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者(1758—1760)

關燈
希望自己得到更多利益,或者,他在讨價還價中根據自己想到的損失的判斷,要按比例地索回利潤,這類關押債務人的做法很常見。

    因為合同是雙方共同簽訂的,沒有道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進行處罰。

     許多受監禁的人也許有充分的理由抱怨處罰太嚴厲。

    欠下債務者因為不能支付所欠債務,便不斷增加欠款,常被迫自己賄賂他的債權人,讓債主耐心等待。

    越來越不值錢的日用品和越來越高的價格,逼得他走投無路。

    他因強迫的買賣而陷入困境,至少因債務受到不幸的壓迫,而許多債務事先并沒經過他的确認,便都堆積在他的頭上。

    為了減輕這種不幸的壓力,沒其他可以拒絕的辦法,隻有靠輕松地勾銷債務來解決。

    因而,造假不受處罰,謹慎無人敬畏。

    當破産不再受到懲處,信用也該結束了。

     有信用卡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提前享有。

    當有人缺少某些物品而另一個人能提供時,商業活動便不會停止。

    當有可能以利潤還貸時,信用卡是不會被人拒絕的。

    那些有意要指控他的人,按信任法則來說是犯罪行為。

    人們希望這類陰險的交易停止,卻沒有給出理由說明為什麼法則的改變會傷害其他人。

     我們看到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沒有強制性付款的規定。

    相互提供的便利帶來相互的信任,商人繼續滿足彼此的需求,除了貿易損失外,沒什麼可擔心的。

     繼續執行這個關押債務人的制度是徒勞的,經驗表明它是無效的。

    我們現在關押了一代又一代的債務人,可并沒發現他們的人數有所減少。

    我們現在應該明白,匆忙和草率不可能制止人們去使用&ldquo信用&rdquo。

    讓我們試一下,也許從限制&ldquo信用&rdquo方面是否更容易遏制欺騙或貪婪。

     你的讀者 懶散者 1758年11月18日 第31期 論懶散 許多道德家認為,傲慢在人類所有的惡習中有着最廣泛的影響。

    它不但表現在各種形式中,還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僞裝下隐藏起來。

    它的僞裝像月亮&ldquo明亮的面紗&rdquo,有耀眼之處也有陰影之處。

    盡管它隐蔽自己,但還是能被看穿。

     我沒有打算去降低傲慢的危害程度,然而,我不确定懶散是否能成為傲慢可疑又頑強的競争對手。

     有些人是把懶散作為一種尊嚴看待的。

    他們稱自己是遊手好閑之輩,如布西裡斯在劇中妄稱&ldquo自豪&rdquo。

    他們誇耀自己不用做事,感謝命運的安排,可以讓自己無事可做。

    他們每晚都睡到不願再睡為止,起來鍛煉也僅僅是為了能夠再次入睡。

    為使黑暗的地方延長,他們挂上雙重的幕簾,絕不見陽光,除非要對太陽說&ldquo他們有多恨它的光芒&rdquo。

    他們所有的工作就是調整放縱的姿态。

    他們視白天不同于黑夜,就像看沙發或椅子不同于床。

     有些人是懶散的真正信徒,為它編織罂粟般的花籃,把遺忘的藥水倒入它的杯裡。

    懶散者處在一種無人打擾的愚昧中,不是自己忘記就是被人遺忘。

    他的生活早就停止了,身邊幸存者見他們死去,隻能說他們停止了呼吸。

     無可置疑的是,懶散控制着很多人的生命。

    盡管作為一種會自行滅亡的惡習,它卻受人喜愛,因為它并不會傷害其他人。

    因此,它既不被視為欺騙,也不被看作傲慢。

    欺騙會危害财産,傲慢通常要從别人的弱點中尋求自我滿足。

    懶散有沉默和安甯的品質,既不因賣弄招緻嫉妒,也不因對抗而受到憎恨。

    因此,沒有人忙于去責難或探究它。

     正如傲慢有時被隐藏在謙卑之下,懶散通常被騷動和忙亂掩護,懶散者忽視他明知應承擔的責任和真正的工作,想盡力讓自己的思想陶醉于某些事情上,以便把自己想到的愚蠢排除在外。

