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慈闿士品第二十八

關燈
佛告善業。

    闿士疾欲得佛者索明度無極。

    當如普慈闿士。

    善業言:今普慈所在。

    佛言:在上方過六百三十億佛國。

    佛名香積。

    其刹名衆香。

    又言:彼何因索明度。

    佛言:前世積行功德追逮本願所緻。

    前已供養無央數佛。

    時闿士卧出天人於夢中告曰:若求大法寤即求之。

    求之不睹其意惆怅。

    欲得佛聞大明法。

    時世無佛。

    國無闿士所行淨法。

    是故哀恸。

    如人有過在國王所。

    财物悉沒父母及身閉在牢獄。

    時忉利天人下觀見闿士日哭。

    知有至心精進求道。

    天人即於其親屬中學字闿士。

    先是時世有佛。

    名景法自穢來王。

    已滅度久。

    不睹佛不聞經不見比丘僧。

    時複於夢中見忉利天人。

    告之曰:前有佛字景法自穢來王。

    夢聞佛字則寤。

    寤已大歡喜,則捐家入山投命棄身無所貪慕。

    而大啼哭自念。

    惡所緻不見佛不聞經不得闿士所行法。

    是時空中有聲言:善士。

    止無哀恸矣。

    有大法名明度。

    若有守志行之。

    其得佛疾。

    若當求是法。

    得聞守行者,佛功德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若當得之。

    亦當以經法教十方人。

    問空中聲。

    何緣得聞。

    當到何方索作何方便。

    空中聲報言:從是東行莫得休息。

    若行時莫念左右前後上下行止。

    莫念恐怖歡喜食飲坐起行道中止。

    莫念淫怒癡。

    莫念守行有所得。

    莫念内外五陰眼耳鼻口身心地水火風空。

    莫念衆生吾我壽命。

    有空無空有道無道有經無經。

    生天上生世間。

    闿士善惡。

    一切念斷適無所著。

    從是東行作是行不毀者,今得明度不久。

    過去諸佛行闿士道求之。

    如此得明度随其教精進行必早得佛。

    闿士聞之大歡喜言:當随天教。

    報言:莫失此教。

    言畢不複聞聲。

    随是教則東行適無所念。

    行道中念曰:去是幾所乃當得明度。

    複大哀恸。

    上方空中有化佛言:善哉善哉!若所索得甚難。

    作是精進者今得不久。

    普慈闿士叉手仰視化佛。

    身金色放十億光焰三十二相。

    心大歡喜叉手白佛言:願佛說法。

    我從佛聞皆欲得之。

    佛言:受我教法悉念持之。

    諸經法本無無恐懼。

    本淨無端緒。

    住諸經法無端緒。

    無所說住無所說教。

    如虛空無形住如滅度無異。

    無所從生無形祝如幻如水中影。

    如夢中所見。

    其等無異。

    佛音聲如是,當随經教殖志守淨。

    從是東行去是二萬裡。

    國名香淨。

    法王法治處。

    其國豐樂人民衆多。

    其城縱廣四百八十裡。

    皆以七寶作之。

    其城七重間有七寶琦樹。

    上有雜寶羅縠帷幔以覆城矣。

    其間有寶交露垂鈴。

    城四門外有無極戲廬。

    繞城有七重池。

    水中有雜種青蓮及諸名花。

    其香薰國光色遐燿。

    行者近華身衣如之皆在池中生。

    池間陸地有薝蔔花忍中花琦華。

    如是數百種。

    池中有衆鳥。

    凫雁鴛鴦異類之鳥數百種。

    有七寶船其人乘船遊戲池中。

    羅列五色幢幡。

    雜色花蓋街巷周遍。

    譬如忉利天帝釋殿。

    懸幡之聲道德為本。

    晝夜不休聞者行進。

    如彼天上難檀洹戲廬音樂之聲快樂不絕。

    城中皆是闿士。

    有成就者,有發意者服飾炫熿珍琦無量。

    中有闿士字法來。

    衆聖中王。

    有六百八十萬玉女妻。

    諸闿士常敬之。

    於國中央施高座随次轉下。

    黃金座白銀座琉璃座水精座。

    其上皆布文繡綩綖。

    座間皆散雜種香華。

    上施寶蓋。

    中外周匝燒衆名香。

    法來闿士常於高座為諸闿士說明度。

    中有聽有書有學有諷誦守者,若到彼所當為若說之。

    前數千億世常為若師。

    是若發意時師也。

    往至佛所時若所聞見慎莫疑殆。

    何以故?若未曉變謀明慧。

    當谛覺邪事。

    善士慎於邪教。

    莫念師在深宮以之懈擔敬當如佛。

    用經法故莫念财利。

    無貪為寶當貢所尊慈孝於師。

    作是行者今得大法矣。

    闿士從化佛聞是教。

    其善忘身入見十方佛定。

    諸佛皆遙歎言:善哉善哉善士。

    我曹本求闿士道時。

    用精進故獲明度。

    成為一切智三十二相八十好十種力四無所畏四事不護十八不共。

    亦複得諸佛所歎。

    若尋佛迹當則吾等作斯行者闿士功德。

    若當具足得之。

    普慈闿士從定寤作是念。

    諸佛本何所來去何所。

    作是惟已,便複哀恸念。

    佛教我至法來所。

    便從是去。

    中道得一國。

    國名邪所樂。

    城外園中止宿自念。

    佛法寶難得聞。

    我當盡力供養於師。

    今我一身加複貧窮。

    無珍寶及香花供養於師。

    作是念已,則入城街裡自衒雲:誰欲買我者,是時邪在城外戲。

    與萬采女共遊戲。

    邪聞闿士自衒聲便念。

    闿士自賣身。

    欲供養法來。

    志存索佛。

    當出我界度人衆多今當壞子。

    令一國人皆不見其形不聞其聲。

    如是城中人悉不聞見其形聲。

    闿士賣身不售。

    便自宛轉卧地啼哭呼曰:吾賣身以奉師。

    都無買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