○雷氏曰(錢杭吳越五主八四) 燕守光(姓劉氏。

    深州樂壽人。

    父仁恭事幽州李可有大勳烈光亦如之。

    八月自号大燕皇帝。

    改元應天。

    立幽州十九年)○雷氏曰(守元僭燕一十九年) ⊙(戊辰) 五月雪峰義存禅師示寂。

    師泉州人。

    姓曾氏。

    十七落發。

    往幽州受具。

    綿曆禅會緣契德山。

    鹹通中登象骨山。

    雪峰創院玄侶奔萃。

    懿宗賜号真覺大師。

    上堂僧問。

    拈[袖-由+追]豎拂不當宗乘。

    和尚如何指示。

    師豎起拂子。

    其僧抱頭而出。

    師乃不顧。

    道怤問。

    隻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

    師曰。

    兼不立文字語句。

    怤曰。

    隻如不立文字語句。

    師如何傳。

    師良久。

    怤禮拜。

    師曰。

    更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