    他什麼都做,就是不願投入應有的熱情和勤奮,以便讓自己處在一種自我贊賞的狀态。

     有些懶散者總是處在一種&ldquo時刻準備着&rdquo的狀态中:隻想到過去的方法、形成的計劃、收集的材料,為大事做準備。

    懶散者肯定有神秘的力量支配。

    人們不能指望那些永遠都在尋找工具的人能做事。

    有位藝術大師曾經告訴我,那些好奇于筆和顔料的人是畫不好畫的。

     也有一些人視懶散為權宜之計。

    借此權宜之計,他們能夠無所作為地過日子,而不感到空虛的時光單調乏味。

    為讓每天稍稍忙碌,技巧就是手裡總是有些令人好奇而又不足以憂慮的事做,讓思想處于想要行動的狀态,卻無須動手。

     我的老朋友索伯先生,有很多年都堅持實踐這種技巧并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索伯這個人有強烈的欲望并且想象力敏銳,他能靠喜好悠閑地保持平衡,以至于這些欲望想象很少能刺激他接受什麼困難的任務。

    它們雖有很強的吸引力,卻不會讓他有沉默甯靜的苦惱。

    它們不能讓他對别人十分有用,還使他疲憊不堪。

     談話是索伯先生的主要樂趣。

    他談個沒完沒了,聽個欲罷不能。

    專注于說或聽都能讓他快樂,因為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在教人學習或自我學習,沒時間責備自己。

     可是,在夜晚總有一個時間,他必須要回家,因為他的朋友要睡覺。

    在淩晨的另一個時間,整個世界都拒絕接受幹擾。

    正是這些時刻,可憐的索伯先生一想到它們就顫抖。

    可是,面對這些不幸的令人讨厭的間歇,他有許多解脫的方法:他開始觀察那些細緻的思考和準确的推理,以及其在許多交談中的有效性。

    他勸慰自己,體力上的技巧被自己不恰當地忽視了。

    經過深思熟慮,他開始實踐,給自己配備一套木工工具,用這些工具成功地制作了家用煤箱。

    隻要一有機會,他還繼續操勞。

     在其他時間,他嘗試做過鞋匠、鐵匠、水暖工和陶瓷工。

    當這些技巧的嘗試都不成功後,他仍下決心在這些方面學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

    他日常的娛樂是化學。

    他有個小爐子,常用它來蒸餾。

    他一直玩這個來安慰自己。

    盡管他知道在提煉油和水的過程中,香精和酒精沒有什麼用,他還是樂此不疲。

    他坐下來數着從蒸餾器上滴下來的水珠。

    看着它們滴落時,他也就忘了那消逝的時光。

     可憐的索伯先生!我經常以責備的口吻取笑他,他也常常許諾要改變。

    比起懶散者,沒有人能如他們那樣開誠布公地認錯,更沒有人能如他們那樣幾乎聽之任之。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能有什麼效果,也許他會讀到并大笑,照常把它用火點着之後燒着爐子。

    可我還是希望,他應停止做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緻力去做一些理性和有用的工作。

     懶散者 1759年1月6日 第38期 債務人的牢房(二) 自那封關心債務人被債主關押在牢裡的信發表之後,有人調查說,這樣的情況有很多,目前至少有兩萬人因為欠債而被關押。

     人們通常會對某件連續發生的事漠不關心,可如果人們觀察到更全面的情況,這些&ldquo部分&rdquo的事件會讓人們震驚。

    一個債務人被拉到監獄,一時得到憐憫,過後便被人忘記。

    其他人緊随其後,情形像掉進一個被遺忘的大洞裡。

    當整個災難終于出現,當聽到兩萬多個有理性的人在抱怨無辜的不幸,而這些不幸純屬政策的錯誤或疏忽,與自然的缺失無關時,誰能忍受得了這些憐憫和悔恨,誰能不對此懷疑和憎恨? 在這裡我們不需要雄辯家的熱情。

