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四

關燈
者。

    法無盡也。

    日從屋出者。

    汝今入道之相也。

    照耀天地者。

    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本名香衆。

    師因易今名焉。

    梵語提多迦。

    此雲通真量也。

    多迦聞師說已。

    歡喜踴躍而唱偈言。

    巍巍七寶山。

    常出智慧泉。

    回為真法味。

    能度諸有緣。

    鞠多尊者亦說偈曰。

    我法傳于汝。

    當現大智慧。

    金日從屋出。

    照耀于天地。

    提多迦聞師妙偈設禮奉持。

    後至中印度。

    彼國有八千大仙。

    彌遮迦為首。

    聞尊者至率衆瞻禮。

    謂尊者曰。

    昔與師同生梵天。

    我遇阿私陀仙人授我仙法。

    師逢十力弟子修習禅那。

    自此報分殊塗已經六劫。

    尊者曰。

    支離累劫誠哉不虛。

    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彌遮迦曰。

    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記雲。

    汝卻後六劫。

    當遇同學獲無漏果。

    今也相遇。

    非宿緣邪。

    願師慈悲今我解脫。

    尊者即度出家命聖授戒。

    餘仙衆始生我慢。

    尊者示大神通。

    于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

    乃告彌遮迦曰。

    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傳迦葉。

    展轉相授而至于我。

    我今傳汝。

    當護念之。

    乃說偈曰。

    通達本法心。

    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說偈踴身虛空作十八變。

    火光三昧自焚其軀。

    彌遮迦與八千比丘。

    同收舍利于班茶山中起塔供養。

    即莊王五年己醜歲也。

     (庚子) 僖王胡齊(莊王子一名厘)治五年○五霸次興(中庸子曰。

    [栗-木+(革  月)]者假也用威刑而防政。

    使仁義而不湮。

    秦漢皆[栗-木+(革  月)]道也。

    春秋稱五[栗-木+(革  月)]者。

    左傳曰。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孔子稱為五[栗-木+(革  月)]之首○晉文公召天子于河陽而朝諸侯矣○秦缪公因伐鄭而敗諸崤悔過修德○宋襄公為鹿上之盟。

