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第〇七回 夢飛虎徐仁薦賢 索賄賂洪先革職

關燈
聲,将洪先趕下丹墀。

    洪先滿面羞慚,抱頭鼠竄的去了。

     劉都院命徐知縣帶那五個武生,同到箭廳比箭。

    先是四個射過。

    又考到嶽飛的箭,比四人更好,便問嶽飛:“你是祖居在内黃縣麼?”嶽大爺禀道:“武生原是這裡湯陰縣孝弟裡永和鄉人氏,因生下三日就遭洪水之災,可憐家産盡行漂沒。

    老母在花缸内抱着武生,在水面上漂流至内黃縣,感蒙恩公王明收養長大,因此就住在内黃縣。

    又得先義父周侗教成我衆弟兄的武藝。

    如今隻求大老爺賞一批冊,好進京去。

    倘能取得功名,日後就好重還故裡了。

    ”劉都院聽了,大喜道:“原來是周師父傳授,故爾都是這般好手段。

    本院向來久聞令師文武兼全,朝廷幾次差官聘他做官,他隻是不肯出來。

    如今乃作故人,豈不可惜!目下賢契可回去收拾,本都院着人送書進京,與你料理功名便了。

    ”又喚徐仁道:“這個門生日後定有好處,貴縣可回行去,替他查一查所有嶽家舊時基業,查點明白,待本院發銀蓋造房屋,叫他仍歸故上便了。

    ”徐知縣領命。

     嶽飛等一齊叩謝。

    出了轅門,跟着徐縣主回至街中。

    縣主設宴款待,對嶽飛道:“我這裡與賢契收拾房屋,你可回家去,接取令堂前來居住便了。

    ”嶽大爺謝了,當日,同衆弟兄回至寓所,算還飯錢。

    到次日别了店主人,一徑回内黃縣來,各自分别回家。

    嶽大爺将劉都院共徐縣主的事,與嶽安人說知,嶽安人好生歡喜,忙忙收拾,不提。

     再說衆兄弟各自歸家,與父親說知嶽大哥歸宗之事,衆員外好生不忍。

    次日,三位員外正在王員外莊上談論商酌,隻見嶽大爺走來向衆員外作過揖,就将歸宗之事禀明。

    王員外不覺眼中流下淚來,叫聲:“鵬舉!你在此間,小兒輩正好相交。

    況且令尊遺命,叫小兒輩‘不要離了鵬舉,方得功名成就’。

    如今你要歸宗,叫我怎生舍得?”嶽大爺道:“小侄隻因劉大人恩義,難違他命。

    就是小侄也舍不得老叔伯并兄弟們,也是出于無奈。

    ”張員外道:“我倒有個主意在此,包你們一世不得分離。

    ”湯懷即忙問張達:“是何主意?”張員外道:“我掙了一分大家私,又沒有三男四女,隻得這個孩兒,若得他一舉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

    我的意思,止留兩房的當家人在此總管田産,其餘細軟家私盡行收拾,一同嶽賢侄遷往湯陰縣,有何不可?”衆人齊聲道:“此論甚妙!我們竟都遷去就是。

    ”嶽大爺道:“這個如何使得?老叔伯大家資,又有許多人口,為了小侄都要遷往湯陰居住,也不是輕易的事,還求斟酌。

    ”衆員外道:“我等心意相同,主意已定,鵬舉不必多言。

    ” 嶽大爺隻得回家,與母親說知衆員外要遷居之事。

    嶽安人道:“且等我再去與各位院君商議。

    ”牛臯道:“不相幹,我自要同大哥去的!”安人道:“賢侄母子既在此間,自然同去。

    ” 次日,嶽大爺别了母親,備馬進城來見嶽父,到得縣前下馬進去。

    門吏連忙通報,縣主吩咐一聲:“請進!”就有旁邊門吏慌忙出來,将嶽大爺接入後堂。

    見禮已畢,李公命坐吃茶,便問往相州去考試諸事。

    嶽大爺将到了湯陰縣如何禀見縣尊,中軍如何索賄,如何比試,直到“劉公着徐縣主查明小婿舊時基業,捐銀起造房屋,命小婿遷居故土。

    皆嶽父大人提攜恩德,今日特來拜謝。

    ”李縣主道:“難得劉公如此思義,賢婿重歸祖業,乃是大事。

    但我有一句話,你可速速回去與令堂說知。

    ”嶽大爺唯唯聽命,有分教: 金屋笙歌偕蔔鳳,洞房花燭喜乘龍。

     畢竟李縣主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