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俠之死的破綻

關燈
作者:佚名

    在射雕中,桃花島江南五怪之死在書中占極重要的地位,然而金庸卻在此留下一個極大的破綻。郭靖與黃蓉在從南帝處療傷回來時,途中偶遇周伯通、洪七公和柯鎮惡三人,柯鎮惡要殺黃蓉為郭靖所阻,黃郭二人於是回桃花島。發現江南五怪喪身桃花島上,其中南希仁在臨終前,見到郭靖一面,并努力寫下“殺我者乃十"四個半字,還打了黃蓉肩上一掌,将毒血留在軟胃甲上,後來楊康為滅口,狙殺黃蓉,又中這軟胃甲上得毒而死,使得後來楊過對黃蓉耿耿于懷。一個人在臨死時似乎應該寫下兇手名字在先,比如“某某殺我"比較正常,文中略顯不合理。

    更大的問題在于此時歐陽鋒等人離島至少有一天了,南希仁不可能還能拖那麽久。記得歐陽鋒在殺鲨魚時,僅一個多時辰就将全部鲨魚殺死了,後來楊康在中毒後,也僅能說幾句話就死了。老玩童周伯通在桃花島上曾被歐陽鋒群蛇中的一條咬了一口,老玩童周伯通的中毒反應也很快,一會兒就快要死了,全靠郭靖的血能解毒,将血灌入周伯通的口中,才救回老玩童的一命,南希仁沒有理由能拖過一整天,直等到見到郭靖一面。我覺得這是作者為神雕中對楊過的行為有所辯解而不得不留下的一個借口,當時如蓉兒肩上無毒,楊康一定會被歐陽鋒所殺,楊過拜歐陽鋒為義父就難以合理化了。

    其實,楊康即使是死在軟胃甲上,當時在西毒已知歐陽克為楊康所殺的情形下,楊康其實也應算大部分是死在歐陽鋒的手上,他為滅黃蓉之口,孤獨一擲傷在甲上,中毒身亡,其時形勢應算他死在對歐陽鋒的恐懼之下。讓南希仁活著從文中講并沒有甚麽必要,隻不過楊康要死在歐陽鋒手下而已。不知金庸的最初版本是否是這樣,他留下這個破綻或者有其它的含義?

    其實,桃花島江南五怪之死除了南希仁這個大破綻外,還有一處小破綻,朱聰寫了提防西毒的西字前三筆被郭靖解讀為東字,南希仁的殺我者乃楊康的楊字的十字,被郭靖解為黃字。中國字的結構除筆劃之外,尚有大小的區别,西的前三筆與東字雖相同,但大小不同,同樣黃和楊的十字大小也不同,雖然可說緊急之下,字的大小可能寫出來不同,不過按中國人寫字的習慣,這樣解釋仍稍嫌牽強,這雖是細節,對文章的完整性仍有影響。

    一九九七年八月增加

    現在我已經知道原版射雕中,楊康是死在穆念慈的楊家槍槍頭下,所以他是間接死在西毒、黃蓉手上,而直接死在穆念慈的手上。

    關於新版的改變,少了一點戲劇性,為<神雕俠侶>留下一點伏筆,似乎是金庸寫楊康死在黃蓉手上的目的。但是在仔細讀了以後,發現這一點也難成立。

    新版中楊康雖死在黃蓉手上,但是當穆念慈得知到這個消息卻是從黃蓉處知道。黃蓉為了不讓穆念慈傷心,說楊康是死在西毒的毒下。然後黃蓉、郭靖和穆念慈三人将楊康的屍骨埋了,郭靖并為楊過取名。所以楊過在神雕中對黃蓉和郭靖的懷疑實在是沒有一點根據,如原版,楊康死于穆念慈之手;如新版,穆念慈以為他死于西毒之手;楊過隻有理由恨西毒。更奇怪的是,黃蓉可以騙穆念慈,但神雕中楊過問起時,黃蓉卻沒有以同樣的話告之楊過,其實隻要告訴他楊康殺了西毒的兒子,最後死在西毒的毒下,就夠楊過折騰了。

    既然這段不是為了神雕做伏筆,那麽這段是為了什麽呢?我覺得是金庸為了保持西毒的形象,而不惜犧牲黃蓉。當時的情形沒有意外,楊康會死在歐陽鋒的手下。但是相對西毒,楊康顯得那麽弱小,這一伸手,在西毒是合情合理,但對西毒完美的形象就有了一點影響。金庸不惜為黃蓉留下一點隐患,而将西毒置身于此外。西毒和東邪的對比是我覺得射雕中文學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桃花島上東邪大罵,西毒笑笑;東邪向傻姑動手,西毒連楊康都不是自己動手,我總覺得作者是有意的正反人物的反正描寫,而寫出來如此讓人信服,不得不佩服他的筆頭了。

    一九九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