    求諸侯于楚。

    楚人許之○楚莊王率諸侯伐陳。

    而立陳靈公。

    諸侯皆伏矣) (乙巳) 惠王阆(僖王子。

    初莊王嬖姬妃生子頹。

    頹有寵而後作亂。

    王奔鄭。

    鄭伯伐頹殺之立王。

    時齊桓伐楚子。

    責包茅不貢入周矣) (甲子 三四) 治二十五年。

     ⊙(庚午) 襄王鄭(惠王子。

    子帶作亂。

    王奔鄭。

    晉文公殺子帶立王)治三十三年。

     (辛未) 世尊入滅三百年矣(此後龍猛菩薩。

    造中論。

    等破除有見。

    後提婆等諸大論師。

    造百論等。

    弘闡大義了義燈明) ⊙(甲申) 第六祖彌遮迦者。

    中印度人也。

    既傳法已。

    遊化至北天竺國。

    見稃灕之上有金色祥雲歎曰。

    斯道人氣也。

    必有大士為吾法嗣。

    乃入城。

    于阛阓間有一人。

    手持酒器逆而問曰。

    師何方而來。

    欲往何所。

    師曰。

    從自心來。

    欲往無處。

    曰識我手中物否。

    師曰。

    此是觸器而負淨者。

    曰師還識我否。

    師曰。

    我即不識。

    識即非我。

    又謂曰。

    汝試自稱名氏。

    吾當後示本因。

    彼因說偈而答。

    我從無量劫。

    至于生此國。

    本姓頗羅堕。

    名字婆須密。

    師曰。

    我師提多迦說。

    世尊昔遊北印度。

    語阿難言。

    此國中吾滅後三百年有一聖人。

    姓頗羅堕。

    名婆須密。

    而于禅祖當獲第七。

    世尊記汝。

    汝應出家。

    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

    我思往劫。

    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

    彼佛記我雲。

    汝于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

    今符師說。

    願加度脫。

    師即與披剃複圓戒相。

    乃告之曰。

    正法眼藏今傳于汝。

    勿令斷絕。

    乃說偈曰。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說偈已。

    入師子奮迅三昧。

    踴身虛空高七多羅樹。

    卻複本座。

    化火自焚。

    婆須密收靈骨貯七寶函。

    建浮圖置于上級。

    即襄王十五年甲申歲也。

     (癸卯) 頃王壬臣(襄王子)治六年(楚莊王始[栗-木+(革  月)]) (己酉) 匡王班(頃王子)在位六年。

     (壬子) ○(有雲。

    此年世尊入滅者。

    破邪論引誤) ⊙(乙卯) 定王瑜(匡王子)治二十一年○(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 ⊙(丁巳) 老聃氏。

    于是年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國陳郡苦縣賴鄉曲仁裡。

    魏書雲。

    老聃父姓韓名幹字元畢。

    母曰精敷。

    二合而娠。

    孕八十年而生于李樹下。

    因以為姓。

    名耳字伯陽。

    身長四尺六寸。

    額凸眉粗反唇骞鼻髆尖[膫-(日/小)+(誇-大)]闊聃耳髼頭。

    故谥曰聃。

    以疑獨之道秘于心。

    三寶之德資于用。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景王己卯紫氣浮關。

    欲往流沙。

    時有函關令尹喜。

    知道之人也。

    乃請言教。

    老氏遂着道德二篇。

    合五千言。

    皆評大道也。

    既而弗克。

    至于流沙。

    薨于槐裡。

    年八十四歲。

    時有秦佚之吊。

    三号而出。

    是知天命殒于周也。

     (甲子 三五) 墓在槐裡西南三十裡渭水之陽。

    今興平縣也。

    佛先三百四十五年。

     ⊙(辛未) 第七祖婆須密者。

    北天竺國人也。

    姓頗羅堕。

    常服淨衣執酒器遊行裡闬。

    或吟或嘯。

    人謂之狂。

    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志。

    自惺前緣投器。

    出家授法。

    行化至迦摩羅國。

    廣興佛事。

    于法座前忽有一智者。

    自稱我名佛陀難提。

    今與師論義。

    師曰。

    仁者論即不義。

    義即不論。

    若拟論義終非義論。

    難提知師義勝。

    心即欽伏曰。

    我願求道沾甘露味。

    尊者遂與剃度而授具戒。

    複告之曰。

    如來正法眼藏我今傳汝。

    汝常護持。

    乃說偈曰。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尊者即入慈心三昧。

    時梵王帝釋及諸天衆。

    俱來作禮而說偈言。

    賢劫衆聖祖。

    而當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請為宣佛地。

    尊者從三昧起。

    示衆雲。

    我所得法而非有故。

    若識佛地離有無故。

    說此語已。

    還入三昧示涅槃相。

    難提即于本座起七寶塔以葬全身。

    即定王十七年辛未歲也。

     (丙子) 簡王夷(定王子)治十四年。

     (丁醜) ○老氏仕周為守藏吏。

    時年二十二矣。

     (己醜) ○老氏遷太史令。

    時年三十四矣。

    一雲。

    柱下史。

    自是五十四年不調。

    時人目為吏隐也。

    王十四年。

    魯襄元也。

     (庚寅) 靈王洩心(簡王子)生而有髭。

    治二十七年。

     ⊙(庚戌) 二十一年。

    老氏五十五歲矣。

     ⊙孔子生幹魯國今兖州鄒邑平鄉晉昌裡。

    實隐公後第九代襄公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初四日。

    按殷本紀。

    孔子父姓叔梁名纥。

    為鄒邑宰。

    先娶鄒氏女。

    生子孟皮。

    不才。

    後娶顔氏女名征。

    在夫婦禱尼丘山而生孔子生而有發。

    身長九尺六寸腰帶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