    我們生活在商業和數字統計的時代,因此,讓我們冷靜地詢問一下,監禁債務人會給國家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英格蘭的人口不超過六百萬,而兩萬人是其中的三百分之一。

    當這個民族讓每三百個人中就有一人自願地犧牲,慢慢地毀滅時,我們能說這個民族有什麼人性或智慧呢? 一個個體的不幸不會把其影響擴散到許多方面,可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血緣和友誼的關系、普遍的相互需要和幫助,這些都能使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構成很親密或必要的聯系。

    因此,人們可以合理地假設,每一個在監獄中死亡的人,都會給兩個以上其他愛他或需要他的人帶來痛苦。

    因為這連鎖反應的不幸,我們看到這種傷害蔓延到整個社會百分之一的人群中。

     那些被監禁而非出于自願的懶人,隻消費不生産,若按一天花費一先令供養他們進行估算,公衆的損失在一年内将達到三十萬英鎊。

    十年後,這損失将超過我們現在流通貨币的六分之一。

     我憂心地推測,這些被關押的遠離人類普通舒适生活的債務人,充滿怨恨的郁悶、沉重的悲傷,受密閉牢獄的空氣污染,缺少鍛煉,有時缺少食物,患上得不到治療的傳染病,遭到嚴酷的暴政壓迫卻無法抵抗。

    這些囚犯面臨的錯綜複雜的恐怖,使他們中每年都有四分之一的人結束生命。

    那些很熟悉我們囚犯情況的人,将不會否認我的推測很接近真實情況。

     這樣死去的人每年有五千人。

    他們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忍受饑餓或腐爛髒臭。

    在這些人中,許多人都曾過着最活躍和最有用的生活。

    因為通常欠考慮和大膽輕率的是年輕人,所以那些活躍和忙碌的很少是老年人。

     根據普遍能接受的規律,假設每年有三十分之一的人死亡,據說人類在三十年後可以更新一代。

    誰會相信,每一代英國人,有十五萬人死在我們的牢房!在每一個世紀内,一個以科學著稱的民族,一個商業繁榮的民族,一個擁有帝國雄心的民族,情願在有害的地牢裡喪失五十萬公民。

    這個數量大大地超出了同時因瘟疫和戰争死去的人數。

     最近發生的事表明了人口數量的價值,而它竟被我們責備得毫無價值。

    重建&ldquo軍訓隊&rdquo,三萬人被認為是一種足夠對抗所有緊急事件的武裝力量:依據我們的判斷,這些等同于保衛國家的國防軍。

    因此,當我們把兩萬人關押在地牢時,我們是把這支軍隊三分之二的人關閉在黑暗中,讓他們毫無用處。

     僧侶機構因為企圖阻止人口繁衍經常遭受譴責。

    盡管隐退不工作難得被允許,可有些人應在其内,如那些一直從事抽象概念工作的人,而他們盡管獨處,卻不是懶人,再如那些因身體虛弱而對聯邦政府無用的人,或者又如那些已為社會付出一定能力的人,那些為其他事業奮鬥生活過的人,他們應能滿懷榮耀地退休,去過自己的生活。

    可是,無論這些隐退者是罪惡還是愚昧,當監獄關押的人比其他國家的僧侶還多時,這些人沒有權利譴責他們。

    确實,允許什麼也不做而不是強迫必須做,去迎合令人懷疑的幸福觀而不是指責某些顯而易見的悲慘生活,無限誇大虔誠的錯誤而不是努力使人抵抗邪惡的誘惑,前者看上去會顯得沒那麼愚蠢,也更少會觸犯法律。

     地牢裡的悲慘有甚于他們過半的罪惡。

    那裡到處充斥着堕落。

    這些是在貧窮和邪惡之間産生的堕落。

    這些可恥的輕率、狂妄的需求和絕望的惡毒,導緻無恥放蕩的暴行。

    在監獄裡,敬畏公衆的眼神已消失,法律的力量已失效。

    那裡的人們很少會懼怕,也沒有羞澀臉紅。

    下流激起更多的下流,大膽變得更大膽。

    每個人都增強自己,以便能克服自己的虛弱,盡力用自己實踐的技巧對付他人,用模仿的方式去獲得他同伴的仁慈。

     有些人在這悲慘中死去,生存者卻隻能繼續傳播罪惡。

    人們希望,我們的執法者最後能為我們消除這些饑餓和彼此堕落的力量。

    可是,當我們時代的&ldquo正确政策&rdquo比從前任何時代都耀眼時,如果有人問,為什麼不能把這些根深蒂固的罪惡清除掉,那麼,就讓那些以寫作形成同時代人觀念和實踐的人來做出回答,盡力把對欠債人的監禁懲罰轉向債主方,直到全宇宙的惡名都伴随着這些惡人為止。

    因為這些惡人的權力或他們在失望後搞打擊報複,迫使他人遭受折磨和毀滅,直到這類惡人作為人類的敵人被世界追捕,在富有中找不到恥辱的隐蔽處為止。

     有的債務人确實死在地牢中。

    盡管債權人也許能使自己免于故意謀殺罪,可當他想到會有多少人因他而受到多少折磨,有多少悲傷的妻子在等待丈夫,有多少孩子在乞讨本應由其父親供給他的面包時,至少債權人内心還是會充塞着郁悶不快的情緒的。

    如果任何人做出如此冷酷無情或殘暴的事,在考慮這些後果時,完全沒有恐懼和憐憫,我必須讓其他力量去喚醒他們,因為我是為人而寫這篇文章的。

     懶散者 1759年1月27日 第41期 友人的逝去 下面這封信涉及的痛苦,也許不應向公衆分享。

    可是,我無法勸說自己把它壓下來。

    因為我知道,情緒表達是真誠的,同時我對這天所有娛樂活動都不感興趣。

     無論你是誰, 都應為早逝的詩人的命運流淚。

     你不必引起更多的悲傷。

     讓你的生與死随緩慢溫柔之水流逝。

     &mdash&mdash奧維德 懶散者先生: 盡管哲學家們常常發出警告,生活也迫使我們觀察日常失去和不幸的事例,我們的思想吸收這個每日生活的觀察,我們理性聽任這個未來幸福的空洞願望,或者我們不情願預見這個我們所面臨的恐懼,但當災難突然降臨時,它不僅像一個重擔壓迫我們,還如一個炸彈粉碎我們。

     邪惡雖常在自然的過程中産生,人們卻有足夠的理由責備并反對它。

    一道閃電阻止了旅行者的前行之路,一場地震在居民周圍堆起城市的廢墟。

    可是,其他時間發生的不幸雖然沉寂,卻還是因為其過失的呈現而清晰可見。

    我們看不見這些接近我們的不幸,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轉移了視線。

    對這些抓住人的邪惡,我們不抵抗,那是因為我們不能武裝自己去戰勝它們,除非我們在此之前早就把它們處置好。

     從不能回避中退縮,要做終被發現的躲藏,這些退縮和躲藏都是徒勞的。

    這本是我們所有人都應知道的真實。

    可是,所有人都忽視它。

    也許沒有人比投機推理者做得更甚,因為他們的思想總是離開家,他們驚愕于生命的變化,他們的幻想在幸福的流星閃過和被燃燒後翩翩起舞。

    他檢驗每件事,唯獨不檢驗自身的狀态。

     比起年齡衰退後必然而來的死亡,沒有其他更能說服人的明顯例子了。

    塔利說,誰會不相信自己能活過下一年。

    依據同樣的原則,誰會不希望他的父母或他的朋友活到下一年,可是,悖論終會被時間揭示。

    最後一年、最後一天必會到來。

    它要來,也會過去。

    那個給我愉快的生命終有盡頭。

    死亡之門關上,也帶走了我前景無量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